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了解3~7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情况,寻求一套适合学校、家庭共同早期干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对我校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3~7岁儿童进行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RQ)调查。结果共调查309例儿童,男178例,女131例。其中有16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为5.18%,男13例,女3例,男女比例为4.33:1。经过6个月的行为干预,3例因家长不配合干预失败,3例行为量表总分下降明显,行为量表总分等于或小于20;10例行为量表总分下降不明显,行为量表总分虽有所下降但仍大于20。结论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影响ADHD预后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儿童进行PRQ调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ADHD。ADHD的治疗必须由患儿、家长、教师、医师4方面互相配合,从药物、心理、行为干预等多方面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名儿童多动症,以注意缺陷、多动不宁、冲动任性为主要表现,是最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该病与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品行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等其他行为精神疾病有很强的共患病倾向,据报道高达50%的ADHD共患ODD[1].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以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分散、多动或抽动为核心症状的儿童行为问题.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治疗儿童ADHD的有效方法,因其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已常常用来治疗儿童ADH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家长的治疗态度,为ADHD患儿的治疗创造条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61例ADHD儿童的家长的治疗态度及其家庭背景(家庭居住地域、家长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长对ADHD的认识)进行分组调查分析;记录家长对药物利他林的取药、副作用等知识,心理咨询费用及南宁市区外患儿家庭的交通情况、交通费用的反映情况。结果ADHD儿童治疗组家长与未表态治疗组家长的治疗态度的差异,与家庭居住地域、家长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长对ADHD的认识有关(P<0.05)。61例ADHD儿童的家长(100%)认为利他林取药不便;57名ADHD儿童的家长(93.44%)担心药物利他林的副作用;53名ADHD儿童的家长(86.89%)认为心理咨询费用高;28名南宁市区外家庭的ADHD儿童的家长100%认为交通不便及交通费用较大。结论ADHD儿童家庭居住地域、家长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长对ADHD的认识与家长的治疗态度的相关性,应给予重视。加强ADHD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增加心理治疗就医点和减少咨询服务费用,是提高ADHD儿童家长的积极治疗态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玥 《微创医学》2006,25(2):314-3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d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儿童尤其学龄期儿童最常见的可遗传的行为疾病,全球范围内儿童的发病率约为3%~10%,男女比例为4~9:1.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ADHD候选基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和优势对数评分(LOD scores),确认有6个染色体位点(7p、10q26、15q、16p13、17p11)及至少20个微效候选基因与ADHD有连锁或相关[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气质特征及心理治疗.方法 采用Carey儿童气质量表系列中8~1 2岁儿童气质问卷对68例8~12岁的ADHD患儿进行测查.其中38例ADHD患儿进行了认知行为综合训练,治疗前后分别用气质问卷、教字划销测验进行评估,然后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 ADHD组儿童的气质类型和常模组比较有显著差异,ADHD组儿童的气质维度明显增高的因子有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持久性、注意转移、反应阈.38例进行认知行为综合训练的ADHD患儿,治疗后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持久性四个气质维度的得分明显下降,数字划销测验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 根据患儿的气质特征,制订个性化的家庭认知综合训练方案,对ADHD患儿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特点及其共患病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初诊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ADHD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统计ADHD共患抽动障碍、癫痫、孤独症谱系障碍情况。结果共入选2 330例ADHD患儿,男1 793例(76. 95%),女537例(23. 05%),年龄3~18(8. 71±3. 66)岁,其中3~6岁594例(25. 49%),7~12岁1 429例(61. 33%),13~18岁307例(13. 18%)。ADHD共患抽动障碍患儿469例(20. 13%),男、女性ADHD患儿抽动障碍共患率分别为20. 69%(371/1793)、18. 25%(98/537),男、女性ADHD患儿抽动障碍共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43,P> 0. 05)。ADHD共患癫痫患儿355例(15. 24%),男、女性ADHD患儿癫痫共患率分别为13. 50%(242/1 793)、21. 04%(113/537),女性ADHD患儿癫痫共患率高于男性(χ2=7. 016,P <0. 05)。ADHD共患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83例(3. 56%),男、女性ADHD患儿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率分别为3. 40%(61/1793)、4. 10%(22/537),男、女性ADHD患儿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85,P> 0. 05)。2 330例ADHD患儿中,1 368例接受药物治疗,ADHD患儿接受药物治疗率为58. 71%(1 368/2 330),男、女性ADHD患儿接受药物治疗率分别为54. 55%(978/1 793)、72. 63%(390/537),女性ADHD患儿接受药物治疗率高于男性(χ2=7. 067,P <0. 05); 367例患儿接受ADHD训练治疗,ADHD患儿ADHD训练治疗率为15. 75%(367/2 330),男、女性ADHD患儿接受ADHD训练治疗率分别为16. 62%(298/1 793)、12. 85%(69/537),男、女性ADHD患儿接受ADHD训练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61,P> 0. 05)。结论男性儿童ADHD发病率较高,ADHD患儿存在一定的共患病发病率,在诊断与治疗时应注意ADHD共患病,给予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ADHD患儿治疗率较低,应提昌早期积极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IVA-CPT)对儿童多动症(ADHD)的诊断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①采用IVA-CPT.测试法对129例临床疑似多动倾向的儿童进行测试,根据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得分,确定ADHD儿童并分型;②对经IVA-CPT测试后确定为注意缺陷型ADHD 33例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并作治疗前后商数得分对比.