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教学中常用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细菌是无色半透明的微小生物,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是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清楚地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必须把使用显微镜和细菌的染色相结合,特别是染色,它直接决定能否清楚地观察细菌的结构和形态。细菌的染色方法主要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包括荚膜染色法,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法),本文在传统的染色方法基础之上加以改进,使其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线索细胞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由于阴道内乳酸杆菌大量减少,加德纳菌(gardnella vaginalis,GV)类杆菌属,厌氧菌变形菌属及支原体大量增殖而引起的一种混合性细菌感染.BV包括多种妇产科疾患[2],如盆腔炎、胎膜早破及早产、羊膜腔感染等,该病正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目前,BV有多种实验诊断方法:如阴道加德纳菌培养、气-液相色谱法、脯氨酸氨肽酶测定、革兰氏染色法及聚核普酸探针等.本文用革兰氏染色仅观察线索细胞,并结合占优势的细菌形态型诊断BV,同时与Spirgei和Nugent两种方法比较,线索细胞不需对各形态型细菌精确计数,节省时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桂芹  关盼香 《中外医疗》2009,28(14):168-168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丹麦细菌学家Hans Christian Cram氏创立的,使用该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该染色法的原理有许多学说,如等电点学说.化学学说、胞壁通透性学说等,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细胞壁含有的其它胞壁质(Murein)厚度有关,此外还有一些影响因素。为探讨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菌革兰氏染色性及其形态变化,作者对临床常见12种细菌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4.
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菌体小半透明,要想更清楚地观察其大小和形态,需经染色和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常用的细菌染色法有单染法和复染法。复染法是用两种以上的染料染色,可将细菌染成不同颜色,除可观察细菌的形态外还能鉴别细菌。主要有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笔者为了克服传统染色方法存在的不足,将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荚膜染色法、  相似文献   

5.
CTB染色法临床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科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简称CTB)的临床价值。方法:CTB染色、生理盐水涂片法、革兰氏染色涂片法比较。结果:1672份妇科阴道白带涂片标本,采用CTB染色法霉菌和滴虫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盐水法(P<0.005);CTB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检测肾形双球菌阳性率相近(P>0.05);1672份标本中,CTB染色法共检出阴道加德那菌415例,线索细胞254例,纤毛菌40例,弯曲弧菌形态细菌1例。结论:CTB法与盐水法相比具有检测项目多,方法简便,病原体形态清晰,检出率高,不需特殊设备,可重复读片,快速等优点,是白带中病原体检测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机遇就是人们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由于某种偶然的事件和机会,意外地发现了新的自然现象,并由此导致了科学技术的新进步。这种新的自然发现称为机遇。众所周知的革兰氏染色法(Gram's Stain)就是由丹麦的Gram医生于1884年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发现的,故名为革兰氏染色法。这一发现可谓医学研究中机遇的又一个丰碑。自1676年荷兰的制镜工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镜片创造了第一架能放大270倍的原始显微镜并正确地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之后,细菌学方面的研究进入了方兴未艾的时期,细菌染色法是当时各国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但经过长期的研究细菌染色也仅限于单染色法,即经过染色后只能借助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一般形态,不能通过染色将细菌分类。1884年丹麦的Gram医生在进行这方  相似文献   

7.
肾盂肾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女性,尤以农村妇女多见,男女之比为1:10左右.引起本病的病原微生物以细菌为多,极少数为真菌、原虫和病毒;细菌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约占60%~80%,国内有报告认为近年来大肠杆菌感染有下降趋势,而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则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8.
菌血性休克可由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细菌、霉菌、病毒和立克次体所致,但大多由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所引起。菌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其基本缺陷在于因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而造成组织器官的氧合血液的供应不足。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和有效循环血容量改变不大,但血管周围阻力的改变和血液淤滞是造成休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外科感染的病原菌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科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和分布,为临床明确诊断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应用标准的微生物方法检测了脓肿、继发性腹膜炎、坏死性筋膜炎和坏死性组织创口4类外科脓液标本的微生物分布,并同时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检测。结果外科感染通常有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多种菌。被分离出的常见细菌为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某些种、铜绿色假单胞、脆弱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某些种。结论在外科感染治疗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及厌氧菌等不同病原菌的感染应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用香竺葵油治疗子宫颈癌时发现有清洁组织表面感染的作用.根据此现象,本室应用三种不同方法(纸片、倾注平板和蒸熏法)检测多种细菌对该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香竺葵油对革兰氏阳性常见化脓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及枯草杆菌等有较强杀菌作用,而对革兰氏阴性无作用.通过光镜观察香竺葵油可改变枯草杆菌形态呈现多形性,电镜下可见细菌细胞壁有明显缺损脱落.因此认为该药作用机制在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糖肽有作用,从而导致细菌裂解死亡.  相似文献   

11.
革兰氏染色法 (G染色法 )是由丹麦细菌学家革兰于1884年发明的 ,至今已有 10 0多年的历史 ,其意义在于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以将细菌分为两大类 :一类被染成紫色 ,为革兰氏阳性菌 (G+ ) ;一类被染成红色 ,为革兰氏阴性菌(G-)。但笔者通过多年的反复试验证明 ,传统的染色方法 ,效果不够理想。G-菌往往由于脱色时间不够 ,复染时染液浓度过稀且复染时间过短 ,复染时不被着色而造成假阳性。因此对革兰氏染色法进行了改进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菌种和试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批号 2 6 0 0 1)、大肠埃希氏菌 (批号 …  相似文献   

