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滇龙胆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IR、MS、NMR等波谱数据鉴定为肥皂草素(1),异肥皂草素(2),异荭草素(3),龙胆苦苷(4),马钱酸(5),熊果酸(6),α-香树脂醇(7),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8),β-香树脂醇(9),齐墩果酸(10),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11),β-谷甾醇(12),胡萝卜苷(13),棕榈酸(14),硬脂酸(15),三十烷醇(16)。以上化合物在滇龙胆地上部分均为首次分离得到,除化合物4、5外,其余化合物也是首次从滇龙胆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褐皮马勃发酵液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褐皮马勃的化学成分。方法从褐皮马勃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运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褐皮马勃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麦角甾-4,6,8,22-四烯-3-酮,(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胡萝卜苷,麦角甾-7,22-二烯-3-酮,4-酮戊酸,IlludinsⅠ,2-(4-羟基苯基)乙酸乙酯,D-蒜糖醇,对羟基苯甲酸,5-羟甲基-2-呋喃甲醛,甘油的亚油酸三酯,硬脂酸。结论褐皮马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脱皮马勃在化学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竹黄菌发酵液萃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进行竹黄菌的人工培养,并对其发酵液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以筛选天然抗菌新药。方法 采用限定性培养基质,对竹黄菌进行发酵培养,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对萃取物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从野生竹黄菌分离得到竹黄菌无性型3株,并摇瓶发酵,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体外抗菌试验表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4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3.19mg/mL。对白地霉和黑曲霉的MIC和MBC均为0.024mg/mL。结论 竹黄菌发酵液中具有天然抗菌活性物质,且抗菌作用明显,有较广的抗菌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牡蛎状栓菌(Trametes ostreiformis(Berk.)Murr)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牡蛎状栓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经过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过氧麦角甾醇(2)、dyso-densiol(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吲哚乙酸(5)、5-羟甲基糠醛(6)、对羟基苯乙醇(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得,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齿贝栓菌(Trametes cervina (Schw.) Bre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齿贝栓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波谱学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二甲异咯嗪(1)、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N-乙酰酪胺(3)、对羟基苯乙醇(4)、2,3-丁二醇(5)、对羟基苯甲酸(6)、对羟基苯乙酸(7)、对羟基苯丙酸(8)、尿嘧啶(9)和二氢尿嘧啶(10)。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得,其中化合物3、8、10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皱叶酸模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ODS C18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皱叶酸模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二十六烷酸(2)、大黄素(3)、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萘酚(5)、山萘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6)、(+)-儿茶素(7)和(-)-表儿茶素(8)。结论化合物2,4~8为首次从皱叶酸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二杈狗牙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二权狗牙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二十八酸二甘油酯[bis(2,3-dihydroxypropyl)octacosanedioate,1],正三十四烷醇(tetratriacontanol,2),棕榈酸(palmitic acid,3),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palmitate,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圆瓣姜花(Hedychium forrestii Diels.)的根茎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对圆瓣姜花根茎的95%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ODS)、葡聚糖醚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圆瓣姜花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5-hydroxy-3,7,4′-trimethoxyflavone(I),3,5-dihydroxy-7,4′-dimethoxyflavone(II),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4-hydroxy-phenyl)-3-heptanone(III),(5R)-5-hydroxy-1-(3,4-dihydr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3-heptanone(IV),stigmast-4-en-3-one(V)。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药艾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艾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7,3’-三羟基-3,6,4’-三甲氧基黄酮醇(矢车菊黄素);(2)5,3’-二羟基-3,6,7,4’-四甲氧基黄酮醇(紫花牡荆素);(3)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异泽兰黄素);(4)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棕矢车菊素);(5)东莨菪内酯;(6)对羟基苯甲醛。结论:化合物1~2和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石岩枫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硅胶、SephadexLH-20色谱法分离石岩枫全草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石岩枫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鉴定为:ent-13—epi-epoxy-14s,15didydroxylabdan-3-one(I),6,7-亚甲二氧基-5,8-二甲氧基香豆素(Ⅱ),3p。11a-二羟基齐墩果-12-烯(Ⅲ),异香草酸(Ⅳ),棕榈酸(V),齐墩果酸(VI)和东莨菪亭(Ⅶ)。结论7种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得能稳定产生竹红菌素的竹黄无性型菌株,通过人工培育获得其活性成分竹红菌甲素。方法通过组织分离,从野生竹黄子座中分离筛选出无性型菌株0258,进行人工条件下的发酵培养。对其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测定和波谱(UV/V IS、IR、M S)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竹黄子实体分离筛选到一株无性型菌株0258,其能产生稳定的竹红菌甲素。结论首次获得稳定产生竹红菌素的竹黄无性型菌株,解决了竹黄人工培育的种源问题,使竹红菌素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海洋放线菌P19-19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苯丙-酪氨酸二肽(1)、对羟基苯乙醇(2)、丁二酸(3)、2H-1,3-Thiazine-2,4(3H)-dione(4)、尿嘧啶(5)、对羟基苯乙酸甲酯(6)、2-甲氧基-4’-羟基苯丙酸(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斑蝥经光合细菌生物转化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斑蝥经光合细菌生物转化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羟乙基斑蝥胺(1)、N-hydroxyethyl exo-4a-methyl-7a-hydroxymethyl-4,7-oxabicyclo[2.2.1]-heptanes-1,3-dicarboximide(2)、N-[亚甲基-4′-(2′-羟基吡啶)]斑蝥胺(3)、N-[2′-(3′,4′-二羟基苯基)乙酮基]-斑蝥胺(4)、N-乙酰基酪胺(5)、N-乙酰多巴胺(6)、2-(3′,4′-二羟基苯基)-3-乙酰氨基-6-(N-乙酰基-2″-氨基乙基)-1,4-苯并二恶烷(7).结论化合物2、3、4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云南独蒜兰化学成分,发现其活性成分.方法 云南独蒜兰乙酸乙酯提取、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结构.结果 从该药用植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gigantol(1),batatasin III(2),2-methoxy-4,7-dihydr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3),2,7-dihydroxy-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4),2,7-dihydroxy-4-methoxyphenanthrene(5).结论 化合物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云南独蒜兰化学成分,发现其活性成分.方法 云南独蒜兰乙酸乙酯提取、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结构.结果 从该药用植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gigantol(1),batatasin III(2),2-methoxy-4,7-dihydr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3),2,7-dihydroxy-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4),2,7-dihydroxy-4-methoxyphenanthrene(5).结论 化合物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大翅果菊根茎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对高大翅果菊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4个倍半萜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11β,13-二氢莴苣内酯乙酸酯(1),9α-hydroxyleucodin-9-O-β-xylopyranoside(2),11β,13-dihydrolactucin(3),Lactuside B(4)。结论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翅果菊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大叶山楝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的枝叶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大叶山楝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反复利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和NMR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叶山楝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aromadendrane-4β,10β-diol(I),spathulenol(Ⅱ),eudesm-4(15)-ene-1β,6α-diol(Ⅲ),3α-cimnamoyloxykaur-16-en-19-oic acid(Ⅳ),phillygenin(V),3-methoxybenzoic-4-hydroxy acid(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