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桡动脉无鞘区(non-sheathed radial artery,NSRA)急慢性损伤进行评估。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有162例患者在OCT指导下完成TRI后对NSRA进行OCT检查,根据患者有无TRI史分为重复TRI组(n=31)和首次TRI组(n=131),对比两组急性损伤(内膜撕裂、夹层、穿孔、血栓和痉挛)发生率和慢性损伤指标差异,包括内膜面积、管腔狭窄率(percentage of lumen narrowing,% LN)、血管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intima-media ratio,IMR)和内膜厚度指数(intimal thickness index,ITI)。结果 NSRA急性损伤发生率为31.5%,重复TRI组患者NSRA总体急性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TRI组(48.4% vs 27.5%,P=0.032),内膜撕裂(6.5% vs 5.3%,P=1.000)、夹层(9.7% vs 1.5%,P=0.075)、穿孔(3.2% vs 1.5%,P=1.000)、血栓(12.9% vs 6.9%,P=0.457)及痉挛(29.0% vs 16.0%,P=0.094)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TRI组患者内膜面积(0.59 mm2 vs 0.46 mm2,P=0.011)、IMR(0.40 vs 0.28,P=0.001)和ITI(0.27 vs 0.22,P=0.012)明显大于首次TRI组,而% 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70% vs 30.81%,P=0.2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复TRI是NSRA急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72,95%CI:1.053~7.301,P=0.039)。结论 TRI术后NSRA急性损伤发生率为31.5%,与首次TRI组相比,重复TRI组NSRA急性损伤发生率更高且慢性内膜增生显著,重复TRI是NSRA急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分娩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孕妇246例,根据子宫肌瘤类型不同分为浆膜下子宫肌瘤组(135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组(111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结局。结果 ①肌壁间子宫肌瘤组中,孕妇年龄、子宫肌瘤≥ 5 cm的比例和多发子宫肌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浆膜下子宫肌瘤组(37岁 vs 34岁, χ2 =-3.640, P=0.000;50.5% vs 25.9%, χ2 =15.719, P=0.000; 55.0% vs 23.0%, χ2 =26.630, P=0.000)。②肌壁间子宫肌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常规应用缩宫素20 U的基础上额外应用缩宫素的比例明显高于浆膜下子宫肌瘤组(50 min vs 45 min, Z=-3.349, P=0.001; 49.5% vs 29.6%, χ2 =10.197, P=0.001),产后出血≥ 500 mL的比例和出血量也明显增加(47.7% vs 33.3%, χ2 =5.281, P=0.022; 530 mL vs 400 mL, Z=-3.247, P=0.001)。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额外应用缩宫素的比例和出血量均明显增加,但不增加严重产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住院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新冠肺炎重型患者3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应用常规治疗的3例新冠肺炎重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缩短[(2.7±1.2)d vs(6.3±0.6)d,P<0.05]、氧合指数恢复(大于300 mm Hg,1 mmHg=0.133 kPa)快[(4.6±2.1)d vs(10.6±3.1)d,P<0.05]、肺部影像学好转的时间缩短[(4.3±1.5)d vs(7.6±1.2)d,P<0.05]。吸氧时间缩短[(12.1±0.8)d vs(21.7±5.7)d,P<0.05],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缩短[(2.3±0.5)d vs(7.3±0.6)d,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新冠肺炎重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氧合改善、肺部病变吸收有促进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尝试早期小剂量短疗程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短波疗法与激光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优化膝骨关节炎发作期物理因子治疗方案。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短波组和激光组,每组24例,均口服扶他林,并进行全关节活动度牵伸和床边等长股四头肌训练,激光疗法组应用激光治疗,短波治疗组应用短波治疗。比较治疗15次后,WOMAC评分的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的变化。结果:15次治疗后短波治疗组患者较治疗前WOMAC评分的疼痛项(10.58±3.98 vs 3.54±2.15,P<0.05)、僵硬项(3.17±1.69 vs 1.17±0.87,P<0.05)和功能障碍项(33.54±12.96 vs 20.67±11.98, P<0.05)均明显改善。15次治疗后,激光治疗组较治疗前的WOMAC评分的疼痛项(10.50±3.53 vs 7.04±2.14, P<0.05)和功能障碍项(29.38±11.93 vs 21.29±7.89,P<0.05)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僵硬项(2.79±1.96 vs 1.92±1.44, P>0.05)无明显改善。15次治疗后,短波治疗组和激光治疗组相比,WOMAC评分中疼痛项差值改变(6.96 vs 3.46,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僵硬项差值(2 vs 0.8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波疗法缓解膝骨关节炎发作期疼痛、改善僵硬的疗效明显优于激光疗法,这可能与短波的穿透深度较深有关,提示软骨下骨病变是KOA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后桡动脉急慢性损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行TRI及桡动脉OCT检查的患者114例。根据患者既往是否经同侧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分为首次TRI组(n=87)和重复TRI组(n=27)。TRI结束后将鞘管回撤至距穿刺点2 cm处并对桡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行O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桡动脉急性损伤(内膜撕裂、夹层、穿孔、血栓和痉挛)发生率及慢性损伤(内膜增生)。