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诊患者就诊的时间规律性,为急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2007 ~ 2013年连续7年间急诊就诊的14岁及以上患者,对其基本年龄构成,按就诊月份、星期、重要节假日和24h内不同时间段的就诊人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 2013年的7年间至少接诊成人患者283284人次,20 ~29岁青壮年和60岁以上老年人群是急诊主要就诊人群.连续7年中,夏季是全年急诊流量最多的季节,秋季次之,春节第3,冬季最少.每年12个月的各月份患者流量有一定的差异性,但7年总就诊量显示有一定规律性,其中每年3~7月患者流量较其他时段略高.节假日急诊就诊的患者数量没有减少,甚至略有增加.每周7天中,周六、周日和周一是急诊就诊患者最多的日子.一天24h中,白天就诊流量相对恒定,18~22点时间段是患者就诊高峰期,其后逐渐减少,凌晨4~6时是患者就诊最少的时间段,24h就诊流量呈单峰曲线.结论 急诊就诊的成人患者有明显时间规律性,一年四季中夏季急诊就诊流量最多,每年12个月中,以3月份为最多,每周7天中,周末最多,节假日患者并不减少或略增加,18:00~22:00时是急诊全天就诊流量高峰时段,提示需要加强重要节假日、周末和每日18:00 ~ 22:00时急诊高峰时段的医疗技术力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分诊管理对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1104例门诊预约患者。对照组:传统挂号方式,观察组: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等待时间、就诊患者满意度以及医师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实施比较,差异大(P0.05)。10552例门诊分时段预约患者,30min就诊符合率为94.78%。结论门诊分时段预约可有效提升护理分诊管理水平,提升患者就诊质量与效率,增加医师应用率,获得患者与医师的满意度,从而减少护患纠纷情况,大力推广门诊分时段预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固定急救技术对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儿科就诊流量变化及规律,监测急诊儿科忙碌时段,为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科学的实证依据。方法:利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的固定急救技术对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的数据,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急诊儿科患者就诊情况,按单位时间统计就诊的例数及患者的年龄、性别、具体就诊时间,描述及分析其日、月、季度流量变化特征。结果:急诊儿科24h流量变化规律特征明显,患者流量有两个高峰,即12:00-14:00时间段和18:00-22:00时间段。急诊儿科月流量及季流量变化也有明显规律特征,急诊儿科就诊流量低谷月份为8月、9月和10月,就诊流量最高峰为1月、12月,其次是5月、6月。结论:固定急救技术对急诊儿科就诊流量变化存在规律性,应根据规律变化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优化固定急救技术对急诊儿科就诊流程,建立有序的急诊就诊秩序,提升急诊儿科患者对固定急救技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导诊管理对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的就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的就诊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扔骰子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挂号管理,观察组采用分导诊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的就诊患者中,分导诊管理能大幅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优化看病流程,提升医疗效率,该模式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部开始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干预,并将实施后的应用效果(患者的满意度及就诊等待时间)和实施前(2014年5月—2015年5月)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后100例患者的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100例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为(28.75±8.61)min,显著短于实施前的(42.65±10.7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管理中应用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可显著缩短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科室工作人员的抽样调查,发现工作规律、就诊高峰与窗口关系、窗口接待能力等,为流程再造和改善诊疗操作规程提供依据。根据统计医院在挂号、收费、取药三个环节的总接待容量基本可满足需要,但仍有明显的排队问题,主要和就诊时段分布不均有关系。解决这种瞬时压力,可以从疏导高峰时段患者流量、增加服务量及操作标准化几个方面探索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随着就医需求的不断增长,优质医疗资源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如何为患者提供方便,节约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门诊工作效率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大型公立医院普遍面临的问题。 方法 基于"互联网+"的大背景,本文通过探讨分时段全预约的就医模式,将每日的就诊时间以半小时为一个单位,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设定每单位时间理论接诊人数,使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能具体到分钟,并通过提供的预约挂号,使得患者在预约时便知晓自己待就诊的时间,具体了解挂号专家门诊时间,减少人员集中和滞留,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实现就诊人群的分流,改善就诊环境。 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部结合医院门诊供需现状,继预约挂号之后,提出分时段全预约挂号体系,通过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体系可有效提高门诊预约率,优化门诊患者时间分布,切实方便患者就医。 结论 分时段全预约多渠道模式的实施,有效改变了患者挂号习惯,提高了预约率,同时也改善了就医环境,使得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利于医院的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门诊患者心理需求,达到增强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改进就诊流程,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方便患者就诊。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例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由分诊护士和导医在患者候诊时询问。针对调查结果,采取就诊时段预约与现场挂号相结合的挂号方式、分时段就诊;细化护士对患者的服务;增加指引标识和温馨提示设置。结果门诊候诊患者最迫切的心理需求是医疗技术、就诊顺序和健康知识。针对性分诊措施起到了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简化就诊流程,减轻候诊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结论掌握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人文关怀服务,能适度缓解患者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为例,阐述数据中台功能架构及关键技术,分析基于数据中台的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应用效果,指出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有助于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改善就诊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张德荣  张秀容 《四川医学》2008,29(5):619-620
目的 探讨川南片区急诊患者就诊特点.方法 系统回顾我院急诊科2006年11月1日~2007年10月31日急诊就诊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总就诊量、新留观患者数、输液组数、出诊次数及不同月份就诊患者数、观察患者数、抢救患者教、输液组教、出诊次数.结果 每日8~12时及16~20时、20~24时就诊患者数量、新留观察患者数、护士输液组数及出诊次数均较其它时段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及P<0.01);11、12两个月就诊患者数、观察患者数、抢救患者数、输液组数及出诊次数均明显高于其它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诊就诊患者在1d中各时段和1年中各月份具有不同的特点,可根据这些特点分时段优化护理资源配置,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休假、进修学习,减轻护士压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