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介绍颊脂垫瓣转移在修复口腔内黏膜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将颊脂垫瓣周围组织松解使其疝人口腔内,充填于口腔黏膜缺损,创面直接加压打包缝合。结果共治疗口腔各种缺损31例,术后颊脂垫完全成活自行上皮化,不影响美观及功能。结论颊脂垫瓣能有效的修复5×5cm以下黏膜缺损无明显并发症,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颊部,软腭,磨牙后区等部分黏膜缺损的理想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颊脂垫瓣转移在修复口腔内黏膜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将颊脂垫瓣周围组织松解使其疝人口腔内,充填于口腔黏膜缺损,创面直接加压打包缝合。结果共治疗口腔各种缺损31例,术后颊脂垫完全成活自行上皮化,不影响美观及功能。结论颊脂垫瓣能有效的修复5×5cm以下黏膜缺损无明显并发症,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颊部,软腭,磨牙后区等部分黏膜缺损的理想组织。  相似文献   

3.
组织瓣在口腔上颌窦瘘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组织瓣在口腔上颌窦瘘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0年3月~200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口腔上颌窦瘘患者26例,分别采用带蒂颊脂垫瓣、颊侧黏骨膜瓣、腭黏骨膜瓣修复转移修复。结果:7例采用带蒂颊脂垫瓣修复者均Ⅰ期愈合,采用颊侧黏骨膜瓣、腭黏骨膜瓣修复者各有1例失败,Ⅱ期采用带蒂颊脂垫瓣修复均正常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2年,全部患者创口愈合良好,颊侧黏骨膜瓣修补的患者术后口腔前庭沟均有不同程度变浅,采用带蒂颊脂垫瓣修复者无供区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结论:颊侧黏骨膜瓣、腭黏骨膜瓣能良好地封闭瘘孔较小的口腔上颌窦瘘。对于瘘孔较大、颊侧黏骨膜瓣或腭黏骨膜瓣无法完全封闭瘘孔者或术后需行活动义齿修复者,需采用带蒂颊脂垫瓣转移修复。  相似文献   

4.
张林  曹海鹏 《医学文选》2004,23(3):284-285
目的 观察颊脂垫瓣在口腔内区域缺损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6例颊部缺损 ,7例上腭后部缺损 ,4例磨牙后区缺损应用颊脂垫瓣修复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7例病例中颊脂垫瓣完全成活 1 6例 ,部分感染坏死 1例。结论 应用颊脂垫瓣修复口腔内组织缺损操作简便 ,成活率高 ,并发症少。对 5 cm× 4cm以下缺损创面的修复 ,疗效满意 ,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颊脂肪垫瓣在口腔组织缺损修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5月采用颊脂肪垫瓣进行口腔组织缺损的患者78例,总结颊脂肪垫瓣在口腔组织缺损修复临床特点。结果:本次研究中78例采用颊脂肪垫瓣进行口腔组织缺损的患者均完全成活。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出现明显水肿,2-3周后颊脂垫瓣呈现上皮化,质地相对变硬。经过2个月后移植部位上皮明显增厚,质地仍然比较硬。6个月后,移植部位的颊脂垫瓣与周围黏膜的颜色,质地已经比较接近。术后6个月与3年的随访,颊脂垫均成活良好,所有的患者未存在张口受限的情况。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采用颊脂肪垫瓣进行口腔组织缺损,操作简便,组织修复能力强,不影响美观,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口腔软腭良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所遗留的组织缺损修复较困难,难以保全正常功能.选用全腭瓣与颊脂垫修复软腭缺损的病例报道不多,我们收治1例右软腭混合瘤,采用带腭大神经束的全腭瓣转移修复软腭缺损.1例右软腭混合瘤,术中采用同侧颊脂垫修复软腭缺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一种用于颊癌切除后缺损修复的简单易行的新方法,在对颊脂垫进行解剖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颊部脂肪垫有完整的血管蒂,动脉供血及静脉回流丰富,由此设计了用带蒂颊脂垫瓣修复颊部缺损的方法.经临床应用9例,证实颊脂垫瓣可修复大到5 cm×3 cm左右的组织缺损,术后颊脂垫瓣一期愈合,组织缺损得到修复,疤痕挛缩不明显.经2~3年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张林  曹海鹏 《微创医学》2004,23(3):284-285
目的观察颊脂垫瓣在口腔内区域缺损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例颊部缺损,7例上腭后部缺损,4例磨牙后区缺损应用颊脂垫瓣修复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病例中颊脂垫瓣完全成活16例,部分感染坏死1例.结论应用颊脂垫瓣修复口腔内组织缺损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对5 cm×4 em以下缺损创面的修复,疗效满意,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于颊部肿瘤或黏膜病变导致的颊部黏膜大面积缺损,临床上常采用邻近组织瓣带蒂转移修复,或游离皮片以及血管吻合游离皮瓣移植法等方法修复[1],但术后常需二次手术,且存在张口受限等并发症,疗效多不理想.近年来,临床上采用颊脂垫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应用逐渐增多,我院应用颊脂垫对口腔肿瘤患者术后遗留的创面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颊脂垫转移在颊黏膜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建明  洪碧波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9):748-748,753
