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BLZ—211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肿瘤标本为材料建立了1株克隆性膀胱癌细胞株BLZ-211,体外培养3年多,传代150次,没有支原体污染。生物学特性鉴定:光镜和超微结构显著该细胞具有膀胱移行细胞细胞特征。  相似文献   

2.
膀胱移行细胞癌CK20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候  罗春丽  梁鲁南 《重庆医学》2002,31(12):1169-1170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角质蛋白20(CK20)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你膀胱非移行细胞癌以及对照组13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CK20的表达。结果: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阳性率63.3%(19/30),膀胱非移行细胞癌和正常膀胱粘膜均为CK20阴性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CK20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有正相关关系。结论: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过度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治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OX-2、VEGF在正常膀胱、膀胱移行细胞癌(肌层浸润性及非肌层浸润性)中的表达.结果 COX-2在 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未见表达,1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7例阳性,1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9例强阳性.VEGF在5例正常膀胱未见表达,10例非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中6例阳性,10例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中8例强阳性. COX-2、VEGF分别在正常膀胱组织与非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间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非肌层浸润性与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OX-2 、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非肌层浸润期)即有表达,可以用来作肿瘤早期诊断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特征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史时芳 《浙江医学》2002,24(6):326-327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8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计数微血管数目。 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20.4±5.9)个 ,正常膀胱粘膜为 (10.0±4.6)个 ,两者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1) ;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23.5±5.6)个 ,高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17.7±4.4)个 ,两者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1) ;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23.3±5.5)个 ,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17.6±4.9)个 ,两者的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正常膀胱粘膜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 ;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较高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密度有增高趋势 ;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也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可溶性上皮性钙粘附素(sE-C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7例泌尿系良性病变患者及11例正常人尿中sE—CD的水平.对比各组间指标并结合肿瘤生物学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sE—CD水平高于正常人和泌尿系良性病变患者:尿中sE-CD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分级呈正相关.与肿瘤大小及个数无关:复发患者尿中sE—CD水平高于初发患者。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sE—CD水平升高.与膀胱肿瘤的生物学性质有密切关系,对于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以及估计肿瘤的生物学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β)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75例及正常对照52例的TNF-β基因的单碱基突变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TNF-β*2等位频率(40.7%)较正常人(24.0%)明显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NF-β*2等位基因的频率升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易患性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用于膀胱组织工程研究的移行上皮种子细胞的培养方法,检测丝素蛋白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探讨构建泌尿系腔道组织工程器官的可能性.方法 (1)取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过程,并进行免疫荧光鉴定;(2)分别设立空白组(无细胞)、阴性对照组(培养基)和实验组(丝素蛋白膜浸提液).取对数生长期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lx104/ml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各5孔,于接种后24、72和120h,通过MTT法显色.并于酶标仪490nm波长下检测吸光度值,计算相对增殖率,对丝素蛋白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相容性进行评估.结果 细胞在第9~10天融合形成单层,细胞形态呈多角形的铺路石子状,经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24、72和120 h实验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424±0.020、0.996±0.118和1.285±0.048.阴性对照吸光度值分别为0.419±0.030、1.105±0.098和1.228±0.052,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丝素蛋白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相容性良好,具有作为泌尿系腔道组织工程支架的潜在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者将人膀胱行细胞癌成功地移植于NMRi-裸小鼠的膀胱内,成活率为60%。该肿瘤呈侵入性生长,可用抗人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这种肿瘤模型对局部使用细胞毒物质和单克隆抗体以诊断和治疗人膀胱癌,是一个有价值的活体试验系统。本文介绍一种仅需10周时间在裸小鼠膀胱内建立人膀胱移行细胞癌多灶性生长的新方法, 将17只5~6周龄的NMRi-裸小鼠麻醉,暴露膀胱,分别滴入1毫克N-甲基-N-亚硝基脲,造成尿路炎症。两天后,再注入0.1毫升人移行细胞癌新鲜标本经胰酶消化的单细胞悬液(已在NMRi-裸小鼠体内连续传17代)。是液含10~7个细胞/cm~3,其中95%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survivin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的表达载体,并以其修饰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评价其在体内的抑制肿瘤生长增殖的作用.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T24细胞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survivin特异性的短链寡核苷酸,克隆到PTZU6+1质粒载体中.构建survivin特异shRNA表达载体.转染T24细胞;通过PTZU6+1质粒载体介导.成功建立了表达survivin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survivin-siRNA,拟在体内研究survivin-siRNA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生长、增殖的影响.建立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观察肿瘤形成时间和观察肿瘤形成时间,以及计算抑瘤率;HE染色行组织学检查;SABC法测定survivin,评估survivin在PTZU6+1介导的survivin-siRNA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后的表达.结果: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共发生肌肉侵润6例,可见肌纤维的溶解、断裂等;皮下注射含survivin-siRNA的转染组细胞所形成的种植瘤的时间显著地延长,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含survivin-siRNA的转染组所形成的种植性膀胱癌的体积明显受到抑制,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有明显差异(P<0.01);survivin-siRNA转染组的抑瘤率为68.93%,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survivin-siRNA转染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降低.结论:应用PTZU6+1质粒载体构建survivin的shRNA表达载体,成功建立了表达survivin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Survivin-siRNA,有效抑制了survivin蛋白的表达,在体内实验中表明可以抑制T24细胞移植瘤的生长,诱导T24细胞的坏死、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粘附素(E—CD)和细胞粘附分子CD44的变异体V6(CD44V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进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采用单克隆抗体染色法测定E—CD和CD44V6的表达水平,对比各组间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CD和CD44V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与肿瘤的大小数量无关;E—CD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E—CD和CD44V6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其表达率降低表明肿瘤恶性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