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多西他赛单药维持化疗+最佳支持治疗,B组患者仅给予最佳支持治疗。结果:A组患者较B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延长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延长4.2个月,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毒副反应显著增加,但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多西他赛可作为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维持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方法 53例一线化疗后达PR或SD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给予多西他赛维持治疗;对照组26例随访观察。统计无进展生存期和毒副反应,PFS比较采用Kaplan-Menier分析。结果入组53例患者,3例出组,50例可评价疗效,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分布均衡(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PFS分别为4.31个月和6.32个月(P=0.018)。结论多西他赛维持治疗可延长中晚期NSCLC的无进展生存期,毒副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合理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培美曲塞组患者化疗前7 d开始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用药前1 d晚上及用药当天早、晚均给予地塞米松片5 mg,口服;培美曲塞500 mg/m2 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1 d为1个周期.厄洛替尼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 mg/d,餐后2 h口服,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组患者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作为观察终点,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培美曲塞组、厄洛替尼组、支持治疗组PFS分别为7.9、6.2、3.2个月,3组患者中位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停药对症治疗后缓解.厄洛替尼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均为轻度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培美曲塞组与厄洛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分别联合奥沙利铂和顺铂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OD组(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和PD组(多西他赛+顺铂)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36.6%和33.3%。两组的总有效率和疾病进展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外周神经毒性?PD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高于OD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外周神经毒性方面,OD组发生率虽明显高于P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PD方案相当,不良反应较轻,治疗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宁瑞玲 《重庆医学》2013,42(3):292-293,296
目的研究培美曲塞和多西他赛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B~Ⅳ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病理类型均为腺癌,培美曲塞组(A组)39例采用培美曲塞单药化疗,多西他赛组(B组)39例采用多西他赛单药化疗,3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时间、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近期有效率:A组与B组有效率分别为76.92%和69.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时间:A组与B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1个月,2.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1个月和7.9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毒性反应:A组药物相关性血液学毒性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培美曲塞和多西他赛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培美曲塞较多西他赛的毒性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疗效比较,并评价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20例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B组20例应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40%;B组总有效率25%.A组治疗方案有效率高于B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水钠潴留、过敏反应和心脏损害,胃肠道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轻微,无治疗相关性死亡.A组治疗期间KPS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A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B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方案.21d为一个疗程,每例患者至少化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χ2=5.79,P〈0.05),其余不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相对较易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卡铂联合注射用磷酸依托泊苷治疗,研究组给予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卡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肿瘤缓解情况、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肿瘤总缓解率和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肿瘤总缓解率和1年生存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5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29例行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方案)治疗,另29例患者行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CAP方案)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48.28%(14/29),对照组为20.68%(6/29),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培美曲赛对比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且ECOG=0~2分患者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分析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 PC组)治疗24例,多西他赛联合顺铂( DC组)治疗21例,2~6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培美曲塞组CR 0例, PR 4例,SD 11例,PD 9例,中位生存期为8.7个月,多西他赛组CR 0例,PR 3例,SD 8例,PD 10例,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两组比较,DCR和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培美曲塞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多西他赛(P<0.05)组。结论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相当,但培美曲塞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老年(≥60岁)晚期NSCLC患者62例,所有病例均为初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给予TP方案化疗,并于化疗第1天起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如患者能够耐受,1周后加量至200 mg/d,21 d为1个周期,连续口服3个月;对照组31例,给予,TP方案化疗。入组的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43.3%,对照组为38.7%(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7%和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好转率、食欲增加率及体质量增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治疗组为7.97个月,对照组为5.9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治疗组为12.71个月,对照组为11.23个月,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Ⅰ级脱发、白细胞减少、肌肉关节痛及恶心呕吐,ⅢⅡ级脱发、白细胞减少、肌肉关节痛及恶心呕吐,Ⅲ级发生率均较低,2组除恶心呕吐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沙利度胺相关的出血、血栓及ⅢⅣ级发生率均较低,2组除恶心呕吐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沙利度胺相关的出血、血栓及Ⅲ级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沙利度胺联合T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提高了患者的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晚期NSCLC(腺癌和鳞癌)患者,腺癌和鳞癌患者均分为未治疗组、化疗组、靶向治疗组及化疗+靶向治疗组.靶向治疗服用厄洛替尼.通过生存分析比较各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总生存期(OS).结果 肺腺癌及肺非腺癌各自的四组间,中位PFS、OS均存在统计学差异,靶向治疗组中位PFS、OS均较未治疗组的长.肺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的中位O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厄洛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位PFS及OS较未治疗者长;厄洛替尼治疗的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型者中位OS较野生型者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比较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多西紫杉醇+草酸铂)与单纯化疗(多西紫杉醇+草酸铂)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71例经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确诊为转移性或复发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入三组:高剂量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组(治疗A组)25例、低剂量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组(治疗B组)20例及单纯化疗组(对照组)26例(A组+B组为治疗组,C组为对照组)。