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检测在确定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用循环酶法对126例病理性黄疸5、0例母乳性黄疸4、2例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进行总胆汁酸以及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血清总胆汁酸对照组为(6.62±6.68)μmol/L,母乳性黄疸组为(17.60±10.29)μmol/L,病理性黄疸组为(33.25±28.51)μmol/L,对照组TBA水平与母乳性黄疸组及病理性黄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儿科提供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意义(附62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关航 《广西医学》2006,28(3):363-36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2例肝硬化患者和21例对照组空腹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同时测定其他肝功能指标并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水平(40.1±28.9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3.6±9.7μmol/L),P<0.01,且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A、B、C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及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妇女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在预防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的应用.方法:选择116例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112例妊娠妇女为观察组,用酶循环发测定TBA,连续监测法测定ALT、AST,化学氧化法测TBIL、DBIL.同时对29例ICP患者的血清TBA和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血清 TBA 水平:对照组(4.1±1.8)μmol/L,妊娠早期组(10.8±2.4)μmol/L,后期组(21.1±4.7)μmol/L.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例ICP患者血清TBA显著升高,肝功能各项指标轻度升高.结论:随着妊娠周期的不断增加,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呈上升趋势,动态观察,并结合肝功能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血清胆汁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血清胆汁酸 (TBA)的关系。方法 检测 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汁酸水平 ,并与同期 2 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结果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 ,缺氧组血清TBA为(2 9 2 7± 8 86 ) μmol/L,溶血组为 (32 0 9± 12 2 3) μmol/L,感染组为 (35 4 6± 10 6 5 ) μmol/L,对照组为 (14 92± 6 87)μmol/L,研究组各组血清胆汁酸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研究组各组之间血清胆汁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汁酸升高 ,应警惕肝胆系统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体检的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接受肝功能检验,观察两组患者的清蛋白及血清胆碱酶活性、血清胆固醇等肝功能检测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碱酯酶(2478±56)U/L、清蛋白(32.6±5.6)g/L、血清胆固醇(2.5±0.2)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总胆汁酸水平(47.5±8.5)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各级之间的肝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肝功能检验结果可反映肝组织损伤情况,对判断肝炎肝硬化的疾病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和ICP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肝病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测定100例正常对照组及245例各种肝病和ICP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结果对照组的TBA为(4.9±3.0)μmol/L,各种肝病和ICP患者血清TB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TBA水平的测定对各种肝病和ICP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探讨血清TB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8月我院儿科接收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观察组)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当天检测观察组血清TBA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根据病情轻重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n=48)、中度组(n=35)、重度组(n=17),比较其血清TBA水平差异。根据血清TBA水将观察组分为两组,≤10μmol/L组(32例)及>10μmol/L组(6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TBA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BA水平为(17.5±6.04)μmol/L,对照组为(4.41±1.65)μmol/L,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轻度组血清TBA检测结果为(6.52±3.63)μmol/L,中度组为(16.6±4.88)μmol/L,重度组为(29.8±10.7)μmol/L,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着病情的加重,其血清TBA水平呈现进行性升高(P<0.05);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体重指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TBA水平>10μmol/L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TBA实施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肝损伤及疾病严重程度,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鸿娟 《吉林医学》2013,34(12):2219
目的: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并对其临床意义加以分析。方法:选择肝炎肝硬化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清晨空腹对患者的静脉血进行采集,测定总胆汁酸水平、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以及白蛋白,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总胆汁酸水平、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以及白蛋白分别为(48.5±32.5)μmol/L、(2.8±0.8)mmol/L、(2 320±846)U/L、(31.1±6.4)g/L,对照组的分别为(5.3±2.2)μmol/L、(4.7±1.3)mmol/L、(8 725±912)U/L、(44.5±2.9)g/L;除总胆汁比对照组要高以外,观察组其他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要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hild A、B、C级患者血清胆固醇、白蛋白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都显著降低,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的程度是Child A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为病理性黄疸,24例为生理性黄疸,另选取5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和对比黄疸患儿和正常新生儿的血清TBA值。