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钢志  戴宁 《医学综述》2008,14(7):1009-1011
在早期胃癌(EGC)的诊断中,内镜检查是最直接、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目前,有多种内镜检查方法用于临床:普通电子内镜、放大内镜、染色内镜、超声内镜、荧光内镜、近红外线电子内镜、窄谱成像技术、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各种方法在EGC的诊断中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临床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相应的筛查方案,以提高EG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以下简称PU)的诊断临床首选内镜检查,所以内镜检查(含纤维内镜、电子内镜、超声内镜),国内外普遍应用。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存在恐惧心理,尽管无痛内镜检查已悄然兴起,由于费用的偏高在国内一时难以普及,探讨胃电图(以下简称EGG)检查对PU的诊断仍有临床和现实的意义。本文报告我院经内镜及病理诊断为PU839例进行EGG分析。  相似文献   

3.
影响胶囊内镜检查质量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找出影响胶囊内镜检查诊断中的各种因素,探讨解决的方法。方法:通过本院所引进GIVEN图像诊断系统,对10.5例患者检查过程中影响胶囊内镜检查质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7次检查,98次成功,4例因胃肠动力障碍;1例幽门不全梗阻病人胶囊滞留于胃部;2例充电电池电量不足;1例光盘内存不足而影响胶囊内镜检查质量。结论:胶囊内镜是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和小肠疾病的全新的检查方法,探讨检查质量因素及提出解决方法对胶囊内镜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诊断返流性食管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樊跃飞,刘君英(内蒙古霍林河矿务局总医院)返流性食管炎是食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病,内镜检查是确定诊断的首选而又重要的方法。为了提高内镜检查水平,防止误诊或漏诊,特结合16391例内镜检查中468例返流性食管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胶囊内镜或双气囊内镜在疑似小肠病变中的最佳诊断模式.方法 将临床疑似小肠病变233例依诊断方法分组,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考虑患者意愿是否追加双气囊内镜检查.结果 双气囊内镜与胶囊内镜并发症分别为1和5例,检出率为66.7%和44.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行双气囊内镜检查,检出率为49.1%,联合检出率可达70.2%,与单纯双气囊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1).两种方法检出率与病例临床特征有关.患者耐受性及经济条件是决定患者选择检查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 两种诊断方法均可接受,安全,若患者病情许可,使用双气囊内镜检查,可提高一次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经内镜钳取治疗上消化道异物9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燕  张东卫  钱理忠  包勇  陈亮 《四川医学》2003,24(9):932-932
目的 观察经内镜钳取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方法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对不能肯定有异物者,可先做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但不宜做钡餐透视,以免影响内镜检查和治疗。精神紧张者和儿童可适当使用镇静剂。结果 98例治疗全部成功,成功率l00%,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经内镜钳取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简单有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内镜特征,提高内镜诊断率。方法总结近5年来经电子胃镜结合超声内镜(EUS)及病理确诊的11例胃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异位胰腺无特异临床症状,多因上腹痛行内镜检查发现,好发于胃窦,多见于前壁。胃镜下异位胰腺多为隆起性病变,表面黏膜光滑,形态及大小差异很大,顶端可见导管开口,多单个;超声内镜可见黏膜下层或肌层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团。结论内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组织和内镜下黏膜组织切除病理检查是诊断胃异位胰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黏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胃镜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78例行超声内镜检查,并根据其起源层次不同,采用内镜或手术治疗。结果该组78例中,超声内镜提示71例为平滑肌瘤,其中18例起源于黏膜肌层,53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囊肿4例,起源于黏膜下层;3例为腔外大血管压迫。18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均行黏膜切除术,无1例穿孔,53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内镜是检查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最有效方法,在超声内镜指导下进行内镜治疗是黏膜下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探析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间收治的65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或上腹部不适、黄疸、呕血或黑便、呕吐、发热。内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手段,联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手术是十二指肠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十二指肠肿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治疗是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内镜下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内镜诊断慢性胃炎的正确率。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该院需要使用内镜进行临床检查的病患150例,给予这些病患相应诊断,通过内镜检查,对符合慢性胃炎的病患提供病理组织活检检查,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回顾分析慢性胃炎的内镜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经内镜检查被确诊为萎缩性肺炎的病患共49例,非萎缩性肺炎共101例;经病理活检检查被确诊为萎缩性肺炎的病患共54例,非萎缩性肺炎共96例,与内镜诊断结果相符率为90.7%与95.1%。结论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较为一致,但其诊断结果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临床诊断慢性胃炎病患时,应综合分析内经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从而提高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徐少勇  杜勇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5):316-317,320
小肠是胃肠道中最难检查的部分,小肠疾病虽可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腹部CT、小肠镜、放射性核素扫描及动脉血管造影等方法检查,但具有诊断阳性率低、定位不准确、患者痛苦大或有并发症等诸多缺点。胶囊内镜填补了小肠缺乏可视性检查的空白,是消化内镜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胶囊内镜的问世突破了传统内镜机械插入法的思维,它能观察以往内镜不易达到的小肠部位,操作简单,无需镇静,对胃肠动力影响小。胶囊内镜已成为目前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线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活体小肠移植手术后减少内镜检测的频度。方法我们对1例带有残余肠道吻合口瘘的57岁短肠综合征的男性病人,进行了活体小肠移植,移植手术后在严密监测移植小肠的功能的情况下,仅在怀疑急性排斥发生时进行内镜检查。结果病人目前已经生存94天,移植物功能良好。结论小肠移植术后应始终重视排斥反应的监测与防治,非常有必要进行内镜检查,但是内镜检查也不必过于频繁。  相似文献   

