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腔隙性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定腔隙性脑梗死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参数。方法 :采用经颅多谱勒 (TCD)对 30 0例经CT或MRI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各主要动脉进行测定。结果 :30 0例腔隙性脑梗死TCD表现 :血流速度缓慢、供血不足 6 5 % ,血流速度异常增高 2 2 % ,血流速度正常 13%。结论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以双侧血流速度峰值对称性下降为主 (P <0 0 5 ) ,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由于侧支循环建立 ,血流速度峰值多正常 (P <0 0 5 ) ,腔隙性脑梗死引起的血流速度异常增高的病因多为高血压 ,TCD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必要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低场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它们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CT、MRI的表现。结果:CT发现腔隙性病灶218个,单发病灶60例,多发病灶70例。腔隙病灶直径最小5mm,最大20mm。MRI发现腔隙性病灶278个,单发病灶30例,多发病灶100例。腔隙病灶直径最小2mm,最大25mm。结论:CT、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MRI比CT更敏感,能发现较早的腔隙性脑梗死,并且可以发现CT未显示的病灶。  相似文献   

3.
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的MRI、CT表现对照,探讨MRI检查对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和优点。方法对6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5例患者MRI扫描发现病灶120个,CT扫描发现病灶84个,扫描包括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等大脑深部的位置。结论MRI检查对早期、微小病变及脑干、后颅窝、颅顶部的病变显示较CT检查更清楚,更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唐秀 《当代医学》2016,(10):36-37
目的:研究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8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经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观察病灶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其检出率。结果经MRI诊断的小病灶(<5mm)检出率(37.5%)显著高于CT的检出率(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其在不同部位的发病情况,则可见MRI在额叶的检出率(27.9%)显著高于CT(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T或者MRI均可以对腔隙性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相对而言,MRI在诊断早期微小病灶的效果上优于CT,是比较理想的诊断方法,值得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该医院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采用MRI和CT检查,根据影像结果 进行诊断,比较MRI和CT检查病灶部位及病灶大小检出率情况.结果 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145个病灶(P<0.05);MRI检查额叶、丘脑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MRI检查内囊检测率,显著低于CT(P<0.05);MRI检查<5 mm病灶数为256个,检出率为34.50%,显著高于CR的<5 mm病灶数为3个,检出率为2.07%(P<0.05).结论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效果理想,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春明 《中外医疗》2009,28(19):161-161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方法,弥补CT对颅内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不足。方法搜集本院临床怀疑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于基底节区或可疑梗死区行HRCT扫描。结果32例正常的病例,经HRCT扫描发现腔梗灶。52例经HRCT鉴别的病灶,21例确认腔梗病灶。19例患者行MRI检查,17名确认腔梗灶。结论IIRCT能够显著提高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性及对伪腔隙的鉴别。MRI诊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分析25例腔隙性脑梗死,CT、MRI的检查及对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有部分患者肢体定位症状与病变部位不符,还有部分患者临床无症状。25例患者MRI扫描发现病灶80个,CT扫描发现病灶22个。结论:MRI对早期病变、微小病变及脑干、颅底、颅顶的病变显示较CT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路径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CT和MRI检查。观察病灶直径、位置、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特征,比较MRI和CT检查对不同部位、不同直径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8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56个病灶。经CT确诊159个病灶,CT检出多发病灶者显著低于MRI检查(P<0.05);MRI检查对额叶、丘脑、小脑处病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内囊处病灶检出率较CT低(P<0.05);但两种检查对顶叶、基底节及脑干处病灶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MRI检查直径<5mm的病灶数为258个,CT检查直径<5mm的病灶数为4个,明显低于MRI检查(P<0.05)。CT检查可见楔形腔隙性阴影,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呈轻度斑片状强化。MRI检查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FLAIR序列上可见多发絮状稍高信号影。结论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但MRI检查检出病灶的能力优于CT检查,且能清晰显示微小病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CT或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根据头颅CT或MRI的结果按有无腔隙性脑梗死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所有对象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相比,其收缩压明显增高,脉压明显增大(P<0.01)。其中腔隙性脑梗死组的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24h PP、dPP、nPP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可能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MRI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MRI影像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是腔隙性脑梗死主要发病因素。临床分型以感觉运动型最多(占57%),MRI检查共发现168个病灶,基底节区最多(占56%),最小病灶为2×2mm。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易多发,MRI是目前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最佳方法。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是防止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闵小三 《大家健康》2017,(10):37-38
