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化疗期间PICC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1年9月携带PICC化疗的215例乳腺癌患者中PICC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的发生及其诊治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在乳腺癌化疗的应用比较,为乳腺癌化疗选择理想深静脉通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2年1月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244例,按照置管方式分为PICC组(139例)及TIVAP组(105例)。对两组患者在置管操作时间、置管长度、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等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12.63±8.03)min]明显少于TIVAP组[(33.84±11.74)min],PICC组置管长度[(42.85±2.48)cm]长于TIVAP组[(11.76±0.70)cm],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置管总成功率均为100.00%,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09%(128/139),二次置管成功率为6.47%(9/139),三次置管成功率为1.44%(2/139);TIVAP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8.57%(93/105),二次置管成功率为11.43%(12/105);两组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导管异位发生率(9.35%)、静脉炎发生率(9.35%)及导管堵塞发生率(4.32%)均高于TIVAP组(均为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VAP组总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PIC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5.9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VAP比PICC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加安全、可靠,可作为乳腺癌化疗理想深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38-41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PICC置管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行PICC的患者达1100例,选择其中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上肢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22例与非血栓组58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1)糖尿病、NRS 2002≥3分、APACHEⅡ评分≥8分、有PICC置管史、有化疗史、有导管堵塞、有导管相关感染、置管后导管移位、TG升高、TC升高、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血栓发生率更高,口服抗凝剂的患者血栓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NRS 2002≥3分、APACHEⅡ评分≥8分、有PICC置管史、有化疗史、有导管堵塞、有导管相关感染、置管后导管移位、TG升高、TC升高、D-二聚体升高是长期卧床PICC置管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口服抗凝剂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长期卧床PICC置管患者,应注意预防血栓形成。在PICC置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以降低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周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Z1):163-164
目的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的静脉炎。方法采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我科34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PICC导管34例,置管前后给予护理,插管成功率为94.1%,留置时间7 d~96 d,平均置管时间为72 d.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了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式。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实施化疗治疗,应用PICC置管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方式,分析80例患者化疗治疗情况和应用PICC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所选80例研究对象PICC置管均一次成功,置管时间为36-150d,平均置管时间(98±18)d;输液以后有2例发生寒颤、1例发生高热、1例发生皮肤感染、1例化疗间歇期导管脱落、1例导管经常性回血,共6例患者提前拔管;并发症0例,未见深静脉血栓、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漏、导管堵塞等情况发生。结论乳腺癌患者实施化疗治疗时,实施PICC置管配合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保证化疗方案用药安全,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50例肿瘤患者用PICC导管,从上肢的浅静脉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导管末端46例位于上腔静脉内,4例插入右心房。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并发上肢静脉血栓(epipod deep venous thrombosis,E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施行PICC置管的22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EDVT的发生率,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EDVT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25例患者中,18例发生EDVT,发生率为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肿瘤分期高、置入头静脉、上腔静脉上半段置管、活动时间少、APTT低、血红蛋白低、使用硬质纤导管材料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EDVT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分期、置入静脉、导管位置、活动时间、APTT低、血红蛋白低、导管材料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E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EDVT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有助于减少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笔者研究患者在置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分析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可能原因。方法在2007年7月-2012年1月于普外科住院的患者中,选择55例成功接受PICC管置入的患者,其中置管目的为肠外营养的30例(54.5%),长期使用抗生素的13例(23.6%),使用化疗药物的12例(21.8%)。结果所有选择的病例都成功的置入了PICC管,PICC管的平均留置时间是13 d(留置时间最短的为1d,最长的为136 d),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有15例(27.3%),其中为完全性闭塞的11例(20.0%);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有无吸烟史等临床病例特征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PICC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静脉穿刺方式,但是可引起上肢静脉血栓等相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潘玉燕  周霞  洪慧 《基层医学论坛》2013,(33):4392-4393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32例恶性肿瘤静脉化疗患者应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术行PICC置管。结果132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9%(120/132),留置时间65d-267d(平均101.2d)。发生静脉炎7例,穿刺点红肿6例,肢体肿胀3例,导管不完全脱出2例,导管堵塞1例,经适当处理后,无1例患者因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终止治疗。