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睡眠/觉醒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睡眠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出生30 d时,观察组白天睡眠时间短于对照组,夜间睡眠时间及夜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第4天、15天白天睡眠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第30天白天睡眠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足月新生儿予袋鼠式护理能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延长夜间连续睡眠时间,促进足月新生儿建立良好睡眠/觉醒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袋鼠式护理联合保护性睡眠干预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出生的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8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袋鼠式护理联合保护性睡眠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总胆红素水平、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哭闹时间、高胆红素血症消退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安静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干预后3d、5d、7d,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睡眠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 vs. 80.00%,χ2=4.114,P=0.042),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242,P=0.039)。结论 袋鼠式护理联合保护性睡眠干预不仅能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延长安静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家属认可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系统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体格发育、神经发育及神经损害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头围、身长及体质量增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第7、15、28天,观察组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有效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促进患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背景音乐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104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背景音乐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每日体质量增长及干预前、干预2周每日摄入奶量、热卡。结果观察组干预2周后每日摄入奶量、热卡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体质量增长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背景音乐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应用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可促进胃肠功能发育、成熟,加速体质量增长,改善胃肠动力,提高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73例新生儿按照护理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袋鼠式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护理30 d后身高与体重。结果(1)经神经测查法(NBNA)评分,两组护理前与护理后1个月NBNA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NBNA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30 d体重及身高均显著变大。结论袋鼠式护理方式可改善新生儿神经行为,提高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联合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19 年 5 月至 2019年 7 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 60 例,按其护理方式分组,其中 30 例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另 30 例接受细节管理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研究组),比较护理干预效果,如神经行为、生长发育、家属护理满意度等状况。 结果 比较出生时头围、体质量、身长,组间数据差异小(P>0.05),干预 1 个月,研究组头围、体质量、身长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第 3、15、30 d 时 NBNA 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大(P<0.05)。 结论 将细节管理和袋鼠式护理干预联合应用于早产儿中,对其神经行为和生长发育有积极意义,并可进一步提升家属满意度,对医患双方均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袋鼠式护理对缓解足月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足月新生儿进行研究,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护理组实施袋鼠式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新生儿的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组新生儿在疼痛操作时生理指标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新生儿的哭闹时间也明显短于常规组,同时护理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结论:采用袋鼠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儿的疼痛感,缓解其在刺激操作时的各项生理指标,另外减少了新生儿的哭闹时间,保障了其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自然生物角度的袋鼠式护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初产妇的效果.方法:将84例剖宫产初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开展基于自然生物角度的袋鼠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首次乳汁分泌时间;比较两组产妇自胎盘从子宫顺利娩出后的第1、2天的子宫恢复情况;在分娩后40 d时,组织两组产妇来院接受复查,向两组产妇发放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以评估其当前的心境状态.结果:研究组首次乳汁分泌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24 h子宫下降高度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48 h子宫下降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度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抑郁处于"无或极轻微"所占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自然生物角度的袋鼠式护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初产妇,能强化新生儿的吸吮反射,且能刺激产妇泌乳,促进产妇子宫复原,降低产后抑郁症等负性情感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激励式护理联合虚拟现实(VR)视频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收治的106例肺癌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接受激励式护理联合VR视频健康教育干预。干预3个月。比较心理状态、依从性、生活和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94.34%比81.13%,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励式护理联合VR视频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运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足月正常分娩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游泳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测量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出生第7天体重、胎便转黄时间、以及新生儿生后第3天睡眠时间。结果游泳组新生儿出生第7天的体重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胎便转黄时间提前(P<0.05),睡眠质量提高(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干预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9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组基础上增设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胃管留置时间、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体格生长发育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均较常规组短,出生后30 d头围增长、身长增长、体质量增长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和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9.57%(9/46)、4.35%(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及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在足月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患儿在动静脉穿刺时、穿刺后给予袋鼠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依据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和客观指标对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比研究.结果:动静脉穿刺时、穿刺后,干预组对疼痛的感受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对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效果显著,有助于维持其生理稳定,且简单、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袋鼠式护理在足月新生儿足跟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140例需采集足跟血的足月新生儿进行编号,再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后者给予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足跟血采集10s、30s、60s,观察组新生儿的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疼痛表情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P<0.05).结论 在新生儿足跟血采集过程中实施袋鼠式护理对促新生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稳定,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庆秀 《中外医疗》2013,(12):165-166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激励式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5例。比较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总产程时间、抑郁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抑郁和焦虑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激励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抑郁焦虑症状,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鼻腔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鼻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4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2天、第4天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鼻腔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利于患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体格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原阳县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产科收治的阴道分娩足月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袋鼠式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实施袋鼠式护理,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的改善,促进体格发育,具有一定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足月新生儿实施袋鼠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袋鼠式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7 d、15 d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评分均较护理1 d升高,新生儿行为状态评分较护理1 d降低,但观察组评分升高/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对于足月新生儿,予以袋鼠式护理,可改善新生儿的母乳喂养行为及新生儿行为状态,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运用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  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自我穴位按摩、腹式呼吸运动配以音乐对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状况、睡眠状况.结果 术后第1天即干预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Piper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即干预后,干预组癌因性疲乏Pipe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中医自我穴位按摩、腹式呼吸运动、音乐等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改善睡眠,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1年2月-2012年5月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预防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初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出生后1、3、5d黄疸指数、出生后3d体重下降值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等。结果干预组新生儿初次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新生儿出生后1、3、5d黄疸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生理性黄疸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发生,可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400例新生儿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则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观察对象胎粪初排和转黄时间、体质量变化及经皮胆红素检测情况。结果:出生第1天,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第3、5日,观察组患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出生7日后恢复较对照组快(P<0.05),且胎粪初排和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缩短胎粪初排与转黄时间,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