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众所周知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5-HT1A受体激动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越来越受到专业人士的关注。本文将与5-HT1A受体有关的药物,丁螺环酮、坦度螺酮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作一综述。认知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并且可能是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最重要的决定性的结果。认知损害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重要的特点,85%的患者认知损害都局限在部分领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茴拉西坦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利培酮合并茴拉西坦300mg/d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2~6mg/d治疗,应用WAIS—RC、WM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8周后WAIS—RC、WMS量表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茴拉西坦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故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建议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茴拉西坦治疗。  相似文献   

3.
诸多研究提示,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并存在异质性[1,2],茴拉西坦是脑功能改善药物,本研究对5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使用茴拉西坦,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诸多研究提示,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并存在异质性,茴拉西坦是脑功能改善药物,本研究对5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使用茴拉西坦,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齐拉西酮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疗效良好。本研究对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该病对患者社会功能的破坏性大,因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1]。通过对齐拉西酮和氯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对照研究,来比较两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就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鲁拉西酮和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7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鲁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各36例,分别采用鲁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催乳素水平,采用PANSS量表评估两组疗效,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末,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利培酮组女性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鲁拉西酮组(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鲁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好,对血清催乳素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适宜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8.
正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困难,复发率高,常引起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和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对于其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作为第二代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阿立哌唑主要作用于多巴胺系统,临床研究显示阿立哌唑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然而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缺陷的改善情况并不  相似文献   

9.
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可有效缓解阳性症状和减少复发风险,但对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有限,而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目前有较多的研究支持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辅助治疗药物可有效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其中,作用于氧化应激、烟碱能乙酰胆碱受体和神经炎症的药物(抗炎药、米诺环素)有潜在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程素满   《四川医学》2024,45(2):151-154
目的 探讨布南色林联合经颅磁刺激(TMS)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中心收治的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独服用布南色林)和观察组(布南色林联合TMS),每组各30例,治疗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变化。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临床症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清中性激素(PRL、TSH)和甲状腺激素(TSH、FT3、FT4)水平变化显著,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降低,MMSE评分和MoCA评分增高,两组比较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S调控血清中激素水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均具有改善作用,布南色林联合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为改善和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提供临床应对策略。【方法】158名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0名健康受试者接受了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试(MCCB)以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的评估,收集受试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总体认知功能和社会认知功能的差异,探索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①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MCCB总分及其情绪管理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情绪管理因子)与性别、年龄、敌对猜疑、持续操作及言语流畅显著相关(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社会认知功能和显著的总体认知功能损害;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受性别、年龄、敌对猜疑和神经认知功能(注意力及信息处理速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基于数据驱动的亚型分组,探索不同亚型患者独立认知维度的损伤差异。方法: 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成套剑桥神经认知测试对25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9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神经认知功能评估,用因子分析方法分离不同的认知维度,并据此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聚类分析,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以及大体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探索不同认知亚型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伤机制及临床特征。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可分成7个维度。据此使用聚类分析,将首发精神分裂症分成低功能和高功能两个不同认知亚型,不同亚型间各个认知维度和临床症状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健康对照者相比,低功能组表现出更为严重且广泛的认知功能下降,高功能组则相对保留了抑制功能,其他认知维度的受损介于低功能组和健康对照之间。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存在不同认知亚型,抑制功能在不同亚型患者中受损情况不同,可能是识别首发精神分裂症不同认知亚型的核心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因子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对认知障碍缺陷程度的预测作用,为临床评估精神分裂症认知受损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辅助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院确诊的7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患者组,以同一医院体检中心的6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钙结合蛋白β(calcium-binding proteinβ,S100β)浓度。使用系统评估工具-MATRICS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血清蛋白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血清蛋白因子浓度和PANSS总分作为自变量,MCCB各认知因子缺陷程度作为因变量,建立Bayes判别函数,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进行客观的预测、评价和验证。结果血清TNF-α[(63.2±25.2)pg/L,(31.4±14.3)pg/L]、S100β[(68.0±26.4)pg/L,(47.3±20.2)pg/L]浓度患者组高于对照组,BDNF浓度低于对照组[(2517.8±1140.2)pg/L,(5202.2±447.2)p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yes判别函数模型中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回顾性检验四个认知因子的正确判别率为:信息处理速度69.0%,词语学习63.4%,推理和问题解决76.1%,视觉学习73.2%。交叉检验正确判别率分别为:信息处理速度66.2%,词语学习60.6%,推理和问题解决73.2%,视觉学习66.2%。结论精神分裂症血清蛋白因子TNF-α、BDNF、S100β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与认知障碍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Bayes判别模型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有较高的正确判别率,精神分裂症相关蛋白因子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对认知功能缺陷程度可能具有预测作用,为临床疗效评估及预后分析提供较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明确,认知损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难点和热点。因此建立可靠、可预测的认知损害动物模型,可以增加对该疾病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的了解,有助于开发针对认知损害的有效药物。本文将围绕药理学、神经发育和基因3个方面综述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旨在为理解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不同类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持续服用典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两型药物联用10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其精神状态。结果服用典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两型药物联用的患者的MoCa、MMSE评分下降,但三组患者之间的评分差异不显著。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长期使用不同类型抗精神病药的相关性不明显,可能与疾病的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的精神病性障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预防复发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关键,也是决定患者预后和社会功能改善程度的核心因素。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简称长效针剂)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被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为精神分裂症全病程治疗的方式之一。同时,社区作为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重要环境场所,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目前,国内多个管理政策及文件强调在社区精神分裂症管理中应用长效针剂,但是社区医生对长效针剂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效针剂在社区的应用,成为患者全面康复的瓶颈之一。在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由13位精神科及全科医学专家组成本共识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我国社区的特征,解决社区长效针剂使用中面临的医学相关问题,以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认知功能障碍贯穿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其在疾病进程中的发展轨迹仍不清楚。本文从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认知功能损害特点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关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明确其发展轨迹以阐明精神分裂症的性质,并回顾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方式,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随时间推移相对稳定,其本质可能为一种认知疾病,今后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要从认知功能损害的预防、识别和干预等方面建立新的精神分裂症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8.
认知储备概念为脑结构或功能损伤与实际临床表现间存在的差异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可能是精神疾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个体化的理论基础。现从认知储备的理论研究进展、评估方法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为其在精神疾病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由于该疾病发病因素复杂,因此在药物治疗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候选药物筛选和药物研发的临床前研究中,需要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本文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相关的啮齿类动物模型以及行为学检测方法做一综述,希望能够为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筛选和临床前研究提供动物模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 579例,统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临床治疗、合并疾病、认知能力等临床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3 579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67例,感染率为1.87%。2组年龄、精神分裂症病程、住院时间、电休克治疗、管理方式、认知障碍、自我照顾、合并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认知障碍、合并糖尿病、病程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高龄、病程长、认知障碍、合并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