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42髋 (Crowe Ⅲ型14例18髋,Ⅳ型22例24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假体在真臼水平植入,臼杯置于或接近于真臼水平.对临床结果 采用改良Hari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30例36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5 ± 3.7)分改善至术后(90.1 ± 2.9分).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影像学复查显示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所有施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均不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结论 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但对此类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方法:对36例髋关节疾患病人行41髋全髋关节置换术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23个月,发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消除疼痛效果良好,(5—6)级可达83%。而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和行走功能与原有的髋关节疾患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本组41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消除髋部疼痛,活动度及行走功能改善都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晚期髋关节结核功能丧失的患者髋关节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例成人晚期髋关节结核功能丧失的患者,5例行髋关节成形术,1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分析评定疗效。结果髋关节成形组采用JOA评分,优1例,良4例,无中及差病例。全髋关节置换组采用Harris评分,优7例,良5例,中2例,差1例。未致结核复发,未有假体松动和感染。结论根据患者年龄、关节破坏程度,选择性对晚期髋关节结核功能丧失的患者实施髋关节成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不同程度恢复髋关节的负重和行走功能。是切实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术后翻修的原因及治疗要点。方法从1999年3月-2004年12月共翻修人工髋关节16例,术后随访随访4~70个月,平均24.3个月。对其翻修原因、假体类型、骨缺损修补方法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1例因心血管疾病于术后3年死亡外,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植骨愈合良好,Harris评分优良率81.2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是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在翻修过程中骨缺损的修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及方法。方法:自2003年~2008年对20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23髋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3名患者进行双侧置换)。对10名脱位严重的患者术前进行骨牵引治疗2周,术中在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及髋关节功能。术后评估肢体延长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有1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个~到72个月,Harrris评分由术前32.9分转为术后85.3分,髋关节疼痛消除。未出现坐骨神经牵拉症状,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失败情况,有两例有坡行,其他患者髋关节恢复正常,可以从事正常生活和体力劳动。结论:通过手术松解延长,选择合适的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改善关节功能,使之成为无痛性关节,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脱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5年至今,我们对4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韩平良  徐印坎 《上海医学》1989,12(10):603-604
全髋关节置换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对老年人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接或无菌性坏死,以及类风湿性关节强直等,恢复部分功能,解除痛苦,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我们自1980~1987年已作全髋置换术85例,男44例,女4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置换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8例患者,均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CroweⅣ型患者,髋臼假体同样放置于真臼位置,并施行小转子上方截骨。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78个月,平均42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36分转为术后86分,髋关节疼痛消除,功能明显改善,可以从事正常生活和体力劳动。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手术能恢复髋关节正常位置,增加灵活性和稳定性,减轻患者疼痛,为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提供了一个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笔者对163例采取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5月~9年,发现共有5例患者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结论手术的方式、术后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不当,假体位置不良,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肌力不平衡,是本组病例发生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原因。一旦发生早期脱位,应及早复位,对于反复出现的脱位,明确病因,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髋关节受累强直,施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之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3例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受侵的病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使用杂交式假体,9例使用生物型假体,2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术后作规范的功能锻练,随访观察18~36个月(平均25个月),以Harris评分作术后临床评定.结果 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畸形屈曲基本矫正.全部病人都未出现断裂和脱位、假体松动和深静脉血栓.最近一次Harris评分65~90分(平均78.1分).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11例THA术后脱位患者的脱位原因、治疗经过及术后预防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在脱位后均首先给以麻醉下闭合复位、下肢皮牵引6周治疗,其中9例患者获得稳定并未再复发性脱位,2例患者在复位后3个月内又连续2次脱位,并在复位过程中发生髋臼松动,给以手术翻修髋臼调整外展角后获得稳定.