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赵兰英 《中外医疗》2009,28(35):45-45
目的探讨Safesider镍钛锉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牙髓病、牙尖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Safesider镍钛锉的填充效果和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Protaper镍钛根管锉治疗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afesider镍钛锉牙管预备的填充效果良好,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根管预备后不同镍钛锉抗疲劳性能及其中心定位能力,为弯曲根管的机械预备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单根透明树脂模拟弯曲根管45个(弯曲度为35°),随机分为3组(15个/组),分别使用Wave One镍钛锉(21/06、25/08)、ProTaper Next镍钛锉(17/04、25/06)和TF(Twisted file)镍钛锉(20/04、25/06)进行根管预备,记录镍钛锉预备后器械的变形和折断情况分析其抗疲劳性,比较预备后根管内外侧树脂切削量差值,评估3种器械的中心定位能力.结果:Wave One锉的器械变形率最高;TF锉的折断率最高;根管内外侧壁树脂切削量不同观测点比较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根尖1、2 mm位置,Wave One组和ProTaper Next组的中心定位能力较好,从距根尖3 mm处到根管上端TF组中心定位能力好,ProTaper Next次之,Wave One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镍钛锉预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ave One效率最高.结论:3种镍钛器械中ProTaper Next镍钛各项性能优良,在弯曲根管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何健慧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123-124
目的比较ProTaper手用镍钛锉与标准型不锈钢K锉根管预备的工作效率及术后反应的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按就诊顺序的奇偶数将216例221颗磨牙分为PmTaper镍钛根管锉组与ISO标准不锈钢锉组,分别采用冠向下法与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比较两种方法根管预备的工作效率及术后反应的情况。结果ProTaper镍钛根管锉组根管预备时间及术后疼痛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SO标准不锈钢锉组。结论ProTaper手用镍钛锉根管预备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镍钛及不锈钢手用根管预备器械在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选取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牙120颗,分别应用手用镍钛根管锉和K型不锈钢锉进行根管预备,根管充填修复。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8.33%,失败2例,对照组成功率93.33%,失败8例。结论:具有高柔韧性的镍钛根管锉,根管成形效果好,根管充填严密,并发症少,尤其是预备弯曲根管安全性高,疗效优于不锈钢根管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镍钛及不锈钢手用根管预备器械在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选取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牙120颗,分别应用手用镍钛根管锉和K型不锈钢锉进行根管预备,根管充填修复。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8.33%,失败2例,对照组成功率93.33%,失败8例。结论:具有高柔韧性的镍钛根管锉,根管成形效果好,根管充填严密,并发症少,尤其是预备弯曲根管安全性高,疗效优于不锈钢根管锉。  相似文献   

6.
葛永红  于鹏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12):1123-1124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牙髓炎最成熟的方法,ProTaper镍钛根管锉因其具有弹性好,切割力强,对根尖刺激小,术后急性反应小而倍受口腔医生青睐。我们就两年来临床上使用ProTaper镍钛根管锉与K型锉预备根管后的反应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镍钛根管锉HyFlex EDM、HyFlex CM和HyFlex NT的表面形态和抗疲劳折断性能。方法:选取新的25 mm长、25#/尖端4 mm为0.08锥度的变锥度HyFlex EDM 12支;25 mm长、25#/0.06锥度的HyFlex CM和HyFlex NT各12支。每组随机选取2支,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下观察表面形态,剩余10支使用 60°弯曲角度、3.5 mm弯曲半径的模拟金属根管检测抗疲劳折断性能。记录疲劳折断时间、计算疲劳折断圈数(number of cyclic fatigue,NCF);测量折断段长度(fragment length),并在SEM下观察断口。以上数据使用one way ANOVA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0.05。结果:SEM显示Hyflex EDM表面呈熔蚀状,可见均匀孔洞样结构;HyFlex CM和HyFlex NT表面较光滑,均可见明显的车磨条纹和缺陷。HyFlex EDM的疲劳折断圈数为838±223,HyFlex CM为582±99,HyFlex NT为81±2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Flex EDM的断段长度显著长于HyFlex CM和HyFlex NT(P<0.05), 所有断口均呈现典型的疲劳折断特征。结论:电火花蚀刻工艺使HyFlex EDM呈现熔蚀伴孔洞样表面形态,未见明显车磨缺陷,抗疲劳折断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4种镍钛单支锉预备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选择64颗离体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管,根据弯曲度分为中度弯曲组、重度弯曲组,每组再随机分成4个亚组(n=8),分别用4种镍钛单支锉WaveOne Gold、Reciproc Blue、M3-L以及锋度V Blue预备根管,记为WG组、RB组、M3组和VB组。