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目的]观测翼腭神经节的位置、形状、大小、分支和动脉供应。[方法]取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福尔马林固定的50侧头部标本,用大体和显微解剖法,采用4种入路解剖翼腭神经节,观测翼腭神经节的位置、形态、大小、分支、动脉供应和手术标志。[结果]翼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的后内部,翼管的前方,蝶腭动脉的后方;多为圆三角形,4.12 mm×4.17 mm,它与翼管神经和上颌神经的神经节支相连,发出腭支、鼻支、咽支和眶支;接受翼管动脉、圆孔动脉和蝶腭动脉供应,还是翼腭窝手术中寻找翼管神经和上颌神经的标志。[结论]翼腭神经节是翼腭窝内重要的神经结构,也是翼腭窝手术寻找翼管神经和上颌神经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评价原发于鼻窦鼻腔和鼻咽部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区域侵犯和神经扩散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鼻窦鼻腔和鼻咽部ACC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MRI分别见肿瘤侵犯翼腭窝15例,咀嚼肌13例,颅底骨质13例,海绵窦9例,眶下裂9例,眼眶5例,颅内6例。只有3例患者在就诊时有颅神经症状,10例患者MRI可见颅神经增粗和强化,9例为三叉神经(V)的上颌支、下颌支(V2,V3),6例可见肌肉的失神经病变,接受手术的12例患者中有9例病理证实神经扩散,其中7例MRI可见颅神经改变,1例可见肿瘤累及翼腭窝、翼内肌至海绵窦、Meckel腔,另1例表现为肿瘤累及翼腭窝至蝶腭孔。治疗后随访11例患者中有4例复发,均伴有肺转移和治疗前神经扩散。结论 鼻窦鼻腔和鼻咽部ACC具有嗜神经性、局部广泛侵犯与易复发等特点,MRI有助于明确其侵袭范围和神经扩散情况,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原发翼腭窝肿瘤较少见,此区肿瘤由于手术进路的限制和附近重要组织,治疗常常是困难的,手术进路对于显露术野,方便操作,完整摘除肿瘤,减少损伤和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1,2]。1996年6月我科遇到1例巨大罕见的翼腭窝神经鞘瘤,采取经腮区及口内联合切口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1989~1991年,采用无水酒精经翼腭窝及颞下窝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5例,现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翼腭窝三叉神经第Ⅱ支阻滞法:取侧卧位患侧在上,用长4cm 5号细针,在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椭圆形窝的前端即冠突后缘(图1)选穿刺点,对准眼睑外缘进针,深约4cm至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叉神经高位撕脱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23例.手术时上颌神经从翼腭窝段切断,下颌神经从下颌骨乙状切迹内侧下颌隆突处切断,然后撕脱周围支,效果良好,术后2年复发率为27.78%。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临床常用的以针刺翼腭神经节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及诊疗方法、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提出及临床应用研究,旨在明确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优势及不足,发现此法对治疗变应性鼻炎越来越突出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翼腭窝区应用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鼻内镜下对翼腭窝进行相关应用解剖学观察,为临床该区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鼻内镜下对8具(16侧)翼腭窝分别采用经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后壁入路及中鼻道经腭骨入路进行解剖,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不同,观测手术路径中重要血管神经和相关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上颌窦后壁开窗入路可以较好的显露翼腭窝外侧结构及上颌动脉各个分支,中鼻道经腭骨入路可较好的显露翼腭窝内侧结构及蝶腭动脉.上颌动脉翼腭段变异较大,上颌窦后壁后分布有上颌动脉5个分支,最早分支出颞深前动脉,随后分支出上牙槽后动脉和眶下动脉,二者共干占50% (8/16),分别分出占50%(8/16),上颌动脉翼腭段、腭降动脉、蝶腭动脉3支呈Y型37.5%(6/16)、M型12.5%(2/16)、中间型 50%(8/16).圆孔、翼管、蝶腭孔是翼腭窝内重要的骨性标志,翼管指向颈内动脉.结论 鼻内镜下上述两种手术入路对翼腭窝的显露程度各有不同,熟知上颌动脉的分支走行规律和翼腭窝及周围恒定的解剖标志,并以此为基础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处理不同范围的翼腭窝病变将有利于充分显露和有效切除病变,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损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对CT检查诊断不明确的3例患者经上颌窦开窗活检颞下窝、翼腭窝的肿物,取得满意的细胞学诊断,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表明该术式简单、易掌握、创伤少、且口外不留瘢痕,为颞下窝、翼腭窝的肿物活检提供一种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9.
对CT检查诊断不明确的3例患者经上颌窦开窗活检颞下窝、翼腭窝的肿物,取得满意的细胞学诊断,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表明该术式简单、易掌握、创伤少,且口外不留瘢痕,为颞下窝、翼腭窝的肿物活检提供一种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10.