结论PICC置管操作简单,留置时间较长,并发症少,值得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健侧上肢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测量踝部血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置管前对其测量健侧上肢肱部血压和踝部血压,腘窝血压。结果患者踝部血压和上肢肱部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腘窝血压和上肢肱部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踝部血压测量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不同阶段上肢静脉血栓 的临床特征,并探讨不同阶段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对PICC置管化疗的3 142例肿瘤患者 进行跟踪调研、比较分析。置管后1~30 d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PICC-related UEVT)的患者为近期 血栓组(86 例),置管后31~210 d 出现PICC-related UEVT 的患者为晚期血栓组(68 例)。结果 154例发生 PICC-related UEVT,总发生率为4.90%。近期血栓组无症状血栓发生率较高(P <0.05),远期血栓组有症状血栓 发生率较高(P <0.05)。两组患者在有无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血栓静脉、 血栓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导管相关其他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在PICC置管史、穿刺部位、穿刺静脉、导管/静脉直径比、置管长度、穿刺次数、送管次数 及导管尖端位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近期血栓组多数患者发生PICC-related UEVT距离末 次化疗时间短,远期血栓组多数患者发生PICC-related UEVT距离末次化疗时间长。两组患者在手术、促血小板 药物使用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放疗、全肠外营养、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 化疗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抗凝、溶栓治疗后,近期血栓组静脉血栓分级情况优于远 期血栓组(P <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PICC-related UEVT发生率随着置管时间的变化,表现出先高后低再 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置管后不同阶段发生的血栓特征及相关因素有差异,应针对差异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以降低PICC-related UE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4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置管护理,观察周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置管护理有利于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PICC置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行PICC置管术的384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并发静脉血栓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1%(12/384)。在发生静脉血栓的12例患者中,6例为肺癌,3例为乳腺癌,2例为胃癌,另有1例为食管癌;此外,拔除PICC导管的患者有9例,经降纤、抗凝等治疗后得到显著好转,且无需将PICC导管拔除的患者有3例。结论对于接受PICC导管术的肿瘤患者而言,其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包括化疗药物、患者自身高凝状态等因素。为降低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就需要对患者预防性地应用降纤、抗凝等药物,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化疗,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30 d静脉血液流速高于对照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采取术前评估、穿刺培训、规范操作、导管护理、饮食指导、适度运动、药物防治、出院护理等等针对性护理,可以减少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5.
PICC在肿瘤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50例肿瘤患者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从上肢的浅静脉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导管末端46例位于上腔静脉内,2例插入右心房,2例住于颈内静脉;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毒性作用,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临英 《吉林医学》2011,32(26):5549-555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行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患者300例,均给予经健侧上肢PICC置管后化学治疗,及时正规的护理,观察置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240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8%。240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者占87.5%。机械性静脉炎8例,占3.33%;导管堵塞5例,占2.08%;导管感染2例,占0.83%:导管漏液3例,占1.25%;导管异位6例,2.50%;导管部分脱出4例,占1.67%;导管大部分脱出2例,占0.83%。结论:对乳腺癌术后需化疗的患者行健侧PICC置管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以及周围组织,减少静脉炎及避免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增加了化疗的成功性。  相似文献   

17.
王丽芬 《海南医学》2012,23(10):144-145
目的观察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置管时机、置管部位与静脉、置管的长度、留管的时间及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中一次穿刺成功者64例,成功率为94.12%;置管长度为41~50cm,留管时间最长达170d。主要并发症有导管堵塞、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脱出、导管感染、皮肤过敏样改变、穿刺点局部渗血。结论 PICC穿刺时机宜选择在首次化疗时,穿刺部位首选在健侧的贵要静脉,同时对患者的血管条件、操作难度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导管留置时间下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并进行PICC置管的393例患者,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3例中50例(12.72%)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并发症;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与导管留置时间和年龄并无直接关系(P>0.05);将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的血栓发生危险因素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的静脉血栓病史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在老年患者中仍有较高的发生率;静脉血栓病史是预测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医学》2017,(9):851-853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关系。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13-04—2014-04间确诊的310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化疗后5例出现VTE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5例均为VTE形成的高危患者,在置管化疗过程中逐渐形成VTE。结论肺癌、化疗、PICC置管是形成VTE的高危因素,应高度警惕,尽早评估VTE形成风险及给予预防措施,降低VTE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张燕  陈友燕  黄蓓 《当代医学》2012,18(4):130-131
目的总结便携式化疗泵接PICC置管持续化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晚期肿瘤患者采用PICC置管接化疗泵持续化疗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PICC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时导管送入困难1例、重新穿刺置入1例、置管时间7~350d;全部完成化疗周期,无1例发生渗透性损伤、无1例发生置管感染、局部红肿及静脉血栓等,拔管后伤口愈合好。结论 PICC置管接化疗泵用于老年晚期肿瘤患者持续化疗安全、方便有效,护士可单独操作,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