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辨病的意义、存在问题以及证型、规范化两个方面;对中医辨病与辨证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认为辨病与辨证都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病是辨证的补充,中医不能丢掉辨病.又认为证型是对疾病所处的某一阶段的病因、病理、病位等的概括,反映了疾病当前的本质,是疾病过程中更深入更具体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病与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辨证与辨病均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概念。但笔者在临床当中,时常听到有同行或者对中医略感兴趣的人说:'冲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重在辨证,西医重在辩病。"这种说法割裂了中医学中辨病与辨证的整体关系,忽视了辨病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殊不知,辨病和辨证在中医学及其临床当中,仍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中医辨证仍是注重部分疾病在某个阶段的辨证规律,涉及到的只是这个疾病在某个阶段的证候特点。而辨病却注重疾病的整个特征。只有通过辨病认识到疾病的整体特征,才能逐步分析了解…  相似文献   

3.
中医妇科绝经前后诸症辨证分型论证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种疾病有相互关联或相对独立的几个不同证候,其原因或为病因病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或为患者体质个体差异或为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的证型。主证主方论治其实质当属于辨病论治模式。即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和相对稳定的证候,这种突出的证候就是主证。两种治疗模式都要以辨病为前提和基础,先辨病再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是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辨证是了解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和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4.
对辨证与辨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在构建之初,就存在两种诊治疾病的方法──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千百年来中医临床的总趋势是:在辨病和辩证结合的基础上,逐渐从辨病论治走向辨证论治,从群体医学走向个体医学。由于现今中医学对“证”实质研究的困惑和裹足不前,使得人们重新对中医辨病加以审视。就实质而言,辨病强调致病因素的作用和疾病本身特异性的变化规律,治疗重在消除各种病源因素;辨证旨在揭示人体自身运动的规律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对环境反应的差异性,治疗重调整机体的反应状态和自身的某些属性。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是当今临床中的必然,其前提是:一要加强对中医学病种和证型规范化的研究;二是确立中医具有优势的临床领域;三是找到具有中医特点的诊治模式和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医临床工作者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证病结合诊断疾病的思维模式,总结这种模式可以有3种:一是在中医病名诊断的基础上再进行证的诊断;二是在西医病名诊断下的中医辨病加上辨证的模式;三是西医病名诊断与中医辨证结合的诊病模式,按西医疾病的发展规律进行证的诊断,吸收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的模式.3种模式各不相同,以下分别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主要包括: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即传统的病证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即现代的病证结合2种模式;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以病理学内容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中医证候是以病机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病证结合的实质是将疾病概念体系与证候概念体系相结合总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指导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7.
辨病辨证并治是中医经典的诊疗模式,由《伤寒杂病论》确立。病因病机是疾病的本质,辨病治疗是围绕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立法处方用药治疗。证是疾病的症状,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多个同时出现。辨证治疗即是应用方药针对症状的直接治疗,辨病辨证并治强调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同步进行。现代中医界确立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实质上是辨病因病机治疗,在中医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中医学的发展应该回归经典,传承精华,从恢复“证”的本义做起,提倡辨病辨证并治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本文重点介绍中医对本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辨证施治要点、常见证型和主要兼证,并指出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中医诊断学是以中医学的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为指导 ,研究如何诊察与识别病证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诊法与辨病、辨证等方面。自 5 0年代以来 ,我国学者在中医基础研究中对证、病、症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并围绕中医证开展四诊客观化、证候规范化和证候的本质、计量诊断、证候的动物模型等方面开展工作 ,取得一定的进展。目前 ,中医学尚缺乏公认的诊疗评价体系 ;未来应加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证候与基因关系以及辨证方法体系等的研究。1 研究现状1.1 证候…  相似文献   

10.
就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瘫症)的病理作为依据,应用于中医辨证,辨诊为热证、湿证、血瘀证、筋肌气机不振等病机,并依证施治,应用自拟方剂“面瘫新方”,进行了47例临床疗效观察。获效:痊愈45例,好转2例。在取得肯定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现代病理应用于中医辨证的理论。通过临床实证与理论分析,探索了新的中医辨证范畴。  相似文献   

