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利用垂直湿度校正法校正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并探索校正AOD作为衡量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与人群健康结局建立暴露反应关系的可行性。方法:先采用空间插值方法对AOD、地面PM2.5、相对湿度和边界层高度进行插值以获得不同地理位置的各项数据,按照地理位置与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据进行匹配。利用大气边界层高度及由相对湿度计算得到的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分别对AOD进行垂直校正与湿度校正。为进行对比,将校正AOD和PM2.5采用标准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控制时间趋势、温湿度效应、星期几效应和节假日效应等,得到无量纲化后的校正AOD与PM2.5对北京市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总死亡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死亡的急性效应。结果:经过垂直湿度校正后的AOD与PM2.5相关系数达到0.72。累积滞后0~3 d(lag 0~3)的标准化校正AOD对呼吸系统疾病总死亡数及COPD死亡数的累积滞后效应最强,每升高1个单位,超额危险度分别为3.64%(95%CI为0.58%~6.78%)和 4.92%(95%CI为1.81%~8.14%)。累积滞后0~1 d(lag 0~1)的标准化PM2.5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及COPD死亡的累积滞后效应最强,每升高1个单位(约155 μg/m3),超额危险度分别为3.96%(95%CI为0.82%~7.19%)及6.12%(95%CI为1.44%~11.02%)。与地面PM2.5的效应相比,校正AOD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及COPD死亡效应的置信区间较窄,对于捕捉颗粒物对居民每日死亡的滞后效应更为敏感;且不同累积滞后天数的校正AOD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及COPD死亡的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捕捉颗粒物对于居民死亡的累积滞后效应更为敏感。结论:校正AOD可以反映地面颗粒物对北京市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在缺乏地面监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校正AOD作为衡量大气污染物的指标与人群健康结局建立暴露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扬州市大气污染物中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2.5)与居民每日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扬州市2015—2017年大气污染物PM2.5、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 SO2)、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 NO2)和臭氧(ozone, O3)的日均浓度、气象因素(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每日死因别死亡人数,运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进行单污染物和多污染物分析,非意外总死亡年龄和性别的分层分析。结果:空气污染物PM2.5、SO2、NO2及O3年均浓度分别为53.16、23.36、29.87、91.54 µg/m3,其中PM2.5浓度高于国家二级标准。单污染模型中,PM2.5浓度每增加10 µ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率和循环系统死亡率增加0.685%(95%CI:0.334%~1.038%)和0.950%(95%CI:0.402%~1.501%),对呼吸系统死亡增加无统计学意义;多污染物模型中,当引入SO2和NO2时,PM2.5对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消失,引入O3时,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降至0.548%(95%CI:0.222%~0.875%)和0.588%(95%CI:0.065%~1.113%),引入所有污染物时,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降至0.640%(95%CI:0.311%~0.970%)和0.653%(95%CI:0.127%~1.182%);性别、年龄方面,PM2.5浓度增加使女性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1.001%(95%CI:0.477%~1.527%),≥65岁风险增加0.758%(95%CI:0.369%~1.148%),男性及<65岁死亡风险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气污染物中PM2.5污染会增加居民非意外死亡率和循环系统死亡率,对≥65岁的老年人和女性人群影响最为明显。有必要开展针对性大气污染物治理,合理分配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气PM2.5浓度与喘息儿童日就诊量的关系。方法:在控制时间的中长期效应、节假日效应、星期效应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回顾性分析2019年上海市东部地区某三甲医院儿科门急诊喘息儿童的日就诊量受天气(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及O3)的影响程度,并推测上述指标相应浓度范围的超额危险度(ER)。结果:上海市东部地区PM2.5浓度对喘息儿童的日就诊量存在影响,大气PM2.5浓度与PM10、SO2和NO2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780、0.601、0.658,P<0.05);与相对湿度、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r=-0.015、-0.270,P<0.05)。PM2.5暴露对日就诊量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滞后1 d影响最大。