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医学伦理学视角下,医患关系是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伦理规范所形成的一种包含生物、心理和社会等综合因素在内的特定社会关系.伦理属性是医患关系的基本属性。在当前的医疗实践中,医患关系空前紧张,医患冲突不断,医闹事件频频发生,医患不和谐已然成为社会焦点而备受关注。为使医疗中的人性得以回归,建构体现平等合作的新型医患关系,以医学伦理学为视角,从提高医患伦理素养、重筑医患信任关系、重塑尊重生命和人格的医学人文精神、维护医患双方主体地位的平等、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论证.以期为我国不断深化的医疗体制改革指明方向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和谐医患关系是医院临床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医患冲突是医患关系中医患双方因利益或伦理冲突而产生的一种矛盾状态,是医患关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近年来,恶性医患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医患关系作为当前医疗领域的一项热点话题,引起了医疗机构、医疗卫生管理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如何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方从各视角出发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研究并不少见,医疗机构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临床诊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方面,而关于行政职能科室管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实践工作为依据,了解医院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影响医患关系的成因,并从科教监管角度与人文医学角度出发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强医患关系文化建设,用文化的力量确保医患关系的和谐统一,是打造“和谐医院”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如何强化医患关系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进行详细地阐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4.
对于医患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认识和解读,第一种视角认为医生与患者之间是一种市场交换关系,医生提供服务,病人购买服务;第二种视角从伦理学探讨医患关系,包括“知情同意”原则和伴随生物医学的发展所导致的文化时滞和价值冲突;第三种视角认为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信任构成互动的纽带;第四种视角认为医患关系的形成是一种社会建构,医患之间相互认知才构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医患纠纷频繁发生并不断升级,医患关系一度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从政府投入、医患信任、维权渠道、有效沟通和法律制度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资源分配公平,实施有效沟通增进医患互信,健全法律制度保护双方合法权益,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引导医患关系良性发展,逐步缓解医患间冲突,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为推动医学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社会现象的文化本质切入,阐述了文化与文化主体、医学文化与医学模式的哲学关系、医学文化复合主体与医患关系等观点,分析了医学文化理念扭曲与医患关系紧张的相关性,描述了医学文化理念扭曲导致医学教育相关观念错位给医学教育造成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要特别关注医学文化理念扭曲造成医学教育观念错位的问题,要清楚认识医学教育观念错位给医学教育带来的战略性的危害;同时呼吁,在当前医学人文环境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医学教育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必须坚守住5个精神底线。  相似文献   

7.
当前青年医生中普遍存在医学伦理教育缺失的问题是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医患关系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和道德矛盾冲突等问题的分析,揭露和剖析了青年医生医学伦理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对如何加强青年医生的医学伦理教育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医患关系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医患冲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目前医学教育应该注重的问题。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对各方面知识要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对各类关系的处理方法应有更全面的掌握,唯有这样才能够使医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医学人才,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服务患者,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医德文化认同视角探索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者对医德文化的认同度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条件,同时患者要培养就医道德,媒体要恪守相应职业伦理并注重正确的舆论引导,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医患关系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患者为主体的人群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矛盾和冲突尤为突出.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抛开医患冲突的表象,对患者症状的由来及其潜意识中的心理防御机制进行分析,揭示出患者的移情源于对疾病、死亡的焦虑与恐惧,患者角色引发的无能感与弱小感,对安全、爱和尊重的需要,自我保护心理和性格特征等心理活动;而医生对患者的反移情对于医患关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对医患互动的深度解读,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参加卫生服务见习教学前后的114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四年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习前后114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与特点、基本内容、与大型医院的区别以及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工作的意愿均较低(P>0.05).85.1% (97/114)者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和谐的医患关系,65.0% (74/114)者认为“全科医师与患者的充分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66.6%(76/114)者对该教学活动安排表示“满意”,72.8%(83/114)者认为参与社区见习“有收获”.提示社区见习有助于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理论特点、知识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2.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会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年来,医患会话已成为语言学,医学管理及社会学广泛研究的话题。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独特视角来考察医患会话可能性研究领域,分析医患会话,尤其是中国医患对话的各种特点及影响它的各类社会文化因素,从而切实提高现实生活中医患会话交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管理医院改革是重中之重。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医院要“提高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此,患者信任评价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本文首先概括了基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患者信任度指标体系构建的重大意义,对患者信任衡量进行了循证研究,总结了患者信任的维度。最后建议利用特尔斐方法对患者信任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指标体系分为“环境质量、人际质量、技术质量、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为背景,从医患沟通能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情、做出准确诊断、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医患沟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培养专业化沟通技能、组建多学科师资团队、采取多元化授课形式、制定系统化考评体系4个方面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通过“零级预防”对健康人群及慢性病高风险因素人群实施评估和有效干预、对慢性病实施规范管理和控制,健康管理在慢性病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性医院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应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基地,提供以规范化诊疗为基础,以生活方式干预为重点,以密切医患关系为纽带的全方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注重医患交流能力培养 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医患交流是医学生未来医学实践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本文从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要求,在防范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和医学教育等多层次多角度出发综合分析,阐述了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探讨现代医学模式下开展医患交流实践教学,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经。  相似文献   

17.
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疗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玉刚 《中国医院》2012,16(2):57-59
从国内独特人文环境论述了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从社会制度、医学伦理、医学科学等方面论述了医患关系的症结所在。研究表明,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疗环境需要政府作为,加大政府对医疗行业的实质性投入,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利益;改革、完善医疗体制,重建医务人员职业伦理道德;良好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和谐医疗环境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正确引导,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效应;改变就医模式,倡导合理就医渠道。  相似文献   

18.
程敬通一生留下57个代表医案,并且按一年内阴历季节先后顺序排列,经雷少逸、程曦、江倬等人详加注解而成。中国传统阴历四季分类为:春季1~3月、夏季4~6月、秋季7~9月、冬季10~12月。上医多儒医,程即儒医代表,其医案即按传统四季分类。笔者细读《程敬通医案》发现,原书57案中,提及脉象的有20案,其中春季7案、夏季5案、秋季1案、冬季7案。故在此文中将医案脉象分离出来,加以分析,希冀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