每例患者至少治疗两个周期以上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A组、B组、C组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52.00%、45.00%、38.46%;三组疗效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三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提高率分别为76.00%、45.00%、15.38%;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改善(P〈0.05),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三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2.00%、35.00%、65.38%;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0.00%、45.00%、46.15%;治疗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化疗后外周血中细胞免疫指标(CD4、CD8值)较化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的外周血中细胞免疫指标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能够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且艾迪改善生活质量的程度与剂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l,ERCC 1)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 1(Subunit mL of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RRM 1)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化疗药物选择在晚期NSCLC病人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8例III或IV期NSCLC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子标志物的蛋白表达。将晚期NSCLC病人分为分子标志物指导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用分子检测方法检测ERCC 1、RRM 1分子标志物,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化疗方案。B组为未经分子标志物检测的经验治疗组。经过化疗后,观察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ve-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基于分子标志物检测指导下选用的化疗方案比经验性化疗方案的有效率明显提高(χ^2=5.707,P=0.017),PFS明显延长(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OS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化疗方案能够提高化疗有效率,显著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在分子标志物指导药物选择的策略下应用,将取得更高的治疗缓解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氟尿嘧啶类、紫杉类、铂类药物不同组合方案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探讨晚期食管癌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2年5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7例晚期或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化疗方案进行分组,将采用氟尿嘧啶联合铂类、氟尿嘧啶类联合紫杉类、紫杉类联合铂类以及三药联合方案治疗的患者分为A(22例)、B(21例)、C(39例)、D(15例)四组,分析各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四组患者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5.5%、42.9%、48.7%、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分析,四组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三药联合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一线治疗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化疗相关毒副作用均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便秘,D组腹泻和手足综合征发生例数较C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氟尿嘧啶、紫杉类、铂类药物不同组合方案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效果并无明显差异,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表现不同,三药联合方案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对体力状况评分较好患者可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NSCL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2组均给予联合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皮下注射,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T细胞亚群联合测定,并观察合并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免疫功能变化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D_4+及CD_8+及CD_8+变化不明显(P>0.05),CD_4+变化不明显(P>0.05),CD_4+/CD_8+/CD_8+比值降低(P<0.05);治疗组CD_4+比值降低(P<0.05);治疗组CD_4+及CD_4+及CD_4+/CD_8+/CD_8+升高(P<0.05),CD_8+升高(P<0.05),CD_8+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CD_4+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CD_4+及CD_4+及CD_4+/CD_8+/CD_8+高于对照组(P<0.05)。(2)感染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发生感染性疾病16例(30.77%),对照组发生感染性疾病18例(37.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1,P<0.05)。(3)生存时间比较: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12.9个月vs.11.9个月,P<0.05)。结论胸腺法新能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降低因合并感染而发生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和三线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ⅢB期和Ⅳ期接受二线或三线厄洛替尼治疗的NSCLC患者,其中84例患者接受厄洛替尼二线治疗,61例患者接受厄洛替尼三线治疗。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厄洛替尼二三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15.5%和13.1%(P=0.69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1.9%和60.7%(P=0.87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000个月和3.330个月(P=0.334),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1.770个月和25.830个月(P=0.461)。两组不良反应近似。结论厄洛替尼用于晚期NSCLC二线治疗或三线治疗,两者疗效相当。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8例.根据化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3D—CRT,观察组予以3D—CRT并紫杉醇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部分患者(PR)、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而病情恶化(P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36%、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96,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可能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比较优化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雷替曲塞与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期。方法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5例,23例(A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22例(B组)采用5-Fu/LV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观察疗效、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并随访及观察无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结果 A、B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分别为42.86%和15.00%(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95%和65.00%(P〉0.05);A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高于B组,B组呕吐发生率高于A组,但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8.9个月和5.6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9个月和10.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2.4%和40%(均P〉0.0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是晚期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案,疗效优于传统的5-Fu/LV联合奥沙利铂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磷酸盐对晚期乳腺癌生存及骨转移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在中国石油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5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情况分为两组:早期治疗组(21例)患者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磷酸盐治疗,晚期治疗组(29例)在确诊骨转移之后开始应用双磷酸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骨转移发生率及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治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显著长于晚期治疗组(χ2=4.567,3.924,P<0.05),早期治疗组患者的骨转移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治疗组(χ2=3.954,P=0.046),确诊骨转移时间(20个月)显著晚于晚期治疗组(17个月)(χ2=4.644,P=0.031);两组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双磷酸盐治疗晚期乳腺癌,能够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减少并推迟骨转移发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