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日就诊超额危险度(ER)(95%CI)为4.251%(0.824%~7.796%);分别引入当日SO...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石家庄市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日均PM_(2.5)、PM_(10)、NO_2、SO_2、O_3及CO浓度,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以及河北省胸科医院每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结果大气中PM_(2.5)、PM_(10)、NO_2、SO_2、O_3及CO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呼吸系统疾病的门诊量分别增加0.30%(95%CI:0.08%~0.51%)、0.18%(95%CI:0.03%~0.33%)、1.34%(95%CI:0.60%~2.08%)、0.78%(95%CI:0.07%~1.49%)、0.57%(95%CI:0.05%~1.10%)和0.02%(95%CI:0.01%~0.04%)。老年人的风险显著高于年轻人。结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升高可显著增加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妊娠期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PM)暴露对胎儿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鹤山市妇幼保健院胎儿的孕晚期超声资料、鹤山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资料,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大气颗粒物暴露对胎儿生长参数如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FL)、估计胎儿体重(EFW)的影响。结果在控制孕妇年龄、产次、气象因素等因素后,B超前1个月,PM_(10)每升高10μg/m~3,胎儿FL下降0.167 mm(95%CI:-0.329~-0.005),PM_(2.5)每升高10μg/m~3,胎儿FL下降0.101 mm(95%CI:-0.196~-0.006);B超前2个月,PM_(10)每升高10μg/m~3,胎儿AC下降1.399 mm(95%CI:-2.401~-0.397),胎儿FL下降0.276 mm(95%CI:-0.469~-0.082),PM_(2.5)每升高10μg/m~3,胎儿FL下降0.122 mm(95%CI:-0.240~-0.005)。B超前3个月,PM_(10)每升高10μg/m~3,胎儿AC下降1.940 mm(95%CI:-3.055~-0.826),胎儿FL下降0.272 mm(95%CI:-0.476~-0.067)),PM_(2.5)每升高10μg/m~3,胎儿HC下降1.502 mm(95%CI:-2.682~-0.323)。结论妊娠期妇女孕晚期暴露于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环境空气中粒径≤2.5 μm的颗粒物(PM2.5)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4个典型城市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方法 收集目标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2004-2009年可得的每日健康和气象数据(包括温度和湿度数据),在控制时间趋势、星期几效应、气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建立细颗粒物与非意外死亡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模型,获得PM2.5对于非意外死亡的相对危险度,然后在各城市统计年鉴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细颗粒物暴露水平和健康数据分别计算各城市由PM2.5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结果 北京、西安、广州、上海4个城市PM2.5对非意外死亡的相对危险度(95% CI)分别为1.0027(1.0010~1.0044),1.0020(1.0007~1.0033),1.0056(1.0022~1.0091),1.0036(1.0011 ~1.0061).与北方2个城市北京和西安相比,南方2个城市广州和上海单位PM2.5浓度升高所对应的相对危险度较高.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349、2980、1715、726人,共计7770人,分别占当年总死亡人数的1.9%,1.6%,2.2%和1.6%.结论 虽然PM2.5污染对城市居民非意外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但其已经给公共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失,亟需加强PM2.5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北省不同地区空气污染现状,阐明PM2.5对儿童内科门诊就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7年河北省3市儿童/妇幼医院儿童内科日门诊量,并获取同期PM2.5与气象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控制时间、季节、采暖、星期几、节假日等效应,去除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混杂因素进行PM2.5与内科门诊量的单污染物模型分析,采用滞后(lag1~lag7)效应以及累积(lag01~lag07)效应进行描述,并将效应最大值作为PM2.5对门诊量影响的评估值。结果①2014-2017年石家庄市、唐山市PM2.5超标天数分别为48.59%、44.56%,张家口市2017年全年超标仅6.84%;②石家庄市、唐山市儿童/妇幼医院日内科门诊总量、平均气压、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均高于张家口市;而日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则相反;③石家庄市、唐山市PM2.5浓度升高当天对内科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最大,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内科门诊量分别增加0.16%(95%CI:0.07%~0.24%)、0.15%(95%CI:0.05%~0.25%),张家口市则无明显影响。