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格林巴利综合征3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32例的原因。结果:误诊原因为慢性格林巴利或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病例为多发性神经病、脑梗死、低钾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颈椎病、多发性肌炎、癔病等。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全面体检,配合脑脊液检查及电生理检查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症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例重症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诊治。结果:12例患者病情稳定,预后良好。结论:对28例重症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进行治疗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  2 0例急性发病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均采用口服补钾与静脉补钾同时进行。结果  2 0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均获痊愈。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治疗是降低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感染性神经根炎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感染性神经根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 ,其临床特点是四肢呈上行性、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主要病变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 ,常累及颅神经 ,本病缺少特效药物治疗 ,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性措施 ,其中重点在于护理 ,特别是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0年 6月~ 1999年 6月共收治格林巴利患儿 2 1例 ,其中 9例因呼吸肌麻痹而行气管切开予于机械通气 ,占 42 .9% ,抢救成功 8例 ;占 88.9% ,死亡 1例 ,占 11.1% ,9例中年龄 7~ 11岁。2 护理体会2 .1 气管切开前的准备2 .1.1 病室准备 设专病…  相似文献   

5.
张芸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6):681+689
目的:探讨傣族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傣族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3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抗甲亢和及时补钾后治疗效果好,未再复发。结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以男性青年多见,静脉补钾是对症治疗,抗甲亢治疗是防止周期性麻痹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接治的6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单独丙种球蛋白治疗。分析两组疗效以及呼吸肌麻痹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呼吸肌麻痹时间为(4.05±1.72)d,四肢肌力恢复时间为(6.03±2.44)d,腱反射恢复时间为(7.26±2.53)d,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0KPP)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6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本组病人发病有早晨和下午两个发病高峰,腱反射呈多样性,全部病例肌张力降低,无病理征。12例(21.4%)为甲亢继发低钾型周期性麻痹,75%有心电图异常改变,所有病人经静脉及口服补钾后症状完全缓解。结论:进一步认识了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有利于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年男性多发,多有明显诱因,发病多在夜间睡眠中或凌晨清醒后。原发31例(73.8%),继发甲亢11例(26.2%)。97.6%的患者经静脉及口服补钾后症状均完全缓解。结论 及早确诊和治疗是缩短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病程的关键,对继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应强调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9.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4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24例,女性0例,24例患者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软瘫,伴有低血钾20例,24例FT3、FT4均高于正常。结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男性多发,补钾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抗甲亢治疗是预防周期性麻痹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与病毒感染有关的低血钾麻痹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病毒感染有关的低血钾麻痹25例临床分析山东省溜博矿务局中心医院神经科许冬梅,王曰智,张玉珍山东省溜博矿务局中心医院急症科纪万军自1993年1月~1994年12月我院共收治低血钾麻痹32例,排除7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低血钾,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低血钾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补钾后1-18 h病情迅速缓解,并予正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22例甲功恢复正常,2例反复发作2次,经调整抗甲状腺药物后甲功恢复正常,2例因口服药出现不良反应改^131I治疗甲功恢复正常。26例随访6个月-1年内无周期性麻痹复发。结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补钾治疗后症状迅速改善,积极有效控制甲亢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同时注意避免饱餐、感染、过度劳累、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等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6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发病有诱因,睡眠及晨醒时发病;典型表现是反复发作的以肢体近端为主的四肢驰缓性瘫痪,严重者呼吸肌无力,有血清钾降低;所有病例经口服、静脉补钾后症状均获缓解。部分患者并不符合上述典型临床表现:如瘫痪不对称、腱反射亢进等,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血清钾升高。结论认识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 比较原发性低钾周期性麻痹与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两组患者的异同点。方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44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组和甲状腺毒症继发组各22例, 两组患者共同的特点: (1)均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2)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肢体活动障碍和乏力, 大部分病例以反复多次发作为主; (3)部分病例(40.9% ~ 68.2%)发病有明显诱因, 诱因以饱餐、喝甜饮料和剧烈运动最常见; (4)发病时, 两组患者血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5)原发组与甲状腺毒症继发组分别有20%和25%的患者肌酸激酶明显升高, 补钾治疗后较快恢复正常, 乳酸脱氢酶及α羟基丁酸脱氢酶均正常; (6)补钾剂量与发病时血钾水平无相关性。两组患者的不同点主要表现为: (1) 甲状腺毒症继发组患者有高代谢症状, 甲状腺功能提示T3、T4升高和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 原发组患者无此类症状, 其甲状腺功能正常; (2)甲状腺毒症继发组血钾水平显著低于原发组[(2.25±0.67) vs (2.78±0.49)mmol/L, P=0.007]; (3)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较原发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在补钾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反跳性高钾血症。结论: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有其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及时补钾治疗预后较好。补钾时不能仅根据发病时血钾水平决定补钾剂量, 应密切监测血钾水平。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在补钾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反跳性高钾血症, 在补钾治疗时应当密切监测血钾, 并积极根治甲状腺毒症。  相似文献   

14.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3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本组病人均四肢瘫痪,腱反射呈多样性,肌张力低,无1例有病理征。结论:根据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不难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处理,对腱反射的观察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内酯在重度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1例重度低钾型周期瘫痪患者随机分两组 ,在静脉常规补钾基础上 ,螺内酯治疗组予 80mg螺内酯一次口服 ,分析 1 2小时血清钾浓度及临床症状。结果 螺内酯组有效率 93 .5 % ,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 80 .0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螺内酯治疗重度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安全有效 ,可作为重度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方法对35例男性甲亢患者与同期54例女性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59岁的男性甲亢多于女性(P<0.05),<40岁的女性甲亢多于男性(P<0.05),男性甲亢的平均年龄高于女性(P<0.01)。男性甲亢在突眼征、心律失常(尤其心房纤颤)、周期性麻痹、药物性肝损害等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0.001,P<0.01,P<0.05)。男、女性甲亢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男性甲亢的年龄、突眼征、心房纤颤、周期性麻痹、药物性肝损害等临床特点与女性之间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周期性瘫痪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8例周期性瘫痪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25%有饱餐和输注葡萄糖史;39.5%患者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33.3%患者出现心肌酶学改变;64.6%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结论注意去除可避免的诱因;周期性瘫痪继发于甲亢的高比例现象应引起重视;本病可出现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及时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18.
74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钾性麻痹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资料、电生理和实验室检查,对74例低钾性麻痹病人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低钾性麻痹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与遗传因素有关;多为感染(38例,51.35%)、激烈活动(14例,18.92%)和饱餐(8例,10.81%)后休息中发作:典型症状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患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发作时常有血钾及心电图改变,少数患可伴有呼吸肌麻痹、心悸等临床特点。结论:感染为该病的主要诱因,本病发病率低,但不能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有可能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在周期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确诊为周期性瘫痪的门诊患者20例为试验组,同时以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组,对外展小指肌进行运动诱发试验测定,观察120min,测定运动诱发前后肌电图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变化的百分比。结果运动结束后120min,试验组和对照组CMAP波幅下降的百分比[M50(M25,M75)]分别为[50.1%(41.1%,64.2%)]和[12.2%(1.8%,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能够为周期生瘫痪的临床诊断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病脑)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对确诊为病脑的42例住院息儿进行临床观察,并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42例病脑患儿均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经阿昔洛韦加综合治疗10~30天,治愈25例(59.5%),好转13例(31.0%),无效4例(9.5%),总有效率90.5%.结论:阿昔洛韦是治疗小儿病脑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