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双歧杆菌QJ 405和乳酸杆菌QJ 405的生物学特征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从健康核潜艇艇员正常粪便中分离出的双歧杆菌QJ405和乳酸杆菌QJ405的生物学特征,判定其是否符合益生菌要求。方法:分析细菌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采用数值分类法(API20A)的化学分类法(气相色谱分析)进行种属鉴定。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ATB法。结果:两株菌分别鉴定为长双杆菌和唾液乳酸杆菌唾液亚种,两菌代谢发酵碳水化合物均可产生大量乙酸、乳酸,对多种抗生素表现敏感。结论:双歧杆菌QJ405和乳酸杆菌QJ405的来源和部分生物活性符合益生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李则春 《医学综述》2014,(5):944-946
目的研究敏感抗生素复合益生菌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56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数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益生菌组,分别采用敏感抗生素+激素治疗和敏感抗生素+激素+复合益生菌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及肠镜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益生菌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肠镜评分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益生菌组与治疗前比较,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益生菌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敏感抗生素联合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国际新闻     
消化病学专题益生菌可减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爱尔兰科克大学学院的Dr.Eamonn M M Quigley 及其同事在3月的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指出,一种含有婴儿双歧杆菌的制剂可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症状,同时使促炎症反应细胞因子水平正常化。相反,使用唾液乳酸杆菌治疗似乎没有作用。以前有关益生菌制剂的研究是小型的,并且结果不一致。在本研究中,75例IBS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每天早晨服用含唾液乳酸杆菌或婴儿双歧杆菌的麦乳精,或单用麦乳精饮品,持续8周,随后是4周的清除期。用日志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郏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14例,按照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仅采用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抗感染的同时加用益生菌复发制剂,对两组患儿腹泻的发生情况及其肠道菌群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的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用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治疗时,联用益生菌制剂能够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进行有效预防,有助于促进患儿肠道益生菌群的平衡恢复,对于减轻患儿痛苦,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头孢唑肟钠治疗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DD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头孢唑肟钠,50 mg/k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每日0.5 g,每日3次,两组患儿均治疗5 d。比较两组患儿腹痛、腹泻、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3、5日检测两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于治疗前、治疗第3、5日检测两组患儿肠道内益生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腹痛、腹泻、腹胀消失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1.6±0.3)d比(2.4±0.4)d、(1.8±0.4)d比(2.6±0.5)d、(2.28±0.29)d比(2.98±0.35)d、(1.59±0.25)d比(2.17±0.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58/60)比85.0%(51/60)](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逐渐降低,且治疗后各时段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同时段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的数量逐渐升高,而对照组降低。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头孢唑肟钠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AAD的疗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益生菌数量,降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6-18
目的探讨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及益生菌干预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在益生菌干预前后检测粪便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葡萄球菌、消化链球菌数量,并与同期30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益生菌干预前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消化链球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经益生菌干预后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明显较干预前增加(P0.05),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消化链球菌数量明显较干预前减少(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2.0%。结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伴有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经益生菌干预能够有效纠正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肠道菌群的稳定与否不仅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往往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通过了解本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生活方式对其的影响,为更全面控制该病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和120例健康人群的新鲜粪便,利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和快速细菌鉴定法对双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显著减少(t=17.266,P〈0.05),肠球菌和大肠杆菌显著增多(t=7.690,P〈0.05;t=20.885,P〈0.05)。抗生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均有影响,主要受影响的细菌为益生菌菌群,其中又以亚胺培南和第3代头孢菌素的影响较大。日常生活习惯中,吸烟、饮用白酒显著减少肠道益生菌的数量(吸烟:双歧杆菌t=22.141,P〈0.05,乳酸杆菌t=18.502,P〈0.05;饮酒:双歧杆菌F=244.343,P〈0.05,乳酸杆菌F=657.400,P〈0.05),而高纤维膳食则利于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双歧杆菌t=13.787,P〈0.05,乳酸杆菌t=15.754,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除控制血糖外,采用一系列措施(如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及戒烟限酒等)恢复肠道菌群也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刘铁山 《求医问药》2008,(12):50-50
人体的胃肠道和体表等处栖息着数以亿计的细菌。其中,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叫做有害菌,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叫做有益菌,也叫做益生菌。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近20年来,益生菌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和医疗领域,其效果十分理想。常见的益生菌制剂主要有三大类:①食品:食品是目前益生菌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例如各种酸奶中就含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②保健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益生菌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探究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婴幼儿期感染性疾病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n=50)患儿治疗期间不采用益生菌,观察组(n=50)给予益生菌,对比2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肠道菌群情况。结果观察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12.0%)低于对照组(44.0%),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但是对照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益生菌给药后,能够有效稳定肠道菌群,从而在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王氏保赤丸对小鼠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影响,从肠道菌群变化方面研究长期用王氏保赤丸是否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为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王氏保赤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王氏保赤丸147、49、17mg/(kg.d)灌胃14天;设正常对照组和抗生素致菌群失调对照组,分别予生理盐水灌胃、盐酸林可霉素灌胃14天。取盲肠内容物培养后分离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鉴定并计数。结果:各组大肠杆菌数量无差异。抗生素组肠球菌数量增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王氏保赤丸高、中、低剂组3种菌群计数无明显变化,与抗生素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服用王氏保赤丸不会引起抗生素样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秦艽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对AA鼠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对照组、秦艽汤组、消炎痛组,每组8只,用弗氏完全佐剂0.1ml向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其余动物右后足趾皮内注射致炎,诱导关节炎的发生。观察各组关节炎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秦艽汤治疗组、消炎痛治疗组治疗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I)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秦艽汤能明显降低AA鼠多项血流变学指标(P<0.01或P<0.05)。结论秦艽汤与消炎痛一样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AI,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浓、粘、凝、聚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百岁老人为健康对照对CETP基因I405V突变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痛关系进行再探讨.方法: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对334例海南汉族CHD患者及276名百岁健康老人CETP基因I405V突变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利用SPSS13.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I405V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  相似文献   

13.