结论河北省不同地区PM2.5对儿童健康影响存在地域性差异,进一步开展不同地区PM2.5成因的探索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013-2015年广州市大气PM2.5对儿童医院呼吸系统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2015年广州市某儿童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结合同期环保与气象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广义相加模型(GAM)控制时间趋势、温度和湿度、星期几效应等因素进行PM2.5与门诊量的单污染物模型分析及1~5 d滞后的效应(lag1~lag5)分析,采用滞后天数最大值作为PM2.5对门诊量影响的评估值。结果广州市2013-2015年大气PM2.5年均值分别为53.76μg/m~3、48.55μg/m~3以及39.72μg/m~3,某儿童医院2013-2015年呼吸系统门诊量为304 271、307 965以及351 900人次。GAM结果显示PM2.5浓度升高与当天以及滞后1~5 d的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呈显著相关,并在滞后第2天达到高峰,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增加2.12%(95%CI:1.57%~2.68%)。结论 2013-2015年数据分析显示广州市大气PM2.5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门诊就诊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2013年1月灰霾污染事件期间京津冀地区12个城市人群因环境空气中粒径≤2.5 μm的颗粒物(PM2.5)暴露所致的健康损害.方法 收集京津冀地区12个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承德、邯郸、廊坊、衡水、秦皇岛、唐山、邢台和张家口)人口数、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人群基线死亡率数据.利用国内已发表文献,建立PM2.5短期暴露与人群超额死亡间的暴露-反应关系.根据各城市暴露人口数、PM2.5浓度和暴露-反应关系系数,推算京津冀地区2013年1月10至31日灰霾污染事件期间因PM2.5暴露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结果 京津冀地区分别于1月12日、1月19日和1月27日发生了3次严重的灰霾污染事件.2013年1月10至31日,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衡水PM2.524h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705、411、675、506、255、598、698、667、231、178、718和405 μg/m3.其中,邢台、石家庄、邯郸、保定、廊坊和北京的PM2.5污染较为严重,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严重污染的天数分别为17、13、12、11、10和8d,分别占观测天数的77.3% 、59.1%、54.5%、50.0%、45.5%和36.4%.2013年1月10至31日京津冀地区人群因PM2.5短期暴露导致超额死亡2725人,其中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人数846人,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人数1878人.结论 灰霾污染事件导致严重的公共健康代价,亟需开展PM2.5污染防治行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气污染物对成人内科门诊量的影响,为预防大气污染物对人群的健康损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无锡市大气污染物数据、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资料,采用时间序列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GAM)方法,在控制长期和季节变化趋势、星期几效应、气象因素和其他污染物等各种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大气污染物对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 结果 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无锡市PM2.5、PM10、SO2和NO2对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存在滞后及累积效应。PM2.5、PM10、SO2、NO2均在滞后0~5 d(lag05)的移动平均值,使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超额危险度(ER)达到最大,其中PM2.5、PM10、SO2、N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增加0.44%(95%CI:0.08%~0.80%)、0.47%(95%CI:0.22%~0.72%)、3.85%(95%CI:2.73%~4.98%)、2.63%(95%CI:2.00%~3.26%);PM2.5、PM10、SO2、NO2分别在滞后0~1 d(lag01)、0~1 d(lag01)、0~4 d(lag04)、0~4 d(lag04)的移动平均值,使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ER达到最大,其中PM2.5、PM10、SO2、N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增加0.68%(95%CI:0.52%~0.84%)、0.46%(95%CI:0.34%~0.58%)、6.41%(95%CI:5.66%~7.17%)、4.22%(95%CI:3.81%~4.63%)。 结论 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和NO2浓度的增加与居民呼吸、循环系统疾病门诊人数增加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除传统危险因素外,细颗粒物(PM2.5)等大气污染物是CVD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PM2.5的暴露与CVD之间具有确定性的因果关系,是心血管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可控危险因素。