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作为中国语言文化国际推广的专业机构,孔子学院开创了在海外传播中医文化的新途径。考察孔子学院业已开展的中医相关课程教学与文化活动,尤其中医孔子学院的运营实践,研究分析其传播中医文化的现状、不足及其原因,进而探讨相关的策略措施,可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可资参照的工作思路。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发挥多方合力,从而更为有效地传播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比较人类学方法,在赴英实地田野考察基础上,对中、英两国的中医进行对比研究.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处理中国的问题,借助西方的观点来反思国内中医的处境,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的问题,更好地完善中医现有形态,促进中医发展和中医文化传播.国内中医形态主要是体制化中医,而英国中医主要是针灸为主、小店经营的形态,两者差异可解读为中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地域不断地进行文化适应和重组,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对比研究启示我们在中医发展上国内可考虑“更纯的”中医,通过文化传播培养对中医的文化心理需求及纠正“唯科学主义”的文化心理等.  相似文献   

3.
霍尔姆斯、埃文-佐哈尔和图里共同建立的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描写性翻译研究方法论,将翻译置于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研究,为中医翻译史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方法.自第1部涉及中医脉学的西文译作17世纪问世以来,中医脉学在西方的译介和传播已走过了300多年,涌现了多部脉学西文译作.采用多元系统论指导下的描写翻译研究方法,以中医脉学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为主题,以中医脉学的英文译介为中心,对9部具有代表性的脉学西文译作进行较为全面的历时性描述,可以呈现中医脉学在西方译介传播的历史脉络和规律:译介内容从技术开始逐步涉及中医典籍,发展趋势是从跨文化视角、基于中医典籍和中西医学文化差异对中医学从理论基础到临床技术的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医西传”和“中医西创”相关历史进行探索研究,以“中医西创”为切入点,介绍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西创”实例,如针灸西创、中医理论西创及中药西创,并重点介绍针灸西创过程中的代表人物事迹、案例及器物;同时,总结了“中医西创”给现代中医发展带来的思考和启示,以期能在更为广泛的视角下认识中医的传播发展之路,并为现代中医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方向,助力中医药更加全面繁荣发展,走向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5.
人类发展离不开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学习,世界医学发展也不例外。在中国医学对西方的翻译传播中,需要充分把握好英语语言方面良好水准,同时也需要译者客观、正确地传达中国医学文化和科技信息。该文借助于一篇海外人士译写中医的网络文献,以若干句子为例,从文化与语言功能的角度对译写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分析,主要观察研究译写中的成功之处,发现该文充分实现了在语言方面与文化方面的正面引导功能。作者指出,海外人士在译写中医方面,在客观对待中国医学文化与医学科学技术方面,值得赞赏;同时,译写作品的语言纯正优美,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开始关注、重视中医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文章对中医跨文化传播研究涉及的理论构建、中医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的中医跨文化传播策略与方案研究进行研究。深入中医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可以加深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医的认识与理解,拓宽中医向外传播的渠道,在宏观层面上关系到中医的发展与未来,在微观层面上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英语的教学不是单纯地采用英文将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机械地复述,而是担负着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责任。在教学当中,除了要讲授中医术语的英译技巧和原则,更是要将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术语如阴阳、五行、六淫、脏腑等词语中涉及到的中医文化内涵的源流与发展进行梳理和诠释,以“文化解读中医”,逐步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内涵,构建中医话语体系意识,从而为更好地宣传一个生动、立体、丰富的中国服务,做好中医跨文化传播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华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留下瑰宝无数。中医作为中国古代自成一统的医学体系,自古以来就受到海外尤其是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的青睐、崇尚,对中医的学习交流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从未间断。古代中医文献作为中医学知识的载体,在中医传播海外的历史过程中,属于交流的主要物品。诸多古代中医文献漂洋过海传至海外,经翻刻重印,  相似文献   

9.
中医心理学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身理论辨析研究与文献、经验整理为主,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方法,辨析中医心理学中的相关概念,为中医心理学系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柱与临床依据,并向西方学者介绍有关成果.中医心理学的新发展需要与现代临床心理治疗技术相结合,首先应从概念人手,名正言顺,才能突破中医心理临床贫瘠以惠泽民众.  相似文献   

10.
历史科学可以分为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具体史学”、以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史学学”、为具体史学研究提供可靠资料的“史料学”。中医文献学属于中医史料学;中医各家学说则属于“具体中医史学”中的中医学术史。应当重视中医文献学、中医各家学说与中国医学史在学科层面上的一致性,进而加强三方面学者的联系、团结与协作,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为现实和未来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孔子学院作为特色孔子学院取得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医药院校以中医孔子学院为平台,积极探索构建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海外教育模式。文章从国家政策支持、国际社会需求及中医自身发展3个层面分析了中医孔子学院成立的背景条件,并通过中医孔子学院的特色和现状调研分析,提出问题,探究中医药大学创建海外中医孔子学院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2.
<正>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是全球第二所中医孔子学院,由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和中国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2008年10月签署协议。2010年6月20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自揭牌。正式运营以来,在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总体背景与框架下,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就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一、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及其中医系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医古籍的文本内容、读者群及其阅读能力等因素,古籍文献的阅读推广在高校图书馆文化活动中一直处于“盆地”状态。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读书节的馆藏中医古籍展览活动为例,阐述了媒体引导对中医古籍阅读推广的作用,如启发读者对中医古籍的兴趣、发挥中医古籍中的名人效应、彰显中中医古籍的海外影响力。媒体引导下中医古籍资源的传播和利用效果为图书馆今后转换思路,做好特色文献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公元17世纪末针灸技术传到欧洲开始,中医教育已经伴随着走向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医传播更为广泛。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的发展与成就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已接受数万名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相当数量的国内中医人员走出国门,广泛的人员交流和卫生需求,造就了中医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发展,为进行各地区中医高等教育比较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15.
中医走出国门,一大批中医师在海外行医是中医全球化的重要契机。中医(包括针灸)院校在海外也迅速相继开办起来。以英国为例,探讨了中医海外教学的历程、特点、存在问题。其中特别指出,中医教学的瓶颈是临床教学不足,毕业学生临床实际操作水平较差,以至于不能独立行医。让海外学生多到中国实习,增加临床经验,提高临床技能,是一个值得重点考虑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6.
项尚 《当代医学》2007,13(10):76-80
2007年7月24日,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的整理与电子版保存”通过专家组验收.300余种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医古籍善本,有望不久后对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17.
中医走向世界已成为国策及国人共识,但在如何“走出去”研究中尚存误区。通过对中医西传的人类学研究,阐明西方中医形态、特点、成凶及对中医走向世界战略的意义,讨论此项战略研究正确的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持中医特色与优势,中是医现代研究的难点,从西方医学模式及其思路,方法,指标来天空中医理论,不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在遵循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现代研究体系,开展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医古籍研究与中医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中医学术界在中医古籍研究方面存在的思想误区,讨论了中医古籍研究与中医现代化的关系。通过对中医现代化研究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证明了没有中医古籍代化进程中,它仍具有其它任何研究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西方生活环境和人文历史的不同造成了二者之间文化的极大差异,而这些差异沉淀在文化中,会引起文化交流的失误和误解。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中,文化的误解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中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欧美等国家"中医热""中药热""针灸热"等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到中国来学习中医药知识和文化,而英语又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语言,选择用英语作为中医的载体是历史的、客观的选择,由此中医英语便应用而生。而中西文化中有许多相异、相斥的地方,这些都给中医英语的传播与发展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