结果对照组正常新生儿的平均血清TBA值为(9.35±4.96)μmol/L,生理性黄疸儿的平均血清TBA值为(8.79±6.47)μmol/L,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黄疸儿的平均血清TBA值为(32.78±23.16)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有利于新生儿黄疸诊断工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和评价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胆酸/鹅脱氧胆酸比值检测在乙肝患者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96例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另选择体检身体健康的96例健康人作为试验的对照,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总胆汁酸(TBA)、胆酸/鹅脱氧胆酸比值以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BA、胆酸鹅脱氧胆酸比值分别为(69.14±22.15)μmol/L,(0.77±1.20)与对照组健康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LT、AST水平分别为(89.65±25.36)IU/L、(99.14±42.21)IU/L,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较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胆汁酸与胆酸鹅脱氧胆酸比值在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中有较为敏感的变化,对其有较好的诊断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郝彦开  贾军峰  杨玉巧 《医学综述》2012,18(11):1753-175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配伍治疗肝纤维化时对患者主、次症状改变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自制方剂化肝汤1号(醋鳖甲、黄芩、柴胡、赤芍等),对照组1采用凯西莱治疗,对照组2采用化肝汤1号和凯西莱联合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主、次症状改善情况,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5897,P>0.05)。三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肝汤1号可有效地降低肝细胞的损害程度,促进受损细胞修复,从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实验模型,研究中药复方肝纤愈(GXY)对肝纤维化模型动物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在以人血白蛋白(HSA)诱导的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基础上,GXY小剂量(6.1g/kg)、大剂量(12.2g/kg)灌胃给药,连续8周,以鳖甲软肝片和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药。测定大鼠血清中ALT、AST、TP、Alb含量;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GXY(大)组可明显降低HSA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中ALT、AST的含量,升高Alb的含量,同时可改善实验大鼠生存质量,且可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学。结论:GXY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1例原位人体肝移植中,应用UW液进行供肝灌洗,然后,应用Euro-Collins液体肝保存,该方法在临床取得成功。患者肝细胞电镜检查可见保存期间损伤较轻微,再灌注后2小时肝细胞即恢复正常。患者存活208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系统测定大鼠肝硬化发展过程中肝细胞凋亡的变化,与常规肝功能测定结果比较,了解上述指标与肝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取Wistar大白鼠90只分为3组,分别为9周组、12周组、15周组,每组30只,采用复合因素(CCl4,乙醇)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另取Wistar大白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作为与实验组相对应的对照组,代之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9周、12周、15周末处理9周组、12周组、15周组大鼠,同期处理相应对照组。血液标本作常规肝功检测;肝组织均作石蜡包埋,连续切片作HE染色、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在大鼠肝硬化发展过程中HE染色显示9周组、12周组、15周组分别符合肝纤维化Ⅲ、Ⅳ期、肝硬化早期,肝细胞凋亡指数(AI)在9周组(7.38±1.71)、12周组(14.81±2.99)、15周组(26.55±7.94)时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①肝细胞凋亡指数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②测定肝细胞凋亡指数对预测肝硬化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龚晓兵  杨冬华  杨见权  韦宏成 《广东医学》2006,27(11):1636-1637
目的 体外比较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single-pass albumin diafiltration,SPADF)和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s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的血液净化作用。方法 分别利用SPADF,MARS或持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处理含有一定浓度代谢产物的血浆,监测治疗前后血浆中胆红素,胆汁酸,氨,尿素和肌酐浓度,并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ADF和MARS较CVVHDF可显著降低血浆胆红素水平。3种方法对水溶性代谢产物氨、尿素和肌酐的清除作用相似。结论 SPADF和MARS清除血浆中白蛋白结合物质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6.
海藻酸钠纯度对大鼠微囊纤维化和囊内肝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海藻酸钠纯度对微囊纤维化及囊内肝细胞组织形态、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逐步过滤和氯仿和丁醇萃取蛋白的方法纯化海藻酸钠,用纯化和未纯化的海藻酸钠制作两种微囊化肝细胞,分别作同种异体腹腔移植并观察移植后不同时间(2周、1、2、和6个月)微囊和囊内肝细胞的组织结构、功能表达及对急性肝衰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纯化组的微囊回收率较未纯化组明显增高(P〈0.001)。纯化组移植1个月时大部分肝细胞组  相似文献   

17.
陈杰  钱立元 《湖南医学》2014,(4):727-729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并肝硬化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并发症及预后。【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7例HCC并肝硬化患者为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患者的年生存情况以及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患者的年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3.6%,2年生存率52.1%,3年生存率34.7%,5年生存率19.3%。术前child分级,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甲胎蛋白(AFP)计量,肿瘤组织大小以及是否进行根治性切除术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 P <0.05)。患者术前child分级与是否进行根治性手术是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手术是根治 HCC合并肝硬化的理想方法,但术前应准确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储备以及术后积极的辅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TA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用STA-REolution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用贝克曼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80例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40例比较,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且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结论:随着肝脏损伤的加重,肝功能各项指标升高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79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79例肝癌患者中18例肝切除后发生了肝功能衰竭。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没有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结论:术中出血量多合并严重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合并门脉高压症者不可盲目追求进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病传脾"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和实际运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柴芍六君子方,对照组给予临床观察,疗程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在疾病总有效率、症状、肝纤四项、肝硬度方面改善明显。结论:运用"肝病传脾"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对慢性肝病的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