结果 129例儿童IVA-CPT测试,30例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得分均>85,不支持ADHD;25例两个商数均<85为混合型ADHD;17例综合反应控制商数<85为多动型ADHD;57例综合注意力商数<85为注意缺陷型ADHD.33例注意缺陷型ADHD儿童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综合注意力商数在治疗20次后,57.8%(19/33)转为正常;治疗40次后,75.8%(25/33)转为正常,综合注意力商数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 IVA-CPT测试可提供ADHD儿童的诊断及分型依据;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ADHD儿童注意力集中水平,为提高注意力、改善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通常称为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障碍,其主要临床症状有注意涣散、活动过多和冲动。对于ADHD的治疗尚存争议,争议焦点就在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效果的争议。近年来兴起了对于ADHD的综合治疗措施,将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合理恰当地综合起来,其效果往往优于单一治疗方法,为ADH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有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学龄儿童患病率为2%~10%。ADHD通常于6岁前起病,70%患儿症状可持续到青春期,1/3可延续至成年。现将我们采取心理治疗及中、西医治疗ADHD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邹莹  赵江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958-960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有轻微脑功能障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或行为障碍的一组综合征。ADHD临床可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三种亚型。国内报道ADHD的患病率为1.5%~10%,一般男孩多于女孩,男女之比约为(2~9):1,早产儿童患病更多。其主要发病原因可与生物和遗传因素、脑损伤、成熟迟缓及有害物质影响等有关。目前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最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之一。据统计,美国学龄期儿童ADHD患病率为3%~5%[1],国内儿童ADH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3例ADHD患儿分为三组,每组31例。A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B组给予利他林治疗,C组予心理咨询治疗。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54.84%)低于B组(83.87%),但高于C组(29.03%),三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对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的ADHD儿童,生物反馈治疗效果较好,综合治疗(药物、行为干预及加强训练、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苏志暖 《现代医学》2010,38(2):122-124
目的:观察长效制剂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专注达)单药治疗儿童不同类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单药使用专注达治疗临床诊断为ADHD者50例(注意缺陷为主型9例、多动-冲动为主型11例、混合型30例),治疗前后进行自身对照开放性研究.平均治疗4~8周,记录ADHD临床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同时对其中12例进行2年的跟踪随访.结果:本组50例中显效占26.0%,有效占50.0%,无效占24.0%.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者显效依次为22.22%、27.27%、26.66%,有效依次为44.44%、54.54%、50.0%,总有效率达76%.结论:专注达单药治疗儿童不同类型ADHD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不良反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未发现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5.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症以注意障碍、冲动行为、容易分心以及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在学龄儿童的发病率为5%~9%,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4~9)∶1[1]。关于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儿童癫痫患者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现状及其亚型特征;探讨癫痫自身的多种因素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标准编制的儿童ADHD临床诊断性会谈量表对145例癫痫儿童进行评估,并与8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45例癫痫儿童ADHD的检出率为46.8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24%.癫痫儿童ADHD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型;除苯巴比妥外未发现其他各种常用抗癫痫药物与ADHD的发生有关.回归分析服药治疗的癫痫儿童共患ADHD的可能相关因素,显示癫痫控制与否与其共患ADHD明显相关;回归分析首次发作的癫痫儿童共患ADHD的可能相关因素,未发现所列的因素对ADHD的发生有影响.结论 癫痫儿童共患ADHD的风险较正常儿童高,以注意缺陷亚型常见;癫痫控制与否与其ADHD的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 ADHD)是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一种心理与行为疾病. 其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ADHD患病因素被不断的发现, ADHD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由原来的西医西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到近几年新兴的心理行为治疗、脑电生物技术治疗及饮食治疗等. 本文对ADHD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深入了研究,旨在为ADHD儿童早期预防及治疗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儿童血铅水平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血铅水平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50例确诊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ADHD组)及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外周静脉血血铅浓度水平,并对血铅浓度水平与ADHD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DHD男孩多于女孩,ADHD儿童铅中毒率为28%,对照组为8%,ADHD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 显示,高血铅浓度水平与ADHD存在密切关系.结论 血铅高浓度水平可能为ADHD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积极广泛开展儿童铅中毒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周淑新  王伟刚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9):1771-1774
注意缺陷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为慢性神经生物学行为障碍,根据诊断标准和人口学研究,学龄儿童患此障碍率为2%~16%.ADHD的症状影响了儿童的认知、学习、行为、情感、社交和发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儿童、少年时期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临床绝大多数(79%)存在共患精神病理状态,其中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最常见,在儿童和成人病例中占60%以上~([1])。临床发现,TD共患ADHD患儿容易有更多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