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医学与社会》2015,(3):106
《医学与社会》的主要栏目有医学社会学研究、卫生管理与改革、医学行为与医学心理透视、卫生法学评论、医学教育园地,发表当前医改研究热点、社会健康状况、国际卫生发展与启示、教育改革探索等方面的论文与综述,涵盖领域包括卫生系统理论、卫生服务体系、卫生经济、社会医学、医院管理、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医学心理、健康管理、卫生行政管理、医学教育与科研、卫生法律,以及国际卫生发展动态等。读者对象为各级卫生行政和各类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医学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高等医药卫生院校的师生等。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卫生职业教育体系,现就我国2004-2007年医学相关专业的发展规模和专业设置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医学相关专业的发展存在着办学规模较小、办学层次偏低、专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建议卫生职业学校通过继续加大医学相关专业的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积极加强对社会紧缺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动承担医学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任务等措施加快发展,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3.
邓天善 《四川医学》2001,22(10):974-975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的明确要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是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 ,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构建卫生服务新体制。从 80年代开始 ,医学模式就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因而要求卫生服务模式作相应的调整。社区卫生服务 ,能有效地适应医学模式的转换。医学模式的转变 ,充分说明了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促使人们对健康观念意识的变化 ,人们不再单纯要求防病治病的旧医学模式。要求保健康复、心情愉快、健康长寿等具有综合…  相似文献   

4.
卫生管理学课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管理学是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的简称。它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 ,完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提高卫生事业的整体功效 ,为社会提供良好卫生服务 ,有效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科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 ,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医学领域对医学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如 1988年“爱丁堡宣言”提出的“医学教学必须适应当今时代的新挑战和健康的新要求”。因此 ,深化教学改革便成为每所医学院校教师必然面临的重要课题。成人高等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大部分具有中等医…  相似文献   

5.
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的新兴学科,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管理学、人际沟通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密切联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要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它综合社会医学运用学及医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为改善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综合卫生策略.1988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大会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即要求医学生获得不仅对个人而且对人群健康促进和处理疾病的能力.因此,医学生必须具备健康教育、卫生管理、社区卫生及预防医学的知识,了解社会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健康与经济学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21世纪军队预防医学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21世纪预防医学发展趋势,指出了预防医学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分别从卫生方针、全民素质、高科技战争、社会进步、医学发展等5个方面,探讨了预防医学的战略地位走向,说明了预防医学战略地位正在被全民所重视,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家庭变化与全科医学互动关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会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家庭的变化是促使全科医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全科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也对家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医学教育结构的调整与社会卫生需求的变化凸显了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给医学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文章就目前我国医学高职教育现状,试图从概念界定及定位、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我国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发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强化医学生大卫生观念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医学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大卫生观念,医学人才作为人类健康的卫士,责无旁贷地更应强化大卫生观念,促进其推广,保障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树立大卫生观念,强化医学类学生大卫生观的培养,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适合本学科发展的特色化、差异化战略,即在本专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将电子信息技术与医学信息实践技能和医学知识结合,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卫生信息化人才,提升我国卫生信息化领域的整体水平,实现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逐渐形成。现阶段,我国处于智慧医疗的探索时期,部分城市已经相继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模式已经从传统的智慧医疗云、物联网医疗过渡到新兴的医疗信息服务、远程干预、上门服务和HMO等模式。本文介绍了智慧医疗发展过程中在规范标准、技术应用、合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推动智慧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医学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概况,简述了医学图书馆的发展环境,分析了医学图书馆在物理空间、用户需求、资源建设、信息技术、服务形式和馆员能力6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医学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医疗保险信息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结构发展沿革、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功能、医疗保险数据利用3个角度探究医疗保险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针对信息化过程中的不足提出利用云技术开发医疗保险云系统,逐步统一标准,构建“三保合一”,确保功能使用强大,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医疗保险数据的利用,进而为促进我国医疗保险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医学领域中医学概念标准化的相关工作及其发展进行系统研究。论述医学概念标准化及其重要性,归纳医学概念标准的分类,对当前主要的标准化工具及其最新进展进行分析,对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5.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西北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北地区的高等医学教育受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落后于其他经济发达省区。面向21世纪,西北地区的医学教育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面向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顺应国际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深化改革,促进各类专业协调发展,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才能争得在全国医学教育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发展观对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高等医学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实现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切实解决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医学信息学具有显著的学科交叉特性,大量学者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内涵、领域特点、发展路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以及现存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该学科的跨学科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相对较少。基于Web of science文献及学科类别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从多维角度较深入地揭示了医学信息学的学科交叉发展态势,旨在为促进医学信息学学科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利  李昱  罗诗樵  肖青 《医学教育探索》2012,11(12):1266-1268
英国医学院校大学教师发展经历了从产生到不断成熟的漫长过程,至今已自成体系,在政策上及教师自身发展两方面均有其特色。通过对英国医学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特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计划以及教师评价体系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对我国医学院校教师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医学图书馆的存在价值、职能定位、未来发展以及中外医学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在新的医学教育环境中,医学图书馆是创新发展、培育医学生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阵地,因此不仅要坚持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建设并重,以服务、研究为其定位,以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为其主要用户群体,开展循证医学、学科评估、阅读推广、健康教育、社区卫生等创新性服务,而且要培养具备多元化学科背景的馆员,建设符合医学院校发展特点、深度融合于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医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从继续医学教育在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完善继续医学教育法治建设,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迈向科学化和信息化,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多种形式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手段现代化程度,深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医学新理念和新方法的推广共10个方面,对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