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利用已建立的实验动物模型,探讨花生凝集素(PNA)受体在急性上颌窦炎粘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急性炎症标本及正常鼻窦粘膜标本行凝集素亲和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对照组鼻窦粘膜染色基本阴性,炎症粘膜呈弱阳性。N-PNA(预先经神经氨酸酶处理后再进行PNA染色)染色均显著加深。结论:上颌窦急性炎症期,花生凝集素受体的表达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一方面是致病菌侵袭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机体局部抵抗炎症的重要防御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在鼻息肉上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鼻息肉标本25例,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EGF与EGFR在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相比,EGF及EGFR的mRNA水平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在免疫组化染色中,EGF及EGFR主要表达在上皮的基底层细胞,而且在鼻息肉中的表达下降。结论 EGF及EGFR在正常鼻黏膜组织上皮的发生与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EGF及EGFR在鼻息肉中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表达的下降表明在鼻息肉中上皮修复功能的下调或缺失可能导致或促进鼻息肉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共刺激分子B7-H1及其受体PD-1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窦黏膜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取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窦病变黏膜28例(11例不伴鼻息肉,17例伴有鼻息肉),另以11例正常鼻窦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检测共刺激分子B7-H1及其受体P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其表达和分布;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鼻息肉组织中阳性细胞的类型.结果 慢性鼻-鼻窦炎两组患者鼻窦黏膜B7-H1/PD-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鼻窦黏膜(P<0.01),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基本一致.B7-H1主要表达于患者的鼻窦黏膜上皮细胞、黏膜上皮下的炎性细胞和部分黏膜下腺体上皮细胞;PD-1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下的炎性细胞.流式细胞术的结果证实鼻息肉组织中部分B7-H1与PD-1的阳性细胞分别是B细胞与T细胞.结论 共刺激分子B7-H1/PD-1在慢性鼻-鼻窦炎的鼻窦黏膜中表达增加,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技术检查正常鼻粘膜、鼻息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乳头状腺癌中的花生凝集素、刀豆凝集素、荆豆凝集体、槐凝集素、麦胚凝集素、豌豆凝集素的受体及癌胚抗原和角蛋白的改变,提示:(1)花生凝集素受体和荆豆凝集素受体在鼻粘膜中的分布与其分化、增生、转化和恶变程度有关:(2)刀豆凝集素受体在鼻粘膜中的分布随其转化和恶变程度增加而增多;(3)同一细胞膜表面可存在有多种凝集索受体:(4)凝集素组织化学检查法较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法更具经济、方便、迅速、灵敏的特点。因此,可以利用凝集素来检查鼻部肿瘤的分化、增生、转化和恶变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浸润对鼻息肉术后鼻腔黏膜转归及疗效影响的因素。方法:对于50例鼻息肉患者术中及部分术后复发的鼻息肉组织和上颌窦口周边水肿组织采用Chromo-trope 2R特染,检测以上标本中嗜酸性粒细胞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术腔黏膜恢复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鼻息肉组织中EOS水平明显高于中鼻甲黏膜组织,且随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P<0.01);EOS浸润程度越深,鼻腔黏膜恢复越慢,鼻息肉复发越快。结论: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其可能参与延迟鼻窦、鼻腔黏膜上皮化的进程,可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COX-2对鼻息肉炎症形成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分布情况,认识鼻息肉炎性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反应)检测35例鼻息肉及23例下鼻甲标本的COX-2表达.结果: COX-2主要分布于鼻息肉黏膜上皮、黏膜下腺体、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炎性细胞的胞质或胞膜,呈胞质膜型及包涵体型.鼻息肉组织中COX-2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结论: 鼻息肉组织中COX-2表达明显增高,鼻息肉发病过程中有前列腺素参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与鼻息肉发病的关系,研究糖皮质激素控制治疗鼻息肉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鼻息肉标本40例,其中术前局部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的鼻息肉标本20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鼻息肉标本20例,正常鼻腔下鼻甲黏膜标本7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QP3在上皮细胞,腺体细胞,血管及血窦内皮细胞均有表达。上皮细胞中正常下鼻甲黏膜组AQP3阳性细胞数多于鼻息肉未用激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体、血管及血窦内皮中正常下鼻甲黏膜组AQP3阳性细胞数少于鼻息肉未用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息肉激素治疗组上皮细胞、腺体、血管及血窦内皮细胞中AQP3阳性细胞数少于鼻息肉未用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通道蛋白3的正常表达与其维持下鼻甲功能有关,水通道蛋白3过度表达与鼻息肉的形成有关。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水通道蛋白3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腺体、血管及血窦内皮细胞中表达下降,是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还氧合酶-2(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鼻息肉的药物治疗寻找新的特异性靶点。