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庞兰英  杜芸  黎艳  青燕  梁务清 《微创医学》2004,23(6):761-762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输液顺序与静脉炎的关系.方法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患者60例,其中30例输注甘露醇后均有其他液体(A组),另外30例甘露醇最后输注(B组).观察不同输液顺序与静脉炎的关系,具有可比性.结果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3.33%、B组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输液顺序搭配不当是静脉炎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金雪芬 《当代医学》2011,17(25):139-141
目的探讨红黄洗液外用对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30只实验兔随机等分为A、B两实验研究组,取其双侧耳缘静脉,均采用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进行实验观察研究。A组注射20%甘露醇的同时,左耳涂擦红黄洗液(红黄洗液组)、右耳涂擦75%酒精(酒精组);B组左耳缘静脉注射加温35℃20%甘露醇(加温组);右耳缘静脉注射常温20%甘露醇(对照组),每天2次,连续5天。分别肉眼观察静脉炎的发生与预防情况,并在实验结束(120h)后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肉眼观察所示,对照组兔耳静脉血管损伤程度显著重于红黄洗液组、乙醇组和加温组(P〈0.05);乙醇组和加温组血管损伤明显重于红黄洗液组(P〈0.05)。且肉眼观察外周静脉损伤程度与病理变化相一致。结论红黄洗液可防治和减轻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医学》2017,(9):908-909
目的探讨复方维生素B12溶液预防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60例。实验组在穿刺后滴入复方维生素B12溶液湿敷处理,对照组则按常规护理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炎发作程度、静脉炎疼痛程度、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炎总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43.33%,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5,P=0.000)。实验组疼痛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维生素B12溶液湿敷可有效预防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降低静脉炎疼痛程度,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经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输液顺序与静脉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输液顺序与静脉炎的关系。方法 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患者60例,其中30例输注甘露醇后均有其他液体(A组),另外30例甘露醇最后输注(B组)。观察不同输液顺序与静脉炎的关系,具有可比性。结果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3.33%、B组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 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输液顺序搭配不当是静脉炎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使用静脉留置针反复输注甘露醇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治疗。方法:选择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90例,分为A(使用留置针输注甘露醇)、B(使用留置针不输注甘露醇,输注等渗液体)两组,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留置针使用天数,并对静脉炎进行治疗。结果:静脉留置针反复输注甘露醇后发生静脉炎几率达72%以上,对发生静脉炎的患者给予新型康惠尔溃疡贴治疗。结论: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应合理选择、使用和保护血管,如发生静脉炎立即拔出留置针,给予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ntima-Ⅱ头皮式套管针在新生儿急救中的应用及封管、固定方法.方法:对71例次NICU收治的患儿使用套管针进行静脉给药,根据封管液浓度不同分A、B两组进行观察,对不同部位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炎、留置时间、急救时启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额正中静脉及颞浅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5%和6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94.83±38.06)小时和(84.57±29.39)小时,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注高渗液、钙剂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8.6%和26.7%,与输注普通液体静脉炎发生率3.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救时套管针启用均一次成功.结论: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可减少穿刺次数,保护新生儿保贵的静脉,保证急救药品的及时应用,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黄光红  王桂芬 《吉林医学》2006,27(6):610-611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加654-2外用防治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在静脉输注甘露醇过程中用利多卡因加654-2外涂或外敷,观察套管针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套管针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上,湿敷组与常规组比较,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套管针留置时间上,湿敷组可明显延长使用甘露醇患者的套管针留置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静脉输注甘露醇的过程中,用利多卡因加654-2外用能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效延长使用甘露醇患者的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将98例接受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采用常规头皮针输注辅助抗癌药物,B组5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注辅助抗癌药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静脉炎、药物渗漏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对接受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降低反复穿刺所致的静脉炎及药物渗漏发生率,改善护理效果,减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68例输液患者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4代封闭式单翼套管针为静脉留置针,A组采取大角度缓慢进针、直刺静脉法,B组采用头皮针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法与留置时间的关系;主静脉组选择颈外、肘窝及前臂两侧面静脉,分支静脉组选择四肢远端静脉,比较穿刺部位、药物性质与静脉炎的关系。结果: A组成功留置≥48h占88.64%,B组成功留置≥48h占33.33%(P<0.005)。输注含化疗药液体和不含化疗药液体时,主静脉组和分支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53.85%、87.50%和14.29%、58.33%(P<0.01和P<0.05)。静脉条件相同时,含化疗药液组和不含化疗药液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6.67%和34.62%(P<0.01)。结论: 静脉留置针采取大角度、缓慢进针直刺静脉法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选择主静脉组穿刺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化疗药液对静脉的刺激较大,更易发生静脉炎。静脉留置针能部分取代头皮针,值得在肿瘤内科输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不同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的时间,为临床提供最佳的穿刺部位,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方法 :将病人分为5组,A组选择颈外静脉,B组选择上肢头静脉近心端,C组选择上肢头静脉远心端,D组选择手背静脉,E组选择大稳静脉.结论:颈外静脉及上肢头静脉近心端为输注甘露醇的最佳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11.