通过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大气污染水平,降低PM2.5浓度,可有效降低CV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减轻CVD负担。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PM10和PM2.5暴露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并进一步确定孕期PM10和PM2.5暴露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影响的关键窗口期。 方法 以济南市婴幼儿哮喘出生队列基线研究为基础,研究区域内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获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合济南市区17个监测站的颗粒物监测数据、孕期母亲的居住地址经纬度及监测站地址经纬度,使用反距离权重法得到每位母亲孕期的逐日个体暴露浓度,获得每位母亲整个孕期和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暴露浓度。结合广义相加模型与阴性对照暴露分析的方法探索孕期PM10和PM2.5暴露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将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的暴露情况同时纳入模型寻找关键窗口期。 结果 (1) 纳入4 602名研究对象,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 420.98±465.27)g,母亲孕期PM10和PM2.5平均暴露浓度分别为114.15 μg/m3和54.71 μg/m3;(2) 整个孕期PM10和PM2.5暴露浓度每升高10 μg/m3,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别减少30.46 g(P=0.013)和51.81 g(P=0.028);其阴性暴露对照期PM10和PM2.5暴露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变化之间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M10: P=0.166; PM2.5: P=0.650)。(3) 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PM10和PM2.5暴露浓度每升高10 μg/m3,出生体质量分别降低11.56 g(P=0.004)和43.85 g(P<0.001)。孕晚期PM10和PM2.5暴露浓度每升高10 μg/m3,出生体质量分别降低13.09 g(P=0.001)和44.04 g(P<0.001)。 结论 母亲孕期大气PM10和PM2.5暴露会降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孕早期与孕晚期是其关键暴露窗口期。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ources of elements and ions with different sizes in the aerosols in Beijing. Methods Samples of particulate matters (PM2,5), PM10, and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 (TSP) aerosols were collected simultaneously in Beijing from July 2001 to April 2003. The aerosol was chemically characterized by measuring 23 elements and 18 water-soluble ion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AES) and ion chromatography (IC),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spring non-dust, spring dust, summer dust, and winter dust. TSP, PM10, and PM2.5 were most abundant in the spring dust, and the least in summer dust. The average mass ratios of PM〉10, PM2,5-10, and PM2.5 to TSP confirmed that in the spring dust both the large coarse (PM〉10) and fine particles (PM2.5)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in summer PM2.5, PM2,5-10, and PM〉10 contributed similar fractions to TSP, and in winter much PM2.5. The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ments and ions were used to divide them into four groups: crustal, pollutant, mixed, and secondary. The highest levels of crustal elements, such as AI, Fe, and Ca, were found in the dust season, the highest levels of pollutant elements and ions, such as As, F, and Cl^-, were observed in winter, and the highest levels of secondary ions (SO4^2-, NO3^-, and NH4^+) were seen both in summer and in winter. The mixed group (Eu, Ni, and Cu)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crustal and pollutant elements. The mineral aerosol from outside Beijiug contributed more than that from the local part in all the reasons but summer, estimated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element tracer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PM系列多功能监护仪信号干扰、呼吸无波形、血氧及血压测量故障的现象及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 PM9000监护仪一些常见故障,并结合维修经验,提出了解决这些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孕妇在孕前及孕期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暴露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敏感暴露窗口。 