11.
李庆海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现代医学手段,补充中医诊断的局限。对于西医诊断明确者,治疗时参考西医疾病名与中医“证”相结合的思路进行治疗;对于西医诊断不明确,中医诊断明确者,治疗时运用西医的症、征和中医的辨病辨证施治相结合;对于诊断不明确或不单一者,参考患者的症、征和证指导治疗。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研究的发展方向--证中求病,病中求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中医临床科研思路与方法的角度,回顾历史,总结中医临床辨证与辨病结合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认为“证”的研究是中医临床研究中一项关键性的课题。近十几年来,西医学有关新发现疾病及其诊断方法的发展较快,而中医“证”的研究却进展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1)辨证分型固定化,不求发展;(2)辨病为主,辨证为辅;(3)只对病下药,不对症下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开展“证中求病,病中求证”的临床研究思维方法,从辨证与辨病结合的研究实践中,不断探索未知,不断发现新的疾病和证,以提高中医临床辨病诊断和辨证诊断的水平,为中医基础理论和药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条件,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用辨证的观点认识疾病,中医辨证当首辨阴阳.若用辨证的观点认识健康,健康当何以辨证?基于王琦的"辨体一辨病一辨证诊疗模式";基于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人之全体主要包括形之"质体"和神之"用体".质体强调"体质之体";用体则强调"用神之体".广义辨证既包括辨"用证",又包括辨"体证".人们通常所说的辨证只是狭义辨证,即辨用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科学的一大特色.此"辨证论治"现应发挥为广义概念,且其中必须包括"辨体论治".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病证同一”与辨证思维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冠心病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等方面,说明了中、西医在宏、微观认识上的统一;论述了冠心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基本病机是“心气虚、心脉瘀阻”,这一基本病机是冠心病中西医“病证同一”的基础;提出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新的辨证治疗思维模式:即首辨基本证,基本证由基本病枫叶与其相应的临床候组成;再辨主证,就是辨疾病不同阶段的主要证候或主要病机,主证由主要病机与相应的临床证候组成;最后是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中医研究和临床实践深入,其中医诊疗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质的变化,庞国明教授专长内科,主攻糖尿病的中医诊疗,通过总结40余年的临证经验,在T2DM的诊疗中逐步认识到应先行辨病诊断、确定中医病名,次行辨证诊断、确立精准证型,临床无症可辨、再施精准辨体。进而逐步确立了"辨病-辨证-辨体"有机结合的"三辨诊疗模式",研制出辨病施治的专病专药、辨证施治的专证专方、辨体调治的专体专方之"三专"系列方药,据血糖调控实况增减形成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序贯三法"。临证中,"三辨诊疗模式"和"序贯三法"有机结合,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切临床,彰疗效,为纯中药治疗T2DM的相对精准辨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的实质是要分析辨识疾病的病理变化性质及其发生的部位,也就是辨识疾病的病性与病位,而辨病性又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面。八纲之"证候真假"——"寒热真假"和"虚实真假"常发生于病情危重和复杂时期,且有证候真假疑似的情况,其内在病理变化性质的辨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准确地把握"证候真假"的内在病性本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少弱精子症的中医辨治策略,为男性不育症的规范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少弱精子症的辨病辨证、微观辨精、脏腑辨证、遣方用药、方证辨证、体质调理、摄生调养等方面的分析,探讨男性不育症辨治策略,并结合临床验案予以佐证。[结果]中医治疗少弱精子症策略当先辨病后辨证,辨病用药与辨证用药相结合,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此外须重视微观辨证以及辨精论治;遣方用药上,方证辨证具有高效、便捷的优点,方剂不仅可以直接治疗相应的证,还可以直接针对体质进行调理;补肾法固然是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的重要法则,但临床治疗少弱精子症不应拘泥于补肾,同时兼顾其他脏腑,重视肝肾同源理论的运用;不忘摄生调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的辨治策略。"审症—诊病—辨人(体质)—识证"的辨治模式来选方用药诊治少弱精子不育症,灵活变通,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上述中医少弱精子症的辨治原则和方法经验独到,疗效卓著,为男性不育症的规范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两个参照系、两种对象的互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为寻找中西医两个体系的契合点而提出的一种思路。它的积极意义表现在:病可以为证提供一个确定性较强的坐标;病的特异性可以为证作出较明确的诠释;在结合中将中医辨证引向深入。它的消极影响有:“病+证型”的模式桎梏了中医的辨证思维;证的机制常被病的机制替换、掩盖;轻易地将微观指标与证相套,引起许多混乱;以病之“是”格证之“非”;在实验研究中将病理与病机混为一谈等。面对现代科技知识背景的强烈影响,中医应做到:知其门径而不入其囿;知其道而不操其术;知其理而不援其词;识人之长,扬己之长;和而不同,共渡彼岸;像老一代中医专家那样对中医辨证体系笃信其理、笃行其道。现代科学并不能“同化”中医学,中医学也较难“引进”现代科学,目前中西医学还是以“和而不同”为上策。  相似文献   

19.
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其优势和特色是灵活、多变,缺陷是难以规范统一.基于审证求机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它是某种疾病范围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该病证的病机特征.病机证素源自病理因素,因其数量有限,内容相对清晰,故建立其规范化的辨证诊断标准是完全可行的.研制病机证素诊断量表是规范化辨证诊断的前提.以出血性中风为例,探讨病机证素诊断量表研制的方法和步骤,进而研究基于病机证素组合的证候辨证诊断方法.结果体现了辨证灵活性与证候规范化之间的统一,以适应中医临床证候繁杂多变的局面,为构建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相统一的中医辨证模式开辟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试论辨证与辨病徐英敏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辩证,诊断辨证与辨病,是中西医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疾病、诊治疾病的手段和方去。长期以来,中医强调论“证”,西医注重论“病”。近年来,经过大量的医疗实践,不少学者提出了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