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华弗氏综合征)是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的一种类型,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本病多见于冬春季节,以儿童发病率为高,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一般起病24h内死亡。现将我教研室遇到的1例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死亡的案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1岁,1998年4月4日晚发病,头痛、恶心、呕吐,全身可见弥漫淤点及淤斑,乡医诊断为“感冒”,给予白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4月5日6时50分送至县医院,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9时临床死亡。尸检所见:死者尸斑暗红…  相似文献   

2.
Mollaret脑膜炎为临床罕见疾病,以反复、短暂发作的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为特征,预后良好;故亦称为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1].本文报告2例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君  丁月荷  冶赓祉 《广东医学》2012,33(17):2643-2644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对11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2例重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最为常见,所有病例均合并肺结核3,2.1%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脑脊液改变以压力高、淋巴细胞比例高、蛋白升高、低葡萄糖、低氯为主,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者96例,经规律抗结核治疗8,9例(79.5%)患者经治疗后好转1,3例自动出院,死亡10例。结论高海拔地区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率、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隐球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对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入院,亚急性发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5.0×109/L,淋巴细胞计数均≤1.0×109/L;2例患者脑脊液中总细胞数>1 000×106/L,5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增高,1例蛋白质含量增高,氯化物均正常,2例患者葡萄糖<2.5 mmol/L;脑脊液涂片均可见大量隐球菌。影像学检查多数患者未见异常。5例患者中2例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或伏立康唑联合治疗,症状缓解后转院继续治疗,2例主动放弃治疗,1例因脑疝死亡。结论 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脑脊液涂片是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直接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诊断意义不大,采用抗真菌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应提高医院实验室诊断技术水平,做好AIDS宣传教育工作,为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志娇  肖农 《重庆医学》2008,37(24):2824-2825
目的 探讨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结果 院外误诊15例;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13例;治愈、好转7例;死亡2例.结论 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以发热和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特点,反复进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脑膜炎球菌脑膜炎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氟康唑进行联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和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高热、颅压增高和阳性脑膜刺激为主;同时,对照组死亡2例,未愈8例,有效率为60%,观察组死亡1例,未愈5例,有效率为76%,经对比,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出现高热、颅压升高等的患者应及时采用其他方法检查脑膜炎球菌,提高脑膜炎的检出率,降低误诊率,并使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瑞氏综合征临床较少见,起病快,病死率高。因发病率低,常被误诊为流行性感冒、脑炎、脑膜炎、服药过量或中毒等。笔者现遇1例因乡村医生未能及时诊治该病而致患儿死亡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20世纪90年代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超过60万人患有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其中10%的患者死亡。目前W H O推荐的治疗方案为短期应用长效氯霉素油剂。由于该药物的远期疗效尚不明确,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简单的替代药物。本研究对单纯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是否不次于氯霉素油剂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2003年在尼日尔的9个医疗中心进行一项随机开放非劣性试验。对年龄>2个月的疑似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分别随机给予氯霉素或头孢曲松钠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是72h治疗无效(死亡或临床治疗无效),对试验结果采用意向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红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1):1051-105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膜炎。该病原体通过呼吸道及皮肤破损处进入血液循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进行性加重,伴有发热、呕吐、脑膜刺激征,甚至抽搐、昏迷。本病病情较重,病死率高,如不及时治疗长于数日内死亡。本科采用二性霉素B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脑膜炎误诊52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的结核病,对于该病如不能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残疾,甚至死亡[1]。在我院2002—2007年住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03例患  相似文献   

11.
在慢性脑膜炎中以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较少见,但其预后更为严重。这两种疾病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常导致死亡,脑疝是常见的死因。近来,我们对两例脑膜炎因发生脑疝濒于死亡的病人,采用紧急脑室引流及颞肌下去骨瓣减压术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Mollaret脑膜炎(Mollaret’s meningitis MM)为临床少见疾病,以反复、短暂发作的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为特征,预后良好;故亦称为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我院1998年以来确诊的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隐球菌性脑膜炎、肺影球菌病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患者因病情迅速恶化,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以脑膜炎及肺部损害为主,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7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防治所收治的51例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5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96.08%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1例。经正规抗结核治疗,恢复良好33例,恢复不理想18例,死亡2例。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朱雅娟 《中外医疗》2009,27(9):30-30
目的分析210例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1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基础上,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药糖皮质激素降颅内压,扩张脑血管,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效果转归。结果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全部好转,中期结核性脑膜炎好转135例,死亡5例,晚期结核性脑膜炎好转14例,死亡12例,失踪1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即使是达到晚期,也有50%的好转率,临床医生也不能轻易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艾滋病神经系统原发性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神经系统原发性感染6例临床资料。结果:诊断为慢性HIV脑膜炎1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4例,空泡性脊髓病1例。经抗病毒及综合治疗死亡4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病情好转1例。结论:艾滋病神经系统并发症较常见,包括神经系统原发感染,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神经系统肿瘤及抗艾滋病药物诱导疾病,神经系统原发性感染常在艾滋病晚期发生,表现形式复杂,易和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相混淆,死亡率高,疗效差,以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常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感染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一例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感染脑膜炎的足月新生儿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治进行总结;结果 患儿,女,足月,4420g,出生13天时确诊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脑膜炎,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利福平静滴联合抗感染后治愈出院,随访无并发症。国内外数据库共检索到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感染的新生儿脑膜炎病例117例,连同本例共计118例。在可溯源的感染新生儿中,52.34%的病例在出生一周内发病,早产儿占60.87%。在可追踪临床结局的115名患儿中,52人(45.22%)死亡,幸存患儿中53.97%的病例出现严重后遗症;结论 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所致新生儿脑膜炎以早期发病为主,大多发生于早产儿,病死率高,后遗症风险大,目前尚无统一抗感染方案,治疗以联合用药为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万古霉素、利福平可作为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柏 《广西医学》2009,31(10):1486-1487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发热,热型不规则,头痛28例,恶心呕吐29例。不同程度颅内压升高30例,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新型隐球菌均阳性;体重减轻29例。经抗真菌治疗,好转14例,死亡16例(其中6例放弃治疗后1年内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在临床诊治中应注意鉴别。一旦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提示疾病进入终末期。  相似文献   

19.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3 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以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腰穿压力升高 ,脑脊液墨汁染色或培养可查到新型隐球菌。3 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治愈 2 0例 ,好转 5例 ,死亡 7例 ,两性霉素B为主要治疗药物。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多样性 ,易与结核性脑膜炎、脑肿瘤等相混淆 ,联合疗法为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的儿童、青少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2例,对其临床特征以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对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治疗之后,64例治愈,治愈率为78.05%,好转17例,其中失语2例、肢体瘫痪3例、癫痫1例、低智1例,好转率为20.73%。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为1.21%。结论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高,致死率与致残率高,因此要注重对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减少致死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