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鼻内镜手术中,较侧重对筛窦、上颌窦病变等的处理,而对额窦窦腔及鼻额管周围病变的处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传统单纯鼻外进路及单纯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各有利弊,而双径路额窦手术已在临床中开展。我科从2003年3月-2005年6月对19例额窦囊肿进行双径路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以眼球突出为主要症状的筛窦黏液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筛窦黏液囊肿分别行鼻侧切开筛窦黏液囊肿整个及部分切除,鼻内窥镜下筛窦黏液囊肿前下壁切除,同时切除肥厚或息肉化的中鼻甲黏膜,建立筛窦鼻腔引流通道。结果 10例患者眼球突半年内恢复原位,眼部症状消失,视力提高,鼻外径路者术后颜面部留有疤痕,而鼻内窥镜术者颜面部不留瘢痕。结论 应用鼻内窥镜施行囊肿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治疗筛窦黏液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报道124例鼻内窥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的手术经验,探讨相关技术方法的应用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124例患者中,慢性额窦炎患者120例,额窦囊肿者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鼻内窥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先切除钩突,尤其注意切除钩突上部,咬除筛泡前壁开放前组筛窦,向上清除额窦底残余筛房,开放额窦开口,清除额窦病变。结果术后随访1月~1年。124例患者中90例术后眉额疼痛消失,无鼻塞、流涕,无头痛、头晕、眼部不适等症状。21例患者眉额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鼻塞,流涕明显改善,13例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结论鼻内窥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视野清,疗效显著,不影响容颜,尤适用于慢性额窦炎及额窦囊肿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筛窦切除术+额窦开放术与单纯筛窦切除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方法在内窥镜下扩大鼻额管,开放额窦底。结果筛窦切除术+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筛窦切除术组。结论内窥镜下鼻内额窦开放术对慢性额窦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旭群  唐世雄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1):662-662,66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的疗效。方法16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根据肿瘤病变范围不同,鼻内窥镜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位于鼻腔筛窦、蝶窦者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位于上颌窦者联合采用Caldwell—luk术式,位于额窦者作眉弓处额窦外小切口行联合手术切除。结果16例均在术后1~3个月术腔完全上皮化,随访9—36个月,复发3例(18.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内窥镜下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疗效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行鼻内窥镜手术106例(158例)鼻腔、鼻窦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06例病例全部随访6-24个月,其中慢性鼻窦炎治愈72例(73.5%),好转24例(24.5%),无效2例(2.0%)。4例上颌窦囊肿和2例蝶窦囊肿,2例筛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随访一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手术的适应证要选择好,术前需作鼻窦冠状CT扫描;术者应有熟练的鼻部解剖基础,并熟练掌握鼻内筛窦切除的技巧;中鼻甲是鼻内窥镜术中最重要的定位标志;术中随访换药对提高治愈率防止复发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眼球突出的病因以及对鼻腔鼻窦占位病变的分析。方法:对本组病例在眼部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法以及生存时间进行归纳。结果:单侧突眼常因鼻腔鼻窦内肿物突破上颌窦上壁,筛窦纸板压迫球后将眼球推向前所致,而压迫的程度不同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结论:单侧眼球突出为眼球后部及球周肿块挤压使眼球向前移位所致,鼻腔及鼻窦占住病变是致单侧眼球突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引起单眼突出的鼻眼相关囊肿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间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伴有单眼突出的鼻窦眼眶区黏液囊肿患者17例,从治疗手段的选择和结果 评估分析讨论该症的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多以眼球突出伴相关症状如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首诊眼科,CT或(和)MRI检查提示鼻窦囊肿转耳鼻咽喉科治疗.CT及MRI评估显示囊肿单纯累及额窦和筛窦各1例;额窦、筛窦同时累及11例;累及额窦、筛窦及眶(眶内为独立囊肿)2例;累及额窦、筛窦及蝶窦2例,其中1例出现双侧额叶受压明显.无眶内独立囊肿患者均实施鼻内窥镜手术,选择性切除窦腔内部分囊壁,而对伴有眶内独立囊肿患者采用鼻外、鼻内联合进路手术.术后患者眼部突出及伴发症状如: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明显好转.额叶受压1例复发,采用联合进路治愈.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引起单眼突出的鼻窦囊肿的有效手段,而联合进路是伴有眶内独立囊肿及多发巨大囊肿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6例额窦病变患者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并在术前、术后进行护理配合,观察疗效。结果手术均找到并开放额窦,术后随访3~18个月,全部患者的鼻塞、流涕、头痛及嗅觉障碍等症状消失或改善,无脑脊液漏出、视力下降及复视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配合术前、术后护理治疗额窦病变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50例行鼻窦内窥镜下相关外科手术的配合体会。方法 本组50例中35例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0例眶内压增高症患者行鼻内窥镜下筛窦、上颌窦进路眶减压术,5例用鼻内窥镜切割吸引器行上颌窦囊肿摘除。结果 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达到微创目的,且疗效满意。结论 除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外,还要熟悉手术配合,掌握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消毒和保养。  相似文献   

11.