13.
宋爱霞 《中原医刊》2009,(15):62-63
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2例鼻骨骨折患者行鼻内镜检查,内镜下行鼻骨塌陷部位的检查和鼻骨复位。结果鼻内镜下32例均可观察到鼻骨塌陷移位,其中5例伴有鼻中隔骨折,3例伴有上颌骨骨折。内镜下准确复位并同时处理伴发骨折,精确复位。结论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具有麻醉效果好,鼻腔损伤小,恢复鼻腔解剖生理功能等优点,可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小胃癌及微小胃癌51例。方法用低张胃双对比造影结合内镜检查进行诊断。结果本组20例均于内镜检查前先做胃双对比造影,12例诊断为小胃癌,3例疑系早期小胃癌。25例X线检查在内镜检查后其中12例并经活检诊断为癌之后进行,与内镜对照均找到病灶。根据25例X线表现,10例诊断为小胃癌,5例诊断为早期胃癌,3例可疑胃癌,2例误诊为糜烂性胃炎,5例误诊为良性小渍疡。6例内镜活检诊断为早期胃癌,未做X线检查。结论低张胃双对比造影是检诊早期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2):100-100
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最近公布了有关内镜检查在下消化道出血(LGIB)中诊治作用的指南[Castrointest Endosc 2005,62(5):656]。“指南”指出,LGIB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20%,结肠憩室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缺血性肠炎、畸形、痔疮和肿瘤等。对于LGIB的内镜检查,应根据患者粪便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方法:对45例病因不明的消化道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交代检查期间的注意事项.结果:45例患者均能顺利进行检查,图像清晰,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方便,但护理的好坏,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周伟  徐樱 《美中医学》2006,3(1):45-45
目的 通过常规辅助检查及超声内镜检查综合判断、早期发现“胃癌”。从而做到早治疗。方法 通过CEA、胃镜、肠镜及多次病检未明显提示胃癌,经超声内镜诊断为胃癌。结果 该例患者诊断为胃癌。结论 超声内镜在胃癌诊断中不失为一项重要检查。  相似文献   

18.
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腹痛等怀疑小肠病变者。胶囊内镜滞留是胶囊内镜检查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主要见于克罗恩病、小肠肿瘤等疾病检查中。大部分胶囊内镜滞留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少部分可发生肠梗阻或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胶囊内镜滞留后可采取保守或者内镜下及外科取出的方法。目前临床中用新型的探路胶囊来降低胶囊内镜滞留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准确鉴别胆管狭窄的良恶性病因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狭窄良恶性。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诊断胆道梗阻的方法,内镜超声和经口胆道镜的发展提高了胆道狭窄的诊断率,新的光学成像技术不断涌现,ERCP 为主导的多种内镜联合是目前胆管狭窄诊断的常用方案。本文就消化内镜在恶性胆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影响胶囊内镜检查质量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影响胶囊内镜检查诊断中的各种因素,探讨解决的方法;方法通过所引进GIVEN图像诊断系统,对37例患者检查过程中影响胶囊内镜检查质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9次检查,36次成功,1例因胃肠动力障碍;1例充电电池电量不足;1例光盘内存不足而影响胶囊内镜检查质量.结论胶囊内镜是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和小肠疾病的全新的检查方法,探讨检查质量因素及提出解决方法对胶囊内镜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