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裂开的22例患者行创腔处理,治疗前患者创底深度达腹直肌前鞘,切口长度(12.5±1.2)cm,脂肪液化者20例。11例行清洗消毒、清除切口液化及失活组织后,挤合切口使之靠拢并用自制的装置行封闭式负压弓l流(VSD)治疗(观察组);11例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去除坏死组织,同样挤合切口使之靠拢治疗(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创腔愈合时间缩短(t=5.88,P〈0.01),换药次数减少(t=9.05,P〈0.05),切口二期缝合率底(x^2=6.47,P〈0.05)。VSD方法可有效促进剖宫产腹部裂开切口的愈合,减少换药次数,降低二期缝合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应用湿性愈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及换药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观察组无痛率71.4%,高于对照组的38.1%( P <0.05)。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应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及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术后切口裂开再次愈合较难 ,传统的方法大多是用雷佛奴尔湿纱条或凡士林纱条换药治疗 ,直至切口愈合。我院应用清创后蝶形胶布粘合加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外敷促进切口愈合 ,疗程短 ,愈合效果满意 ,瘢痕小而平整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清创后用蝶形胶布粘合固定加外敷表皮生长因子 (A组 ) 1 0例 ,均为腹部切口裂开。其中妇科手术后 3例 ,产科 (剖腹产术后 ) 7例。切口长度 3~1 0 cm。传统清创后用雷佛奴尔湿纱条每日换药 1 0例 (B组 ) ,同为腹部切口。2 治疗方法将腹壁切口因血肿、感染、脂肪液化等原因所致的切口部分或全层裂开的创口…  相似文献   

4.
紫外线预防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宁  宋蕾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53-1655
目的:观察紫外线防治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12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紫外线治疗组(58例)和常规换药治疗组(62例),对紫外线治疗组患者从手术后第1天开始,采用短波紫外线治疗仪对切口进行照射治疗,照射后给予常规消毒换药处理更换敷料,直至切口愈合拆线,常规换药治疗组产妇则采用常规消毒更换敷料的方法,直至切口愈合拆线,比较两组脂肪液化率、甲级切口愈合率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紫外线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10.18±2.96)d]显著短于常规换药治疗组[(13.73±3.24)d](P<0.001),且甲级愈合率明显升高(P<0.001),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1.72%)明显低于常规换药治疗组(9.67%)(P<0.05)。结论:紫外线辐射治疗对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蜂蜜外抹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换药后期予以蜂蜜涂抹创腔。结果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蜂蜜应用于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能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吸引球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妇科2011年8月-2012年1月同组医师进行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4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吸引球组)22例,对照组(常规缝合组)2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无脂肪液化、感染、切口裂开等愈合不良,切口甲级愈合,外观平坦美观。对照组中切口裂开行二次缝合1例,脂肪液化6例,均行中药外敷后好转。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关腹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液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裂开率中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引流球可有效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显著缩短关腹时间,切口愈合美观,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处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妇产科经腹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48例,采用两种方法处理手术切口:A积极清创二次缝合;B清理创面局部换药敷白糖,比较两种方法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效果。结果A组腹部切口的愈合时间明显较B组缩短(10.56±2.72天 vs 14.01±2.89天,P〈0.05),A组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B组(20例 vs 13例,P〈0.05)。结论通过积极的清创二次缝合,可以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肝胆外科2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125例)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n=120例)采用传统碘仿纱布换药引流,对比两组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可明显减少术后换药次数,促进术口愈合,减少二期缝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2):194-195
目的:探讨拆除缝线敞开切口清创换药后二期全层缝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方法: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336例,切口液化202例,切口感染13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采用拆除缝线敞开创口二期缝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186例采用不拆除缝线仅放置引流条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有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时间短、术后瘢痕小、窦道形成例数少等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渗液、感染一经诊断应拆除缝线敞开切口清创换药,二期缝合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护场理论指导下的痈疽仙方油剂对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外敷痈疽仙方油剂,比较两组患者切口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程度、患者舒适度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分、切口渗液量、切口面积、换药次数以及切口愈合疗效。结果首次换药2 h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降低,GCQ评分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切口渗液情况皆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切口面积均显著缩小,且观察组切口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切口愈合度为96.9%,高于对照组76.3%(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痈疽仙方油剂换药,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渗液的生成、减少换药次数、延长敷料的使用时间、加快切口愈合,从而提高患者身体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红外线照射治疗与常规换药治疗对妇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液化的效果.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开脂肪液化病例69例,其中33例行常规换药处理,36例行红外线照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 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67±2.06) d,而常规换药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9.55±2.98) d,两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及消除不利的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物联合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再次缝合率。结果观察组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住院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再次缝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物理治疗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效果显著,其可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降低再次缝合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用新型敷料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在切口脂肪液化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新型敷料(藻酸盐敷料)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碘伏敷料治疗。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评估换药疼痛程度,统计换药次数。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74%,对照组为72.2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NRS-11平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相较于传统敷料,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中运用新型藻酸盐敷料的疗效显著,对促进患者切口的愈合,减轻换药疼痛程度及减少换药次数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龚宜 《重庆医学》2013,42(19):2274-2275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球应用于肥胖女性腹部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21例肥胖女性术后腹部切口安置负压吸引球引流的患者为引流管组,13例经腹手术肥胖女性未安置引流管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伤口裂开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伤口裂开及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肥胖女性腹部切口安置负压吸引球能有效减少腹部切口感染,提高切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15.
李军  郭洪启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26-127
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中的临床功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2011年12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过程.对传统组与改良组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对比分析中,改良组切口液化后愈合时间、整体愈合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P〈0.05),改良组换药次数较传统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方法能明显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芒硝四黄散配合负压引流术(VSD)在腹部术后脂肪液化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3年12月的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局部切口换药,观察组在负压引流术基础上用芒硝四黄散外敷,观察两组切口治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芒硝四黄散外敷配合负压引流术对腹部术后脂肪液化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疗效显著、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美盐敷料加舒美邦拉合胶布在治疗妇科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选取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美盐敷料换药加舒美邦拉合胶布拉合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法加创可贴拉合切口,对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换药疼痛度,有无皮肤损伤和皮肤过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3~5次,伤口缩小率95%~98%,愈合时间5~7 d,换药疼痛程度以0级和Ⅰ级为主;对照组换药次数7~14次,伤口缩小率78%~82%,愈合时间10~18 d,换药疼痛程度以Ⅰ级和Ⅱ级为主。结论:美盐敷料加舒美邦拉合胶布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疗效肯定,换药次数明显减少,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疼痛程度减轻,皮肤损伤、过敏以及二次缝合明显减少,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膏联合外科换药治疗妇科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将38例妇科开腹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西医换药结合填塞生肌玉红膏纱布条引流;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换药和挤压治疗脂肪液化,比较脂肪液化到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从发现脂肪液化至拆线时间为4~12 d,平均(8±4)d,对照组为8~21 d,平均(14±7)d,治疗组较对照组愈合时间短(P0.05)。结论生肌玉红膏联合外科换药治疗妇科切口脂肪液化能促进血管新生、成熟及组织生长,缩短脂肪液化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减少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术后脂肪液化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处理,对比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术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50例)脂肪液化之切口,用大黄、芒硝混匀后外敷,并给予红外线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n=51例)应用普通换药及挤压方法,每日换药1次。结果试验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更换敷料及应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切口次数、二次清创缝合术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药外敷加红外线治疗能促进脂肪液化伤口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