目的观察带蒂颊脂垫组织瓣移植修复颊黏膜缺损在口腔内的愈合过程。方法采用带蒂颊脂垫移植修复颊黏膜缺损30例,并对颊脂垫移植后的愈合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颊部无覆盖颊脂垫移植2周后开始逐渐上皮化,6~8周完成上皮化过程,再生的黏膜呈粉红色,类似于正常的口腔黏膜。结论该组织瓣血供丰富,解剖恒定,易于切取,供区与受区邻近,供区隐蔽,不影响外观及功能,为口腔内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择各种组织瓣用于颊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以获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重建。方法:对已采用的舌瓣、腭瓣、颈阔肌肌皮瓣、颊脂垫瓣、前臂游离皮瓣及胸大肌肌皮瓣等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除1例出现植皮全部坏死、1例颈阔肌肌皮瓣出现部分坏死外,其余患者组织瓣修复全部成活,患者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结论:在颊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中,应根据肿瘤的性质、范围、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况和组织瓣供区的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以获得患者满意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带蒂颊脂垫修复口腔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应用带蒂颊脂垫修复腭部、颊部、磨牙区的组织缺损,以及用于修复口腔上颌窦瘘。结果 共治疗患者32例,术后3~4周颊脂垫表面完全上皮化,两个月后其表面与正常口腔粘膜基本相同,所有颊脂垫均得到成活,成功率达100%。结论 颊脂垫在口腔颌面部占有重要的解剖位置,移植后成活率高,临床上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是口腔内组织缺损后进行修复时不可多得的良好供区,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颊脂垫瓣修复颌面部术后组织缺损及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颊脂垫的解剖观察,探讨颊脂垫瓣在口腔邻近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带蒂颊脂垫瓣游离后疝入邻近缺损进行组织修复。结果所有转移颊脂垫瓣全部成活,3月后全部黏膜化。结论颊脂垫瓣作为一种可牺牲的组织瓣,其血运丰富、损伤小、操作方法简单、制备容易,在修复其邻近组织缺损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带蒂颊脂垫组织瓣的应用解剖及颊脂垫移植修复口腔内恶性肿瘤切除软组织缺损的愈合过程。方法:在尸体和活体观察的基础上总结颊脂垫组织瓣的解剖特点,并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112例,还对颊脂垫移植后的愈合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口腔内颊脂垫移植后6~8周完全上皮化,随访3个月至8年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该组织瓣解剖恒定,易于切取,供区与受区邻近.可在同一切口内完成手术,供区隐蔽,不影响外观及功能,为修复口腔内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蔡震  游晓波  张丽霞 《四川医学》2011,32(12):1905-1906
目的探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腹股沟区域恶性肿瘤切除后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腹股沟区域恶性体表肿瘤6例,行扩大切除术后形成继发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10.0cm×8.5cm-27.Ocm×17.5cm,采用同侧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结果6例患者皮辩全部成活,且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年以上,2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修复后外形满意,惠侧肢体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可以满意修复腹股沟区域恶性体表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有效保护腹股沟区域重要神经血管,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丰景 《中原医刊》2007,34(15):12-13
目的 评价颊脂垫修复口腔内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4例口腔不同部位肿瘤切除后,应用颊脂垫修复软组织缺损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中颊脂垫完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颊脂垫修复口腔内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带蒂颊脂垫组织瓣的应用解剖及无覆盖颊脂垫移植愈合过程 组织学变化。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对颊脂垫移植后的愈合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对临床采用该组织瓣修复口腔内缺损30例进行观察。结果: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发现,口腔仙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移植后,在4-8周创面完全上皮化,8-10周再生的粘膜变得光滑,呈粉红色,类似于正常口腔粘膜。结论:该组织瓣解剖恒定,易获取,供区与受区近,供区隐蔽,不影响外观及功能,为修复口腔内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