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临床上微粒污染的问题越来越被医学界重视。微粒是医源性损伤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所指的微粒是“非经肠道药物(主要指静脉用药)中存在的多种并非故意加入的、可运动的、不溶性的外源性物质,包括玻璃屑、橡皮屑、纤维屑、塑料屑、滑石粉、某些微生物的残片、芽孢及某些药物结晶等,统称为微粒”。我国药典对药液中微粒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对生产药液过程中的微粒的控制是有明确规定的,但这其中不包括临床操作及护士加药等环节中所造成的微粒污染。因此,应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1微粒污染的来源1.1环…  相似文献   

2.
常艳红  刘铁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390-390,394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临床上微粒污染的问题越来越被医学界重视。微粒是医源性损伤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所指的微粒是“非经肠道药物(主要指静脉用药)中存在的多种并非故意加入的、可运动的、不溶性的外源性物质,包括玻璃屑、橡皮屑、纤维屑、塑料屑、滑石粉、某些微生物的残片、芽孢及某些药物结晶等,统称为微粒”。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药物间配伍操作等环节,输入液体量被污染,为了分析其原因,提高输液质量,清除环境对输液剂的污染,现将微粒污染观察及预防报告如下。l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危害1.l不溶微粒的来源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途径主要来源于空气、输液器具及配液操作等方面。空气环境污染主要与空气洁净度有关,输液操作引起的微粒主要是开启安部时落下的玻璃屑,加药时穿刺橡胶塞落下的皮塞屑,据我们多年来的临床观察,针头每刺入瓶胶塞一次都有橡胶屑脱落,这样大量的微粒混入药物中输入人体,就会发生不…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临床的基本治疗方法,如果药液中不溶解的微粒通过输液途径进入人体,其危害性严重而持久。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进入人体,其危害包括形成肺肉芽肿、血栓、静脉炎、热源样反应等,为此,临床进行了大量有关静脉输液微粒的研究,现将有关问题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微粒是静脉给药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颗粒杂质,直径一般为1—30μm或更大,5μ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以看到。静脉输液中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进入人体会不同程度地造成血管栓塞、肉芽肿、变态反应、热源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小等。  相似文献   

6.
赵芙兰  刘志明 《河北医学》2000,6(10):952-953
静脉用药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措施 ,包括静脉推注和静脉输液。关于微粒污染已有报道 ,但其所致的潜在危害及与护理操作的关系尚未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认识和重视。本文将对微粒污染的观察与认识浅述如下 :1 微粒污染来源静脉用药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金属屑、细菌、药物微晶等 [1] 。在输液治疗中微粒的来源除了大输液过程和包装容器的两大因素外 ,护理人员的操作过程也有很多环节造成大量微粒污染。这一危害已引起世界性关注 ,为防止输液微粒对患者的危害 ,国外输液管道终末亚微粒微孔过…  相似文献   

7.
张素菊  孙凌 《新疆医学》2003,33(6):104-106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大的直径可达50~300μm。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过程。对于静脉输液微粒污染问题是一个需要严格控制的问题。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输液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对机体的危害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癌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笔者将同行们关于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成因与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微粒的临床危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输液微粒系指存在于注射液中 ,外来的移动的不溶性物质 ,1985年中国药典规定 ,每“1ml中含10 μm以上的微粒不超过 5 0粒 ,含 2 5 μm以上的微粒不超过 5粒” ,尽管药厂及各医院化实验室 ,灭菌制剂室、供应室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和先进科学技术控制 ,使药品、输液器等所含的微粒甚少 ,但在临床工作中并未引起广大医护人员足够的重视 ,仍存在有操作不正规 ,消毒不严格 ,无菌观念不强 ,开大处方及多种药物配伍等现象 ,这都会带来严重的微粒污染 ,从而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危害。1.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临床危害 :(1)输液带入棉纤维可引起肺动脉…  相似文献   

