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失眠是睡眠障碍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 ,属中医“不寐”范畴 ,其患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状态 ,中医对失眠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将近年来有关的资料文献收集整理 ,综述如下。1 病机与治则的讨论刘文伟[1] 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 ,从脾胃入手治疗失眠 ,围绕脾为湿困 ,痰热扰胃处方用药 ,先用燥湿 ,清热化痰之剂安眠 ,继而健脾养胃而渐愈。周培敏[2 ] 提出 ,神的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 ,当脏腑功能失调 ,令神不安于舍 ,即可产生不寐 ,寐是神安于五脏而憩的状态 ,寤是神游于外有感知而运的状态 ,在治疗不寐时 ,可…  相似文献   

2.
肺藏魄是"五脏藏神"理论之一,在《黄帝内经》"五神"理论中最早提出并进行了论述。本文主要通过对"肺与魄"两者的关系、中医对魄的认识进行分析,说明了肺为气之本,魄之处也;若肺不藏魄则肺魄不入于舍,而出现夜寐轻浅、易寤或频寤等不寐症。  相似文献   

3.
择时顺势、调理营卫治疗失眠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内经》营卫循行睡眠理论,认为失眠产生的病理机制是营卫循行节律紊乱,患者既存在夜间睡眠行为异常,又存在白昼功能状态低下。治疗应以整体调理睡眠与觉醒为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择时顺势、调理营卫作用的醒寤晨方和安寐晚方能有效调整失眠大鼠各睡眠时相,改善学习记忆能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醒寤晨方和安寐晚方能显著改善失眠患者各量表积分值,总有效率达92.5%。  相似文献   

4.
仇善海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70-1670,1712
人之寐寤,是精神活动的正常生理现象.倘若夜不能寐,昼不能寤,失其常度,必有阴阳、气血、营卫、脏腑失和之故.现就学习仲景治疗不寐四法谈一点粗浅体会. 1 养肝补血安魂宁神法 <内经>云:"肝藏血,血舍魂."人寐则魂寓于目,寐则魂藏于肝.魂与神均属于人之精神意识活动,有动静之时,有归藏之处,与人之肝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林咸明教授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诊治思路及临床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收集、分析林师针药结合治失眠的验案,从“针刺调神为先”“谴方调体为本”两个方面介绍其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思路及经验,并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 林师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气扰神,神乱不寐;五脏虚损,神失所养。临床治疗中,林师倡导“针刺调神为先,遣方调体为本”,常使用其独创的调神针法调脑神、安五脏之神,使神安则寐;并重视使用经方“方-病-人”的诊疗思维选方用药,调整患者体质,使神无邪扰、神有所养,临床疗效突出。病案中患者因邪气扰神,神乱不寐,辨其体质为大柴胡汤体质,针刺以调神针法随证配穴安神祛邪;选用大柴胡汤加减,调体固本,针药同施,诸症悉除。[结论] 林师临床治疗失眠重视“神、体”同调,运用调神针法调神安眠,中医经方调体固本,临床疗效突出,其经验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压力的变化,睡眠问题日益显著,安眠药的使用频率也相应增加。临床中中医治疗失眠具有一定优势,但多偏于个人经验,疗效参差不齐。中医学理论认为"神安于所舍之脏故能寐",本文从五脏神与睡眠的关系探讨,思考不寐的五神分型诊断,强调"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相结合的脏腑辨证模式,希望为临床不寐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采用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法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西医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是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对失眠大鼠脑内抑制性递质GABA及GABA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大鼠失眠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模型组、安定组、针刺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内抑制性递质GABA和GABAA的含量。结果:该针法可明显增加PCPA所致失眠大鼠下丘脑内抑制性递质GABA及GABAA的含量。结论: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可以增加深慢波睡眠量,从而治疗失眠证。  相似文献   

9.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言,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时寐时醒,醒后再难入睡,严重者可彻夜不眠。失眠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虚实两类,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说:“不寐证虽病有不一,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冀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这就说明失眠主要是因肌体内在的气血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相似文献   

10.
针刺内关配合七叶神安片治疗顽固性失眠35例陆卫卫(江苏省通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通州226311)关键词顽固性失眠针灸疗法内关穴七叶神安片中图号R256.23笔者在1995—1996年期间,应用针刺内关穴配合七叶神安片口服和单用七叶神安片共治疗顽固性失眠...  相似文献   

