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知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膜免疫球蛋白(SIg)、Fc受体与补体受体,为此建立了相应的体外检测方法,其中以测定SIg的方法较为多用,但需借助荧光显微镜检查,推广时受到仪器的限制。测定补体受体的EAC花环试验虽然不能检出全部B细胞,但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特殊仪器,易于推广。如果操作方法恒定,可得重复结果,作为B细胞计数的方法仍为许多实验室所乐用。 EAC花环试验中,“E”指红细胞,“A”指抗红细胞抗体,“C”指补体。因带补体受体淋巴细胞(CRL)上的补体受体仅对补体C4b及C3裂解成分C3b、C3d呈特异性结合,因此测定补体受体必需要有活化的C3及证明C3与相应受体结合的指示系统。现知红细胞可与相应抗体呈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EA),后者通过补体传统途径活化补体而产生C3然后EA与C3结合形成EAC。凡带C3受体的淋巴细胞可通过C3受体与EAC结合形成花环,据此可计数淋巴细胞中的B细胞。 本文介绍一年来我室所用EAC-花环试验的方法、影响因素与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
应用OKT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或兔抗小鼠IgG与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的金葡菌结合,将其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反应后,由于抗体的介导,细菌将在T淋巴细胞周围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玫瑰花环。用此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操作简便,需要的条件不高,且标本片可经固定染色后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以猪抗人胚胸腺细胞球蛋白(AHTG)致敏人外周血T细胞后,用含SpA的葡萄球菌体(Cowan Ⅰ株)作用,使菌体结合于致敏T细胞周围,形成花环,即SAT(S:SpA,A:AHTG,T:T细胞)花环试验,是检测T淋巴细胞的一种新的试验方法。探讨了有关试验方法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并用此法对96例健康献血员进行检验,其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率为76.72%,符合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百分率;同时设不合SpA的Z_(12)株、正常猪血清及非特异性IgG(抗AFP血清)3个  相似文献   

4.
1 E-花环形成试验 人体淋巴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在体外一定的条件下,能与SRBC结合而形成像一朵玫瑰花的节环,称为 E-花环形成试验.测定外周血液中的T细胞所形成的花环百分率,可用于推测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在检测中,经37℃孵育并在4℃下静置2h所形成的E花环,称为总花环,不需上述条件即能迅速形成的E花环自然数为活性花环.活性花环更能敏感地反映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动态变化.凡淋巴细胞周围粘附3个以上的绵羊红细胞称为花环细胞.计数200个淋巴细胞的花环细胞数,并算出百分数称为E-花环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L6565病毒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发病晚期体内T和B淋巴细胞数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含量的变化。 实验取晚期L6565白血病病鼠的淋巴器官,包括胸腺、脾脏和淋巴结,分别制成均匀的单个细胞悬液,配成为2.0~2.5x10~6个/毫升细胞浓度,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同时选择一定数量的正常昆明种小鼠平行检测,以资对比。此外,用兔抗小鼠脑血清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按细胞毒指数(G.I.)计数受检标本中具有Thyl抗原细胞(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同时用荧光标记的伤寒杆菌-补体复合物(FBC)进行花环试验,检测C_3受体阳性(C_3R~ )细胞(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混合花环试验(Zy-C+E)结合ANAE染色法测定了30名献血员外周血T、B、N、D四群淋巴细胞的ANAE活性,以探讨ANAE活性与T细胞的关系.结果证明绝大多数(88.55±2.5%)T细胞(E花环形成细胞)ANAE阳性,E花环形成率(65.1±4.4%)与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65.3±4.5%)呈明显正相关(γ=0.82,P<0.0005).鉴于ANAE染色法简便易行,因此,可作为检测T细胞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类淋巴细胞存在两种主要的细胞群体,即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二者在细胞发生、功能和表面性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通常可根据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别:B细胞有易于检出的表面免疫球蛋白(SIg)、补体C_3受体、对IgGFc部分的受体及人类B细胞抗原(HBLA)等;而T细胞在一般情况下不带有B细胞的表面标志,但它能和绵羊红细胞(SRBC)形成自发性玫瑰花结,并有人类T细胞抗原(HTLA)  相似文献   