9.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的液体中所存在的可游动、不溶性外源物质,包括玻璃屑、橡皮屑、微生物碎片、药物结晶微粒,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等.它们难以被机体代谢和清除,导致微小血管堵塞,除造成输液反应一发热外,还可造成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血管内皮的损伤.我国95版药典规定,静脉滴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含100μm以上的微粒不超过20粒.有关护理研究证实,微粒产生与穿刺针头的使用、安瓿的割据、临床用药、病人本身皮肤情况等有关.为了减少输液污染,在临床输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因静脉用药配制不当所致的药品质量问题.方法:收集、分析静脉药物配制中出现不溶性微粒、药物间相互作用、溶媒的选择不当、放置时间过长等因素对临床用药质量的影响.结果:静脉药物配制中存在操作不规范、配伍不合理等现象,影响了临床用药质量.结论:静脉药物配制应多方面把握过程中的细节,保证静脉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基层医院预防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配液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程度,采取预防微粒污染措施。方法将液体分为三组。Ⅰ组:120瓶液体不加药直接静脉滴注;Ⅱ组:300瓶液体加安瓿针剂;Ⅲ组:300瓶液体加有橡胶塞的玻璃瓶粉针剂。结果Ⅰ组液体中没有微粒,Ⅱ组有3瓶液体发现细小碎屑,Ⅲ组99瓶液体中有橡胶屑微粒,占Ⅲ组液体的33%。结论减少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关键在于预防。改进穿刺针形状及瓶塞质量,改进配液方式及加药时的传统进针方法,严格控制输液瓶内药物总数,应用终端过滤器,改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等,微粒污染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因静脉用药配制不当所致的药品质量问题。方法:收集、分析静脉药物配制中出现不溶性微粒、药物间相互作用、溶媒的选择不当、放置时间过长等因素对临床用药质量的影响。结果:静脉药物配制中存在操作不规范、配伍不合理等现象,影响了临床用药质量。结论:静脉药物配制应多方面把握过程中的细节,保证静脉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13.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IV。一25p。;也有50o。一300Pm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见到50Pm以上的微粒。1微粒的种类微粒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玻阁屑、橡胶屑、细菌、霉菌、粉尘、灰尘等,这些微粒污染可因护土操作了规范无菌操作不严,液体本身污染,空气净化不够等引起。2微粒的危害食有微粒的液体进入静脉系统,随血液循环而运行。比较大的微粒就可能停留在毛细血管系中,引起阻塞。最易受损的是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①直接阻塞血管,引起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发…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中对注射药物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如玻璃屑、橡皮粒、纤维、蜡粒与药物PH值改变出现药物结晶引起的危害日益重视。现就临床注射药物中微粒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总结如下:1微粒的危害性1.1我国《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药物中微粒径大于10微米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0个,粒径大于20微米的不得超过2个。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微米至7微米,因而输液药物中较大的微粒可造成血管栓塞,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症。1.2临床肌肉注射中小于针孔的微粒,均可随药物注射到组织内,药物可逐步被吸收,而微粒不被吸收。相反,微粒作为异物…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且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目的是补充人体丢失或缺乏的物质,如水、电解质、维生素及营养物质等。通过静脉输注药物,能迅速起效。但静脉输液也有副反应,常见的有输液反应、药物热、脉管炎等。这些副反应的产生多半是由于药液中的微粒引起的。 药液中出现微粒的原因很多,有制药工艺过程中的问题和输液器材的质量问题等。临床操作方法不当也可能造成微粒污染。输液中不合理的配伍用  相似文献   

16.
<正>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及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对其过程中的微粒污染受到重视。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若微粒进入人体,可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危害,如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等,故为预防微粒污染,在静脉药物配置和输液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液体污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结合本科实际和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统计两个月输液总瓶数,分别用9号和12号针头抽药配液,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微粒异物污染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污染物有尘埃.微生物,有肉眼可见的胶塞及瓶颈玻璃碎屑、纤维等。针头型号越大,微粒异物越多。临床表现以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主。结论: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配液室空气消毒、加快配液速度,简化配液程序和调整配液方法是减低输液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探讨本院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严格的制度和操作规程,采取静脉药物输液集中配置,保证了溶液的无菌性,减少了输液微粒的污染,改变了以往护理人员在病区治疗室开放条件下静脉输液药物的混合配药状况,使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临床安全用药和为病人服务,为临床服务的综合需要.  相似文献   

19.
齐秀伟  李晓娟  张淑玲 《中外医疗》2010,29(26):164-164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输液安全倍受重视,要求近期无热原反应,远期无反应、无微粒、无污柒.目前,不溶性微粒污染较严重,越来越被重视.输液微粒指输入液体中直径为1~15um,少数为50~300um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如纤维毛、滑石粉粒,玻璃屑、橡皮粒、药物等.输液微粒污染指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静脉输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也日渐严重,因而加强静脉输液微粒在临床护理中的预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护理操作引起输液微粒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输液包装和输液器具方面。输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经通气管路向溶液中引入空气以产生压力,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很容易造成药液的污染;天然胶塞存在易老化、气密性差、针刺时易掉屑、长期与药液直接接触后在药液的浸泡下可能发生化学污染或微粒脱落等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