吴鸿峰  余梁  胡茂能 《安徽医学》2017,38(12):1513-1516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兔VX2肝癌对残癌组织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42只实验兔,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1只.A组行TACE联合SPVE治疗,B组单纯行TACE治疗.A、B两组于第14、21天,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15天行TACE治疗,第18天分别行SPVE和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第22天开腹行直接穿刺肝动脉和门静脉DSA检查并处死,取肿瘤周边残癌组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VEGF、MVD值分别为(120.7±10.99)、(58.9±9.05),B组VEGF、MVD值分别为(136.5±15.45)、(71.8±12.0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静脉对周边的肝癌组织具有部分血供,且TACE联合SPVE能够提高肿瘤的坏死程度,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静脉留置针注射甘露醇时留置不同时间致兔耳缘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分析留置时间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耳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取其双耳外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留置针穿刺置管。实验组注射20%甘露醇,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 d1次,用药后肝素盐水封管。2组于用药2、4、6、8、10 d后分别取4只腹腔麻醉切取活体标本做切片,观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2组留置相同时间血栓形成比较:6 d后血栓形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留置针注射甘露醇留置时间以3~4 d为宜,最多不超过5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注射治疗后发生组织坏死的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20只(40只兔耳),结扎耳郭前动静脉和其他旁支动静脉,制成以耳中央动脉、静脉为主要血供的兔耳复合组织瓣模型。把兔耳组织瓣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A、B、C组分别将透明质酸0.2 ml注射入兔耳根部中央动静脉周围、中央静脉内和中央动脉内;D组切断耳中央动脉作为对照。分别于注射后第1、7、14天观察大体和微循环变化,监测皮温和血氧饱和度,第14天处死动物取耳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各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A组和D组注射后皮温和血氧饱和度变化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注射后第1天皮温和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后逐渐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D组所有兔耳均成活。C组注射后兔耳皮温和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后皮肤相继出现溃疡和坏死。结论透明质酸注入动脉内可以导致远端小动脉栓塞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组织坏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山莨菪碱凝胶防治甘露醇所致兔耳缘静脉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凝胶预防和治疗甘露醇所致兔耳缘静脉损伤的效果。方法:将兔分成预防组、3天治疗组、7天治疗组,所有动物两耳均分别注射等剂量20%甘露醇,每12小时1次,共6次。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按规定的次数对所有动物右耳用2%山莨菪碱凝胶外涂,左耳50%硫酸镁纱布湿敷。各组疗程结束24小时后活体各切下耳廓组织,按常规病理制片、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局部外涂2%山莨菪碱凝胶预防和治疗静脉注射甘露醇所致兔耳缘静脉损伤的效果与50%硫酸镁湿敷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部外涂2%山莨菪碱凝胶预防和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外涂2%山莨菪碱凝胶预防和治疗甘露醇所致兔耳缘静脉损伤的效果明显优于50%硫酸镁的湿敷。  相似文献   

15.