结果 114例患者桡动脉内膜撕裂、夹层、穿孔、血栓及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31.6%、14.0%、1.8%、26.3%和50.0%。首次TRI组与重复TRI组患者急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撕裂:28.7%vs 40.7%,P=0.680;夹层:13.8%vs 14.8%,P=0.782;穿孔:2.8%vs 0.0%,P=0.965;血栓:26.4%vs 25.9%,P=0.958;痉挛:51.7%vs 44.4%,P=0.509)。两组患者桡动脉各段急性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重复TRI组管腔狭窄率、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和内膜厚度指数均明显高于首次TRI组(P值均<0.05)。结论 重复TRI组与首次TRI组桡动脉急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TRI组患者桡动脉内膜增生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结节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次就诊的肺结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ia,PBE)者为PBE组,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为非PBE组。PBE组21例,非PBE组2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肺外脏器受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计数分类、胸部影像学特征,并对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进行随访。结果 PBE组中存在肺部结节影、团块及实变影的患者比例高于非PBE组(80.95% vs 50%,57.14% vs 25.00%;P<0.05)。PBE组与非PBE组分别有14例及17例患者应用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1周后复查,两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PBE组与非PBE组分别有16例、23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中位时间分别为23.5和21个月。与非PBE组相比,PBE组患者疾病更易复发(31.25% vs 4.35%,P<0.05)。PBE组复发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较激素治疗1周后显著增多(P<0.05)。结论 肺结节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肺部病变活动相关,该类患者疾病复发率高,需密切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研究新型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传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2种呼吸治疗方式在心外术后低氧血症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入住心外危重症中心,术后拔除气管插管之后24 h内发生低氧血症(hypoxima),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应用HFNC或NPPV进行呼吸治疗[患者年龄(52.9±7.8)岁vs(53.8±8.9)岁,P>0.05;男性性别比65%vs 70%,P>0.05;术后基础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9.4±2.2)分vs(9.3±2.2)分,P>0.05]。起始参数设置:HFNC:流量45 L/min,温度37℃,吸氧浓度(FiO2)60%~80%;NPPV:吸气压(inspiratory pressure,IPAP)10~12 cmH2O(1cmH2O=0.098 kPa),呼气压(expiratory pressure,EPAP)4~6 cmH2O,FiO2 60%~80%,吸呼比(radio of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I∶E)为1∶1.5~2.0,根据临床疗效和患者耐受程度等逐渐调节。对比研究2种方法治疗方法在不同时间点(治疗后2 h、8 h、24 h、结束时)的呼吸、循环等方面情况,以及并发症、再次插管率、气切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分别接受HFNC与NPPV 2种方法治疗,发现HFNC在改善氧合指数(PaO2/FiO2)、降低PaCO2均较NPPV组效果明显(P<0.05);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在HFNC组均较NPPV组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HFNC组较NPPV组胃肠胀气(0 vs 20%,P<0.05)、不耐受(0 vs 25%,P<0.05)等主要合并症发生率为低;HFNC治疗时间明显较NPPV组为短(P<0.05);再次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耐受性良好、合并症少,在改善氧合、降低PaCO2方面最终都体现了很好的疗效,且降低呼吸功、对循环的改善也有良好作用;但是2组的再次气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的放疗同步小剂量吉西他滨(GEM)化疗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观察组),29例行单纯放射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观察组采用常规分割的方式行膀胱根治性放射治疗,并从放疗第1天开始接受75 mg/m2的小剂量GEM同步化疗;对照组术后仅进行膀胱根治性放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有效率为79.4%,高于对照组55.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3~4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44.1% vs. 27.6%,P=0.174);观察组和对照组的2年总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52),其2年无进展生存时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43)。结论:对于MIBC患者TURBT术后行膀胱根治性放疗同步小剂量GEM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可显著提高无病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及进展的可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衰老心肌中热休克因子(heat shock factor 1,HSF1)的表达与线粒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4月龄、24月龄的C57 BL/6小鼠作为年轻鼠和衰老鼠,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中线粒体形态学的改变。用ATP检测试剂盒检测衰老心肌及H9C2心肌细胞中ATP的含量,利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分析衰老心肌及H9C2心肌细胞中ROS的变化,采用JC-1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膜电位的改变,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脏组织及心肌细胞中HSF1的表达。