8.
使用(马抗人IgM-IgG-FITC,羊抗马γ球蛋白一IgG-FITC,羊抗人IgM-F(ab)_2-FITC)三种抗人IgM荧光试剂,以直接法和间接法对34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SmIgM)阳性的B淋巴细胞进行了检测,均值分别为10.9%,10.7%,11.6%,均值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用抗人IgM荧光抗体检测B细胞,基本不受Fc段和方法的影响。同时,认为完整抗体直接法可简化实验步骤,较适合临床应用;而间接法较直接法敏感,在缺少特异试剂时,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木瓜蛋白酶处理的兔红细胞花环形成试验和兔抗豚鼠免疫球蛋白标记的免疫微球花环形成试验及乳胶颗粒吞噬试验分别测定了2~4用龄豚鼠胸腺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结果显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占胸腺细胞的69~78%和0.7~2.6%。胸腺吞噬细胞含量甚少。胸腺T、B淋巴细胞总数随动物周龄、胸腺重量的增加而增加。第2~3周龄平均每日增加T细胞4029万、B细胞14万;第3~4周龄平均每日增加T细胞4986万、B细胞71万。第3~4周龄比第2~3周龄动物平均每日多增加T、B淋巴细胞各57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绵羊红细胞花环(ES)方法检测T细胞,用OKT_(10)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前T (胸腺)细胞,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阳性的B细胞和细胞浆内μ链阳性的前B细胞等四种方法,对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五型法免疫学分型。其结果在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有9例属于无标志型,3例属于前B细胞型,3例属于B细胞型。未发现T细胞和前T细胞型。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均属于B细胞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CD20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CD8-TCRζ融合基因转染的T淋巴细胞在体内 外的抗人B细胞淋巴瘤作用,探讨利用CD20介导自体T淋巴细胞杀伤人B细胞淋巴瘤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包含抗CD20scFv、CD8分子和CD3信号转导链ζ的融合基因,将其克隆入载体pcDNA3中,酶切鉴定正确后电转染入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诱导其表达抗CD20 scFv-CD8-TCRζ融合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修饰后人T淋巴细胞结合CD20蛋白的功能;细胞杀伤试剂盒检测基因修饰后T淋巴细胞体外杀伤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的能力;并在BALB/c裸鼠体内观察其对人B细胞淋巴瘤移植瘤的抑制效应.结果:成功构建、转染了抗CD20 scFv-CD8-TCRζ融合基因,并在人T淋巴细胞表面成功表达;流式细胞仪和细胞杀伤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经基因修饰后的人T淋巴细胞能特异性结合CD20抗原,并能特异性地杀伤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在裸鼠体内显著地抑制人B细胞淋巴瘤移植瘤的生长.结论:抗CD20 scFv-CD8-TCRζ融合基因转染的T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均能杀伤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为进一步应用人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治疗人B细胞淋巴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SPA能非特异地与免疫球蛋白Fc段结会的特点,将SPA与Wu系列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WuT3、WuT4和WuT8结合,建立微量SPA花环技术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其亚群。其优点是普通光镜下即可计数,不需特殊设备,试剂用量极少,便于在基层开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用直接抗膜球蛋白花环试验,对105名正常人进行B 淋巴细胞的检测,其结果百分率为9.75±2.98%,正常范围6——17%。  相似文献   

14.
人T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SRBC)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各种类型的 E花环。一般E花环的形成有着明显的温度依赖性。其最适温度为4~24℃,在37℃ 30分钟快速解离。E花环的结合十分松脆,稍加振摇后即分散。近年来,有些学者报告,人胸腺细胞和经神经氨酸酶或促有丝分裂素处理以及与同种白细胞激发培养后的淋巴细胞均  相似文献   

