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3月进行治疗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60例和对照组(AF系统内固定组)60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术前术后脊柱畸形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术后脊柱畸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经前路应用中华长城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前瞻性地研究其内固定治疗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采用经胸膜外或腹膜后入路,对18例胸腰段骨折行前路中华长城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固定,前路彻底减压,取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结果1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均获9个月~24个月随访,平均12.7个月。椎间植骨均获成功。随访期间未见后凸畸形复发或加重,神经功能获1级以上恢复者达92.3%.有1例发生了断钉,幸未造成副损伤。结论经前路手术减压直接彻底,可获得神经功能最大改善。中华长城钉棒系统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便,内固定材料由钛合金制造,生物相容性好,不必二次取出,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选尚 《吉林医学》2011,(5):962-963
目的:探讨和总结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正中切口,应用手法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伤椎平均复位率在95%以上,脊柱损伤局部稳定性得以重建。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符合脊柱稳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是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非常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的理想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01月48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A、B两组,每组24例患者。其中A组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板(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组,B组一期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组。每组又分成病灶累及单个椎体组(A1,B1)和累及多个椎体组(A2,B2)。分别对比研究A1,B1和A2,B2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植骨融合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 A1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B1组,B2组矫形率、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A2组。结论累及单个锥体时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板(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较为理想;累及多个锥体尤其脊柱后凸角度偏大时采用一期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更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后路钉棒系统加自体骨植骨、病椎植骨成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 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管后路减压、横突及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固定,并应用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病椎椎体成型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继发脊柱后凸畸形.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椎体融合30 例,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长期随访无明显椎体再压缩.治疗效果:优33例、良10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86%.结论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病椎内植骨成型术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了解应用3种前路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效果。②方法 2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在进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后,分别应用AO圆棒内固定系统、TSRH棒钉系统和SDRS棒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比较手术情况、神经恢复情况及随访时椎体角度丢失情况。③结果 随访3~38个月,所有病人治疗效果满意,内固定物本身未造成并发症。④结论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可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为早期功能锻炼奠定了基础,在脊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4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比较,观察其局部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恢复。结果46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0.5-5a,平均2.2a。X线片提示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6°恢复到3°,畸形得到纠正,植骨均已融合,伤椎高度平均恢复94.5%,未出现钉棒松动、断裂。神经功能ASIA分级恢复1级23例,恢复2级9例,恢复3级2例,无恢复5例,与治疗前比较p〈0.01(x^2=16.327)。结论对于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前路减压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I期内固定植骨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目前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的手术效果临床总结,探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入路,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按Frankel分级进行6周至2年的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结果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术后脊髓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合理地使用内植物,后路和椎弓根固定系统不能治疗所有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病人,前路手术虽然减压彻底,植骨融合效果很好,但固定效果并不比后路效果好;对胸腰段三柱骨折的不完全截瘫病人,而且骨折块突入椎管超过50%,最佳的手术方案为前后路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的应用价值,以及Z—plate钢板系统在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前路减压、植骨加Z—plate钢板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疗效满意,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3例患者12例获3~1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4.8个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随访时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脊柱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具有切实可行的减压效果及良好的固定作用。Z—plate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植入方便,固定可靠,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特点,评价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USS/RSS)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8~2011年在该院经过CT、MRI诊断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低位胸椎组( T10-11~T12L1)17例,高位腰椎组(L1-2~L2-3)13例.30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侧前方入路,摘除胸腰段突出的椎间盘并进行椎管减压,椎间应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并用钉棒( USS/RSS)系统内固定.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能早期离床功能锻炼,疗效可靠,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结果表明,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系统(USS/R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可稳定脊柱,减压彻底,避免损伤脊髓,融合和固定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震 《西部医学》2011,23(8):1500-1501
目的观察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管狭窄合并双下肢全瘫或不全瘫患者进行经前路切开复位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复查X片及CT均复位满意,椎管减压彻底;随访时间最长两年,最短八个月,植骨均已融合,无断钉松动等并发症,脊髓及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牢固,减压彻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先采取后路切开术,进行复位,再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行内固定,最后选择性实施椎管减压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随访3.5年,38例患者术后的Frankel分级评分较术前均有所增加,平均增加了1~2级.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选择性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前路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1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并Z—plate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植骨愈合时间3.5个月。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10例,B级5例,C级6例,D级3例,E级7例;术后有2例A级无神经功能改善,其余皆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胸腰段骨折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安全可靠,能对脊髓充分减压,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生理曲线。脊柱高度恢复,无松动、断钉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刘宇军 《四川医学》2012,33(3):503-504
目的探讨应用脊柱前路减压单棒内固定系统进行脊柱结核前路手术的效果。方法应用此器械对46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单棒内固定手术。其中胸椎结核24例,胸腰段椎体结核15例,腰椎结核7例。结果 46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术后结核控制满意,无再发窦道,有神经功能的损害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恢复,照片显示植骨46例融合,融合时间平均24周,无断钉松动。结论在保证对结核病灶的彻底清除后采用前路两钉单棒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固定节段短、稳定性可靠、费用低廉的优点,对需行脊柱前路减压内固定的结核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孙选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14-341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24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均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比较治疗前后脊柱后凸和侧凸Cobb角变化情况,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判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脊柱后凸和脊柱侧凸Cobb角均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有显著好转(P<0.05),没有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7例胸腰段结核病患者,根据累及椎体及病变严重程度分别选择单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单钉棒内固定术,观察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腰背疼症状完全缓解44例,得到有效缓解9例,缓解不明显或未缓解4例,总有效率94%。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植骨融合54例,植骨未完全融合3例,植骨融合率94.7%。术前出现神经损伤11例,明显缓解2例,有所改善7例,未缓解2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胸腰段结核是解决脊柱后凸畸形、神经损害进行性加重的最有效方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单钉棒内固定术能有效清除病灶组织、稳定脊柱、纠正脊柱畸形,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小切口手术治疗胸椎爆裂性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9年12月对11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行胸腔镜辅助下单肺通气前路减压、植骨、钉板或钉棒系统固定内固定术。结果全部病例切口Ⅰ期愈合,平均随访10个月,术后椎体间均骨性愈合,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胸腔镜辅助前路小切口技术为治疗胸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在临床上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1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2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行1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移植并后路椎弓钉内固定治疗.结果:42例脊柱结核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均治愈,无局部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7个月,平均后突矫正角度20°,治疗优良率达95.5%.结论:在外科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中,1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移植并后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松  蒙美运 《海南医学》2005,16(7):54-55
目的 报道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临床应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经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应用胸腰骨折、滑脱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治疗36例。其中腰4椎体滑脱10例。腰5椎体滑脱2例,胸腰椎骨折24例。AF系统内固定 植骨6例。RF系统内固定植骨12例,钉棒组合内固定系统 植骨18例。结果 椎体复位及内固定效果好,本组36例中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断棒现象。结论 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是一项用途广、安全有效的脊柱内固定技术。植骨能确保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与掌握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ASIA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FIM评分、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