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 小于胎龄儿体格发育较适于胎龄儿差,易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喂养不耐受、脑瘫、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症,其中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适于胎龄儿,而关于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晚期早产儿(剔除大于胎龄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分为小于胎龄儿组(n=45)和适于胎龄儿组(n=55),比较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另根据小于胎龄儿组中是否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分为疾病亚组(n=28)和非疾病亚组(n=17),对母亲和新生儿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小于胎龄儿组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组(62.2%与41.8%,χ2=4.122,P<0.05)。疾病亚组母亲相关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胎盘早剥发生率及新生儿相关因素中脓毒症发生率高于非疾病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新生儿脓毒症为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新生儿脓毒症是引起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有利于喂养成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3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25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71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占28.4%。喂养不耐受与出生体质量、胎龄、有无窒息史及开奶时间相关(均P〈0.01);出生体质量越小、胎龄越小、有窒息史及开奶时间越晚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越高。结论胎龄、体质量、开奶时间以及有无窒息史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存在相关;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促进排便和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均有利于提高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探讨有利于早产儿喂养成功的策略.方法 选择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6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非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病率为29.9%.单因素分析发现体重、胎龄、使用氨茶碱、胃出血、开奶时间、宫内窘迫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关(P<0.05).Logistic回归确定使用氨茶碱、胎龄、胃出血、开奶时间、宫内窘迫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众多,其发病机制复杂,是外部医疗环境与患者本身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能是控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出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9043例进行调查,分析与小于胎龄儿发生有关的各种因素。结果本组新生儿中小于胎龄儿的出生率为6.73%,围产期死亡率为1.97%。与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有关联的因素主要有婴儿性别(女婴〉男婴)、孕母职业(外来打工者〉农工商〉干部)、民族(汉族〉回族)、胎龄(过期产儿〉足月产儿及早产儿),与小于胎龄儿死亡密切相关的因素是小胎龄及过低出生体重。结论加强对高危孕妇及高危胎儿的监测管理有益于减少小于胎龄儿出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探讨有利于早产儿喂养成功的策略。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至2008年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6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非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病率为29.9%。单因素分析发现体重、胎龄、使用氨茶碱、胃出血、开奶日龄、宫内窘迫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关(P<0.05)。Logistic回归确定使用氨茶碱、胎龄、胃出血、开奶日龄、宫内窘迫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众多,其发病机制复杂,是外部医疗环境与患者本身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能是控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8例和非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分娩孕周、出生体重等指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29.29%。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开奶时间、氨茶碱使用情况、胃出血、宫内窘迫、窒息和并发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奶时间晚(OR=2.575)、分娩孕周小(OR=2.444)、产时有窒息(OR=2.132)、出生体重低(OR=2.203)和使用氨茶碱(OR=2.020)是导致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多因素有关,预防产前及产后各危险因素,有利于改善早期胃肠道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奕怀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1846-1847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总结有利于胃肠喂养成熟的因素。方法对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且痊愈出院的33例婴儿的喂养相关因素和体重增长等情况进行调查。分为喂养不耐受和耐受两组,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开始胃肠喂养时间的早晚分为早胃肠喂养组和晚胃肠喂养组,比较两组胃肠喂养的不耐受率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3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总的不耐受率为48%(16/33)。胃肠喂养耐受和不耐受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日龄、胃肠道营养达418.4kJ·kg-1·d-1的日龄、开始经口喂养日龄及氨茶碱的使用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LBWI的胃肠喂养不耐受率与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日龄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谨慎禁食,可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提高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血糖异常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糖异常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存在血糖异常高危因素的565例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其中低血糖184例,高血糖20例,对血糖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医源性因素、喂养困难、感染、糖尿病母亲娩出儿等患儿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医源性因素、颅内出血、糖尿病母亲娩出儿、巨大儿等患儿高血糖发生率较高.结论 高危新生儿易发生糖代谢紊乱,对高危新生儿应常规进行血糖监测,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胎龄小于等于32周早产儿102例和胎龄大于32周早产儿36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某些高危因素(母体异常、胎盘脐带异常、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分娩方式、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围生期感染、呼吸暂停、机械通气等)与不同胎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结果小于等于32周组早产儿与大于32周组早产儿中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分别为41.18%和22.38%,两者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小于等于32周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有: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呼吸暂停、机械通气;大于32周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有:胎膜早破、围生期感染、呼吸暂停。结论不同胎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临床防治工作中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对经口喂养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0月胎龄〈34周的早产儿19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eonatal oral motor assessment scale,NOMAS)、新生儿医学指数(neonatal medical index,NMI)及体格检查方式对早产儿进行评估。结果在194例早产儿中,发生经口喂养不耐受82例(42.3%),经口喂养耐受112例(57.5%);胎龄、口腔运动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影响早产儿对经口喂养的耐受状况(优势比=0.16、0.19、0.39,P〈0.05)。结论早产儿发生对经口喂养不耐受的比例较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的评估,促进早产儿从管饲到经口喂养的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11.
