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围手术期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 小肠移植术后严重的感染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对于小肠移植成功至关重要 ,1999- 0 5 - 2 0我院施行了国内首例临床活体小肠移植 ,现已术后 8m o,经周密的抗感染治疗至今未发生严重感染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 ,18岁 ,因肠扭转坏死切除了大部小肠 ,仅残余空肠 40 cm,每日腹泻 10余次 ,均为未消化的食物 ,依赖静脉营养维持生命 ,诊断为短肠综合征 .供体 ,男 ,44岁 ,为患者的父亲 .术前 HSV,CMV等感染性标志物均为阴性 .供、受体血型均为 O型 ,HL A及 DR配型均为半相符 .1999- 0 5 - 2 0行活体小…  相似文献   

2.
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移植肠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目的 报告我国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的移植肠处理体会。方法 为1例18岁男性超短肠综合征患放行了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供肠来自患的父亲(44岁),切取供体回肠150cm,UW液灌洗血管,将移植肠动、静脉车受体腹主动及及下腔静脉而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体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远端与受体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末端造口,术后给子抗排斥,抗感染,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术后管出现贫血,单纯疱疹病感染和急性排斥  相似文献   

3.
小肠移植是目前器官移植中较为困难的一种手术〔1〕。小肠移植是短肠综合征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于 2 0 0 0 - 10成功地实施了 1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性 ,6 1岁。因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于12年前行小肠切除术 ,小肠余 4 0cm ,术后频发腹痛、腹泻 ,间断给予肠外营养 (TPN)及输血来维持生命。近 1年腹痛、腹泻加重须辅助药物止痛 ,腹泻每日 10余次 ,诊断为“短肠综合征”。 2 0 0 0 - 10 - 15在全麻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小肠移植术。供体男性 ,34岁 ,为患者外患者的儿子 ,手术共进行 10h15min ,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需手术放大镜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 肉眼直视下利用肠系膜上动脉上方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连续吻合、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套管法端端吻合,重建移植小肠血液供应.结果 取供肠(50±10)min,动脉吻合(15±5)min,静脉套入(2±1)min,供肠冷缺血(25±5)min,温缺血(35±5)min,大鼠术后即时存活率100%,生存>10 d者93.3%.结论 利用肠系膜上动脉上方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连续吻合,无需手术放大镜,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季刚  牛卫博  董光龙  王为忠 《医学争鸣》2008,29(18):1685-1688
目的:比较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中不同节段移植肠的病理学变化及移植肠存活率.方法:将近交系Wistar大鼠320只随机配对分为A,B,c,D 4组.A组为对照组(n=80),行虚拟手术;B组(n=80)行异位全小肠移植;C组(n=80)行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移植肠部位取中、远段小肠,长度15~50 cm不等;D组(n=80)亦行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移植肠部位取近段小肠,长度15~50 cm不等;各组术后常规补液,给予抗生素.每日观察移植肠造瘘口颜色及分泌物.并于术后1,7,14,30 d于移植肠近端造口内注入麦芽糖溶液,各组随机抽取20只受体于术后7,14,30 d统一自颈外静脉置管处采血1 mL,测量注入麦芽糖前后血糖值并换算出血糖吸收值.移植鼠濒临死亡时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B组受体的病理学变化程度较C,D组明显,大鼠的存活率亦较低.B,C,D各组血糖吸收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移植肠的选择中,节段性较全小肠移植效果好;节段性移植肠的选择以取距屈氏韧带5 cm、长度约15~20 cm移植肠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雄性F344和Lewis大鼠分别为供体和受体.供肠切取范围包括全小肠、门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供肠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采用连续外翻锁边缝合方法,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端端吻合采用Cuff套管方法,切除受体自体小肠,断端与供体肠吻合重建消化道.供、受体术中均补液4~6 ml.结果:共进行152次移植手术,其中正式实验120次,供体手术时间(60±10) min,受体手术时间(100±15) min,移植肠热缺血时间(30±5) min,78.3%大鼠术后存活超过2周,病理检查证实移植肠病变符合排斥反应特点.结论:供肠获取、血管吻合术、术中血容量维持、保温是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d认为手术成功.结果:行原位小肠移植30次,术后5d存活率达60%(18/30).手术失败的12例小鼠主要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5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术后肠瘘导致腹腔内感染5例.供体手术时间(40±4.5)min,热缺血时间约0.5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 min,受体手术时间(95±8.0)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8±3.5) 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3.0)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mL.结论: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肠移植后感染的观察和治疗。方法:手术方式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分别与受者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5-0的prolene缝线连续缝合,供体空肠与受体空肠近端采用端端吻合,供体远端回肠采用外置造瘘。采用巴利昔单抗(舒莱)、兔抗人T细胞免疫球(ATG)、甲基泼尼松龙诱导,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酯(MPS)+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术后2周受者出现肺部感染,采用头孢匹罗、伏立康唑、利奈唑胺等抗菌治疗。术后41d,肺部感染控制。结论:有效的灌注以缩短热缺血时间是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的基础,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和隔离能够有效的控制小肠移植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带有残余肠道吻合口瘘活体小肠移植手术经验。方法我们对一例带有残余肠道吻合口瘘的57岁短肠综合征的男性病人,进行了一期活体小肠移植,供体为其32岁的次子,切取供体时完成修剪工作,受体在剔出原吻合口瘘后,移植物血管吻合于肾下腹主动脉、腔静脉。结果病人术后恢复顺利,移植肠功能良好,生活自理。结论对带有残余肠道吻合口瘘的短肠综合征病人可以进行小肠移植,改进手术方式可缩短手术冷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0.
小肠先天性畸形以肠闭锁、肠狭窄和肠旋转不良多见,小肠缠绕畸形极为罕见.我们于1984年12月收治一例,术中见小肠缠绕系膜索带上5周,切除索带及其缠绕的小肠,剩余小肠仅100cm,为防止短肠综合征,按Perissat方法行小肠端端吻合,术后取得满意效果.本文报告了该病例,并复习了有关短肠综合征文献.就其手术方法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