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分析滞针法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组采取滞针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有关指标。结果观察组CRP、RF、ES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采取滞针法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腰肢康口服液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腰肢康口服液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66例风湿性和12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腰肢康口服液为治疗组,40例风湿性和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风络痛片为对照组,均为4个疗程(每个疗程30d).结果 治疗组前后比较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对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及晨僵改善时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治愈率分别为40.36%、32.54%;对照组分别为7.50%、6.66%(P<0.01).结论 腰肢康口服液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腕部磁共振成像(MRI)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6例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1例)和西医对照组(25例),治疗前、后均进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及X线检查,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效果、MRI及X线影像学改变。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5%,西医对照组有效率为7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RI显示增厚的滑膜厚度减小、滑膜及血管翳强化程度减弱、骨髓水肿减轻或消失、关节积液减少、骨和软骨侵蚀无增加。治疗前后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X线检查对比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好。MRI能有效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中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单纯选用西药治疗的3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析两组选用不同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病例在免疫三项(ESR、RF、CRP)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分析比较,观察组(93.55%)均优于对照组(80.65%),两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优于比单独选用西药临床治疗效果,该法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HBO组)80例和常规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只是常规治疗,HB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0.2MPa,吸纯氧60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结果 HBO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O组在临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银川市常住人口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影响因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病例组,127名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P=0.023)、月人均收入(P=0.001)、吸烟史(P=0.004)、潮湿环境接触史(P=0.000)、慢性扁桃体炎症(P=0.000)、过敏性炎症(P=0.038)、长期服用避孕药(P=0.000)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月人均收入、吸烟史、潮湿环境接触史、慢性扁桃体炎症等因素进入方程模型(P均<0.05)。结论:吸烟史、潮湿环境接触史、慢性扁桃体炎症是银川市常住人口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月人均收入多是银川市常住人口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并分析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方配合的规律。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例患者经中医辨证法认定为风湿热型,另外36例患者认定为风寒湿型,给予风湿热型患者清痹汤进行治疗,给予风寒湿型患者驱寒通痹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中的配合规律进行探究。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风湿热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33/36);风寒湿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11%(31/36)。结论风湿热型及风寒湿型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两种不同中医证型,两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不同,药证对应关系大致为清热解毒或者驱寒利湿、通经活络及止痛祛风,但具体用药视患者证型及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减小续命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减小续命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功能障碍指数等,确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功能障碍指数、ESR等的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续命汤加减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通痹方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行通痹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通痹方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普及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10.
应用ELISA测定了5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9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及100例正常人的血清Ⅱ型胶原抗体,结果阳性率分别为90.7%、0、0.5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有7例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而Ⅱ型胶原抗体为阳性,且病程均在半年之内。结果表明:Ⅱ型胶原抗体的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特异性诊断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阳和汤加减联合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在我院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抽取病例80例,并将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其中一组设为对照组,病例数40例,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另外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阳和汤加减联合雷公藤治疗。对比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用药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对照组)、97.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观察组)、15.00%(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χ~2=2.22 P=0.13。结论阳和汤加减联合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建议临床上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时,选用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藏药浴结合藏药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藏医院收治的12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针对研究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藏药浴联合藏药外敷治疗,对比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CD_4~+/CD_8~+比值、生活质量评分、类风湿因子转阴率、治疗有效性优于常规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与常规组(9.38%)不存在差异(P=0.51)。结论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藏药浴结合藏药外敷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高,能够促进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活动期和临床缓解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血小板(PL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8例(其中活动期28例,缓解期10例),正常健康组26例的血小板,并且同时用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结果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血小板和红细胞沉降率在活动期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和正常健康人(P<0.01),而临床缓解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正常健康人基本无差异(P>0.05)。活动期血小板计数均大于正常值,临床缓解期血小板均基本在正常范围内;红细胞沉降率同上。结论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性和治疗效果评价简便有效的实验室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组Ⅰ)2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组Ⅱ)26例;对照组服用美洛昔康加柳氮磺吡啶加甲氨喋呤,治疗组予培肾通痹汤加美洛昔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7%,且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Radit分析). 结论 培肾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肯定,说明补肾活血法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针灸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94例采用中医针灸疗法,分析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为29.8%,总有效率达96.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单项症状的疗效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ELISA测定血清Ⅱ型胶原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LISA测定了5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9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及100例正常人的血清Ⅱ型胶原抗体,结果阳性率分别为90.7%、0、0。5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有7例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而Ⅱ型胶原抗体为阳性,且病程均在半年之内。结果表明:Ⅱ型胶原抗体的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特异性诊断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减小续命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减小续命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功能障碍指数等,确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功能障碍指数、ESR等的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续命汤加减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及扶他林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自拟方口服。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SR、RF、CRP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从门诊随机选择76例符合中医阳虚寒凝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水煎服,对照组38例口服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复方穿山龙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穿山龙颗粒,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和洛索洛芬钠片,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5.3%,ESR、CRP、RF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穿山龙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患者较长时间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