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新生儿HIE患儿进行早期干预与同期住院未做早期干预的50例新生儿HIE预后情况作回顾性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干预内容相同,包括:药物治疗、功能锻炼、高干氧疗。一岁后对其智能发育商数(DQ)进行测评。结果治疗组HIE智能发育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DQ值经统计学处理u=3.58P〈0.0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HIE经早期干预对预后影响明显,能减少智能发育落后及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HIE组,通过将各种感知觉刺激、视听刺激、主动及被动肢体训练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对其智能发育进行随访。结果:中度和重度HIE组患儿的发育商(DQ)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轻度HIE组患儿的DQ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儿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癫痫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干预不仅能提高中、重度HIE患儿的DQ,而且可降低其后遗症的发生率,这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全面提高其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纳络酮联合施捷因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与纳洛酮与施捷因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三支持”、“三对症”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络酮、施捷因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的血清β-EP、血清NSE、血清XO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液β—EP、NSE、XO测定结果分别如表I、表2、表3所示,治疗3天、7天轻度HIE两组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中度及重度HIE联合组较常规组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施捷因联合治疗能减少血液β—EP的释放,减少NSE,XO的释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作为临床治疗中重度HIE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在减轻新生儿窒息所致多脏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9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呼吸道清理、吸氧、纠正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平衡及血糖在正常高值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比较2组新生儿窒息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胃肠损害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音、心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IE和胃肠功能损害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音、心率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CK、CK-MB、BUN、SCr、ALT、AST及LDH都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小剂量使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可以有效的治疗新生儿窒息所致的大脑、肝、肾、胃肠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慢性胎儿窘迫因临床无明显体征而被忽视。而其所致新生儿窒息后果严重,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本文观察苯巴比妥钠对其治疗效果。方法:将11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出生后6小时内给予苯巴比妥钠15~20mg/kg静脉滴注,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控制HIE上有明显效果,治疗组64例中,20例出现。HIE症状,8例发展为中、重度HIE对照组54例中,有18例出现HIE症状,16例发展为中、重度HIE。两组患儿发展为中、重度HIE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苯巴比妥钠在慢性胎儿窘迫所致新生儿窒息的干预,可预防或减轻窒息后HIE,早期干预是改善患儿愈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脑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诊治的总结,提高对HIE的诊治认识。方法分析HIE患儿72例。基本临床特征:围生期窒息史,意识改变,惊厥,激惹,肌张力、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异常。治疗:苯巴比妥,甘露醇,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氧自由基清除剂,东莨菪碱。结果72例患儿,显效5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2%。结论HIE患儿及窒息复苏后暂时正常新生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申捷及施捷因治疗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申捷、施捷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0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申捷组(53例)和施捷因组(51例),2组患儿均给予“三支持、三对症”,同时分别给予申捷和施捷因,比较2组间疗效差异。结果不能认为申捷和施捷因治疗HIE有显著差别(x2=0.015<3.84;P>0.05)。结论申捷和施捷因比较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盛蕾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28-28,3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诊断为HIE足月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从新生儿期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定期随访,每隔3个月对所有患儿进行智能发育评估。结果:1岁时,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ID)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改善HIE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李艾玲  王欣 《四川医学》2008,29(12):1700-1701
目的联合应用苯巴比妥与甘露醇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预防或减轻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对4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苯巴比妥和甘露醇与40例常规治疗的新生儿窒息惠儿进行对照比较预后。结果干预组重度(HI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早期应用苯巴比妥与甘露醇能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预防和减轻脑损伤的发生,能有效地改善低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施捷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轶男  梅花  高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1):1045-1046
目的:探索施捷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法,将58例新生儿HIE分为施捷因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10例,两组疗效比较(χ2=8.1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施捷因注射液是防治新生儿HIE意识障碍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贾学云 《当代医学》2014,(9):133-134
目的:研究胞二磷胆碱和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ofnewborn,HI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渭南市白水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HIE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胞二磷胆碱和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15,P<0.01);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BN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和二磷酸果糖联用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状态,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HIE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原有对症支持治疗及应用胞二磷胆碱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所有病例均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法(NBNA)于生后12-14d接受NBNA评估。结果 治疗组预后正常为54例,预后不良为2例,对照组预后正常为40例,预后不良脒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HIE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管活性药物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对两组治疗后缺氧缺血性脑病、心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胃肠功能损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IE、心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胃肠功能损害明显减少。结论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时,早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疗效。方法:将62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4例(对照组)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28例(治疗组)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生后24小时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表现、CT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NGF治疗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生后18~25天的行为神经评分小于35分者,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能显著减轻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林元涛  杨光  胡旭东 《四川医学》2007,28(7):799-800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苯巴比妥及甘露醇对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早期干预预防低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及甘露醇,与60例仅常规治疗的窒息新生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干预组HIE总发生率(38.3%)明显低于对照组(6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干预组重度HIE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生后1周对临床分度为中、重度HIE患儿行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干预组重度脑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联合应用苯巴比妥及甘露醇能有效减轻低氧缺血脑损伤,使HIE尤其是重度HIE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较好地改善了新生儿窒息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使用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11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给予加用纳洛酮治疗,疗程为3~5 d.对两组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6% (P<0.05);患儿随访12个月后的发育指标评分比较,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新生儿HIE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可显著改善HIE患儿病情,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酶变化对于指导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2003年3月-2005年6月之间的60例新生儿窒息及HIE的患儿进行血清酶检测,与3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窒息组与正常组血清酶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新生儿窒息的程度与血清酶活性升高有关,合并HIE者较未合并HIE者血清酶活性高,血清酶活性测定对于新生儿窒息及HIE的诊断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产期窒息所致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为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易导致各种后遗症。CT诊断有一些文献报道,对HIE早期诊断,早期对预后评估,可使临床早期采取干预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本研究搜集1992年4月~2005年6月收治的HIE患儿272例,分析CT表现及复查结果,并对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纳络酮联合施捷因治疗HIE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与纳洛酮与施捷因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三支持”、“三对症”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络酮、施捷因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的血清β-EP、血清NSE、血清XO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液β—EP、NSE、XO测定结果分别如表1、表2、表3所示,治疗3天、7天轻度HIE两组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中度及重度HIE联合组较常规组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施捷因联合治疗能减少血液β—EP的释放,减少NSE,XO的释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作为临床治疗中重度HIE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 )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兰陵县人民医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收治100例HIE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5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外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预后。结果实验组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HIE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