15.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上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1)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即细胞免疫系统。 (2)B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即体液免疫系统。由此可见淋巴细胞担负着机体的主要免疫功能,目前广泛应用E·EAC花环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免疫荧光,电镜等方法来区别T,B淋巴细胞,但这些方法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般不易开展。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应用细胞化学方法,在普通显微镜下将T,B淋巴细胞区分,因人类白细胞中含有作用于短链脂肪酸酯酶,称非特异性酯酶,不同种类的白细胞含有不同种类的酯酶,选择不同种类的基质,可产生不同种类的酯酶反应,末稍血涂片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标记T淋巴细胞即为其中之一(ANAE)染色,T及N(Null cell)淋巴细胞由于含有a-酯酶,能把基质中的乙酸-a萘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电离辐射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辐射效应。采用E花环形成试验、淋巴细胞ANAE染色作为检测T细胞的方法,观察了15名健康男性外周血淋巴细胞经不同剂量(25~800拉德)~(60)Co γ线照射  相似文献   

17.
抗人卵巢癌COC183B2/抗CD3单链双特异抗体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和表达一种可与卵巢癌细胞和淋巴细胞结合的双特异抗体.方法:利用PCR分别扩增抗人CD3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 ScFv)重链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of the heavy chain, VH)和轻链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of the light chain, VL),重组抗人CD3 ScFv,经测序后将其克隆入有链间连接肽基因序列的载体pALM中,再将抗人卵巢癌COC183B2 ScFv克隆至紧邻链间连接肽前形成COC183B2/抗CD3单链双特异抗体(single-chain bispecific antibody, scBsAb)的重组.最后将COC183B2/抗CD3 scBsAb克隆入表达载体pTMFC中进行表达,同时分别表达抗人卵巢癌单抗COC183B2和抗人CD3单抗的ScFv作为对照组.用ELISA、流式细胞学方法和玫瑰花环实验对scBsAb进行免疫学活性测定.结果:成功构建抗人卵巢癌COC183B2/抗CD3 scBsAb;其表达的蛋白链相对分子质量约60;ELISA结果显示scBsAb可与抗原OC183B2结合,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scBsAb可与抗原CD3结合,花环实验显示scBsAb在体外可引导效应细胞聚集在靶细胞周围.结论:构建和表达抗人卵巢癌COC183B2/抗CD3 scBsAb成功,且具有与抗原OC183B2、CD3结合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作者用酵母多糖-C3复合物(Zy-C)和绵羊红细胞(SRBC)联合检测人的T.B.N和D淋巴细胞的方法。其原理是酵母多糖能通过补体旁路途径激活并固定补体,形成Zy-C复合物,它能与具有补体C_3受体的B细胞形成花环,而SRBC能与T细胞结合形成花环,由于它们形态、大小和染色的不同,可同时检出其百分率,既节约了标本和时间又不需要特殊设备,对临床和科研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人淋巴细咆的E花环试验,在一定程度上能了解人体细胞免疫状况,因而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主要用于衡量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和某些疾病(如肿瘤等)的疗效参考及预后判断。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伙不十分活跃的T淋巴细胞充分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花环,这样得出来的玫瑰花细胞计数你为总T(Et)或晚期E花环,而那些在短时期内即能形成玫瑰花环的细胞则称为活性T  相似文献   

20.
D 细胞(Double Cell)是一小群同时具有 T 细胞表面标志(能与绵羊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结)和 B 细胞表面标志(或具有膜表面 Ig,或具有 Ig 的 F_C 受体,或具有 C_3受体)的双重标志淋巴细胞,其功能尚不清楚,用肥大细胞瘤免疫小鼠后,小鼠脾中的 D 细胞能杀伤这些瘤细胞,故认为 D 细胞可能是一种细胞毒性细胞。本实验以羊红细胞作为检测 T 细胞受体的指示细胞,以及以抗鸡红细胞抗体致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