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年来灸法的应用与研究在医疗实践中取得了重要成就。既往大量研究工作是围绕艾灸的基本作用展开的.包括艾灸对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镇痛作用、免疫作用和促进组织修复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灸疗的作用是温热作用、药物作用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艾灸治疗可调整机体各系统脏器的功能。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均有调节作用。艾灸的抗炎免疫作用是其抗感染、抗病毒、抗肿瘤、抗超敏反应及延缓衰老作用的基础,而且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的特点。现就近几年来艾灸对机体细胞和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免疫系统对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肿瘤免疫监视即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尽管多类免疫细胞介导肿瘤免疫监视,但是近年来研究才发现巨噬细胞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1]。巨噬细胞的功能包括吞噬作用、抗原呈递、细胞因子的产生,它在维持细胞稳态、病原体防御及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恶性肿瘤组织有大量的巨噬细胞浸润,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既往研究[2]认为TAMs具有重要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者通过呈递肿瘤相关抗原诱导机体免疫应答清除肿瘤细胞。随着研究深入,学者们认识到TAMs在不同的肿瘤微环境刺激下发生不同性质的活化,包括2种类型: M1型,又称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具有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M2型,又称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主要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互为转换。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细胞表面CD47表达增高,它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SIRPα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和破坏,进而促进肿瘤的形成和发展[3]。本文旨在对CD47在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用单克隆抗体靶向阻断此通路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严重烧伤感染早期,机体天然免疫细胞杀伤功能持续低下,引起免疫系统持续代偿性分泌大量细胞因子,以提高抗细菌感染能力;细胞因子分泌一旦失控,就会形成细胞因子风暴。严重烧伤感染后期,持续的急性髓系增生引起的骨髓动员能力耗竭、免疫应答水平低下、促修复的抑炎因子分泌增加,将导致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烧伤感染后,细胞因子风暴是由过度的促炎刺激、炎症调节不足或两者共同引起。本文拟从免疫学角度,就严重烧伤感染后机体抗病原菌感染免疫反应的改变进程,严重烧伤感染早期细胞因子风暴和后期机体免疫抑制状态的发生及转化机制做一简要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建议从以下方面展开:严重烧伤后先天免疫细胞细菌杀伤功能低下的机制,急性髓系增生导致髓系抑制细胞(MDSC)和有核红细胞增多在细胞因子风暴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巨噬细胞吞噬杀伤细菌功能障碍与分泌细胞因子功能亢进的关键调节机制,巨噬细胞M1型/M2型以及效应T细胞/调节性T细胞动态平衡破坏在引发机体免疫抑制状态中作用及关键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4.
灵芝多糖抗肿瘤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芝多糖因其免疫调节功能、抑制肿瘤生长且无不良反应等特点,被认为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抗肿瘤目的的一味良好的药物。其抗肿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调节机体免疫等途径实现,其中调节细胞因子、机体固有免疫系统、T/B淋巴细胞及黏膜免疫系统等的免疫机制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永排  林仲秋 《广东医学》2004,25(2):116-117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常规治疗后的预后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息息相关。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作用可以杀伤个别突变细胞,肿瘤间质的浸润淋巴细胞的数量与肿瘤转移、复发呈负相关。通过免疫干预可以打破免疫耐受,重新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随着免疫学和基因工程发展,免疫治疗在不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已经成为临床肿瘤  相似文献   

6.
艾灸对关节炎大鼠抗炎消肿作用及细胞因子、自由基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炎消肿的作用,探讨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特制小艾条悬灸。炎症肿胀度用跖围表示,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INF、IL-1、IL-2)和自由基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艾灸足三里、肾俞穴能消肿散瘀、减小跖围、预防或减轻大鼠多发性关节炎;能降低TNF、IL-1和NO含量,提高IL-2水平。除IL-1外,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显(P<0.05)。两腧穴的治疗作用差异不大,与雷公藤多苷的治疗效果相近。非穴组艾灸作用不明显。结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有抗炎消肿作用,其机制与灸疗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纠正机体免疫紊乱及调整自由基代谢失衡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机体中偶然出现的肿瘤细胞可被免疫细胞所识别,并作为异物而加以清除,但肿瘤在机体的免疫监视下仍能产生、发展和转移,表明肿瘤具有免疫逃逸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肿瘤免疫过程中肿瘤抗原表达、识别、加工、递呈、T细胞增殖、活化和分化以及免疫效应的产生等一系列环节中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CD47与肿瘤免疫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肿瘤细胞能够被T、B、NK细胞所清除,这表明一个健康的免疫系统对新生肿瘤生长的调控是至关重要的.在肿瘤免疫中,肿瘤细胞可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使肿瘤得以发生与发展.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样蛋白质,近来,研究发现其上调是回避吞噬作用的另一种机制,肿瘤细胞可通过这一机制逃避免疫监视作用[1-5].本文就CD47的结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并对CD47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超级抗原治疗肿瘤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80年代提出生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第四支柱后,率先进入临床应用的几个生物反应调节剂(如干扰素、白介素—2等)仅在一部分肿瘤病人的治疗中显现出一定的疗效,远未达到人们所预期的效果。是生物治疗本身的问题,还是现有的几种细胞因子并不能起到真正激活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肿瘤免疫的理论研究表明,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的提高及清除肿瘤细胞各项免疫功能的实施有赖于多种细胞因子、多种免疫机制及多种宿主一肿瘤作用途径等综合、复杂的系统作用。