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癔症性精神病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由练气功所引发的精神障碍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为更好地认识该病,我们特与癔症性精神病进行了对照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组选择1992年~1997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符合CCMD—2一R[1]有关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4例,其中男性9例(37.5%),女性15例(62、5/)。二、对照组选择同期符合CCMD—2—R关于癔症性精神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挑选24例,其中,男性8例(33.3%),女性16例(66.7%)。三、所有入组病人均详细收集病史及全面检查,并按事先设计好的精神症状清单详细记录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简明精神病…  相似文献   

2.
尽管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第2,3版都把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列入心因性或应激障碍的诊断类别,但有关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地位仍有异议.朴轶峰等[1]认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属于短暂性精神病,与癔症性精神病更为相似.本研究就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癔症性精神病是否为同一种疾病进行了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
气功致精神障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例我院出院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经随访4 ̄5年结果进行回顾性诊断和评估,结果,病情稳定6例。再住院6例1例诊断为癔症性精神障碍,神经症1例,精神分裂症3例,病情反复发作6例,认为不能肯定气功致精神障碍病因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17倒我院出院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经随访4~5年结果进行回顾性诊断和评估,结果,病情稳定6例。再住院6例中1例诊断为癔症性精神障碍,神经症1例,精神分裂症3例,病情反复发作6例,认为不能肯定气功致精神障碍病因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讨气功所致以幻觉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及与精神分裂症的异同。研究背景随着气功热的兴起,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也越来越多,有必要对其进行临床总结。研究方法对1988~1992年在我院住院的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37例患者中以幻觉妄想为主要症状是的精神障碍者24例进行回顾性临床总结。研究结果 24例中根据精神症状分类:类分裂样精神障碍13例,患者的精神症状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相似,类癔症样精神障碍11例。患者对抗精神病药反应比精神分裂症好。研究结论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有差异,支持其为一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43例既往诊断为民间健身术所致及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者进行了再诊断研究。有53.49%(23例)分别更正为精神分裂症、癔症、分裂样精神病及单次发作躁狂症等。在比较气功组与更正组时发现:两组在起病年龄、起病形式、病程、治疗显效时间以及临床症状中的意识朦胧、气感、发功动作、自伤(杀)、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的发生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作者支持保留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独立疾病单元,但认为对缓慢起病、发病年龄轻、与练功关系不很密切、伴典型精神病性症状、病程较长以及缓解不良者,诊断时应慎重。文章还对误诊原因及诊断标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钱应菊  李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810-811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psychosis)是指各种脑器质性精神病、躯体疾病和中毒引起的可逆性或不可逆性脑功能损害时所致的精神障碍。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即症状性精神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即中毒性精神障碍)。脑出血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为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脑出血的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是否发生并发疗,轻型病例治疗后可明显好转,重症者病死率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18例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进行临床分析,发现具有男性,五人,性格急躁好胜等要素的占多数,受伤原因以工作意外为多,诊断上以颅脑外伤所致精神病为多。本文并对上述结果及颅脑外伤与精神障碍的关系进行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气功的兴起,气功偏差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也逐渐增多。其临床特点是,精神症状群的出现与变迁均与气功相关。这种偏差所致的感知、情感、思维、行为方面的异常,祖国医学认为属“走火入魔”、内扰心神所致。国内医学界尚有人认为,这种偏差所致的精神障碍应属于心因性精神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精神康复。方法:对52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且各种类型的症状表现与颅脑损伤部位相关;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症状的控制有效,心理治疗等各种康复期的调练有辅助作用。结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康复应首先根据不同类别选用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抗精神病药,加强躯体及心理方面的康复训练有利于精神障碍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1.
张颖  翟瑜  李扬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77-2078
癔症性精神病是在癔症性格基础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以女性多见。同时由于女性月经期对妇女的生理、心理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常使病情反复,症状加重。所以给女性癔症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较大的困难。本文从护理角度对59例女性癔症性精神病患者的经期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癫痫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分类,探讨癫痫和精神障碍的关系,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和疗效。方法:Y445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癫痫性精神障碍的误诊率为13.3%,根据CCMD—Ⅲ诊断标准,45例患者中癫痫性精神病26例(57.78%),人格改变10例(22.22%),痴呆型8例(17.78%),意识障碍5例(11.11%),神经症综合征1例(2.22%),遗忘综合征1例(2.22%,),情感障碍1例(2.22%)。结论:癫痫性精神障碍以精神病型最常见。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临床上应予鉴别,以降低误诊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癔症性精神病在精神科临床中是常见病,其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治疗难度不同,促使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应用于下一步的治疗中。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采用碳酸锂与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抑郁药物联用治疗癔症性精神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65例产褥期精神障碍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褥期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归类。方法:对20年间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16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植物神经系统障碍、情感障碍、行为紊乱多见,思维障碍和感和障碍少见。临床诊断以情感性精神障碍多见,其次为神经症、癔症等。患病年龄较集中,发病急骤,经治后复发性小。结论:产褥期精神障碍与经前期综合征、月经期精神障碍、妊娠期精神障碍为同类疾病性腺机能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15.
癔症性精神病是在癔症性格基础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以女性多见[1].  相似文献   

16.
“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现已为人们广泛注意。我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第 2版 ( 1989年 )中专门列出此类诊断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则属于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的一个亚型〔1〕,是东方文化背景中所特有的一种诊断。但目前对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这一诊断的名称本身、分类学上的归属甚至是否独立存在均有争论〔2~ 4〕。本研究就“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病例的临床特征作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是否具有不同于其它精神疾病的独特临床特征。1 方法以我院历年出院病历登记簿为线索 ,找出全部与气功有关的精神障碍的病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癔症性精神病的疗效,尝试为治疗癔症性精神病提供新的临床方法。方法:对9例住院做MECT的女性癔症性精神病患者与13例运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运用MECT组患者与运用药物组患者相较,临床缓解期明显缩短,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ECT治疗癔症疗效肯定,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钦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67-1267,1269
目的:探讨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近6年间收住我院的38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以思维障碍、幻听为主,有26.2%的患者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结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临床上易发生误诊,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9.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1例分析张光海许丽荣杨位龙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1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ER)关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男4例,女17例,年龄19~54岁,35岁以上者居多,占88.7%。职业:工人9例,干部4例...  相似文献   

20.
症状性精神病在综合医院较为常见,因为它是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有时甚至以精神症状为主要症状或首发症状。因此非精神科医生掌握一些症状性精神病的诊治原则很有必要,为此将症状性精神病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