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的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在细胞分化与沟通、机体发育、免疫反应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疾病相关研究中,miRNA更是具有广泛的用途和美好的前景。本文主要针对miRNA的相关特性、与结核病(tuberculosis,TB)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等做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PPE68蛋白,鉴定并纯化重组rPPE68蛋白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PPE68多克隆抗体。方法将已经过鉴定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PE68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IPTG诱导大量表达PPE68蛋白。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后利用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以纯化后重组rPPE68为免疫抗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合,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法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于第3次免疫后的第7天采血。用凝集实验与Western-blot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并用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定抗血清效价。结果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目的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57 000处可见特异性条带,免疫印迹分析证实表达的目的蛋白可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感染小鼠的血清发生反应。纯化的rPPE68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凝集反应与Western-blot证实了抗血清的特异性,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得血清效价为1∶16。结论已成功表达结核分枝杆菌PPE68蛋白,制备了特异性兔抗PPE68多克隆抗体,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ClpP1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ClpP1多克隆抗体并检测其效价,间接ELISA法分析重组蛋白的抗原性,以初步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SDS-PAGE确定ClpP1重组蛋白的主要表达形式,利用纯化包涵体方式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将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ClpP1多克隆抗体并检测其效价;再分别以纯化蛋白为抗原,制备抗体为一抗,间接ELISA法检测临床诊断结核病患者血清中抗M.tb抗体和M.tb抗原。结果 SDSPAGE显示ClpP1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表达形式存在,将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4次,取血测抗体效价为1∶64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制备抗体可较好的与ClpP1蛋白特异性结合;间接ELISA法结果表明,以重组蛋白为抗原测患者血清中抗M.tb抗体和以制备抗体为一抗测血清中的M.tb抗原的2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制备了具有免疫原性的M.tb ClpP1重组蛋白及效价较高的多克隆抗体,并得出ClpP1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为进一步研究ClpP1重组蛋白的特性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检测人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的共表达产物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将含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的共表达质粒转染黑色素瘤细胞B16并用RT-PCR检测其表达,再用MTT试验、Hoechst33258染色、AO/EB染色和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基因表达产物对B16细胞的增殖抑制与促凋亡作用.结果: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能在B16细胞中表达,MTT法观察到表达产物对B16有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经Hoechst33258染色、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观察到细胞核浓缩、深染、细胞膜改变等凋亡特征,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的共表达产物对黑色素瘤细胞B16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携带编码人天然颗粒溶素(GLS)和小鼠IL-12基因质粒(pZM03)的重组卡介苗(BCG),并观察其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疗效与机制。方法将分枝杆菌复制子OriM克隆进已含GLS和IL-12的多启动子真核共表达载体pBudCE4.1中(pZM02),得到穿梭质粒pZM03,以pZM03电转化BCG获得重组BCG。结核分枝杆菌H37Rv感染Balb/c小鼠4周后分别用生理盐水、BCG、pZM03和重组BCG治疗,于第一次治疗后3个月,处死小鼠,检测器官荷菌量、脾淋巴细胞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血清IL-12和肺、脾组织中GLS表达,同时观察小鼠肺、脾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重组BCG治疗组肺、脾组织荷菌量比生理盐水组、BCG组和质粒组显著降低。重组BCG组和pZM03组经PPD刺激后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明显高于BCG组和生理盐水组。重组BCG组血清IL-12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但与pZM03质粒组和BCG载体组无明显差异。用免疫组化检测到小鼠肺及脾组织中GLS的表达。生理盐水和BCG组肺组织病理改变以渗出为主,病变广泛,增生改变不明显;重组BCG病变范围局限,并有大量类上皮细胞、泡沫细胞等细胞出现。结论成功构建携带GLS和IL-12的重组BCG;重组BCG对小鼠结核病有一定免疫治疗作用,系增强宿主Th1型免疫应答和抗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糖尿病人群甲真菌病患病率、临床分型、菌种构成的现况。方法:选取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专科2006年7-8月门诊就诊糖尿病患者287例,进行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对有甲形态异常者作甲真菌培养,根据临床表现及甲真菌培养阳性诊断甲真菌病,统计分析糖尿病病人甲真菌病的患病率以及临床分型、菌种构成等指标。结果:287例糖尿病病人甲真菌病的患病率为8.7%;不同病程组糖尿病患者甲真菌病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054,P>0.05);临床分型主要为远端侧位甲下型(40.0%),其次为全营养不良型(36.0%),浅表白色型和近端甲下型分别为8.0%和16.0%;分离菌种皮肤癣菌和酵母菌各占44.0%,霉菌为8.0%,混合感染4.0%。结论:糖尿病患者甲真菌病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的平均发病率,糖尿病患者甲真菌病的临床分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多见,病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和酵母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减少对胰腺囊性疾病的误诊和误治。方法对1998年-2006年我院收治的44例胰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假性胰腺囊肿占36例,占81,8%(36/44);囊性肿瘤6例,占13.6%(6/44);潴留性囊肿2例。6例假性胰腺囊肿经保守治疗后消退,8例行经皮穿刺引流,其余均行手术引流或切除术。结论假性胰腺囊肿占全部囊肿大多数且多由急性胰腺炎所致。在诊断假性囊肿时应首先排除囊性肿瘤,术前ERCP检查和术中组织冰冻切片对胰腺囊肿的鉴别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对已诊断的囊性肿瘤,无论良、恶性应尽可能作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外科治疗8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从 1 996~ 2 0 0 1年共收治 65岁以上符合急性重症胆管炎 (ACST)诊断标准 [1 ] 的 85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1例 ,女 54例 ,年龄最大 88岁 ,平均年龄 72 .3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 3h~ 8d。t超过 39℃或低于 36℃共 45例 ,HR>1 2 0次 /min50例 ,血 WBC>1 5× 1 0 9/L 40例 ,发生中毒性休克 62例。既往行胆囊切除术者 1 1例 ,胆囊切除、胆道探查 9例。术前合并症 58例 ,其中心血管疾病 32例 ,呼吸系统疾病 1 1例 ,糖尿病 1 0例 ,肾功能不全 5例。 2 4 h以内手术 58例 ,2 4~ 72 h手术 7例 ,择期手术 1 6例 ,4例因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9.
成人Dandy-walker畸形少见,我院发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27岁,因头痛收入院,查体,头颅增大畸形,身高1.5米,走路轻度摇摆,眼球微颤,智力低、反应迟钝,心肺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教学中常用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细菌是无色半透明的微小生物,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是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清楚地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必须把使用显微镜和细菌的染色相结合,特别是染色,它直接决定能否清楚地观察细菌的结构和形态。细菌的染色方法主要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包括荚膜染色法,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法),本文在传统的染色方法基础之上加以改进,使其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