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应用低分子肝索组(应用组);常规组给予阿斯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硝酸酯类常规治疗;应用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速避凝0.4ml每12minl次,疗程7d,每天观察心绞痛发作程度、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结果 1w后总有效率:应用组91.4%,常规组61.3%(P〈0.01)。应用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砖论在常规治疗慕础上加用速避凝治疗UA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孙大勇 《广东医学》2002,23(4):425-42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UP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观察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速避凝组(观察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对照组为68%(P<0.05);观察12周,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3例发生心肌梗死(11%);观察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避凝,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吴和波 《医学文选》2002,21(5):615-616
目的:观察速避凝(低分子肝素)加力抗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病人被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加力抗栓治疗组和力抗栓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速避凝(fraxiparine)0.4ml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7天两组病人均每天服250mg力抗栓以及接受了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来判定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加力抗栓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91.1%,82.3%)均明显优于单用力抗栓治疗(56.6%,46.66%),两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以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单用力抗栓治疗更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将 5 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及常规治疗加速避凝组 (治疗组 ) ,疗程 1周。结果显示 :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2 .3 1% ,对照组为 65 .3 8% ;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认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避凝 ,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每日2次,连续7天;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周后评定疗效。住院至少7天,随访至治疗后30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率27.2%,总有效率63.6%,两组比较显效及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轻度出血发生率为6%。治疗后30天,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治疗组为3%,对照组为24.2%,两组比较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30天后死亡和复合心脏事件的发生,无需常规监测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使用简便、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方杰  王青 《中原医刊》2007,34(15):81-81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6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d,硝酸甘油10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缓援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d,低分子肝素50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0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硝酸甘油及低分子肝素。两组其他治疗用药相同。两组病例于治疗10d后作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8.3%)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1.7%),治疗组总有效率(81.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加静滴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速避凝加静滴硝酸甘油组(A组)和静滴硝酸甘油组(B组)及常规组(C组),疗程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A组93.33%,B组66.67%,C组46.67%,观察3个月(12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而B组和C组共有7例。A组发现5例皮下注射瘀斑外,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用速避凝加静滴硝酸甘油加常规治疗UAP安全有效,但要注意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分析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变化,评价低分子肝素疗效及优点。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显效20例,显效率为69.2%,有效5例,有效率19.73%,无效3例,无效率11.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方便。不需监测凝血时间,出血及并发症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同期入院71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与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U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 6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 33例 ,对照组 35例 ,其中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治疗 10天 ,对照组用硝酸甘油治疗 ,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4 85 % ,与对照组的 6 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且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1.
吴浩  刘宏 《中国医药导刊》2002,4(4):277-277
目的:观察降纤酶,低分子肝素与尼莫地平合用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脑梗塞患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静点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脑复康;治疗组30例,静点降纤酶,尼莫地平,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有效+显效26例,总有效率86.6%(26/30);对照组有效+显效18例,总有效率61.4%(18/28);经x^2检验,P<0.05。结论:用降纤酶,低分子肝素与尼莫地平合用治疗急性脑梗塞比单用扩血管药有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建  蒋涛  刘思泰 《四川医学》2002,23(3):236-23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钠组(治疗组),疗程为10天,结果:10天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3%,对照组为76.32%(P<0.05),观察8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AMI,对照组2例(5.26%)发生AMI。结论: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UA患者78倒,随机分为治疗组40倒与对照组38例,其中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连用7天,连续观察2周,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对UA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需要积极处理的出血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5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10d;阿司匹林0.3g,每日1次,口服,连用3d后改为0.1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剂300mg,然后75mg,每日1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随访至治疗后90d的心脏事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71.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2.3%),对照组发生4例(9.5%),心脏死亡治疗组为1例(2.3%),对照组为3例(7.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产生协同的抗血栓效应,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VC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速速凝治疗,疗程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07%)(P<0.05),而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也具显差异(P<0.05),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避凝,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性事件发生率,且该药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曲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111-1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7天,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6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无变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治疗后好转;对照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5例,其中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肝素组(80人):1)低分子肝素钙0.4ml(4100U)2次/日,腹壁皮下注射,连用1周。2)肝素钠6250U溶于生理盐水500ml20滴/min维持静点,同时监测APTT,不超过正常时间2.5倍(肝素钠一般每目不超过3万U)连用1周。对照姐(80人);降纤酶5U1次/目静点,连用l周。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本项目肝素治疗组总有效率91%、降纤酶对照组总有效率40%对比P〈0.001,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半年复发率肝素组12.5%、降纤酶组50%.对比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证明应用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可靠。结论 通过本项研究,我们认为应用肝素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安全、可靠、有利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向征  宿博  宋毅 《四川医学》2002,23(3):248-249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40例U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抗心绞痛常规药物基础上,治疗组(19例)用降纤酶5U(首剂10U)加入N.S150ml中静滴,隔日1次共6次;对照组(21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右旋糖酐-40,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共10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及71.43%,二组电图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61.90%,组间Ridit分析前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并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降纤酶对UAP有较好疗效,并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速避凝(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通过使用速避凝及复方丹参注射液随机开放性对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速避凝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为79%,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为59%,总有效率7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尿激酶3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30min滴完,每日一次,连续5d为一疗程,观察心绞痛、心电图、凝血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UA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