何恒胜  兰建滨  朱姝  杜娟 《西部医学》2012,24(9):1764-1765
目的探讨以急性突眼为首发症状的筛窦脓囊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经鼻内镜治疗的25例筛窦脓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随访半年以上,显效者23例,有效者2例,无无效病例。结论 CT扫描对诊断以急性突眼为首发症状的筛窦脓囊肿具有重要作用,经鼻内镜治疗该类疾病疗效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眶筛前神经结扎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对 32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行筛前神经结扎术 ,观察近期和远期效果 ,并与同期行鼻内筛前神经灼断术患者 2 5例 2a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显著 (P <0 .0 1)。观察组术后各种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 ,1a有效率 90 % ,2a有效率 87.5 % ,合并哮喘者术后哮喘症状改善。结论 经眶筛前神经结扎术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家容  戚思国  蒋路云 《四川医学》2011,32(12):1902-1904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早期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鼻塞及脓血涕;晚期表现为鼻腔恶臭、坏死及发热。经鼻内镜检查,早期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晚期粘膜坏死覆脓痂,质脆伴异味。CT显示13例肿瘤居于鼻腔前部,6例居于鼻中隔;14例病变累及上颌窦,3例累及筛窦,5例同时累及上颌窦与筛窦。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表达NK相适抗原和T细胞分化抗原。结论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有利于确定病变范围及临床分期,取材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选择性筛前神经切断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对筛前神经的鼻中隔支和鼻外侧壁支进行选择性的切断,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41例。结果术后半年和术后2年的显效病例分别为15例(85.4%)和30例(73.2%),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927%。结论鼻内窥镜下对筛前神经进行选择性的切断,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2年疗效。  相似文献   

15.
鼻源性突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娴  尹青 《四川医学》2009,30(2):195-196
目的探讨鼻源性疾病导致突眼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有单眼突出症状的鼻部疾病患者41例。分析其临床特征、部位及疾病性质。结果鼻窦良性病变是引起突眼的主要原因,以鼻窦粘液囊肿为主。结论对有单眼突出的患者应考虑鼻源性疾病的可能,需积极检查排除。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 例一,覃××,女性,13岁。因左眼球突出一年,流泪、鼻塞、鼻出血8个月入院,无头痛、呕吐、复视等症。检查:神经系统未发现异常,右眼视力1.5,左眼1.2,右眼球突出度13mm,左眼17mm。眼球运动好,眼底正常。左鼻根部隆起,皮肤正常,无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筛前神经阻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筛前神经阻断组89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组36例。分别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以及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法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9个月生活质量、打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塞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及9个月2组患者RQLQ评分、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 <0.01)。筛前神经阻断组患者鼻痒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翼管神经切断组(P <0.01),筛前神经阻断组患者鼻痒和打喷嚏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翼管神经切断组(P <0.05)。而翼管神经切断组患者流清涕和鼻塞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筛前神经组(P <0.01)。结论:筛前神经阻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都可以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但对症状的改善程度有一定差异。对于打喷嚏明显但是鼻塞不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单独选择筛前神经阻断术;对于流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建议采用选择性翼管神经阻断术;而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建议两种术式结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鼻内窥镜下热凝翼管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利用微波热凝翼管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 1 1 6例。结果 :83例随访 1年 ,总有效率92 5 % (1月 ) ,84 3 % (6月 ) ,81 9% (1年 )。结论 :本疗法具有视野清晰 ,操作安全 ,疗效高等优点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燕  高志光  刘萍  王鑫  金莉  孙颖 《黑龙江医学》2011,35(6):440-441
目的 观察内窥镜下行鼻中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21例鼻中隔偏曲施以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鼻的患者,定为A组;对180例施以常规鼻中隔偏曲手术的患者,定为B组.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两种术式均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无明显差异,术后并发症A组术式较为少见.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手术较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彻底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 :治疗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 31例 ,其中 10例有 1~ 2次前期经鼻或经上颌窦前壁 (Caldwell -LUC术式 )的手术史。经前鼻孔镜 ,鼻内窥镜检查和CT检查 ,见肿瘤侵及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上颌窦、筛窦 2 6例 ;侵及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 5例。 31例在鼻窦镜下行鼻腔、中鼻甲、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 ,用柯 -陆氏术式清理上颌窦肿瘤及残余鼻腔外侧壁肿瘤组织。随访 1年至 1年 6个月。结果 :31例中 2例复发 ,复发率 6 .4 3% ,复发2例 ,经再次手术 ,随访 1年无复发。结论 :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侵及鼻腔鼻窦 ,尤其是上颌窦同时受侵者 ,应用鼻内窥镜加柯 -陆氏术式辅以电刀或微波处理创面 ,鸦蛋子油纱条填塞术腔 ,可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