11.
介绍赖新生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心得与选穴原则。赖老师结合失眠的疾病特点,认为失眠的发生与五脏相关,与阴阳相应。失眠为病,虚实相兼,五脏既损,治以安和五脏,调和阴阳为主,故治法上兼顾五脏、气血、阴阳,使气血生化有源,阴阳转化有度,则病乃愈。针刺治疗上主张取穴精准,以辨证归经为基础,使补泻得当,配穴合理。  相似文献   

12.
肖瑞崇教授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病理上常影响到肝胆脾胃肾,治疗上要有重心、并兼顾全局,根据整体观念和未病先防、未病先治原则,创立形如排兵布阵的围治法,以多角度、包围式策略治疗主要病机,并对所犯欲犯之脏腑未病先防、未病先治,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其思维和方法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五脏调节模型的意义与不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医五脏模型是中国古典哲学和合思维的产物。五脏系统是一个多元、多变量、非线性的系统 ,五脏模型不是形态学模型 ,只是一种超形态、关系型的功能分类模型。五脏调节模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调节方式上 ,可归纳为 :外在调节、内在调节、自组织调节 ;即时调节、后时调节、前时调节 ;一元调节、二元调节、多元调节。五脏模型的不足表现为分类的不足和功能关系的不足 ,两者比较而言 ,分类的不足并非真正不足 ,因为任何一种超形态的功能模型总是企图将复杂的生命现象作有限的、简单的分类 ,临床实践证明五脏模型还是最优化的选择。其真正不足是五脏功能和五脏关系的不足 ,对此可继续通过临床实践加以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郝万山教授治疗主证失眠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郝万山教授2015年5月—2020年1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的门诊病历资料,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分别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及关联分析,剖析郝万山教授主治失眠的处方配伍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例697例、纳入处方696首,合计纳...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析五脏相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历史继承性、五脏相关学说的方法论与理论特点及五脏相关的模式与渠道,提出五脏相关学说是纯粹从医学角度来体现五行思想的核心--"五脏关联性"的应用性理论模型.从五行到五脏相关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更换,而是在现念上的突破,在实质内容上的突破,是对中医五脏系统关联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阳气、经络、脏腑三个方面解释了少阳为枢的本质:少阳是全身阳气出入的关键,控制着阳气的升降出入;少阳经络循行于居中之位,可通达表里,沟通阴阳;少阳与肝、胆、心包、三焦关系密切,为各脏腑功能运转之关键。又从五脏、气、少阳三个方面论述了抑郁症的病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五脏与人体思维情志活动关系密切;正气亏虚或气机失调均被认为是抑郁症的病机;不论是少阳证症状还是阳气的功能,均能体现出少阳与抑郁症病机的关系。最终得出了抑郁症病机与少阳为枢之间关系密切,基于少阳为枢的理论基础,提出应用疏利少阳法治疗抑郁症。  相似文献   

17.
五脏配五行原理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尚书》说是以五脏解剖位置与五行所属方位相比拟而来;今文《尚书》说则是以五脏与五行各自阴阳属性相互匹配的结果,即五行的阴阳属性是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水为太阴;而五脏的阴阳属性,则是心为阳中之太阳,肝为阴中之少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要想使二者的阴阳属性相符合自然应当是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土”于五行居于“中”,较之东与西、南与北可以两两相比来说,“土”之属阴可视为一个特例,而脾为阴同样也是一个特例,故脾配土。  相似文献   

18.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藏,有隐藏和贮藏之义,是指深居于体内的内脏,亦有贮藏精气之涵义;象,谓现象、形象,主要指内脏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亦指脏腑之形象。人体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合称曰藏象。古代医家在当时已有的解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反复的医疗实践,在阴阳五行学说和整体观念指导下,采用了整体推导或以表知里的方法,建立起了藏象理论,即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9.
论神与脏腑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是指人体的全部生命活动及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最为高级的机能,其功能的完成要由多个脏器参与,心作为“君方之官”,是脏腑的核心,与神明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神虽分属五脏、与胆相关,但统主于心、寄于脑。各脏器密切配合,协调为用,共同完成神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五精所并,是五脏之虚所造成,虚而郁,郁而并,证候由虚转实。脏实则其所主之志彰显,分别出现喜、悲、忧、畏、恐等情志改变。故此,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情志随五脏虚实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