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手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1例,依据手术路径不同分组,对照组45例经前三角入路实施腹腔镜手术,观察组46例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进行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生活质量(GLQ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复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出院时观察组GLQ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手术可减少急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胆囊结石胆囊炎急性期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远低于对照组(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胆囊炎急性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吴邦学  胡剑飞 《吉林医学》2010,31(3):312-3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的价值。方法:分析125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后结果,并与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比较疗效。结果: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急诊手术时间较择期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急性组与择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充分围手术期处理,掌握手术适应证,把握手术时机及技巧,老年人行早期腹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在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手术结果。结果:4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1.7%(4/48),有2例患者中转开腹,2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48例患者术后1至2d将引流管拔除,术后未发生胆漏、胆管损伤、出血等严重并发症,48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至15d,平均为(9.6±3.2)d。术后随访,无发热、腹痛、胆漏等并发症。结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恢复快,且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伯泉  肖超 《吉林医学》2016,(4):937-938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乙组为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甲组术后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并胆结石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肝门阻断在中度急性胆囊炎手术中预防出血和胆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内中度急性胆囊炎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资料。共计纳入160例患者,其中60例接受了肝门阻断(阻断组),另外100例没有接受肝门阻断(传统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阻断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短、术中胆道损伤和胆囊床残余胆囊均较少(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中阻断组术后胆瘘的发生率为1.7%,明显减少(P<0.05);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和再次入住ICU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中度急性胆囊炎手术中,肝门阻断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技术可以改善围手术期结果和减少术后胆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方式(A组37例行胆囊切除术,B组6例行胆囊部分切除术,C组5例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治愈36例(97.3%),死亡1例;B组6例全部治愈(100.0%);C组中治愈3例(60.0%),死亡2例;3组间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出血、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依次为C组80.0%、A组21.6%、B组16.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手术治疗应选择简单手术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手术治愈率,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选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病程将143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71例行早期抗感染治疗72h后延期手术,观察组72例在确诊72h内行早期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中转开腹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2.68%,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8.75±11.9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68.65±12.43)min,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16.90%,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对手术时机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牟涛  谢开盈 《吉林医学》2014,(2):256-25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时机。方法:选取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16例,根据手术时间将其分为≤48 h(A组)和>48 h(B组)两组。对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情况进行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胆囊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胆囊化脓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胆囊坏疽者、胆囊穿孔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临床工作中应掌握手术时机,尽早手术,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为胆囊炎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的手术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期间收治的80例胆囊炎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分析各项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5%和42.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胆囊炎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的护理可以使病人在手术期间以及手术前后心理和生理上都保持最佳的状态,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为顺利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法医病理学角度剖析开腹胆囊切除(Open cholecystectomy,OC)后猝死的原因,分析总结引起其猝死的各种因素和预防措施,为防范医疗纠纷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4例OC后猝死病例,通过回顾分析10年文献报道,对其猝死的原因及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总结.结果:14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猝死原因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57%)、胆囊床脓肿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6%)及胆道损伤(7%)等.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积极有效地防治术前、术中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有利于防范和减少胆囊术后猝死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死亡有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医疗纠纷的调解处理及防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受理的586例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尸检案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案例中89.76%是非医疗事故;引起猝死或病死的疾病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多(196例,37.26%);最易发生医疗纠纷案例的科室是妇产科(121例,31.35%)。结论绝大部分医疗纠纷尸体检验案例是非医疗事故。尸体解剖是查明死因、划分责任、调解、处理和审判医疗纠纷的前提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例确诊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胆囊切除术2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3例。术后病理证实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8例、坏疽性胆囊炎7例,其中伴胆囊穿孔3例。术后痊愈24例,l例术后死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因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22例。依据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组和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组,分别为124例(29.38%)和298例(60.62%)。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治疗74例,剖腹胆囊切除术治疗50例。结果: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占急性胆囊炎的30.1%,与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相比在发病因素上有明显的差异,分别经相应的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性发病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性别、CRP、肝硬化、糖尿病、白细胞计数、胆囊周围积液、胆囊增大、胆囊壁厚度等。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糖尿病和白细胞计数这4个因素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独立主要因素。通过对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各项指标的检测统计分析,对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治疗腹腔镜临床疗效要优于开腹手术切除,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糖尿病和白细胞计数,临床工作中应当密切注意这些方面对于诊断有很大的帮助。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在治疗方式上腹腔镜治疗效果优于普通开腹手术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结胆囊炎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行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患者15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顺行胆囊完整切除31例,逆行胆囊完整切除102例,胆囊大部分切除34例,主动中转开腹13例。平均手术时间(120.4±6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5±40.9)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3±3.4)d。全组158例患者无胆总管损伤、胃十二指肠损伤、结肠损伤,术后腹腔出血、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尽早手术干预,并应用顺切、逆切、大部切除及主动开腹胆囊切除等方法,能减少胆道损伤手术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ealot三角呈冷冻样粘连时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9月74例急性胆囊炎calot三角冷冻样粘连时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 74例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中,71例手术获得成功,占95.9%;Mifizzi综合征术中无法确认胆囊管是否有结石及术中无法确认胆囊十二指肠瘘中转开腹各1例,占2.7%;术后胆囊管结石再次手术1例,占1.3%;术后少量胆漏1例,占1.3%。术中胆管造影4l例,39例造影显示无异常,2例失败。无死亡病例。结论 急性胆囊炎ealot三角呈冷冻样粘连时,选择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可预防胆管损伤和降低手术中转率。  相似文献   

17.
沈育锋 《中国医疗前沿》2010,5(21):34-34,84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2010年7月行LC的10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LC成功率91.26%(94/103),中转开腹率8.74%(9/103),并发症发生率1.94%(2/103)。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正确处理胆囊三角是成功的关键,适时中转开腹是手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刘海林 《医学综述》2012,(19):3313-33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自愿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4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CRP)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间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CRP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1.9%,低于对照组的26.3%(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手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8.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conversion rate in acute cholecystitis. Aim To review the operative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cholelithiasi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conversion rates and morbidity fo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holecystitis. Methods Patients undergoing cholecystectomy between January 1994 and December 1998 were recruited. Demographic details, diagnosis, duration of symptoms, treatment, outcome, post-operative sta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Complete data were available on 482 patients (84%).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was attempted in 120 of 132 patients (91%)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and 329 of 350 patients (94%) with non-acute gallbladder disease. Conversion rates were 27% (33/120) and 6.7% (22/329) for acute and non-acute gallbladder disease, respectively (p<0.001 x2 test). Relating the interval from onset of symptoms to surgery, conversion rates for acute cholecystitis were: <3 days, 5/17 (29%); 4 to 42 days, 14/59 (23%) and >42 days, 14/44 (31%). There were three bile duct injuries, two in the delayed (>45 days) acute group and one in the non-acute group. Conclusion Earl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acute cholecystitis, but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conversion rate independent of the timing of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