记录各组根管预备时间。采用锥形束CT测算根管偏移量、轴中心率及弯曲度变化。结果:预备过程中均未发生器械变形或折断。同一弯曲程度下各亚组根管预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弯曲根管中,M3组弯曲度变化值最小。4种单支锉产生的根管偏移量均<0.30 mm;距根尖3 mm处,WG组根管偏移量最大;距根尖5 mm处,WG组根管偏移量较小,轴中心率最接近1。结论:虽然4种镍钛单支锉均能较好地维持弯曲根管原有的解剖形态,但WaveOne Gold在根管中段具有更好的中心定位能力,M3-L在维持根管弯曲角度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ProTaper手用镍钛锉预备根管的临床效果。 方法  3 2 0例患者分成两组 ,镍钛根管锉 (PT组 ) 160例 ,3 0 0颗患牙 ,采用ProTaper手用镍钛锉预备根管 ;不锈钢K形锉 (SS组 ) 160例 ,2 96颗患牙 ,采用常规ISO手用不锈钢根管锉和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 ,根充后即刻摄片观察根充效果 ,术后第 5d复诊 ,评估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PT组根管恰填率 (90 .67% )明显高于SS组 (78.72 % ) ,χ2 =16.45 ,P <0 .0 1;PT组根充术后疼痛率 (2 .3 3 % )低于SS组 (9.12 % ) ,χ2 =13 .16,P <0 .0 1。结论 ProTaper手用镍钛技术具有良好的根管成形性能 ,根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手用ProTaper根管镍钛锉预备磨牙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颗恒磨牙按照就诊顺序的奇偶数随即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手用ProTaper镍钛锉行冠向下预备方法,对照组采用不锈钢K锉行逐步后退技术预备根管,比较两组在根管预备时间、预备根管的形态以及预备后疼痛和根充的效果.结果:手用ProTaper镍钛锉组根管预备时间及术后疼痛反应明显低于不锈钢K锉组,且预备后根管的形态和根管适填率都有显著提高.结论:手用ProTaper镍钛根管锉在后牙根管预备效果好,术后反应少,实用性强,值得在基层口腔科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树脂模拟根管比较机用ProTaper Next、ProTaper Universal、K3XF、Twisted File和Hyflex CM在弯曲根管内的成形能力。方法:使用机用ProTaper Next、ProTaper Universal、K3XF、TwistedFile和Hyflex CM预备五组模拟树脂根管,预备过程中记录器械变形及分离的发生,预备完成后测量预备前后根管中轴线的变化。结果:根管中轴线的变化量:在根尖部和根中部,K3XF、Twisted File和HyflexCM三组均少于ProTaper Next和ProTaper Universal组(P〈0.05);在根中部,ProTaper Next组小于ProTaper Universal组(P〈0.05);在根冠部,Hyflex CM组小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ProTaper Next、K3XF、Twisted File(TF)和Hyflex CM在预备弯曲根管时,均能够较好地维持根管原始走向,防止根尖偏移,是较理想的弯曲根管预备器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使用有限元技术建立正常寰枕枢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及寰枕融合伴寰枢椎脱位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为上颈椎临床研究提供生物力学方法.方法 对1例27岁男性志愿者CT数据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正常寰枕枢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正常模型).对1例35岁寰枕融合伴寰枢椎脱位男性患者CT数据进行有限元分析,使用计算机模拟其在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脊柱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应力情况,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一无慢性腰背痛及胸腰椎外伤史的青年志愿者,利用CT扫描的Dicom数据图像和Simpleware5.0软件建立T12-L2椎体三维模型,模拟L1椎体骨折,并分别模拟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有横连和无横连)两种治疗方法,将两种模型分别导2kAbaqus6.9有限元分析软件,加载750N压力,ION·m扭矩载荷。结果:在轴向压缩状态下,腰椎骨折内固定后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钉棒系统成主要应力集中部位。钉棒系统有无横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扭转状态下,横连系统的应力主要集中在连接杆上,而无横连的应力主要集中在钉棒系统下段螺钉上,钉棒系统有无横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屈曲状态下,应力主要集中在钉棒系统下段螺钉上,钉棒系统有无横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横连的六螺钉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可以优化内固定的载荷,减少断钉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MSC.MARC建立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膝关节的创伤、骨折的力学分析及人工关节的开发提供方法学的支持。以螺旋CT得到整个膝关节的CT影像图,扫描层间距为1.0mm。以DICOM文件的数据点信息为数据源,通过相关软件读取DICOM数据文件,获得膝关节的二维CT影像,通过平面图形软件编辑和处理得到膝关节的边界,将边界曲线输入MSC.MARC中建立了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MSC.MARC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真实反应膝关节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5.