王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53-245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4月前收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后收治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于生后常规禁食24 h,24 h出现肠呜音或排胎便后常规喂早产儿配方奶,观察组于生后3 h~24 h开始早期微量喂养。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比例、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拔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拔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成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2月收治的203例早产儿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41.38%。喂养不耐受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较非喂养不耐受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窘迫、窒息、宫内感染及呼吸机治疗率喂养不耐受组分别为65.48%、48.81%、46.43%、44.05%,显著高于非喂养不耐受组39.50%、25.21%、25.21%、29.41%(P〈0.05);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宫内窘迫和窒息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多因素有关,预防产前及生后各危险因素,有利于改善早期胃肠道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龄、体重及并发症与早产窒息儿死亡的关系。方法:对386例围产窒息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并发症种类及转归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吸入综合征、感染性肺炎、肺功能低下和肺出血与窒息早产儿的死亡有关。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尽量延长胎龄,增加早产儿出生体重,控制窒息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降低窒息早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脑性瘫痪(脑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5年11月我院806例新生儿中遗留脑瘫后遗症的患儿61例进行病因研究。经至少2次头颅B超或MRI确诊、并已排除其他疾病的26例PVL患儿为PVL组,取同期住院的35例非PVL所致的脑瘫患儿为非PVL组,并对PVL的高危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PVL26例,占脑瘫病因的42.6%。重度窒息(x3)、低孕周(x1)、颅内出血(x14)、低血压(x8)是PVL发生的高危因素,其OR值分别为2.843、3.575、3.268、1.947,建立的主效应模型为logistic(P)=β0+0.7952x3—1.428x1-1.328x14+0.8256x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感染对PVL的发生也有影响(P〈0.05)。结论PVL是发生脑瘫的主要病因之一,重度窒息、低孕周、颅内出血、低血压是PVL发生脑瘫的主要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早产儿568例,对其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情况以及其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22.2%,在胎龄方面,胎龄 < 28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在体质量方面,出生体质量 < 1.0 kg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败血症、低氧血症、机械通气、先兆早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酸中毒、窒息史、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胎龄以及出生时体质量均对脑白质损伤存在明显影响(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低、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脑白质损伤的概率越高,且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血胃动素和胃泌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产儿及合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早产儿胃肠激素水平;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干预治疗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其中包括合并HIBD的早产儿23例,此为合并HIBD早产儿组;排除HIBD的早产儿27例,为排除HIBD早产儿组,其中存在喂养不耐受者18例为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组;9例喂养耐受的早产儿为喂养耐受早产儿组。以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munoassay,RIA)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喂养前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和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的含量。对1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12例予以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进行干预治疗。结果:①HIBD合并早产者血中GAS和MTL水平均高于正常足月儿和排除HIBD的早产儿(P<0.01);②排除HIBD的早产儿血中GAS和MTL水平均低于正常足月儿(P<0.05);其中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血中GAS和MTL水平与喂养耐受早产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耐受的早产儿血中GAS和MT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红霉素干预治疗组与其对照组比较,患儿的喂养情况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产儿存在MTL和GAS分泌异常,血中MTL和GAS水平与喂养不耐受有关,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于胎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晚发型败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燕  王杨  赵倩  徐豆豆 《安徽医学》2016,37(1):22-26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小于胎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500 g、住院时间>7 d VLBWI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小于胎龄VLBWI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危险因素及预后等。结果 296例纳入本研究的VLBWI中,小于胎龄儿组165例,其中发生晚发型败血症者56例,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于胎龄VLBWI晚发型败血症危险因素包括极早产(胎龄<32 周)、超低出生体质量(出生体重<1000 g)、胎膜早破>18 h、预防应用抗菌药物>7 d、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7 d、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械通气、留置胃管>7 d、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其独立危险因素为留置胃管>7 d和胎膜早破>18 h。结论 在VLBWI中小于胎龄儿更易发生晚发型败血症,今后临床工作中应对这一特殊群体采取个性化预防措施,凡胎膜早破>18 h者需动态连续监测血象指标,尽早开始经口肠道微量喂养,缩短留置胃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