翼腭管及腭大孔的观察和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常常从口腔经腭大孔、翼腭管至翼腭窝以阻滞麻醉上颌神经,国内外对腭大孔、翼腭管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报告不多,为了积累一些资料和口腔外科应用,我们对广西出土的颅骨进行观察和测量。材料、方法与结果(一)选用广西出土144个颅骨,齿数为7+7(即左右上颌骨各7个齿)的共19个颅,其余的为7+8,8+8,6+8的共125个颅。工具:游标卡尺、划有刻度的铁线(自制)。(二)方法:①测翼腭管长度:从腭大孔中点平腭大孔前缘处至铁线从翼腭窝露出处之距离。②  相似文献   

11.
用腭帆张肌松解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2例,手术采用单纯翼突凿断以松解腭帆张肌。对腭帆张肌松解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原理和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 翼腭窝的解剖位置:翼腭窝的前壁为上颌窦的后壁和外壁。翼腭窝的顶后壁为蝶骨大翼的根部、翼腭窝的内壁为翼外板。向外侧位于翼下窝和咀嚼肌的间隙,见图1。翼腭窝之病变,普通X线拍片位置较难以  相似文献   

13.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解剖应用 1.1 局部解剖:蝶腭(翼腭)神经节为颅部的副交感神经节,位于翼腭窝的上部,此窝为宽3~4 mm, 深约10 mm的裂隙,呈漏斗状且尖端朝下。翼腭窝主要内容物为蝶腭神经节、上颌动脉翼腭段及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翼腭神经节的所在位置对蝶腭孔、翼腭窝、翼上颌裂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将翼上颌裂的宽度分为四型,其中Ⅲ型最多(71.6%).在颧弓中点下缘确定了针刺翼腭神经节的进针点,对进针深度、倾斜角度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为临床针刺翼腭神经节的准确性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在翼腭窝区解剖中使用鼻内镜下经鼻径路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手术做出参考。方法随机选取50例该院附属医院的成人尸头标本,并将其用乳胶灌注,使用零度的鼻内镜经两种手术径路(上颌窦后壁径路和蝶腭孔径路)将翼腭窝显露,进一步将蝶窦开放,使蝶窦外侧壁、颈内动脉、视神经等充分暴露,对各结构之间的立体关系进行观察。结果不同的手术路径对翼腭窝的显露程度不同,蝶腭孔径路可以对蝶窦与翼腭窝的结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上颌窦后壁径路可以使翼腭窝内的结构最大限度的得以显露。结论在临床手术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鼻内镜下的不同入路对翼腭窝区的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侵及翼腭窝的肿瘤以往文献报告以呈现翼腭窝综合征的上颌窦恶性肿瘤居多,原发于翼腭窝者报告甚少。本文报告1例原发于翼腭窝的血管平滑肌瘤,并藉以对翼腭窝原发肿瘤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浅探讨,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治疗中,24例经腭入路,2例由鼻侧切开入路,2例由腭部结合唇龈沟入路。结果9例复发。另12例将腭部入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肿瘤范围,将患侧跨部切口在后磨牙后方延长,去除翼内板,扩大鼻咽部的手术野,肿瘤侵犯翼颌间隙者,去除翼外板,将肿瘤切除,结果仅2例复发。肿瘤的复发实为病灶未彻底切尽。术野的充分暴露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蝶腭神经痛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蓉  倪家骧 《疑难病杂志》2004,3(5):309-311
蝶腭神经痛又称翼腭神经痛、翼管神经痛、Sluder综合征,1908年由Sluder首次发现并命名。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的非典型性面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本拟就有关蝶腭神经痛的这些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常常从口腔经腭大孔、翼腭管至翼腭窝以阻滞麻醉上颌神经.为了积累一些资料和口腔外科应用,本文对广西出土的144个颅骨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①翼腭管的长度(??±SD,mm):135例左侧为14.9±3.12,右侧为15.4±2.6.左右合计平均为15.25.②腭大孔至圆孔下缘的长度:114例左侧为30.08±2.05,右侧为29.83±2.25.③腭大孔的观察和测量,左右侧各93例.腭大孔的形状分为圆形、椭圆形和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侵犯翼腭窝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方法。方法:采用硬腭-唇龈联合路径,切除上颌结节部和部分上颌窦后外侧壁,暴露翼突内外板,整块切除翼突与肿瘤。结果:随访2~5年均无复发。结论:经硬腭-唇龈联合路径切除上颌结节部和部分上颌窦后外侧壁及翼突内外板是治疗突入翼腭窝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