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胡勇  黄巍  李德宝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47-48,5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脊髓损伤(SCI)患者损伤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人院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成年患者6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和亚低温组30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脊髓损伤患者伤后12、24、72h外周血血清TNF—α水平。并利用Tarlow评分检测两组治疗方法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脊髓损伤后患者血清TNF一“水平呈早期水冲样动态变化,在伤后12h快速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伤后72h恢复正常;对照组治疗后6、12、24、72h、1周、4周时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亚低温组治疗后6、12、24、72h、1周、4周时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12、24、72h时亚低温组脊髓损伤患者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运动功能评分每个时间点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对脊髓损伤后炎症细胞因子TNF-α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恢复运动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采用腰动脉阻断法制作脊髓缺血动物模型。20只兔均分为常温和亚低温组,缺血40min后于再灌注0.5、4、8、12、24、48h6个时段观察神经功能变化并进行评级和评分。(2)兔18只,假手术组2只,常温和亚低温组各8只,常温和亚低温组在缺血40min后于再灌注4、8、12、24h4个时段采集损伤节段脊髓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1)缺血40min后,均出现下肢瘫痪,恢复血供后有部分恢复。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逐渐恶化,并与再灌注时间成正比。亚低温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常温组(P<0.05)。(2)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脊髓损伤的组织病理变化逐渐加重,但在各再灌注时间段,亚低温组脊髓损伤均较常温组为轻。结论脊髓神经功能的恶化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成正相关。31℃-33℃系统亚低温能够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恶化,是保护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较好的方法。减少IL-8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抑制再灌注后继发炎症反应是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SCI组)和亚低温治疗组,每组又分为处理后6、12、24h三个时相。每组6只大鼠,采用Allen's打击法造成脊髓损伤模型,在各时相点提取损伤段脊髓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呼吸态(R3)、态(R4)、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结果:SCI组在脊髓损伤后6、12和24h线粒体R3、RCR和P/O显著低于对照组,R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低温组脊髓损伤后6、12和24h线粒体R3、RCR和P/O高于SCI组,R4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低温组R3、R4和RCR在6h和12h时相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24h时相R3、RCR和P/O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脊髓损伤后局部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受到影响,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增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偶联程度明显受到抑制。早期使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线粒体的呼吸功能,保护伤段脊髓线粒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测创伤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外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及亚低温对其的影响。方法 应用脊髓内微透析技术采集大鼠脊髓损伤区灰质细胞外液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结合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技术 ,测定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常温组 (A组 )和亚低温组 (B组 )损伤前细胞外氨基酸含量是稳定的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常温组脊髓损伤后细胞外氨基酸含量升高 (P <0 .0 1) ,其中尤以GABA、Glu升高为著。亚低温组胞外氨基酸含量较伤前有所升高。结论 亚低温对正常脊髓组织细胞外氨基酸释放无影响 ,能减轻脊髓损伤后细胞外Glu、Asp、Gly、Tau的过度释放 (P <0 .0 1) ,但对GABA释放无影响 (P >0 .0 5 )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对大鼠脊髓损伤后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钟环  布林  陈继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6):2472-2473,2477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间黏附分子-l(VC-MA-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亚低温对受损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置于冰毯机上和常温操作台上,使其肛温分别在(34±0.5)℃和(37±0.5)℃。12h后处死,取损伤处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脊髓区灰质ICAM-1和VCMA-1阳性表达。结果实验组ICAM-1和VCMA-1阳性表达较对照组下降。结论亚低温可降低大鼠脊髓损伤区的ICAM-1和VCMA-1的表达,推测亚低温降低ICAM-1和VCMA-1的表达为亚低温减轻脊髓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测大鼠脊髓损伤后一定时段脊髓组织内[Ca^2 ]i的动态变化及亚低温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亚低温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a^2 ]i的影响,并与钙组化染色相对照。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Ca^2 ]i明显升高,至伤后8h达高峰,伤后立即(5min)亚低温治疗明显减轻细胞内钙聚现象,但与对照组相比,不能完全阻止[Ca^2 ]i升高是其脊髓保护机制之一。钙组化染色结果支持上述论点,但很难对[Ca^2 ]i进行准确快捷的动态检测。  相似文献   

