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结果 随访6个月,临床治愈18例,治愈率72%;显效5例,显效率20%,有效2例,有效率8%。结论 非手术溶栓治疗下肢溶静脉血栓形成,早发现早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OT)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低分子量肝素、华法令结合选择性溶栓治疗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16例病例中,基本治愈者14例,有效者2例,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平均5.85d(3d~10d)。2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华法令结合溶栓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至2008年我院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5例病例中,基本治愈者30例,有效者5例,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10~22 d,平均15 d.5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患肢注射高浓度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与疗效。方法 :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每日 75万单位溶栓治疗 4 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病程在 2周内溶栓治愈 72 % (18/2 5 ) ,有效率 10 0 % (2 5 /2 5 ) ,病程超过 2周溶栓治愈率 30 % (6 /2 0 ) ,有效率 85 % (17/2 0 ) ,治疗过程无出血倾向。结论 :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经患肢注射尿激酶的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而且药物用量可增大  相似文献   

5.
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昕  熊国祚 《吉林医学》2010,31(27):4739-4739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对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与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加抗凝治疗对比性回顾分析。结果: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0.1%(47/53),溶栓加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2.0%(46/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亦是有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将6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以溶栓消肿汤、β七叶皂甙钠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单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4 4 %,对照组总有效率6 5 .2 2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经1a随访,治疗组复发6例(占1 5 .38%) ,对照组复发8例(占34.78%)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不仅总有效率提高,复发率也降低,是临床治疗本病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气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3例,对脑梗死患者溶栓后24 h进行评估,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观察组85例.对照组行溶栓后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行肢体气压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5%)低于对照组(10.26%)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早期行肢体气压治疗,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两种给药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随机分为患肢局部溶栓组(110例)和上肢浅静脉溶栓组(55例),观察其疗效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局部给药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9.0%,无出血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上肢浅静脉给药溶栓组总有效率81.8%,2例发生出血并发症,1例发生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率0.56%。2组在疗效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患肢局部溶栓可明显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对143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143例患者经治疗2周后治愈46例,好转91例,治愈好转率96%.病程>7天患者32例,治愈好转率为80%.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且对病程超过一周的患者同样可以考虑溶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预防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对32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予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早期开始加强下肢功能锻炼,同时密切观察下肢循环情况及做好相关护理工作。结果本组32例病人仅有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效果良好,无肺栓塞的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提示在护理中积极应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应用抗凝治疗配合加强早期下肢功能锻炼对预防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下肢血栓形成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冬  甘建玲  蔡伟良 《河北医学》2009,15(8):978-98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00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DVT 10例,发生率为2.00%。10例DVT患者中,≥65岁者8例,占80.00%;心肺功能不全者6例,占60.00%;卧床时间≥4周者6例,占60.00%;血液高凝状态者8例,占80.00%;静脉损伤者7例,占70.00%;以上因素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应根据其形成原因对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重点护理,以避免DVT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全  黎颖  林民贵  廖柳 《河北医学》2009,15(1):51-5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我们采用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46例,对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及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随访6-18个月,46例骨折患者全部愈合;术后功能评价:优33例,良8例,差5例,优良率为89.13%。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者术中大转子骨折2例,髋螺钉孔钻孔过深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侧,髋内翻1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者术后出现髋内翻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能提高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超声表现进行探测。方法 二维观察记录管壁、内径、管腔透声情况及异常回声的部位、范围情况 ,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观察血流方向、充盈和流速情况 ,并选择性地辅以挤压远端肢体及Valsalva试验。结果  16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栓塞部位在髂股、股静脉 10例 ,其中 3例合并大隐静脉起始部血栓 ,月国静脉 6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下肢静脉血栓 (DVT) 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 7 月至 2014 年 7 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三科诊治的 22 例脑卒合并 DVT 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等,对其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该 22 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 16 例,好转 5 例,死亡 1 例,有效率为 95.45%。结论 高龄、制动、血液高凝、血管壁损伤等是脑卒中患者形成 DVT 的主要原因,提前预防这些危险因素可避免导致 DVT 的产生,血栓一旦形成,即采用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配合个性化护理措施,降低致残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均行传统造影及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顺行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并通过手术中所见及术后随访评价术前检查的准确性。结果35例患者46条患肢术前两种造影方法均获成功,确诊率为100%,4条患肢为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0条患肢为股深静脉1度反流,25例2~3度反流,7例4度反流。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全程显影效果好,显影速度快,造影剂用量少,患者痛苦轻,确诊率高,对手术方案制定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玲莉  秦金霞  崔红 《河北医学》2002,8(5):425-427
目的:分析和探讨18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发病年龄,病因病理,临床表观及转归。方法:以实时二维和加压探头观察,彩色血流显示和频谱多普勒检测。结果:左下肢血栓124例,右下肢血栓42例,双下肢血栓14例。周围型23例,中央型56例,混合型109例,单独大隐静脉内血栓6例。手术引起52例,非手术引起128例。结论:手术后,血粘度增高,45岁以后以及代谢紊乱是引起下肢静脉内血栓的危险因素:提高急性血栓和周围型血栓的诊断率是防止患者引起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比较常规护理加气压治疗与单一传统方法在预防老年脑卒中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96例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基础治疗和护理相同。干预组加用气压治疗仪预防,比较两组疗效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占4.08%),对照组出现19例(占19.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管内膜、血管腔内透声及血管腔内血流情况,与正常情况下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内径明显增宽,与健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栓表现为均质低回声;慢性血栓回声较高,血栓部位管腔无血流显示或血流充盈缺损。[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还可动态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变化及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预防进行探讨。方法: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结果:随访1年,临床治愈13例,治愈率86.7%;显效2例,显效率13.3%。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疗效显著,采取预防措施是减少其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化瘀法防治下肢创伤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30例的显效率为86.7%,对照组30例的显效率为66.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有2人出现小量出血,随访期间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清热祛湿化瘀法防治下肢创伤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