结果 与年轻小鼠相比,衰老小鼠心肌组织中线粒体的形态异常;衰老小鼠心肌组织中ATP含量下降(1.253±0.059 vs 0.479±0.122,P=0.012),ROS的含量上升(10.853±0.096 vs 1.550±0.233,P=0.025);衰老小鼠心肌组织中HSF1的表达增高(0.980±0.112 vs 1.979±0.175,P=0.013);衰老心肌中HSF1的表达与ATP的浓度呈负相关(r=-0.977,P=0.005),与ROS的含量呈正相关(r=0.934,P=0.020);过氧化氢(H2O2)刺激后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TP含量下降,ROS的含量上升,HSF1表达升高(P<0.05)。结论 衰老的心肌中损伤的线粒体功能与HSF1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睡眠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患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28名患者。检测肺功能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采用睡眠监测识别睡眠呼吸事件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 5次/h的患者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同时符合慢阻肺和OSA的患者诊断为OS。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后,使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H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与单纯OSA和单纯慢阻肺患者相比,OS患者最低血氧饱和度(79% vs 82%和90%,P<0.001)和平均血氧饱和度(92% vs 93%和95%,P<0.001)显著偏低;睡眠血氧饱和度低于90%所占整夜睡眠百分比(11% vs 6%和0%,P<0.001)显著偏高。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低于80%预计值的患者发生PH概率是对照患者的2.78倍(OR 2.78,95%CI 1.05~7.38,P=0.040),AHI ≥ 15次/h的患者PH发生的概率是AHI<15次/h患者的3.46倍(OR 3.46,95%CI 1.02~11.71,P=0.046)。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等混杂因素后,FEV1 <80%预计值的患者发生PH概率是对照患者的3.57倍(OR 3.57,95%CI 1.20~10.62,P=0.022)。结论 肺通气功能下降是OS患者发生PH的独立相关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气道正压通气等干预能否降低PH的严重程度并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终末期肾病患者312例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分为评估组和未评估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评估组术前、术后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血流情况。统计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评估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未评估组(99.27% vs 9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明显低于未评估组[(52.55±16.35)min vs(65.40±20.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评估组术后桡动脉内径[(0.28±0.03)cm vs(0.20±0.03)cm]及血流量[(348.49±64.59)mL/min vs(90.04±61.05)mL/min]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评估组术后头静脉内径[(0.33±0.05)cm vs(0.21±0.04)cm]及血流量[(537.88±102.53)mL/min vs(25.38±18.51)mL/min]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指导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可监测手术前后血管内径和血流情况,评估内瘘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前向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内注射少量无水乙醇对提高RFA治疗效率的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根据标准纳入98例(98个结节)病理确诊为良性的实性结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乙醇消融(EA)联合RFA组(EA+RFA组)和 RFA组,每组49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时间、消融能量、消融功率、术后结节体积缩小率(VRR)、症状评分(SS)及外观评分(CS)、甲状腺功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A+RFA 组平均RFA时间[(441.30±243.31)s比(790.70±349.82)s;t=4.403, P=0.000]、平均消融能量[(3.92±2.01)kJ比(5.15±2.12)kJ;t=2.709, P=0.009]和平均消融功率[(6.07±1.44)W比(7.30±1.29)W;t=3.612, P=0.006]均显著低于RFA组。术后 3、6、12 个月,EA+RFA 组VRR分别为(57.73±11.07)%( t=-3.16, P<0.001)、(64.40±10.56)%( t=-5.45, P<0.001)、(77.29±8.48)%(t=-10.46, P<0.001),RFA组分别为(55.44±13.01)%(t=-1.76, P<0.001)、(65.28±11.33)%(t=-5.09, P<0.001)、(75.17±9.84)%(t=-8.93, P<0.001),均较术前明显缩小;EA+RFA 组和RFA 组间术后1(t=3.41, P=0.33)、3(t=2.05, P=0.21)、6(t=2.77, P=0.49)、12 个月(t=5.05, P=0.10)的V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超声造影检查未见结节复发。术后12个月,EA+RFA 组SS[(1.77±0.86)分比(5.54±2.15)分;t=9.63, P<0.001]和CS[(1.39±0.77)分比(3.32±0.61)分;t=10.09, P=0.004]均明显低于术前,RFA组SS[(1.63±1.04)分比(5.90±1.79)分;t=12.72, P<0.001]和CS[(1.64±0.83)分比(3.15±0.72)分;t=8.13, P=0.012]也均明显低于术前,EA+RFA 组的CSS明显低于RFA组[(0.93±0.55)分比(2.44±0.53)分;t=-11.70, P=0.007]。