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虚辨证原发性高血压循证治疗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从虚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辨证,将53例高血压分为脾虚痰湿型、气血亏虚型、肝肾阴虚型进行循证治疗,观察治疗情况。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81.1%,症状疗效有效率为92.4%。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除常见的(肝肾)阴虚型外,尚有脾虚、气血亏虚证型.只要辨证准确,不必顾忌使用补益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从正气亏虚,癌毒内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方面分析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结果:临证将癌性发热分为气虚发热型、湿热内蕴型、气郁发热型、热毒炽盛型、瘀血内阻型、阴虚发热型六型进行辨治,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具有较明显优势,作用较持久,无明显副作用。临证应谨守病机,辨证施治。同时应注意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从正气亏虚,癌毒内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方面分析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结果:临证将癌性发热分为气虚发热型、湿热内蕴型、气郁发热型、热毒炽盛型、瘀血内阻型、阴虚发热型六型进行辨治,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具有较明显优势,作用较持久,无明显副作用。临证应谨守病机,辨证施治。同时应注意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IgA肾病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中医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8例)给予中医辨证分型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18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抗感染、控制血压和使用活血化瘀药等,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视病情继续用药,原则上不超过2个疗程。观察两组总疗效、中医证型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4例,显著缓解8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8.5%。对照组分别为2例、5例、2例、9例,总有效率为50%。治疗组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型疗效比较。以气阴两虚型居多,因而,气阴两虚可能是IgA肾病的病机重心。结论: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对缓解该病的病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近10年期刊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总结中医临床研究常见的病、证(含证型、证素)和证候频数分布情况,为中医的术语标准化建设及中医诊断规则的挖掘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检索CNKI和VIP数据库2007年1月-2016年6月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经中医病名、西医病名、证型名称规范化及证素拆解后,统计其频数分布情况。结果 共纳入中医临床研究文献9730篇。按照降序统计,中医临床研究常见中医病名依次为胸痹、水肿、眩晕等;西医病名依次为高血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冠心病等。中医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虚血瘀等;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血瘀、热等;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等;中医证素依次为气虚、血瘀、热等。中医证候依次为脉细、苔白、脉弦等。结论 中医临床证型以复杂证型多见,单一证型较少;《证素辨证学》所列证素能较好地覆盖中医临床研究,而证素辨证能避开中医证型标准不统一的难题,对中医临床辨证起到删繁就简的作用;中医临床辨证多会诊察舌脉。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X线影像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结核X线影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胸部X线检查所见与临床各证型对照观察。结果:在本病的初期,肺部的病灶范围小,辨证符合中医肺阴亏虚型;当肺部病灶有所扩大或广泛粟粒样病变,有明显中毒性临床症状,则符合阴虚火旺型;肺部病灶进一步扩大,并经反复破坏和修复则可出现纤维化征象,必定影响肺功能,符合气阴两虚型,示病变已转入慢性期,则出现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征象,示本病已达晚期,符合阴阳两虚型辨证。结论:X线影响与中医证型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低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低血压病60例随证分为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等基本证型并根据具体情况治疗兼证。结果痊愈21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低血压病具有疗效可靠、作用缓和持久、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中医基本证型的相关文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艾滋病中医基本证型,为研究艾滋病中医证型规律及辨证施治奠定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查阅我国1986~2005年涉及到艾滋病中医证型方面的文献129篇,从中医证型、辨证治疗、方药治疗(以方测证)进行研究.结论:艾滋病的基本证型依次为脾气虚、脾肾两虚、脾肺气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湿热内蕴6种证型.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临床辨证规范化定量化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大组病例对急性脑血管病辨证规范化、定量化作进一步前瞻性对照研究。将急性脑血管病分为二虚四实六个证型,即气虚证、血瘀证、阴虚(阳亢)证、风证、痰证、火热证。根据每一个证型辨证分数的多少,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急性脑血管病辨证规范化、定量化,重复性好,中医辨证施治组疗效、总积分治疗后下降的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中重型病人,CT大灶者,辨证分型复杂者,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88.3%,对照组74.1%,P<0.05。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中医证候学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是为获得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特征,以为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拟抑郁症中医证候学调查表,在5个临床点同时以同样方式对48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调查人员依据调查表充分收集辨证信息,进行临床初步辨证,最后由专人对调查表集中进行流调后辨证。【结果】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位于前10位的是:肝郁脾虚证(25.7%),肝郁气滞证(22.8%),心脾两虚证(12、5%),肾阳不足证(9.1%),肝肾阴虚证(5、5%),心胆气虚证(5.1%),气滞血瘀证(4.7%),心肾不交证(3、5%),胆郁痰扰证(3.3%)和阴阳两虚证(2.9%);以前10位证型为基准气机失调出现的频率为56.5%。【结论】从脏腑辨证而言抑郁症病位涉及心、肝、脾、肾,病性可见实证、虚证或虚实并见;其基本病机特点为气机失调表现充分。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PBC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脾虚、脾胃气虚、湿热瘀血、肝肾阴虚4种证型,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方剂辨证加减治疗,同时应用西药熊去氧胆酸。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肝功能各指标情况。结果25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肝功能各项指标(ALT、AST、ALP、GGT、TBiL)和IgM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BC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研究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证候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方法: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73例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证候特点及辨证分型资料,与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相比较,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组患者的证候特点与肝硬化组患者的证候特点较为相似,提示二者有相似的病理基础。