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摘局部义齿戴入口腔就位后,咬合过高不能行使正常咀嚼功能是临床上经常见到的问题。而调改咬合耗时、耗工、耗物,给患者增加了负担。为了提高义齿质量和临床工作效率,笔者多年来就其造成义齿咬合升高的原因和预防进行了探索。 制作义齿前,检查所取石膏模型是否准确,并将模型咬(牙合)面,支托窝上的石膏瘤去除,对准咬(牙合)关系作好咬(牙合)记录。 因游离端或多数牙缺失致咬(牙合)关系不稳定时,应取咬合记录,对准其记录上(牙合)架。用蜡堤转移(牙合)关系时,蜡堤移至模型上不能有变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转移牙合架固定法三维扫描重建牙列石膏模型牙尖交错牙合的精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标准全牙列石膏模型底座分别粘贴直径6.0 mm树脂切削圆柱,于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上平均值牙合架。以100 μm红色马蹄形咬合纸记录后牙区咬合接触点,以咬合记录硅橡胶记录ICO咬合接触,统计咬合纸及咬合记录硅橡胶重叠的咬合接触点数目NA。以模型扫描仪配套转移牙合架分别固定上颌、下颌及位于ICO的上下颌并扫描,利用扫描仪内置配准软件重建模型牙尖交错牙合,保存位于ICO的上下颌模型数据为STL格式。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偏差分析功能分析三维模型的咬合接触点数目NS。将NA作为参考值,NS作为测量值,评价模型扫描仪重现咬合接触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即真阳性率。采用三坐标测量系统Faro Edge获取上下颌模型相对应圆柱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DR作为参考值,构建三维模型圆柱底面圆心并测量其相对应圆心之间的距离DM作为测量值,计算圆心距离偏差。结果:模型扫描仪重现咬合接触点的阳性预测值是0.76、灵敏度是0.81,重建牙尖交错牙合的上下颌特征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是(0.232±0.089) mm,经单样本t检验,特征点对5-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特征点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牙合架固定法较好地再现了咬合接触点的个数和位置,满足临床需求,但该方法重建ICO的特征点距离大于参考值,以此进行修复体制作会导致咬合增高,需要进行临床调磨。  相似文献   

3.
前牙反(牙合)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在进行矫治时,常用后牙(牙合)垫打开反牙合诱导下颌后缩以协助治疗。我们对三例上前牙排列整齐的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连续套冠解剖式后牙(牙合)垫”,效果满意。介绍如下制作方法一、取模、上(牙合)架。取上、下颌工作模,根据咬(牙合)关系将模型固定于(牙合)架上,修整模型。二、设计固位体。在上颌第一双尖牙与第二双尖牙,第二双尖牙于第一磨牙,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设计颊侧邻间钩,用0.7~0.8mm 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在固定正畸治疗结束后5年上下颌咬合关系变化的趋势,并探讨与下前牙拥挤复发有关的因素.方法 对20例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固定正畸治疗前后及保持后石膏模型进行测量.以T2-T1代表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牙合)的变化,T3-T2代表保持前后(牙合)的变化,T3-T1代表错(牙合)畸形治疗前与保持后(牙合)的变化.对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牙合)关系在保持前后大部分指标都有复发的趋势,以下前牙拥挤的复发为甚.下前牙拥挤复发与矫治后下颌牙弓弧度长度减小、戴用保持器时间有相关性.与是否存在第三磨牙并无相关.结论 在临床正畸治疗结束后应坚持戴用保持器,以维持(牙合)关系的稳定.防止随年龄的增长牙弓不断缩短的趋势而造成下前牙拥挤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替牙期个别恒牙反牙合是正畸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如果不进行治疗 ,颌面的生长因长期受障碍则可形成安氏Ⅲ类骨性畸形。因此 ,应尽早矫治以阻断畸形发展。作者在临床中制作带斜导面的塑料牙冠粘结固定在舌向错位的上颌恒切牙上。治疗个别恒牙反牙合 ,具有简单、快速、患儿易配合接受的特点 ,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选择替牙期个别恒牙反牙合患者 2 4例 ,样本选择标准 :所有病例均为混合牙列的上切牙舌向错位 ,磨牙正常牙合关系 9例 ,假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15例。1 2 矫治方法常规取模 ,灌注石膏模型 ,确定咬牙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可调(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牙糌患者2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全可调糌架组)10例、对照组(简单牙合架组)12例,分别采用全可调(牙合)架和简单牙台架制作全口义齿.结果:全可调(牙合)架制作的全口义齿获得满意的开闭口、前伸和侧方运动中的咬合平衡,达到良好的咀嚼功能,临床初戴时无调磨或少量调磨.结论:使用全可调(牙合)架,全口义齿的修复将获得更满意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用于全口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的虚拟(牙合)架程序,并对一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全口义齿进行虚拟调(牙合).方法:用FARO多用途3D激光扫描测量臂(美国FARO公司)的接触式测量头获取(牙合)架开闭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轨迹数据.在同一扫描坐标系下,利用该扫描臂上集成的线激光扫描仪获取正中关系位时上、下(牙合)堤唇、颊面三维数据.应用自行开发的全口义齿CAD系统完成一例全口义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基于(牙合)堤扫描数据,将(牙合)架运动轨迹数据和全口义齿CAD数字模型整合于同一个坐标系.