探索松解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采用家兔膝关节制动6周所形成的退行性变模型,通过松解针松解膝关节周围组织的治疗,观察治疗组与模型组膝关节活动度及局部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治疗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超氧化物歧化酶值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松解针除有机械性的松解局部组织间粘连外,同时可提高S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可卡因对新生兔大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兔使用可卡因对新生小兔大脑的影响。方法 :采用日本长耳白孕兔作为观察动物 ,随机分2组 ;实验组 (n =12 )和对照组 (n =12 ) ;实验组使用盐酸可卡因 ,用生理盐水稀释为 5mg/ml,按 5mg/ (kg·d)由耳缘静脉注入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剂量为 1ml/ (kg·d) ,自怀孕第 15d开始每天注射直至分娩 ;取新生小兔脑组织分别作常规HE染色光镜下显微形态观察、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并作脑组织细胞凋亡的检测、脑受体——— 5 羟色胺受体(5 HTR)的检测。结果 :可卡因可造成小兔脑组织神经轴突发育异常 ,脑组织凋亡细胞大量产生以及脑组织中 5 HTR发育受抑制。结论 :孕兔使用可卡因能对新生兔的发育造成损害 ,尤其是对大脑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注射不同性质药物对血管损伤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输入不同性质药物时留置时间与血管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耳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只,取其双耳外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留置针穿刺置管?A组注射多柔比星,B组注射20%甘露醇,C组注射生理盐水,1次/天,用药后肝素盐水封管?各组于用药第2?4?6?8?10天分别取4只腹腔麻醉切取活体标本做切片,观察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3组留置相同时间炎症反应比较:第2天 P > 0.05;第4?6天P < 0.05;第8?10天P > 0.05?血栓形成比较:第2?4天P > 0.05;第6?8?10天P < 0.05?同一组不同部位的炎症反应?血栓形成情况比较:P < 0.05?结论:应用静脉留置针注射不同药物时留置时间不应相同,强刺激性药物留置时间一般以2天为宜,最多不超过3天,弱刺激性药物时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但以不超过7天为宜?  相似文献   

18.
复方颠倒散药膜对实验性兔耳痤疮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复方颠倒散药膜对实验性兔耳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采用涂抹油酸的方式建立兔耳实验性痤疮动物模型。实验组涂抹复方颠倒散药膜,2ml/次,1次/d,30min后洗去,连续2周;对照组涂抹维A酸乳膏,1ml/次,1次/d。对两组白兔的兔耳分别进行肉眼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肉眼见:兔耳皮肤变薄变软,局部毛囊角栓减少,部分角栓脱落后遗留点状凹陷的毛囊,有轻微脱屑,丘疹变平减少;组织学检查见:表皮增厚明显减轻,毛囊口轻度扩张,少量角化物质充填。对照组肉眼可见兔耳皮肤变薄变软,兔耳毛囊角栓较少,丘疹减轻或变平;组织学检查见:表皮轻微角化过度,真皮内可见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毛囊口及漏斗部少量角化物质充填。实验组用药前、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结论复方颠倒散药膜对实验性兔耳痤疮具有改善毛囊角化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感染状态下医用聚丙烯网片在动物体内1~6个月生物相容性的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在6只清洁级新西兰家兔腹部皮下植入10 mm ×40 mm的医用聚丙烯网片各10条,共计60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分别于术后30 d(A组)、90 d(B组)及180 d(C组)取出网片及同周围组织,以家兔假手术部位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法考察尼莫地平注射液(无乙醇型)对家兔的血管刺激性。方法:将家兔分为阴性对照组(5% 葡萄糖注射液组)、尼莫地平注射液(无乙醇型)组、市售尼莫地平注射液组、空白制剂组,分别采用耳缘静脉注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为0.47 mg·kg-1,观察家兔的整体状态、耳部的静脉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变化,并对耳部进行病理学评价。结果:5% 葡萄糖注射液组对血管无刺激性,空白制剂组及尼莫地平注射液(无乙醇型)组的血管刺激等级为轻度,而市售尼莫地平注射液组动物的血管刺激等级为严重。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无乙醇型)的血管刺激性显著小于市售尼莫地平注射液,去除制剂中乙醇可以显著改善尼莫地平注射液的血管刺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