方法选取34例未应用任何药物的鼻息肉手术组织标本,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分为鼻息肉A组(Ⅱ型12、期鼻窦炎鼻息肉)和鼻息肉B组(Ⅱ型3期及Ⅲ型鼻窦炎鼻息肉)。同时取10例手术患者的下鼻甲游离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COX-2进行观测并拍照。采用JD901图像分析软件分析阳性染色面积和染色密度。结果COX-2在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无或极少量表达,在鼻息肉组织中均显示高表达(P〈0.01);Ⅲ型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密度均高于Ⅱ型鼻息肉组(P〈0.05)。结论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鼻息肉的分型有关,表明其催化产物PGE2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鼻息肉成纤维细胞中组胺受体及其亚型的存在与否,比较鼻息肉与下鼻甲黏膜成纤维细胞中组胺受体的表达程度.[方法]选择5例鼻息肉组织,以同侧下鼻甲黏膜为对照.经鼻内窥镜手术切除鼻息肉及部分下鼻甲黏膜,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RT-PCR方法观察鼻息肉成纤维细胞中的组胺受体及其亚型,用实时PCR方法分别比较鼻息肉与下鼻甲黏膜成纤维细胞中组胺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鼻息肉及下鼻甲黏膜成纤维细胞中组胺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鼻息肉成纤维细胞中可见1型及2型组胺受体存在,其表达程度低于下鼻甲黏膜成纤维细胞,鼻息肉中仅可见少量的组胺受体蛋白表达.[结论]鼻息肉成纤维细胞中只有少量的1型及2型组胺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鼻息肉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0例鼻息肉标本和2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HGF与VEGF的表达.结果:鼻息肉组织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息肉组织中HGF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76.7%,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0.0%和10.0%,P<0.05),且在鼻息肉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浸润的炎症细胞中2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0,P<0.05;r=0.514,P<0.05).结论:鼻息肉组织中HGF和VEGF的表达增强,提示2者可能协同参与鼻息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大肠腺瘤-癌序列中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大肠癌发生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增生性息肉、腺瘤和腺癌)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2例正常大肠黏膜、6例增生性息肉、22例腺瘤和32例腺癌的石蜡标本中Survivin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正常大肠黏膜无1例表达,在增生性息肉、腺瘤和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7%(1/6)、77.3%(17/22)和68.8%(22/32);大肠腺癌组和大肠腺瘤组中Survivin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和增生性息肉组(P<0.05);大肠腺瘤组Survivin表达高于大肠癌组(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多数大肠腺瘤和腺癌中表达;Survivin的过度表达是大肠上皮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花生凝集素(PNA)对17例正常大鼠胃粘膜以及MNNG诱发的22例大鼠腺胃胃癌和14例异型增生胃粘膜进行了亲合组织化学研究。正常大鼠胃粘膜表面上皮不结合PNA;胃底腺PNA结合阳性率为89.6%;幽门腺PNA结合阳性率是17.6%,弥漫分布于腺上皮胞浆内;从界嵴循胃底腺至胃窦幽门腺的顺序观察,PNA结合反应显示逐渐减弱趋势;胃底腺颈、体和底部细胞的PNA结合反应也显示逐渐减弱,大鼠腺胃幽门部胃癌及异型增生腺体的PNA阳性率比正常胃粘膜的相应部位高,PNA结合反应主要沿癌变腺体的腔膜面分布或定位子细胞核上区。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鼠正常胃粘膜PNA受体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鼠实验性胃癌模型表现有人类胃癌相似的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鼻息肉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检测32例鼻息肉和12例正常对照组下鼻甲前端粘膜组织内IL-8免疫阳性物颗粒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鼻息肉中IL-8免疫阳性物质存在且主要分布在鼻息肉上皮层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浆内;对照组中,上皮层细胞浆有少量的IL-8免疫阳性颗粒着色。结论 IL-8与鼻息肉的形成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鼻息肉的2-DE图谱建立和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鼻息肉及鼻黏膜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收集鼻息肉及鼻黏膜样本各7例,采用固相pH梯度2-DE,凝胶银染,扫描图像,ImageMaster2-DE软件比较分析等方法,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通过质谱分析得到相应肽质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采用PeptIdent软件查询Swiss-Protand TreMBL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建立了鼻息肉和鼻黏膜蛋白质的2-DE图谱。鼻息肉和鼻黏膜3块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825±78和936±62;平均匹配点数为682±96和821±78,匹配百分率为82.7%和87.7%;同一鼻息肉的3块胶在蛋白质点位置上有较好的重复性,不同胶间蛋白质点在等电聚焦(IEF)方向偏差为(1.06±0.14)mm,在SDS-PAGE方向偏差为(1.45±0.21)mm。比较分析两种组织各7例样本的2-DE图谱,鼻息肉和鼻黏膜蛋白质点数为1458个和1617个,平均匹配点数为1026个。质谱分析差异蛋白质点40个,获取34张PMF,查询数据库鉴定出蛋白质24个。结论:建立了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鼻息肉及鼻黏膜2-DE图谱,识别鉴定出一些与鼻息肉病变相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5.