如果从这一角度来审视目前临床应用的几个生物反应调节剂,就可以看出其局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陈莉  孙欢 《医学综述》2014,20(17):3141-3142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组织稳态和肿瘤进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TGF-β是一种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因子,可通过抑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而关闭免疫细胞TGF-β信号通路可以显著地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该文将对TGF-β在胶质瘤尤其是胶质瘤免疫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概述针灸血清对机体各系统效应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检索概述2000年以来针灸血清对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的研究进展。结果: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与针灸疗法具有类似效应,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降低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抗哮喘等作用。结论:针灸血清中含有某些活性物质,从而发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纳米硒对小鼠移植瘤H2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探讨纳米硒抗肿瘤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体内抗肿瘤法观察各组的抑瘤率;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甲基绿-派洛宁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其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Bax蛋白的表达水平;HE切片检测对胸腺脾脏的黟响。结果:纳米硒抑制小鼠移植瘤H22的生长、浸润,减少核分裂,增加凋亡,血管生成减少;电镜见肿瘤细胞的典型凋亡形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组织的Pax蛋白表达上调,SI、TI无明显降低,脾小体、脾巨噬细胞数升高。结论:一定剂量的纳米硒可能通过增强免疫作用和上调Bax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两种主要途径来实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艾药结合治疗8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艾药结合(隔附子饼灸结合优甲乐25μg/d)疗法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接受治疗的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自身前后对照,分析艾药结合疗法改善患者的r临床证候程度。结果:艾药结合治疗HT后,患者的中医各个症状计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经t检验,有极显著差异(P:0.000.P〈0.01)。结论:应用艾灸与口服优甲乐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艾灸对基因干扰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血清细胞因子IL-17的影响及其抗炎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艾灸+SOCSl基因干扰组(简称SOCSI干扰组)、艾灸+PTPN22基因干扰组(简称PTPN22干扰组)、艾灸+PIASI基因干扰组(简称PIASI干扰组),6只/组。弗氏完全佐剂按0.5mL/Kg剂量平均注入兔双后膝关节腔塑造RA模型,RA造模第2d将相应siRNA按50μ/g只剂量平均注入基因干扰组家兔双后膝关节腔。艾灸组及艾灸+基因干扰组动物采用艾粒施灸两侧“肾俞”穴各5壮,1次/d,6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采用免疫酶联法(Elisa法)严格按操作流程测定各实验组家兔血清IL-17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血清IL-17含量极显著升高(P〈O.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家兔血清IL-17含量有极显著降低(P〈0.01);PIAS1干扰组、SOCSI干扰组家兔血清IL-17含量有显著降低(P〈0.05),PTPN22干扰组有降低趋势;PTPN22干扰组、PIASI干扰组、SOCSI干扰组与艾灸组比较,下调IL-17含量效果不及艾灸组。结论: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的抗炎效应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因子IL-17含量有关,而SOCSI、PTPN22、PIAS1对细胞因子传递重要通路JAK-sTAT通路的良性调控可能是其实现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内经》腧穴概念在热敏灸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内经》腧穴概念在热敏灸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方法:从《内经》对腧穴内涵的原始定义及临床热敏灸感的现象入手,论述热敏灸感的出现部位与《内经》腧穴概念的关系。结果:(1)腧穴的原始内涵是指动态的、敏化态、疾病在体表的反映部位与针灸治疗部位;(2)产生热敏灸感的部位是热敏态穴位,是灸疗的最佳选穴,也是施灸的准确部位。结论:《内经》腧穴概念及探感定位技术能指导临床提高灸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简陈兴  杨春康 《医学综述》2008,14(8):1171-1173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中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一方面促进肿瘤的生长,在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间接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转移和延长生存期。已有研究证实,应用趋化因子或其受体能有效地诱导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7.
刘广宇  张跃伟 《医学综述》2014,(16):2933-2935
近年来对CD13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氨基肽酶N(APN)通过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自身特性,对恶性肿瘤的转移与侵袭起到了促进作用,并对新生血管生成、抗原呈递、免疫应答等生理和病理过程起到了负面作用。CD13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亦可能成为肿瘤形成与进展的条件。通过对APN的抑制有助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恶性肿瘤的识别,同时抑制恶性肿瘤的转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常见妇科肿瘤,每年有>230000人死于宫颈癌.导致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的移行带上皮,其机制可能是机械性原因,也可能是生物性原因.通过免疫干预可以打破免疫耐受,重新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消除肿瘤细胞的能力,随着免疫学和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第4种治疗模式.本文对近年来宫颈癌的HPV相关筛查和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隔花椒饼灸对健康人右足三里穴各时段的热感温度及痛感时间,为隔花椒饼灸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支持。方法:采用抽签法将20名健康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隔花椒饼灸组)和对照组(隔附子饼灸组),每组10名,用温度记录仪分别记录在隔花椒饼灸、隔附子饼灸刺激下,右足三里穴位的初感温度、舒适温度、耐受温度、初感疼痛时间、耐受疼痛时间及最佳温度区域时间;并比较在同一穴位时2种不同隔物灸下各时段热感温度、痛感时间的差异。结果:不同隔物灸的初感温度、舒适温度、耐受温度依次增高(P〈0.05);隔花椒饼灸的耐受温度高于隔附子饼灸(P〈0.05);隔花椒饼灸的最佳温度区域时问明显长于隔附子饼灸(P〈0.05)。结论:隔花椒饼灸的热感温度耐受阈值高于隔附子饼灸,且最佳温度区域时间长于隔附子饼灸,为隔花椒饼灸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近10年来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文献共60篇,对其腧穴的使用数目及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有40余个。多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大椎醒脑通督开窍,神门、内关宁心凋神,太溪、肾俞补肾填精,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智。结论:针刺治疗本病的用穴,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规律,动物实验研究用穴与临床用穴规律基本相符,并与动物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