405 cases of female urinary fistula treated surgically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etiology, time of onset, relation to age of primiparity, size, shape aud classification are reported. Of these, 338 (83.46%) were cured, 42 (10.37%) improved, and 25 (6.17%) unimproved. Improvements oii the preopcrative diagnostic procedure, operative technique, postoperal;ive care and factors in- fluencing the success of surgical rraanagement are discussed. Suggestions for postoperative anti-infection care and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are made.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致突变分离聚合酶链反应( MSPCR) 技术一步法检测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 第405 位异亮氨酸(Ile) 和缬氨酸( Val) 等位基因,从而对欧洲的德意志和意大利及亚洲的日本正常人群中CETP 变异体Ile405 Val 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CETP 基因变异体在德意志、意大利和日本人群中出现频率显著不同(0 .30 vs 0 .40 vs0 .51 ,P< 0 .01) ,但均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的升高和甘油三酯( TG) 的降低密切相关,前者在德意志和意大利正常人群中十分显著( P< 0 .01) ,后者在日本人群中极为明显( P< 0 .05) 。本研究提示欧亚不同人群CETP405Val 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可能是其血清HDLC 水平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An analysis was made of 405 appendices remov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acute appendicitis.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histologically in 334 organs.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appendix were found to correlate with the duration of symptoms. 25% of the acutely inflamed appendices showed significant lymphoid hyperplasia which support the theory that obstruction by lymphoid hyperplasia is importan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ute appendicitis. Faecoliths,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and schistosomal ova were found in 6.3% and 2.4% of inflamed organs.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延吉市405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e抗原的分布情况。朝、汉族儿童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2.00%及12.00%,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4.03,p<0.01)。e抗原的阳性率,低年龄组儿童高于高年龄组。e抗原阳性率随着HBsAg的滴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纵隔病变40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纵隔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67-1997年外科切除的405例纵隔病变组织进行分析。结果:男216例,女189例,中位年龄26岁;肿瘤及瘤样病变230例(56.8%),重症肌无力(MG)172例(42.5%);在肿瘤性病变中,胸腺肿瘤113例(49.1%)居首位,平均年龄40岁;生殖细胞瘤36例(15.7%),神经源性肿瘤30例(13%),淋巴瘤仅6例(2.6%),囊肿29例(12.6%)。前纵隔肿瘤165例(71.7%),主要为胸腺肿瘤;中纵隔肿瘤6例;后纵隔肿瘤30例,主要系神经源性肿瘤。非肿瘤性病变中,MG胸腺淋巴滤泡性增生145例(84.3%),无增生者27例(15.7%);MG伴胸腺肿瘤38例(22.1%),其中微小胸腺瘤12例(6.9%)。结论:MG胸腺伴有淋巴滤泡性增生者,预后好于胸腺非增生和胸腺瘤者,MG胸腺病理诊断对于发现微小胸腺瘤具有一定重要性。纵隔内胸腺肿瘤几乎占肿瘤病变的半数,国人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多数(84.3%)MG患者胸腺表现淋巴滤泡性增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厌氧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1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应用API 20A试剂盒对耐氧试验阴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Etest方法检测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确定病原菌类型及厌氧菌耐药情况。收集6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记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1例脓液标本均培养分离出细菌,其中单纯需氧菌感染6例(9.8%),单纯厌氧菌感染7例(11.5%),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48例(78.7%)。厌氧菌感染总例数为55例(90.2%),共分离出 81株厌氧菌。分离率最高的革兰阳性厌氧菌为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疮疱丙酸杆菌(Pemphigus propionbacterium),上述3类革兰阳性厌氧菌均未出现对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分离率最高的革兰阴性厌氧菌为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和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上述两类革兰阴性厌氧菌均未出现对甲硝唑、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治疗48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临床治愈率达到81.3%。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性感染,其中厌氧菌占有较高比例,厌氧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初步诊断咽异感症病因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05例迁延不愈的咽异感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05例咽异感患者中,232例次部位恒定,173例次部位游走不定;201例伴失眠多梦,71例伴月经紊乱,97例伴胸闷心慌,129例伴上消化道疾病。痊愈270例(66.67%),有效101例(24.94%),无效34例(8.39%),有效率91.60%。结论临床上依据咽异感症的伴随症状及部位作出初步诊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由不同病因引发的伴随症状之间存在交叉性,抑或多种病因混合存在,因此,明确诊断咽异感症病因仍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