术后4个月至6年随访,未再出现脱位.结论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患肢主动或被动活动范围过大、假体安装位置不当是脱位的常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治疗,少数假体位置不当且稳定实验阳性者应考虑手术翻修;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有关THA的康复知识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经验及术后效果.方法:分析我科2006年4月至2010年6月间诊治的29位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共行38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9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390 ml,围术期无重大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平均Harris评分术前为39.3分,术后随访为84.3分(P<0.05),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6%.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一种重要方法,术者对该病病理特点的熟练掌握、周密的术前准备、丰富的手术经验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 《当代医学》2011,17(6):5-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11例THA术后脱位患者的脱位原因、治疗经过及术后预防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在脱位后均首先给予麻醉下闭合复位、下肢皮牵引6周治疗,其中9例患者获得稳定未发生复发性脱位,2例患者在复位后3个月内又连续2次脱位,并在复位过程中发生髋臼松动,给予手术翻修髋臼调整外展角后获得稳定。术后4个月~6年随访,未再出现脱位。结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患肢主动或被动活动范围过大、假体安装位置不当是脱位的常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治疗,少数假体位置不当且稳定试验阳性者应考虑手术翻修;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有关THA的康复知识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本文总结分析71例(72髋)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治疗经过,目的是要确定有无放射学及手术方面的指征可预示反复脱位的发生,以及是否有急需手术处理的引起脱位的原因.本组71例中,女性43例(60%);男性28例,平均年龄61岁(25~81岁),平均体重163磅(103~351磅).37个髋关节脱位发生于首次全髋置换术后;35个髋脱位发生在翻修术后.首次全髋术后脱位者中有13例髋关节以前有髋关节手术史,因此,全部病例中共有48例(67%)有髋关节手术史.23%的髋脱位发生在术后1月;54%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23%发生在术后2年以上.脱位的原因有:(1)与位置有关的(X线检查无异常);(2)股骨或髋臼部件安放位置错误;(3)软组织不平衡(由于髋关节长度及位置的变化所造成);(4)同时存在假体位置不良及软组织不平衡.与引起脱位的原因相对应,脱位的治疗亦分为:Ⅰ类:经闭合复位治疗成功的脱位;Ⅱ类:经再次手术解决的脱位;Ⅲ类:经再次手术后又脱位但经闭合复位成功解决的脱位;Ⅳ类:需多次手术解决的脱位.我们认为任何原因引起的任何脱位都可能通过闭合复位得以解决,因此,闭合手法复位是治疗脱位的首选治疗方法.如果麻醉下闭合复位后检查髋关节仍不稳定,为避免多次治疗应立刻手术.髋关节如有软组织不平衡及外展肌无力等情况,无论其假体安放位置是否正确,其需要多次手术治疗的风险很大.故这些髋关节适合于使用限制性的髋臼置换在术中达到机械稳定.  相似文献   

15.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冰  张帆  毕擎 《浙江医学》2000,22(4):227-228
髋关节结核是四肢关节结核中较常见的一种 ,晚期常见关节软骨及骨的广泛破坏、关节变形、间隙狭窄或强直而造成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 ,以往较多采用关节融合术 ,虽能解决疼痛问题 ,但患者丧失了关节功能而造成病残。随着人工关节的发展和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人们开始用人工关节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 ,但报道不多。1996年6月~1998年6月我们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例髋关节结核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男性4例 ,女性2例 ;年龄36~65岁 ,平均50岁 ;病程5~50年 ,平均25年。其中4例行髋关节…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自1990年12月至今,对12例14髋多病因所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时间最长36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4个月,优良率为86%,本文着重讨论了中操作注意事项及假体选择和安装。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术后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 THR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 0 .5 %~ 12 % [1 ]。我院 1990~ 2 0 0 0年8月共行 THR手术 76例。术后髋关节脱位 4例。发生率为5 .3% ;本文对 4例髋关节脱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探讨与THR术后髋关节脱位有关的护理原因及预防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 (4个关节 )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46~ 76岁 ,平均 6 2岁。 4例患者均为初次行 THR,其中国产关节 3例 ,进口关节 1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 ,骨水泥内固定。术后髋…  相似文献   

18.
双侧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报道了22例患者行双侧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共44个髋关节,其中人工全髋关节15例,30个髋关节,人工双极股骨头7例,14个髋关节。年龄33岁 ̄64岁,病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8例,Legg-Perthes病1例,类风湿性关节强直3例,经随访优良11例;很好7例,好2例,尚可2例,差,很差0,作者认为对髋关节有屈曲畸形病人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一般病例采用Moore切口为好,两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同期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不断增多.我院自2004~2006年共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6例,经过精心的护理及合理的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及效果。方法:通过对17例临床病例3—36个月的治疗观察,进行疗效评价和总结。结果: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即可达到机械稳定,后期通过骨长入形成生物学稳定;关节功能接近正常生理状态。结论: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过渡性治疗手段,适用于股骨颈完整的低龄髋关节疾病及创伤患者,且疗效肯定。可大大减小后期翻修难度,保证翻修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