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外排泵)基因和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细菌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13种抗生素对81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根据外排泵抑制剂PAβN处理前后MICs的变化判定外排泵表型.利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外排泵基因adeABC、adeIJK和adeFGH以及NDM-1基因blaNDM-1在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特征,根据外排泵基因的检出情况将临床分离株进行分组并比较耐药率.结果 8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13种抗生素普遍耐药,43株(53%)外排泵表型试验阳性,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30.9%),其次为亚胺培南,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60%,对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5%和93.8%.在AdeABC外排泵基因阳性的菌株中,adeB、adeS和adeR的检出率分别为78%、78%和74%;在AdeIJK和AdeFGH外排泵基因中,adeJ、adeL、adeF、adeG和adeH的检出率均>90%;外排泵基因adeB、adeJ和adeG全部阳性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最为严重,耐药基因阳性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相对基因阴性组.32株鲍曼不动杆菌被检测出携带blaNDM-1基因.结论 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存在blaNDM-1基因的克隆传播.AdeABC、AdeIJK和adeFGH外排泵基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的检出率较高.主动外排系统和NDM-1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外排泵)基因和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细菌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13种抗生素对81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根据外排泵抑制剂PAβN处理前后MICs的变化判定外排泵表型。利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外排泵基因adeABC、adeIJK和adeFGH以及NDM-1基因blaNDM-1在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特征,根据外排泵基因的检出情况将临床分离株进行分组并比较耐药率。结果 8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13种抗生素普遍耐药,43株(53%)外排泵表型试验阳性,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30.9%),其次为亚胺培南,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60%,对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5%和93.8%。在AdeABC外排泵基因阳性的菌株中,adeB、adeS和adeR的检出率分别为78%、78%和74%;在AdeIJK和AdeFGH外排泵基因中,adeJ、adeL、adeF、adeG和adeH的检出率均90%;外排泵基因adeB、adeJ和adeG全部阳性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最为严重,耐药基因阳性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相对基因阴性组。32株鲍曼不动杆菌被检测出携带blaNDM-1基因。结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存在blaNDM-1基因的克隆传播。AdeABC、AdeIJK和adeFGH外排泵基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的检出率较高。主动外排系统和NDM-1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主动外排泵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观察其对亚胺培南(IPM)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外排泵adeB、adeJ基因.结果12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除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外,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达到60%~80%.加入CCCP抑制剂后有37株(28.9%)对亚胺培南的MIC比不加入CCCP的MIC值下降4倍及以上,其对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2.9%)与对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株(10.7%)的外排泵抑制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扩增有98株(76.6%)携带adeB基因,有75株(58.6%)携带adeJ基因.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严重,外排泵基因adeB 和adeJ广泛存在于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外排泵基因过度表达和外排泵抑制试验阳性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光辉  蒋巧霞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865-866,885
目的研究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35株,K—B法和E—test法测定对常用抗茵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检测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OXA-24、OXA-58、IMP、VIM。结果35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部分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菌药物均有很高耐药率(〉70%),仅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B有较高的敏感性(〉70%),35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均产碳青霉烯酶,未检测到金属β-内酰胺酶,全部检测到OXA-23型基因,未检测到OXA-24、OXA-58、IMP、VIM型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相当严重;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5-7+11+169
目的了解adeFGH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20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株(含10株多重耐药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deFGH外排系统编码基因adeF、adeG和adeH的mRNA表达水平,结合其耐药谱,分析adeF、adeG和adeH的mRNA表达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 A、B和C组鲍曼不动杆菌的adeF基因和adeG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adeH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A组和B组的adeH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adeF、adeG、adeH基因共表达时,鲍曼不动杆菌adeFGH外排系统才能形成有效的抗生素外排通道;AdeFGH外排系统针对的外排底物有其局限性,主要针对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以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药物。  相似文献   

6.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点及分析碳青霉烯酶、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性;PCR检测碳青霉烯酶(OXA)、金属β-内酰胺酶(IMP和VIM)耐药基因,并对OXA基因进行测序。结果: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均为10.9%;8株耐药菌中3株是IMP型,2株是VIM型,4株是OXA型,其中有1株菌含有OXA及IMP两种基因型。4例OXA型标本经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均为OXA-23亚型。结论:目前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其携带OXA-23、IMP和VIM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7.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调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变迁及其耐药机制。方法 用WHONET-5软件分析1999~2001年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等电聚焦电泳测定酶的等电点;接合试验证实酶基因有无可转移性,并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确定耐药株的亲缘关系;对整合酶基因及碳青霉烯酶基因OXA-、IMP-、VIM-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序列分析。结果 1999~2001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分别为8.5%,1.8%及3.9%。存活的亚胺培南耐药株共9株,这9株菌同时对其他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啶、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其中4株同时对环丙沙星耐药。接合试验证实亚胺培南的耐药基因不能转移,9株菌均不含质粒。9株菌均产多种β内酰胺酶:TEM-1酶,AmpC酶及pI为6.7、6.0的2个酶,后2个酶不被邻氯西林、克拉维酸抑制。所有9株菌均含I类整合酶基因。9株菌IMP-、VIM-型PCR均阴性;但用OXA-23特异引物扩增均阳性,经序列分析证明,100%与OXA-23同源。PFGE发现3个耐药克隆(A型5株,B型3株,C型1株),其中A克隆株与对照克隆株(同时耐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但亚胺培南敏感)同源关系密切。结论 产生OXA-23型酶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流行的亚胺培南耐药克隆是从院内多重耐药克隆株中演变而来,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9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子机制.方法:用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Ⅰ型整合子基因和外排泵基因(adeB),并对扩增出的基因测序比对.结果:90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10株携带OXA-23基因,4株携带TEM基因,38株携带PER-1基因,56株携带外排泵基因(adeB);45株携带Ⅰ型整合子结构基因.结论:Ⅰ型整合子基因及β-内酰胺酶类基因的作用可能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和高耐药的两个重要原因,某医院流行产OXA-23型酶的菌株,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分离的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和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分析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同源性;采用PCR扩增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耐药率最低(11.8%),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5.4%和68.6%,米诺环素耐药率75.6%,其余抗茵药物耐药率均大于90.O%;PFGE分型发现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235株属于3个克隆株。在多个城市的医院内流行,另有13株属于2个克隆株。分别在一个城市的医院内播散;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OXA-51组基因,258株携带OXA-23组基因,未检测到金属酶基因。结论克隆播散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OXA-23和OXA-66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是最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本院近3年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同源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7月临床分离存活的、非重复的亚胺培南耐药及敏感对照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扩增性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ARDRA)分子鉴定菌种,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MIC;采用基因间重复序列引物PCR(REP-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同源性;用多重PCR、测序等方法分析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包括TEM-1型酶、SHV-型酶、GES-型、VEB-型、PER-型及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和OXA型碳青霉烯酶分布特点.结果 27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对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喹喏酮类抗生素敏感率<10%,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1.2%;对多黏菌素B 100%敏感.2006年1月-2009年7月期间共检出5个克隆,主要为A1耐药克隆株于不同病房的暴发流行.β-内酰胺酶检测出OXA-23、-66、-69、-72、-58型碳青霉烯酶及PER-1型酶.blaOXA-23-like与blaOXA-51-like基因同时存在的CRAB株为53.6%(147/274).未检出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及TEM-1型酶、SHV-型酶、GES-型、VEB-型β-内酰胺酶.结论 CRAB克隆株的传播是造成我院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增加的重要原因.OXA-51-like、OXA-23型酶为对CRAB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