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非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关节部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南沙区中医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7例肱骨近段关节部位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锁定钢板组47例(给予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非锁定钢板组40例(给予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锁定钢板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屈伸活动度分别为(145.3±22.1)°、(46.2±5.4)°、(58.9±5.3)°、(149.8±25.4)°,均优于非锁定钢板组的(117.6±20.3)°、(32.8±4.3)°、(51.4±5.1)°、(136.4±20.2)°,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01.3±6.4)d,短于对照组的(128±7.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关节部位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优于非锁定钢板,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技术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6例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患儿采用弹性髓内针逆行固定治疗,其中采用经内外髁入路弹性髓内针逆行固定组14例,经外髁入路弹性髓内针逆行固定组22例?术后均采用肩关节外展支具固定6~8周?骨折愈合后去除肩关节外展支架后即行康复训练?弹性髓内针在术后3~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骨折端有连续性骨小梁形成后拔除?所有患者均获6~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于术后8周左右愈合?未发现骨不连?肱骨头坏死?骨折再移位?结果:肩关节评价采用Constant绝对值评分方法,Constant评分为(92.2 ± 7.1)分,其中优28例,良6例,可2例,无差病例?优良率94.4%?36例末次随访时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外展平均160.5° ± 12.4°,前屈上举平均155.2° ± 14.5°,外旋平均56.5° ± 12.5°,内旋平均62.3° ± 15.5°?3例出现针尾激惹,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麻痹症状?结论:采用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技术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疤痕小,良好的肩关节功能等优点,是临床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微创锁定接骨板(MIPO)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MIPO组(26例)和ORIF组(39倒).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情况,术后通过电话和门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Neer评分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与ORIF组相比,MI-PO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完成3年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7.2±6.1)个月.末次随访时MIPO组和ORIF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4.1±9.3)、(82.8±11.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0.91±0.09)、(0.89±0.10)分,VAS评分为(0.9±0.8)、(1.2±0.7)分,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O与ORIF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MIPO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治疗NeerⅡ、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因NeerⅡ、Ⅲ型肱骨近端骨折行PHILOS接骨板固定的47倒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Constant评分等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结果 4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9.2±9.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95.6士43.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8.0±41.6)mL,平均住院时间(11.3±3.2)d,并发症发生率为14.7%;Constant评分术前为(21.74±8.24)分,末次随访为(82.83±7.2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7,P<0.01).结论 PHILOS接骨板是治疗NeerⅡ、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采用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评估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统计患肢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果 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锁定钢板共治疗107例新鲜非骨质疏松性三部分和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其中67例患者完成至少2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9±23.3)个月(24~108个月)。在最终随访时,Constant评分平均为(87.1±11.7)分(51~100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ore, UCLA)平均为(30.5±3.9)分(18~35分),VAS疼痛评分为(1±2)分(0~7分);主动前屈上举为159.0°±19.3°(80°~180°),体侧外旋为36.8°±19.5°(0°~80°),体侧内旋为T11水平(T2~LS水平)。术后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5例螺钉穿出(7.5%),9例肱骨头缺血坏死(13.4%)及5例创伤性骨性关节炎(7.5%),6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术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部分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率及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概率显著高于三部分骨折。结论 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非骨质疏松性三、四部分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得到满意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严格的适应证选择与精细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骨折的复杂程度亦对术后结果产生影响,四部分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率高于三部分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肱骨干骨折涉及或合并肱骨近端骨折时,采用髓内针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涉及或合并肱骨近端骨折19例,手术均采用闭合复位,近端锁定的髓内针固定.其中14例获得随访,随访9 ~38个月,平均23.5个月.复查时拍片判断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nstant-Merley绝对值评分方法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4例新鲜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2周(10 ~20周),平均Constant-Merley绝对值86.8分(76 ~ 98分),平均前屈上举148.5°,其中优良11例,可3例.结论 髓内针是治疗涉及或合并肱骨近端骨折的肱骨干骨折可选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对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出现并发症进行评估。 方法: 选择自2004年至2007年6月收治并得到随访的9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12-36个月。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ASES、UCLA评分以及SST问卷评估治疗结果,观察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恢复情况,记录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分析不同因素对并发症的影响,对比出现并发症与否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1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5%。 前屈上举139.1±24.3°,外旋24.1±19.6°,内旋达到胸10水平。VAS平均为1.0±1.1;ASES平均为82.9±13.8;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2.1±11.8;UCLA评分平均为28.5±4.1;SST平均为 9.6。不同年龄、性别、伤侧、手术时间、合并损伤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包括UCLA、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以及外旋范围与无并发症患者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锁定钢板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临床应尽可能规范操作,争取最大程度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禄明 《吉林医学》2011,32(14):2748-2749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愈合时间25~72周,平均(40.21±0.73)周,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折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34±0.89)个月,功能评定采用Neer评分,优秀52例(86.67%),满意5例(8.33%),不满意3例(5.00%),无失败病例。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较好,可使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共选择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3.52±10.15)min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71.23±35.69)mL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质量优良率为90.74%,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6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比较,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更好,术中出血量少,且操作简单,促使患者早日痊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PH)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20例,Neer四部分骨折18例。采用切开复位LPPH内固定术27例(LPPH组),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1例(人工肱骨头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5.7±6.4)个月,LPPH组Neer评分为(85.4±8.5)分,人工肱骨头组Neer评分为(88.7±6.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PH组优良率为77.8%,人工肱骨头组优良率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H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都是用于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两者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