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药药性基本理论之一。现将近年来有关“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资料归纳,整理如下:1 验证“十八反”、“十九畏”理论合理性的某些实验研究许多实验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在“十八反”,“十九畏”中有相当一部分药物确实属于配伍禁忌,这使古人用药经验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现代科学的理性认识。如:1.1 多次实验证明,人参与藜芦合用后,毒副作用明显增强。根据如下:(1)  相似文献   

2.
论中药“拮抗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拮抗配伍”一词,来说明中药的一种配伍规则。阴阳的相互资生、消长、转化是拮抗配伍的理论基础,病证自身属性是拮抗配伍的依据。拮抗配伍是中药应用的重要规则,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泻不伤正、反佐、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等用药方法,都体现拮抗配伍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3.
引进“拮抗配伍”一词,来说明中药的一种配伍规则。阴阳的相互资生、消长、转化是拮抗配伍的理论基础,病证自身属性是拮抗配伍的依据。拮抗配伍是中药应用的重要规则,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泻不伤正、反佐、扶正法邪、标本同治等用药方法,都体现拮抗配伍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中药方剂中有效成分的配伍问题,提高用药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靠现代技术进行有效成分配伍。通过举例说明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伍应用,阐述方剂配伍的优点及意义。结果: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使得用药更加准确,更具针对性,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好。但仍须进一步利用现代技术对成分进行分析和配伍,深入研究。结论:现代技术对方剂有效成分配伍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源自《本经》提出的“七情”中的“相反”,既药物相互〈br〉 配伍后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因而后世医者大多望而生畏,不敢轻易用取禁忌配伍的方药。然而十八反是不是纯粹的配伍禁忌,各代医家也各持所见。但至今从未有学者探讨“十八反”中“攻”“、战”“、叛”三字相互关系,是否与“反”字都同出一辙,本文将通过对十八反历史以及相关文献的分析,辨析“十八反”中“反”与“攻”“、战”“、叛”四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悉古人所创“十八反”歌诀的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疾病缩减效应假说,认为这一假说可解释中医用药规律及中药配伍提高疗效的机制。并以胃溃疡病作为病理模型,理中汤为对象,进行拆方实验,以验证疾病缩减效应是否存在,揭示疾病缩减效应假说的科学性及其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1种中药制剂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方法,分别将11种中药制剂与常用注射液配伍再观察其物理、化学变化.结果 除了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其他药物在常用输液中不宜配伍外其他均可宜.结论 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输液配伍可能发生配伍变化,为了安全合理有效用药,临床用药中中药制剂尽可能分组使用.  相似文献   

8.
麦冬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古今医家对其运用娴熟,临证中有多种对药形式。药对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之一。该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整理总结了麦冬与补气、滋阴、清热、化痰、收涩、补血中药的几种典型药对配伍形式,并认为其配伍在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等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下,符合七情和合的用药法度,临床参考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伍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药配伍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中药学中的配伍 ,即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 ,将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二是指在方剂学中的配伍 ,即药物按君臣佐使的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比例。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 ,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因此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通过配伍 ,能增效、减毒、扩大治疗范围 ,适应复杂病情及预防药物中毒。中药的配伍决不是药物之间的简单相加 ,配伍用药的恰当与否 ,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配伍规律中体现了中医基本理论和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十八反,十九畏”药物临床应用现状: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配伍禁忌。二千年来被临床工作者视为不可逾越的常规,不但是历代医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也是现代中医工作者不断探讨和验证的问题。不少学者为了发掘,整理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对“十八反、十九畏”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我们可以预料彻底揭开“十八反、十九畏”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1.
盖雪  张英芬 《河北医学》2004,10(10):953-953
目前中成药的种类日趋增多,有的成份相当复杂.多则几十味中药。而且与西药片剂极易混淆。在临床上常见到一些患者将中成药与西药同服,因为不了解中成药所含的中药成份以及与西药的配伍禁忌而产生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医务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中成药的中药成份与西药配伍所产生的药理、化学、物理等方面配伍禁忌,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2.
和合思想在中国哲学及文化中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的重要体现。“和”有和谐、包容、合而为一之意,“合”为统一,把握大道之意。著名中医学家薛伯寿教授认为中医学大道至简,因此执简驭繁是临证关键。薛老在临床过程中,处处体现谨守和合思想。在遣方用药中,善于针对不同疾病多运用调和阴阳、表里分消、补泻同用、寒热并用、调畅气血、升降互用等治则综合运用。在方剂配伍以及用药剂量方面,认为中药配伍本身就是和合增效减毒思想的具体反映。药物配伍是通过有效整合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临床用药或从七情配伍,或遵脏腑配伍,或依性味配伍,随证而变,灵活组方施治。其他如待人谦和、与人为善,药物治疗与心理调节相辅相成等亦体现和合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中药复方包含中医药医理、思辨和配伍规律,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精髓。中药复方临床疗效来源于其内在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可以进一步阐释中医药理论,明确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液质联用技术不仅拥有液相色谱的优越分离能力和检测灵敏度,还拥有质谱的高选择性和强大的定性专属性,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复方成分的结构鉴定、含量测定及体内代谢等诸多方面。本文对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  相似文献   