IL-6及其受体和凋亡相关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Fas、FasL、Bcl-2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胃粘膜病变标本中IL-6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胃粘膜病变标本中Fas、FasL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IL-6及其受体在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前病变(P<0.05);在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0.05);而早期胃癌中IL-6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进展期胃癌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癌变粘膜中Fas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粘膜和癌前病变(P<0.05),正常粘膜与癌前病变、癌前病变与癌变粘膜之间FasL的阳性表达率存在着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粘膜Bcl-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余粘膜(P<0.05).结论:IL-6是反应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上,对Fas、FasL、Bcl-2进行相应的调节将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euclearantigen ,PC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鼻息肉中细胞增殖的病理解剖学基础 ,以及细胞增殖与鼻息肉发病之间的关系 ,为改进鼻息肉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 35例鼻息肉组织和 17例正常下鼻甲组织中PCNA的表达。对PCNA阳性细胞的类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发现鼻息肉中细胞增殖活跃与细胞类型及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 :PC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CNA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鼻息肉的上皮细胞和囊性扩张的腺体细胞中。结论 :鼻息肉中细胞增殖活性较正常明显提高 ,尤其是上皮细胞、腺体细胞和组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细胞增殖活跃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3种方法计数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并对AgNORs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计数核液中所有银染颗粒的方法,能较好地将大肠肿瘤性病变(腺府、腺癌、腺瘤癌变)与非肿痫性病变(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区别开来,且能较好地将大肠腺癌与腺瘤、癌旁粘腆区别开来,同时大肠腺痫细胞AgNORs计数与其组织民型增生程度及组织学类型有关,反映了重度异型增生与绒毛状腺瘤易于恶变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与普通鼻息肉(NP)的组织学构造,以了解其相关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方法对40例ACP及76例NP患者的息肉组织学进行比较,观察其中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粘膜下腺体的分布情况.结果ACP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高于NP组,而嗜酸细胞的浸润在ACP组明显少于NP组,同时粘膜下腺体的出现在ACP组明显少于NP组.结论NP的发生与变态反应有关,而ACP则与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白介素5和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强  康健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6):649-651,658,F0003
目的:研究白介素5和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状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结合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20例鼻息肉和8例下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白介素5和eotaxin的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运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EOS的分布及白介素5和eotaxin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每组中EOS浸润数目与白介素5和eotax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20例鼻息肉组织中以EOS浸润阳性(+)以上者有75%(15例),明显高于8例对照组的12.5%(1例)。且鼻息肉组织中的浸润EOS率21.64±4.33明显高于对照组1.15±0.68(P<0.01);2鼻息肉组织中白介素5和eotaxin的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白介素5和eotaxin的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白介素5和eotaxin的表达与EOS浸润相关(P<0.01),且两种因子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表明在鼻息肉组织中白介素5和eotaxin含量明显升高,而且与组织中EOS浸润呈明显相关性,提示白介素5和eotaxin是鼻息肉病变中重要的EOS趋化因子,并增强该细胞的局部作用,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