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慧娟 《安徽医学》2007,28(6):536-537
目的对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后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旨在分析STEMI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评价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情况。方法将70例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尿激酶)治疗后患者根据临床溶栓再通指标判定标准,分为静脉溶栓再通组43例及非再通组27例两组。除住院期间死亡4例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30d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评价冠脉再灌注情况,分析比较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效果。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总再通率、再通组及非再通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1.4%、83.7%、7.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1%,病死率5.71%。结论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冠脉再通率低,且再通者多为TIMI2级的部分灌注,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附7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芳  吴静 《北京医学》2005,27(4):217-2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分析175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冠脉再通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101例(57.7%)判定为临床再通,79例(78.2%)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35例(34.65%)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19例发生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且仅发生于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且特异性高,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为可靠的指标.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可作为下壁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可靠指标.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PTCR)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5例STEMI患者在发病12 h内应用尿激酶行PTCR,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及梗死相关血管的情况。结果65例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4例(75.8%);出血性并发症4例(6.1%),均为轻度出血;溶栓成功者55例(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达TIMI3级血流,溶栓成功率(84.6%);死亡1例(l.5%)。结论PTCR治疗STEMI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STEMI)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2例STEMI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与23例STE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3.6%和17.4%(P<0.01),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减少梗塞面积,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128例,分析再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128例再灌注率为68%。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7.3%,其中出现室性早搏18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3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8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多能自行终止。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金木  王梅  李征 《现代医学》2007,35(4):322-32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结果73例中再灌注率为80.82%。溶栓开始后2 h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94.91%,其中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34例,均发生在冠状动脉再灌注组;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17例,均发生在下壁心肌梗死病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且特异性高,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指标。一过性心动过缓可作为下壁梗死再灌注的可靠指标。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总结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 选用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150万U(2.2万U/kg)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30 min内静脉滴入.辅助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提高溶栓的疗效.结果 根据冠脉再通临床评价标准,溶栓显效为41例,再通率为73.21%.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STEMI疗效显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与安全性。②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UK)行静脉溶栓,根据冠脉再通率和病死率分析疗效。③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为71.7%,心功能明显改善;溶栓治疗后有9例(15%)并发出血,有8例(13.3%)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无患者死于溶栓并发症。④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较好、且安全和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7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出血和再灌注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尿激酶(UK)在AMI溶栓中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溶栓疗法参考方案的AMI病人,按方案标准用UK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再通率与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9例病人中,再通56例,再通率70.9%.并发症情况:出血5例,占6.3%,且为轻度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8例,占10.1%,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结论:用UK对AMI病人实施静脉溶栓时并发症尤其是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后冠脉再通率。方法:分析42例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再通者心电图演变,再灌注心律失常。结果:溶栓再通率59.5%,再通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率72%。结论:溶栓可挽救濒死的心肌,有效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已要求进入临床路径.要求病人从来院到溶栓治疗开始<30分钟,对于基层县级医院一般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条件,仍以静脉溶栓治疗为主,这就要求掌握好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作好溶栓前的准备,溶栓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本文对25例STEMI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监测及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成珍  朱鹏  吴宝东  王龙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34-1134,1152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43例,于溶栓后观察血管开通情况,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RA)等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溶栓后血管开通率69.76%。并发症:出血表现共5例(11.62%),其中牙龈出血3例,少量柏油样便2例;再灌注心律失常(RA):共6例(13.95%);死亡4例(9.30%),死亡原因为2例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休克,1例老年患者死于急性左心衰竭。其中5例AMI老年患者4例均开通。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为一种积极、安全、有效的措施,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老年患者溶栓治疗也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赵彦娥   《中国医学工程》2012,(2):104-105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以上患者均符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指征,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连续应用7d。观察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左卡尼汀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王大军 《微创医学》2003,22(5):649-651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对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l)的影响.方法98例AM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尿激酶组和UK组,前者在静滴UK前后加门冬氨酸钾镁静滴.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4.0%和70.8%,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门冬氨酸钾镁+尿激酶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率,5周病死率显著低于UK组(P<0.01,P<0.05);开始治疗前后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SA)、心力衰竭(HF)及梗塞后心绞痛(PIA)的发生率显著低于UK组(P均<0.05),再梗塞(RI)及梗塞延展(IE)的发生率也低于UK组.结论UK静脉溶栓前后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提高UK溶栓疗效,缩小梗塞面积,减少并发症,并有益于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 再灌注心律失常(RPA)是指心肌缺血后冠状动脉再通突然接受血液再供给,恢复心肌灌注所致的心律失常。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反应。我们自1991——1995年以大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63例,其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2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STEMI行溶栓治疗患者126例,根据使用的溶栓药物分成瑞替普酶组(65例)和尿激酶组(61例)。观察记录两组间冠脉血管再通率和出血不良反应等可能发生的情况。结果:瑞替普酶组在2小时内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83.08%VS 47.54%,P0.05)。瑞替普酶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尿激酶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VS18.03%,P0.05)。结论: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对STEMI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都有相当的疗效,与尿激酶相比,瑞替普酶早期再通率高,但同时出血发生率也高于尿激酶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效果。方法 :对 5 0例发病至溶栓≤ 6h内就诊至溶栓时间 <3h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发病 2h以内接受溶栓者占 2 8%;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 60 %,无 1例死亡 ;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为 8%;30d内病死率为 2 %。结论 :急诊溶栓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治疗耽搁时间 ,再通率达 81 .6%。通过加强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处理 ,证明是安全可行的 ,且对预后有显著的益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单纯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延迟PCI以及未再灌注治疗患者,了解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对AMI治疗的几种方法作出评价,更好地指导基层医院治疗.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7例,分为再灌注治疗组108例(包括急诊PCI组29例,静脉溶栓组43例,静脉溶栓+延迟PCI组3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29例,连续观察3个月至3年,对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 再灌注治疗组远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P<0.05);LVEF≥50%者高于未再灌注组(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急诊PCI组与3 h内溶栓远期效果最佳.结论 AMI后行再灌注治疗与未行再灌注治疗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别.其中3 h内溶栓与急诊PCI组,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PCI与3 h内溶栓及急诊PCI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STEMI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参照组、研究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0.5%,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1.4%,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3.8%,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尿激酶,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选择AMI患者30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尿激酶(UK)100万~150万U静脉溶栓,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根据病情选用硝酸甘油、倍他乐克、卡托普利等.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19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63.3%,未通率36.7%;发病3 h 内再通率为83.3%,3~6 h内再通率73.3%,6~12 h内再通率33.3%.胸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者22例,ST段抬高下降>50%者19例,CPK峰值提前者21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例.仅1例并发黑便,2例静脉穿刺部位皮肤瘀斑,未见其他副作用.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不良反应少,再通率高,且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加强溶栓效果,防止再梗死.因此,在不具备冠脉介入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静脉溶栓仍为治疗AMI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