目的:对比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7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均给予CT与核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74例患者,MRI诊断69例阳性,检出率为93.2% (69/74),CT诊断61例阳性,检出率为82.4% (61/74),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CT检查与MRI检查所用时间与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均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有效措施,相比而言,MRI检出率更高,而CT操作简单,费用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了CT、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MRI与CT检查。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MRI能较CT检出更多病灶,MRI在内囊和额叶病灶检出率和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MRI在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数量、部位等方面明显优于CT,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宏卫 《当代医学》2012,18(21):55-56
目的 对腔隙性脑梗死进行MRI与C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对比何者在脑梗死的诊断中更优.方法 选取从2009年2月~2010年10月所收治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经过颅脑MRI进行检查确诊.所有病例均通过MRI与CT检查.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MRI共发现病灶543个病灶,主要分布在大脑与中动脉的皮层下.病灶多呈斑点或小片状,病灶大小0.1~2.1cm,其中小于0.5cm的病灶有421个,0.5~2.1cm的病灶为122个.CT共发现病灶85个,病灶呈现斑点、小片状的低密度改变.病灶大小0.5~1.7cm.MRI能较CT检出更多病灶,MRI在内囊和额叶病灶检出率和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腔隙性脑梗死各期中均较为值得推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CT或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根据头颅CT或MRI的结果按有无腔隙性脑梗死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所有对象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其收缩压明显增高,脉压明显增大(P〈0.01)。其中腔隙性脑梗死组的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24hPP、dPP、nPP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可能与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特点及CT、MRI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500例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发病机制、CT和MRI的影像特点及转归的综合分析。结果:明确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为其主要危险因素,CT、MRI大大提高其检出率,MRI为其主要检查方法。结论:正确认识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对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和CT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平县人民医院疑似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3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CT、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经CT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真阳性22例,经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真阳性32例。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较CT高,漏诊率、误诊率较CT低(均P<0.05)。结论与CT相比,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较高,可减少漏诊及误诊,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2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予以所有患者CT和MRI检查,分析与对比2组方法检出病灶情况.结果 CT检出的病灶(210个)明显少于MRI(612个).CT检出119个病灶直径小于5mm,91个病灶直径大于5mm;MRI检出430个病灶直径小于5mm,182个病灶直径大于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MRI检查准确性比CT较高,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伟宏 《中原医刊》2004,31(18):45-46
腔隙性脑梗死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年龄较大的高血压病人。但近年来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有向年轻化发展的倾向,症状和体征又不典型。本人从2000年起收治了100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9.
腔隙性脑梗死120例临床与CT、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腔隙性脑梗死(LI)的临床特征,病因及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CT、MRI证实的120例LI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及CT、MRI表现。结果: 30例患者不具有典型的腔隙综合征;CT能确诊绝大多数的LI,但MRI比CT更优越;高血压是首要发病因素(71.7%),栓子脱落致栓塞的作用值得重视。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痴呆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结论: LI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高血压是LI主要病因,CT、MRI是LI的确诊手断。  相似文献   

20.
刘研 《当代医学》2011,17(3):8-9
目的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尝试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检查诊断手段。方法对24例经CT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儿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检测左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及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同时选取30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并且对患儿治疗前后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患儿双侧颈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上述动脉血流速度减低(P〈0.05)。结论因此我们认为通过高频超声观察患儿的斑块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在临床上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