根据临床诊断发现: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组以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肝硬化组以肝郁脾虚证及肝脾血瘀证为主;而糖尿病组则以阴虚证为主,其中包括肾阴亏虚及气阴两虚证。结论: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以肝郁脾虚、瘀阻肝络为主证,2型糖尿病以阴虚为主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人群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启东市辖区内8个城镇既往在门诊或其他普查中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的居民纳入研究队列,从研究队列中筛选出HBV携带发展至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691例,从CHB发展至肝硬化患者143例,以首次确诊CHB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以首次确诊肝硬化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HBV携带至CHB、CHB至肝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 在HBV携带至CHB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而且中医证候构成越发复杂。从CHB到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在每个阶段出现的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阴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组成含有3个和3个以上基本证候者最为常见。结论 随着病情由HBV携带向CHB、肝硬化演变,患者中医证候日趋复杂,由以实证(气滞、血瘀、实热)为主向虚实夹杂证候(夹气虚、阴虚、阳虚)转化,气滞血瘀、瘀而化热酿毒为HBV感染相关疾病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4.
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中医证候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肝炎后肝硬化的病理生物学指标与各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影响疾病证候病机的病理因素。方法:规范采集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信息,记录完整的诊治资料,建立数据库,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信息指标进入多变量分析,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探索影响证候的主要因素。结果:建立了6个不同证型(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热内蕴、脾肾阳虚、肝郁脾虚和气虚血瘀)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结论:肝实质细胞合成功能减退是肝硬化基本病机“气虚血瘀”的病态基础之一;慢性炎症和肝实质损伤可能是湿热和瘀热的病态基础;肝肾阴虚与瘀热内蕴之间的相互联系可能具有其生物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肝逐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护肝逐瘀汤,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估肝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ALP、TBiL、GGT水平降低,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IgA、IgG、IgM水平下降,低于对照组(均P<0.05);CD4+、CD4+/CD8+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Treg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护肝逐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改善肝郁脾虚证PBC乏力、瘙痒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多靶点治疗功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为中医药治疗PBC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征、生化特征、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疲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系统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并发症、生化结果,归纳分析其临床、生化特征和中医证型。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主要表现乏力、蚋差、腹胀、口干、黄疸,舌象多为黯红少苔,脉弦细居多;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高胆虹素血症厦低蛋白血症。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多为膊匿发病,肝脏的是症活动程度较重,肝脏的合成功能显著下降,腹水是常见的并发症;中医辩证以肝肾不足,瘀血阻络多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差异,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精神心理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他评量表的方式,对符合研究要求的肝硬化患者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计算评分,进行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同时采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6个证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差异。结果:共有20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各证型HAMA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其他5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肝气郁结型最高,与湿热蕴结型、脾虚湿盛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的HAMA、HAMD、PSQI评分均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与中医肝气郁结的病机关系密切,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初步建立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方法:应用文献整理、临床调查、专家研讨等方法,初步建立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将诊断规范的辨证结果与专家经验辨证进行对照验证,根据临床验证结果对诊断规范进行反复修订,逐步完善.结果:初步建立的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包括实证与虚证两部分,实证包括气滞证、血瘀证、热证、湿证,虚证包括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并设立了每个基本证候的诊断条件.临床验证结果显示:诊断规范辨证与专家辨证结果对照,基本证候的总体符合率为73.92%.结论: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基本符合中医临床实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和修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肝癌复合证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探索高血压病临床辨证规律。方法:根据临床症候将63例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比较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血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女性多于男性(P<0.05),痰湿壅盛型和肝火亢盛型男性多于女性(P<0.05)。平均年龄肝火亢盛型低于其他3型(P<0.01),痰湿壅盛型低于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P<0.05)。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体重指数高于其他两型(P<0.01)。收缩压升高以肝火亢盛型和阴阳两虚型为主(P<0.05),舒张压升高以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为主(P<0.05)。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血压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研究中医证候分类中的实际意义,为肝炎后肝硬化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集31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公因子分析、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与系统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可为7个类别:湿热内蕴型55例,湿盛脾虚型74例,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型73例,血瘀湿阻、气阴两虚型40例,气阴两虚型(单纯)16例,阴虚血热型6例及肝郁脾虚型23例.以上共计287例,占全部调查病例的92.58%.其余23例由于中医四诊信息量的限制(属"无症可辨")而难以进行证型分类.结论:公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的结合应用,能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