方法 基于山东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山东省平台数据库孕产妇医疗数据,选取2018~2020年期间孕产妇资料;收集山东省64个监测站公布的PM2.5、PM10、NO2和SO2的逐日监测资料,选取研究对象各暴露时间段内的空气监测数据;根据孕妇家庭住址和监测站地址的经纬度坐标,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计算每位研究对象暴露时间段内逐日个体暴露浓度,进而获得每位研究对象在孕前期、孕早期和孕中期每个暴露窗口期内的平均暴露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PM2.5和PM10暴露与GDM发生风险的关系;进一步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PM2.5和PM10的敏感暴露窗口。 结果 (1)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18 407名,其中1 020例孕妇患有GDM,基于本健康医疗大数据GDM患病率为5.54%。(2)PM2.5在孕中期的平均暴露浓度为(52.45±18.26)μg/m3,高于其在孕前期[(50.71±16.98)μg/m3]及孕早期[(51.08±17.15)μg/m3]的平均暴露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8,P<0.001);PM10在孕前、孕早及孕中期的暴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6, P=0.124)。(3)调整协变量后,PM2.5和PM10在孕中期的平均暴露浓度与GDM发生风险呈正向关联,暴露浓度每增加10 μg/m3,GDM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8%和15%(OR=1.18,95%CI: 1.07~1.31; OR=1.15,95%CI: 1.09~1.21)。(4)DLNM分析结果显示,PM2.5和PM10暴露导致GDM发生风险增加的敏感窗口期分别在第18~24孕周和第14~22孕周。 结论 孕中期PM2.5和PM10暴露明显增加GDM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各类公共场所室内PM10和PM2.5浓度水平及对从业人员上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全区4大类公共场所,包括理发美容类、商场剧院类、酒店旅馆类、酒吧KTV游戏厅类,采用便携式防爆智能数字粉尘仪AM510进行室内PM10和PM2.5浓度检测,通过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各类场所室内PM10和PM2.5浓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黄埔区4大类场所室内PM10浓度水平分别为(0.113±0.044)mg/m3,(0.085±0.022)mg/m3,(0.112±0.028)mg/m3和(0.207±0.031)mg/m3,其中酒吧KTV游戏厅室内PM10浓度超出GB/T 18883-2002标准限值(<0.15mg/m3)。全区4大类场所室内PM2.5浓度水平分别为(0.065±0.025)mg/m3、(0.050±0.013)mg/m3、(0.075±0.016)mg/m3和(0.120±0.018)mg/m3,均超出GB 3095-2012一级标准限值(<0.035mg/m3)。单因素分析及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各类场所室内PM10和PM2.5浓度水平,酒吧KTV游戏厅类最高,商场剧院类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2.5浓度与咳嗽、咽痛和鼻炎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黄埔区4大类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较为严重,明显影响从业人员上呼吸道健康,应加强对这类场所监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PM8000型多参数监护仪NIBP模块总体框架图,阐述了PM8o0o型多参数监护仪NIBP模块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主要部件功能,总结了PM8000型多参数监护仪NIBP模块的常见放障及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人体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河南省环境保护局提供的2002年至2004年大气PM10监测资料,选定PM10污染区和对照区,随机选择2地区成年居民各90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采用ELISA方法测量2地区居民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PM10污染区居民血清IL-6((446.52±59.80)ng/L)水平高于对照区((56.34±9.13)ng/L) (P<0.05);污染区居民血清IL-8((0.31±0.17)μg/L)水平高于对照区((0.09±0.03) μg/L)(P<0.05);污染区居民血清TNF((0.46±0.34)μg/L)水平高于对照区((0.16±0.08)μg/L)(P<0.05);污染区居民血清IFN-γ((18.65±1.83) ng/L)水平低于对照区((20.37±0.86) ng/L)(P<0.05).结论:PM10可对暴露人群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PM是一种新型细菌性免疫调解剂。本文仅对基础研究中,植瘤小鼠在不同植瘤期内用PM进行治疗后,其对小鼠抑瘤率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植瘤30min内行PM治疗,其治疗组的抑瘤率为68.5% ̄90.3%;植瘤后24 ̄48h内行PM治疗,其治疗组的抑瘤率为68.5% ̄90.3%;植瘤后24 ̄48h内行PM治疗,其治疗组的抑瘤率为42.1% ̄61%。两种治疗方法的抑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抑瘤率为0,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