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颈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C4/5/6),以用于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根据条件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通过CT扫描,得到颈椎的连续断层数据图片,通过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aterialise Mimics、作图软件Uni-graphic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8.1构建出颈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边界设定,在模型上加载45N的预载荷,再加以2.0 N.M的纯力矩模拟脊柱的前屈、后伸、左右侧曲、旋转的生理活动,观察正常FSU(C4/5)的运动与受力,并与体外实物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比较。结果C4/5三维有限元模型的运动范围与体外实体实验结果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建立的颈椎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有限元分析比较相同生理载荷下,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不同安放位置的尖顶距对骨折稳定性的影响,供临床参考.方法 计算健康老年志愿者DHS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尖顶距在22~34 mm范围内的力学特征,综合评价髋螺钉不同安放位置的固定效果.结果 随着DHS尖顶距的不断减小,股骨的Von-Mises应力、位移逐渐减小.尖顶距为(22 ~28) mm组应力、位移最小.结论 髋螺钉尖顶距在22 ~34 mm范围内越小,DHS内固定对骨折的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医用镍钛合金表面钽涂层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模拟体液环境中,研究钽(tantalum, Ta)涂层对生物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NiTi shape memory alloy, NiTi SMA)抗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试样,运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其表面形成一层400μm厚的钽涂层.通过模拟体液环境下电化学测量法对比涂层前后的试样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李新  马科院 《吉林医学》2012,33(31):6747-6749
目的:探讨不同方丝在各牙位间的局部载荷挠曲率的情况。方法:用不锈钢尺加工制作托槽的固定板,对不同方丝按Kim标准弯制成MEAW弓丝中独立的"L"形曲。分析多曲方丝和镍钛方丝在各牙位间的局部载荷挠曲率的不同。结果:多曲方丝和镍钛方丝在3~4、4~5牙位间加载时、卸载时的局部载荷挠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曲方丝在前牙区局部载荷挠曲率较大,镍钛方丝在后牙区局部载荷挠曲率较大,临床上应根据两种方丝的不同特点,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收集测量骨盆后环解剖数据,设计微创螺钉的钉道,并通过建立骨盆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后续骶骨骨折及微创螺钉的研究设计打下基础。方法 测量20例健康志愿者骨盆数据,初步筛选确定骨盆后环微创螺钉的设计数据,并建立骨盆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力学加载,进行骨盆有限元模型验证。结果 完成健康志愿者骨盆CT数据测量后,对骨盆进行三维重建,并选择A、B、C 3条髂骨钉钉道,获取钉道A、B、C相关数据,测量结果显示:B、C钉道长度和宽度大于A钉道,钉道进钉点与软组织的距离较A钉道短。建立正常骨盆有限元模型后,静态力学加载结果显示,在施加500 N的外旋载荷下,骨盆受到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为582.05 Pa;骶髂复合体处的受力为107.38 Pa;应变分布显示,在500 N的外旋载荷下,应变分布最大的部位在同侧骶髂关节软骨,对侧骶髂关节软骨和耻骨联合的应变次之。位移分布显示,在500 N的外旋载荷下,位移分布最大的部位在同侧髂骨,沿着同侧对侧方向,位移分布呈梯度降低。同侧髂前上棘处的位移最大为0.35 cm。动态力学加载结果显示,髂前上棘在Z轴方向的位移是1.5 mm,在X轴方向的位移是1.8 mm,在Y轴方向的位移是-0.2 mm。耻骨联合在Z轴方向的位移是0.8 mm,在X轴方向的位移是1.0 mm,在Y轴方向的位移是0.03 mm。Y轴,即沿冲击方向的位移最大。等效应力在耻骨支、坐骨、髂前上棘、骶骨、髋臼等骨折易发生处应力相对较大。随着冲击力的增加,骨盆受到的应力随着时间增大,冲击力下降,其应力也呈下降趋势。冲击力、应力、骨盆位移的最大值在10 ms处,即达到峰值力时候的冲击时间。在4 000 N和5 000 N的冲击力作用下,骨组织的应力超过了200 MPa,超过了其平均屈服强度,提示此时可能会出现骨盆骨折。结论 通过数据测量及分析,得出B/C钉道作为主钉道,A钉道作为辅钉道的设计合理;建立的骨盆有限元模型可作为后续骶骨骨折及内固定模型研究及对比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