基于Scoll语言开发(牙合)架三维运动模拟、咬合关系检测和虚拟调(牙合)程序.结果:开发了用于全口义齿CAD数字模型的虚拟半可调(牙合)架程序,该程序能自动检测、记录并用颜色梯度显示咬合早接触区、干扰区,并对目标牙齿进行自动调(牙合).将该程序应用于1例全口义齿CAD数字模型的虚拟调(牙合).结论:该研究基于机械半可调(牙合)架建立了一条虚拟(牙合)架的技术路线,并且对在全口义齿CAD过程中应用可调式(牙合)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治疗,寻找一种理想的矫治方法.方法对9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使用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矫治,再用固定矫治整平牙列,调整咬合关系.结果 9例患者的磨牙关系均达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患者侧貌得到很大改善.结论用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能调整骨骼矢状关系不调,矢状关系调整后再进行固定矫治,减少了矫治难度,且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制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显效快,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局部固定矫治技术对替牙期个别牙反(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2例替牙期个别恒切牙反(牙合)的病人,男4例,女8例,年龄9~10岁,前牙因牙扭转或牙轴倾斜而有轻度拥挤.在反(牙合)牙和相邻的切牙上粘贴方丝托槽并结扎片段弓丝.结果 12例反(牙合)在3~16周内治愈,平均治愈时间6周.结论片段弓技术能安全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替牙期个别牙反(牙合),尤其适用于有牙扭转或牙轴倾斜并有轻度拥挤的病例.它体积小、对语言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极小,是一种简便而易被儿童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小儿斜颈的治疗,特别是肌性斜颈,以往治疗方法是:早期(6个月内)手法按摩,不成功者3岁后手术切断胸锁乳突肌,术后行头、颈、胸石膏固定3周以上。但石膏固定过松、过紧或矫形角度不够,需重新更换石膏。隆冬酷夏患儿多有不便。石膏笨重,休息时不易平卧等。我们于1987年7月研制出一种小儿斜颈矫形架,克服了上述缺点,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重度前牙深覆(牙合)板配合固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小平(牙合)板配合固板治疗,临床上已经得到良好的疗效。但是,活动小平(牙合)板配合固板固位差,有些患者不能配合24小时戴用,则达不到平(牙合)板配合固板的作用。如果前牙深覆(牙合)板配合固,深覆盖需要加强后牙支抗戴腭托时,平(牙合)板与腭托相互有干扰。本文采用腭托式(牙合)平板(将腭托展至(?)腭侧形成平(牙合)板)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深覆(牙合)患者12名,由于此方法结合了平板、腭托及固定矫治器三者的优点,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数字化牙颌模型测量的精确性。方法:对30例正畸初诊患者制取上下颌牙颌阴模一副灌制成阳模,制做成研究模型。对完成的石膏模型要求牙齿完整,牙列清晰,并用锥形束CT将所有石膏模型进行扫描,重建石膏模型三维图形,对数字化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将其结果与传统手工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算一致性相关系数(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及绘制散点图来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两种测量方法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测量和手工测量的CCC在0.883~0.999之间一致性均非常好。结论:CBCT三维重建所得的数字化模型清晰,能分辨出明确的尖、窝和边缘嵴,使操作者的辨认选点可靠。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传统手工测量,但石膏的放射阻射性能、石膏模型的厚度对石膏牙颌模型的数字化成像可能有影响,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半年来,对少数牙缺失的部分病例,我们采用快凝塑胶进行活动部分义齿快速成型,制作了活动部分义齿2000多件。现将我们所用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1.灌模:取好印模后立即灌注石膏模型。2.脱模:一般在15分钟后可脱模。但脱模的具体时间应根据石膏凝固的快慢来决定。3.修模和涂分离剂:修整石膏模型,对准(牙合)关系,修去多余石膏。在模型的基底范围内均匀涂上一层分离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使用固定(牙合)垫及Hyrax腭中缝扩展矫治器非拔牙矫治轻、中度拥挤高角反(牙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带固定(牙合)垫的Hyrax腭中缝扩展矫治器非拔牙矫治轻、中度拥挤的高角拥挤反(牙台)患者36例,随访2年.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牙齿排列整齐,覆盖覆(牙合)正常,未出现开(牙合)情况.结论 带固定(牙合)垫的Hyrax腭中缝扩展矫治器非拔牙矫治轻、中度高角拥挤反(牙合),临床效果良好,结果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的方法,并在体外评价此方法的精度以及垂直距离升高量对精度的影响。方法: 招募受试者1例,获取上下颌光学牙列模型、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牙颌图像、下颌运动数据,融合光学牙列模型与重建的CBCT模型,并将融合后的模型配准到下颌运动数据的参考系。根据受试者前牙开口3 mm和矢状位上髁突位于关节窝中部确定再定位牙合垫的颌位,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并3D打印制作再定位牙合垫。