14.
赵慧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265-3266
目的:探讨中药调剂的内涵及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方法以180份中药处方为分析研究对象,对中药调剂进行处方分析,观察处方书写不规范、用药内容疏忽、中药配伍禁忌、用药剂量和用法错误等问题的发生率。结果中药调剂未出现药物配伍禁忌、药物剂量和用法错误、用药合理性问题;仅出现1例处方书写不规范(漏写给药剂量),告知开具处方医师后及时纠正,未引起用药错误问题。结论中药调剂中进行处方分析可及时发现并改正处方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人为用药错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还能为中药调制做好准备,提高药物疗效,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对是古今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奥妙的内涵。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对药的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方剂的配伍规律,可以减少盲目性,提高组方水平和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对配伍组合的现代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药对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组成简单却具备配伍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优势,具有内在的组合变化规律与丰富奥妙的科学内涵,也是复杂方剂组成的基础.本文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对其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与中药新药发现提供借鉴,为中药药对的现代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祖国医学中,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界多年来存在争议的问题。瓜蒌反乌头,又是中药十八反的内容之一,最近我们做了瓜蒌与乌头类药材配伍后的急性毒性实验、离体蛙心灌注、镇痛实验、心电图测定及部分组织切片的观察,以期有益于探讨中药十八反的实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生地黄、熟地黄在功效、用药规律方面的异同。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3月含生地黄处方196份,含熟地黄处方229份,共计425份,对与生地黄、熟地黄配伍的中药、中药类型等用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与生地黄配伍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中清热药占26.65%,补虚药占25.21%;配伍频率较高的中药中当归占83.16%,甘草占77.55%;与熟地黄配伍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中补虚药占30.02%,清热药占24.61%;配伍频率较高的中药中当归占94.76%,白芍占88.65%。结论:生地黄、熟地黄二者与单味中药的配伍、合用功效有较多相似之处,但所治疗病证大为不同。生地黄适用于阴虚或伴气滞者,熟地黄适用于阴血虚而无热或精血亏虚较重或肾经不足者。  相似文献   

19.
对药又称"姊妹药"或"药对",是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相互配伍的形式,同时也是单味中药应用向复方过渡的重要环节。在中医临床用药组方上,通过两味中药之间的配伍,药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两味药形成固定搭配,起到增加临床疗效、降低中药毒性的作用。对药是单味中药与方剂之间的桥梁,是方剂所含的规律性特征与辨证施治的内涵体现。随着医药学的发展,通过对对药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研究,有助于增加对中药配伍规律的理解,扩大药物的临床治疗范围,提高用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治疗法则与方药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兔动脉粥硬样硬化模型,观察了桃红四物汤、六味地黄汤、涤痰汤、非诺具特,乐脂平抗AS作用与机理,进一步将挑红四物汤与水蛭等中药配伍;六味地黄汤与党参等中药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补肾健脾药配伍;益气活血,滋肝补肾、泻浊利湿药配伍进行实验。探讨了不同疗法相互配伍,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