12.
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 ,革兰氏染色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这一染色方法已延用了几十年 ,但在菌落的鉴别上仍存有某些缺点。初学者不易掌握涂片的过厚或过薄 ,脱色的时间等因素。可能使本来为革兰阳性菌因脱色时间过长或因细菌衰老、死亡而染成革兰氏阴性菌 ,相反因涂片过厚或脱色时间短而把革兰氏阴性菌染成革兰氏阳性菌。更有之一个标本中阴阳菌各半 ,出现不应有的失误。笔者参照前苏联出版的《化验检查》 ,用KOH快速鉴别革兰氏菌。其方法简便、准确 ,故将其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介绍于载玻片上滴加 3%KOH溶液一滴 ,再用白金环从琼脂培…  相似文献   

13.
在微生物鉴定的日常工作中,发现革兰氏染色法存在着某些缺点,如涂片厚薄不均,可造成所有的细菌和革兰氏染色未必完全一致,出现革兰氏阴性菌变成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变成阴性菌,等现象,为了克服此缺点,我们采用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分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1年期间的360例肺炎患者,然后收集患者痰液中的250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属菌,然后通过表型确诊进行实验,分析微生物检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结果:在本次研究的250株细菌中,有155株可疑产革兰氏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占62.00%,其中包含105株大肠埃希菌,35株克雷伯菌属和15株变形杆菌属。在155株可疑产革兰氏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中,我们经过确认其中有70株阳性菌株,总阳性率为45.16%,其中大肠埃希菌的阳性率为57.14%,克雷伯菌属的的阳性率为17.14%,变形杆菌属的的阳性率为26.67%。结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属菌是含有革兰氏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常见菌株,其他类型的比如阴沟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也在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焦作产鲜地黄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其形态学、生化、16S r DNA序列进行分析及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初步了解该菌的相关特性并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鲜地黄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及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培养,用划线法进行分离与纯化,然后用革兰氏染色、生化管、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药敏试纸抑菌实验对内生菌及其抑菌性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得到的鉴定菌在革兰氏染色及镜检后鉴定显示1号、2号和3号菌均为梭状细菌,4号为杆状细菌;生化管实验的颜色变化显示1号、2号和3号菌为梭菌属细菌,4号菌为土壤农杆菌;16S r DNA的鉴定结果表明3号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3号菌对三种病原微生物的抑菌作用不明显。结论:地黄中分离纯化得到的3号菌的抑菌活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口腔和牙齿的微生物群,根据muore1982年的报告,口腔内约有264种或群在形态和生化反应上不相同的细菌。又有学者1980年报告,牙垢的含菌量约为108-9个/g,厌氧菌是需氧菌的10倍。口腔感染70~100%为厌氧菌[1]。D腔中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有:牙周炎、牙根尖周炎、牙龈脓肿等。在这些疾病中,主要是两种厌氧菌、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一种厌氧菌的单独感染很少见。厌氧菌的种类繁多,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杆菌。有革兰氏阴性球菌和杆菌、放线菌属等。与口腔牙源性感染有关的常见的厌氧菌见”’表1和表2邓惠株对30例急性根尖周炎患者患牙根…  相似文献   

17.
牧豆树(Prosopis juliflora)是广泛生长在巴基斯坦的一种灌木(编者注:我国台湾、广东、海南有栽培)。其叶的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其果含有patulitrine,显示抗肺癌的强活性。其叶分离出的主要生物碱是juliflorine、julifloricine和julifloridine。julifloricine是juliflorine的异构体,在体外抗40种微生物,包括31种细菌、2种念珠菌、5种皮肤真菌和2种病毒。它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传统的细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繁锁,初学者不易掌握,寻找一种简便方法。方法:在玻片上将细菌与碱液混合,用接种环或接种针往上挑,观察有无丝状物出现,我们把它叫作“细菌拉丝实验”。结果:用本法鉴别细菌革兰氏染色性质,G-菌有丝状物出现,即拉丝实验阳性,G+菌无丝状物,拉丝实验阴性。结论:经过对照使用,本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结果易判断,成本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分离自雾霾的一株溶血性细菌进行种属鉴定。方法使用自然沉降法收集某地雾霾环境下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对分离的细菌纯化培养后进行革兰氏染色、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化鉴定。结果从雾霾中分离获得一株革兰氏阳性球菌,经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为西宫微球菌,16S rDNA测序分析与生化结果一致。结论雾霾空气中存在条件致病菌西宫微球菌,鉴定该菌对研究和防治公共卫生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随机选取非重复病原菌检测标本1 000株,进行敏感性检验,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 000株病原菌中,有350株革兰氏阳性菌,650株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菌株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以及氨苄西林的甲氧西林敏感性为100%,而对这两种抗菌药物的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4%和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以及氨苄西林的甲氧西林敏感性为100%,而对这两种抗菌药物的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2%和90%。结论:细菌耐药性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对微生物进行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时,要准确掌握细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