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EA注射可有效提高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RFA治疗的效率,并在结节VRR、压迫症状和外观不适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泛素E3连接酶(DTL)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提取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CD138+细胞后,以14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为对照,实时定量PCR检测DTL在mRNA水平的变化,并选取12例骨髓瘤患者和2例对照,Western blot检测DTL在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分为对照(CON)与DTL敲低(DTL-shRNA)组,感染10 感染复数 CON与DTL-shRNA病毒48 h,使用流式细胞仪确认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和Western blot确认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敲低效率,使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在随后的0、24、48、72、96 h的细胞数量变化,将CON与DTL-shRNA细胞培养于半固体培养基中,10 d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数量,并使用膜联蛋白 V/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凋亡的变化,碘化丙啶染色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中P65和抑制因子κBα(IκBα)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凝胶迁移实验检测NF-κB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 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与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中,DTL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12 和 9.36±3.71(t=3.65,P=0.0024),DTL在骨髓瘤CD138+细胞中蛋白水平同样呈现过表达。RPMI8226感染CON与DTL-shRNA病毒48 h后,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的比率为90%,CON组与DTL-shRNA组DTL在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1 和 0.21±0.04(t=33.19,P<0.0001),在蛋白水平 DTL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3 和 0.11±0.02(t=5.399,P=0.0057)。CCK8检测CON组与DTL-shRNA组细胞增殖后显示0、24、48、72、96 h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00±0.03 比 1.00±0.02、2.19±0.28 比 1.47±0.13、3.50±0.14 比 2.24±0.19、5.43±0.41 比 3.08±0.14、7.42±0.17 比 4.29±013(F=24.58,P=0.001)。检测CON组与DTL-shRNA组的克隆形成后显示,DTL-shRNA组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不可见,CON与DTL-shRNA克隆形成数量分别为76±4比0(P<0.01),在细胞周期中,CON与DTL-shRNA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8.61±8.64)%比(57.25±10.37)%(t=3.675,P=0.0213),细胞凋亡中,CON与DTL-shRNA组膜联蛋白 V+细胞比例为(3.21±0.89)%比(34.71±18.68)%(t=2.895,P=0.0443)。RPMI8226感染CON与DTL-shRNA慢病毒48 h后,CON与DTL-shRNA 磷酸化P6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2±0.14 和 0.82±0.11(t=6.81,P=0.0024),而P65的表达分别为0.25±0.04 和 0.24±0.08(t=0.19,P=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N与DTL-shRNA 磷酸化IκB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9±0.03 和 0.13±0.02(t=2.882,P=0.0449),而IκB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2±0.05 和1.01±0.06(t=17.52,P<0.0001)。凝胶迁移实验检测DTL-shRNA NF-κB转录活性进一步确定了DTL的下调抑制了NF-κB转录活性。结论 DTL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高表达,且DTL的下调抑制了细胞增殖,阻断了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而DTL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与NF-κB通路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可视喉镜下观察经不同鼻孔入路对鼻插管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的颌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左鼻孔入路)和B组(右鼻孔入路),每组60例。麻醉快速诱导后,采用Tosight视频喉镜完成经鼻插管,记录并比较两组导管一次通过鼻腔率、导管通过鼻腔时间、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总时间、插管成功率和鼻腔出血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在导管入鼻一次成功率(84.7%比81.7%;χ 2 =0.202,P=0.653)、导管通过鼻腔时间[(7.3±4.6)s比(7.5±4.1)s;t=-0.223,P=0.824]、声门暴露时间[(6.6±1.4)s比(6.7±1.4)s;t=-0.348,P=0.728] 和插管总时间[(35.1±9.2)s比(34.0±7.8)s;t=0.663,P=0.509]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置管一次成功率均为100%。A组有16例(27.1%)发生插管相关鼻出血,B组有17例(28.3%),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 2 =0.022,P=0.882)。结论 经不同鼻孔入路对鼻插管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8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42例采用常规放射治疗,总剂量66~70Gy/33~35次,6~7周完成;B组44例常规放疗40Gy后采用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4~30Gy/6次,每次400~500cGy,隔日1次,5~6周完成。结果 A、B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82.9%,其中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5%和31.7%(P<0.05);两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2.5%vs78.0%和40.0%vs53.7%(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4和19.8个月;两组患者早期放射反应主要为I~II级放射性食道炎和骨髓抑制,后期放射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两组接近。结论 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