受试者试戴牙合垫后拍摄CBCT,观察比较戴入后的髁突位置与设计时的髁突位置。体外模型实验中,灌制一副标准全牙列石膏模型,在底座上粘固标志球体,模型于牙尖交错位上全可调牙合架。扫描模型建立数字化牙列模型,使用超声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牙合架上模拟的下颌运动并重复3次。融合牙列模型与下颌运动数据,基于下颌运动数据辅助确定3个颌位,分别为切点沿运动轨迹升高4 mm、5 mm、6 mm且下颌均前伸2 mm,保存设计颌位为STL格式数据,设计并3D打印制作再定位牙合垫。将再定位牙合垫戴入石膏牙列模型进行 3次颌位扫描,获得扫描颌位的STL格式数据。以下颌模型为共同区域配准设计颌位与扫描颌位,比较上颌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拟合设计颌位与扫描颌位上颌标志球的球心坐标,计算球心在XYZ轴方向上的差值绝对值。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α取0.05。结果: 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和个体下颌运动,建立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的方法,右侧髁突实现了预期的调整,左侧髁突较预期位置偏前下。体外模型实验中,扫描颌位与设计颌位上颌模型的整体偏差(均方根误差)为(0.25±0.04) mm,不同垂直距离升高量的偏差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志球球心在XYZ轴方向的偏差(差值绝对值)分别为(0.08±0.01) mm、(0.30±0.02) mm、(0.21±0.04) mm,不同垂直距离升高量的偏差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了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的新方法,实现多源数据融合、数字化设计与制作并完成个体试戴,证明此方法可行。体外模型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以实现较为精确的颌位调整,其应用效果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改良TPA矫治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推广的可行性.②方法 选取伴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制作改良TPA,每3~4周更换一次橡皮链加力,直至上下颌第二磨牙建立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时停止使用.③结果 25例患者在固定矫治的同时利用改良TPA均在2.5~4.5个月内完成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矫治,后牙覆(牙合)覆盖关系达到正常.④结论 改良TPA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口内装置,制作方法 简便,不要求患者自己配合.  相似文献   

17.
Angle Ⅲ类畸形(前牙反(牙合))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它不仅有碍于颜面的美观,更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咀嚼功能和颜面的生长发育。因此许多学者都提倡早期治疗。常用的矫治器有:(牙合)垫矫治器、斜面导板、固定矫治器及功能矫治器等。功能矫治器的作用是通过矫治器控制(牙合)面部肌肉的功能刺激,选择性地限制或促进颌骨某一部分的生长发育,以影响牙齿的萌生及位置,从而达到纠正错(牙合)的目的。本文中作者采用功能性矫治器(FR—Ⅲ)治疗10例AngleⅢ类错(牙合)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分别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和单纯直丝弓(牙合)间牵引矫正技术,比较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转变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的时间.结果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平均3个月时间,使咬(牙合)打开上下磨牙达接触,覆(牙合)覆盖减少,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调整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对照组平均时间为5个月,二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临床疗效较好,能缩短矫正时间.  相似文献   

19.
可摘义齿是牙列缺失修复的常用方法之一 ,但可摘义齿基托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基托太厚异物感大 ,基托过薄又易折断等。为了避开这些缺点 ,作者采用基托内加入金属网式义齿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作者 1998- 0 7~ 2 0 0 1- 0 9选择 2 5例较为典型的缺失牙患者 ,其中 ,男性 9例 ,女性 16例。年龄 30~ 75岁之间。具体方法如下 :取得准确印模后 ,用工作刀去除小石膏瘤及多余的石膏 ,确定合位关系上牙合架。涂抹分离剂并按临床设计制作卡环架。卡环的弯制尽量小巧秀气 ,折返到腭 (舌 )侧的包埋体部分一定不要过长或过大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分别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和单纯直丝弓(牙合)间牵引矫正技术,比较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转变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的时间.结果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平均3个月时间,使咬(牙合)打开上下磨牙达接触,覆(牙合)覆盖减少,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调整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对照组平均时间为5个月,二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临床疗效较好,能缩短矫正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