7.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后所出现的出血、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等变化,能够使原发性损伤进一步加重,而引起继发性的脊髓损伤(secondary spinal cordinjury,SSCI)。目前,在ASCI后,有效限制或干预组织发生SSCI,在治疗ASCI中具有重要意义。1961年Albin等人率先提出低温治疗急性脊髓损伤,近些年,许多学者研究证明,低温通过影响能量代谢、脂质过氧化及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对SSCI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并且传统的各种治疗方法收效甚微。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牙髓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目前已经被科学家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研究,牙髓干细胞在治疗脊髓损伤上比其他干细胞具有一定优势,给脊髓损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该文就牙髓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治疗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温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前应用局部脊髓低温灌注给予低温预处理,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早期病理形态学改变,Hplas-100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脊髓损伤中心区残留白质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脊髓损伤早期病理形态学改变较对照组轻,损伤中心区残留白质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温预处理对大鼠正常脊髓形态结构无明显影响,可明显减轻大鼠脊髓损伤早期病理形态学损害,减少损伤中心区白质面积的丢失。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主要是由外伤、脊髓疾病以及医源性损伤等因素引发,往往导致脊髓局部缺血受损从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脊髓损伤的修复和治疗一直是世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尽管目前医疗技术和手术方法较前显著提高,但现有的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和疗效依然与临床需求相差甚远。由于脊髓损伤常可导致病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而出现全瘫或不全瘫痪,给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亟需开发出新疗法以提高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迅猛发展使得干细胞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成为可能,干细胞治疗作为脊髓损伤的一个重要有前途的领域也已被提出并付诸实践,最近一些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不仅启动,也在不同国度进行了报道,并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脊髓损伤治疗的现状,介绍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来源以及生物学特性,探讨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陈佳  李超英 《医学综述》2008,14(24):3743-3746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国内外报道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损伤后临床治疗仍是神经科学领域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目前应用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等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极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本文就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针刺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余 《海南医学》2012,23(8):61-62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脊髓损伤性尿潴留且膀胱残余尿量量≥50 ml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主穴:中脘、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大钟)。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该针刺疗法改善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易于推广,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3.
梁宁  康意军 《医学综述》2009,15(14):2182-2184,2194
脊髓损伤(SCI)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神经细胞的破坏而造成的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而SCI后的治疗仍是神经科学领域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在有关SCI治疗的实验性研究发展很快,而硫酸镁在实验性治疗SCI中所表现出的作用给SCI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硫酸镁治疗SCI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MK-801与七叶皂苷纳联合应用对损伤脊髓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与七叶皂苷钠联合应用对损伤脊髓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采用改良Allen背侧打击法、损伤脊髓。治疗组给予MK-801与七叶皂苷钠,对照组给生理盐水。受伤后1d、3d检测脊髓组织SOD活性及MDA食量,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组织内神经生长和修复相关GAP-43,MAP-2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P<0.05),神经组织呈破坏性改变,损伤区周GAP-43、MAP-2和CyclinD1表达增高(P<0.05),治疗组可减轻脊髓组织损害,并增强GAP-43和MAP-2的表达(P<0.01),抑制CyclinD1的表达。结论脊髓损伤后MK-801与七叶皂苷钠联合应用可减轻脊髓组织水肿,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和蛋白水解,对损伤脊髓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165-168
脊柱截骨短缩术是脊柱外科常用的一种术式,其能将局部神经压迫解除,缓解局部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改善。随着脊柱截骨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手术安全性、疗效也相应提升,但其可能引起的脊髓损伤一直是医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脊髓损伤会削弱脊髓功能,并引起运动能力下降、感觉功能异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造成完全性截瘫,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非常大。目前,医学研究中关于截骨短缩术的影响、安全范围均未形成统一标准,仍存在较多争议。为了进一步明确脊柱短缩与脊髓功能的关系,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王建民 《医学综述》2012,18(3):350-353
在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众多机制中,免疫炎性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继发性脊髓损伤相关免疫炎性反应因素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一氧化氮等。可以通过干预免疫炎性反应来达到治疗脊髓损伤的目的 ,这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就继发性脊髓损伤中免疫炎性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免疫抑制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巩守平 《西部医学》2014,(6):677-679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类由多种因素影响、多种机制参与、多个环节递进的复杂的病理过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从神经血管单元整体入手可以共同保护微血管和神经系统,这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对MHP 36神经干细胞重建神经血管单元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